同题仙游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同题仙游观

唐·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同题仙游观》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道士潘师正,居于嵩山逍遥谷。唐高宗临东都,曾召见,并令官吏于逍遥谷口特开一门,号曰仙游门。见《旧唐书·潘师正传》。诗题《同题仙游观》一本无“同”字。


逐句释义: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在仙台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初:一作“下”。
  五城楼:指仙游观。《史记·封禅书》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宿雨:隔宿的雨。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汉宫进入了秋天。 写远望观外的景物。
  秦:指今陕西一带。
  砧(zhēn)声:捣衣声。古代捣衣皆在秋晚。砧,原指捣衣石。
  汉宫:也指唐宫。


疏松影落空坛静(《同题仙游观》)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稀疏的松影撒落空坛,更显道观清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 写近看观内的景物。
  生:一作“闲”。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何必再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间也有(仙游观这样)神仙居住的地方。
  方外:尘世以外。《庄子·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后引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同题仙游观》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写道士的楼观。纪写游程见闻和内心观感,描绘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盛赞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现了作者对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以及作者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全诗语言清新,文字秀美,韵律和谐,含蓄隽永,极富情趣。尤以“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二句,是描写庙观景物的名句,为世人传颂。


  首联“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点明时地,切中诗题“仙游观”。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风物凄凄”是秋天。“五城楼”为所见景物。


  颔联“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写观外景物,“山”、“秦树”、“砧声”、“汉宫”,有见有闻,绘声绘色。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汉宫进入了秋天。“秦树”与“汉宫”都不是实景,而是借指,不过是描写平常的古树、平常的砧声而已。但以“秦”、“汉”二字作修饰限定,也不是毫无寓意,乃是为了渲染古朴气氛,增加历史色彩。有了这样的修饰限定,使得时间张力大大扩展,将读者引入漫远的时间长河,超脱了短暂的人生岁月,与寻访长生不老的仙家主旨暗中契合,特别适宜观赏道观的题材要求。将大树与砧声对举,是描写秋景的惯用意象,同样收入《唐诗三百首》的李颀所作七律《送魏万之京》就有一联云:“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可与此联参看。


  颈联“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写观内景物,是眼前所见。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松”、“坛”、“草”、“洞”,一连用了“疏”、“空”、“静”、“细”、“闲”、“幽”等字来形容,渲染出一股清淡的艺术氛围。“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在景物描写中,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对出世生活的悠然向往。


  尾联“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用《楚辞·远游》的典故,将仙游观比做人间仙境。称赞这里就是神仙可居的清幽之所,不必再去寻找“方外”之地了。再次与文题照应,也流露出了自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屈原《楚辞·远游》: “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此联把作者的赏爱流连之情,抒发到极至。


  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读来琅琅上口。


名家点评:

  《批点唐诗正声》:气格近逸,吾节亦雅,佳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韵致亦自楚楚。

  《唐风定》:高华整炼,绝近李颀,中唐之极盛也。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读此五、六两句,便胜读全部《道经》,不谓先生眼光至此!

  《增订唐诗摘钞》:若非次句,中联如何承接?若非七句,全首如何结合?真可味。

  《唐诗笺要》:颔联极精警之致,此二语接得匀称,格意又不犯重,甚妙。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气息沉雄,笔下有萧散之气。

  《诗式》:落句两句如一句,上句略作开势,下句合而意义愈显愈深,盖谓人间自有妙境,何用托之于仙!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既登山以后,未入观以前,所见所闻如此,风物凄清已隐然有个“晚”字、“秋”字在内,非但以宿雨初收之故。“秦树”、“汉宫”须活着,妙处全在“远连”、“近报”之四虚字。

  《唐三体诗评》:何焯云:“初”字乃与“何用别寻”呼应。三、四台上远望之大观,五、六观中历览之幽致,皆一高一下,乃尽见五城十二楼也。

  《删订唐诗解》:三、四言其地之所近,五、六以境之幽起结语。次句似脱,然是秋晚意。

  《大历诗略》:诗格乎正忽湔,去佻小之习。

  《唐诗选胜直解》:此篇全是赋体,首句出题,后写观中之景。

  《唐诗近体》:收合仙游意。

  《白话唐诗三百首》:描绘了观外高远开阔的景象,观内寂静清幽的景色。对习静向道表示钦慕之情。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9


作者简介:

  韩翃唐朝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酬赠之作。有《韩君平诗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66首。(《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