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趼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吴沃尧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趼人(1866—1910),原名宝震,又名沃尧清代谴责小说家,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佛山)人,出生于北京 ,因居佛山镇,在佛山度过青少年时代,自称我佛山人。以此为笔名,写了大量的小说、寓言和杂文,名声大噪,成为近代“谴责小说”的巨子。 代表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等。

  1866年5月29日(清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吴趼人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其祖父的寓所,3个月后,身为中等京官的祖父去世,而其父只是一个巡检之类的小官吏,不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两年后,带着年幼的吴趼人千里南下,回到了珠三角南海佛山镇的吴氏大树堂。因为没有生活来源,丁忧服满后,他就不得不告别妻儿,到浙江宁波继续做一个从九品的小小巡检去了。

  1883年,18岁的吴趼人离家到来到上海,曾在茶馆做伙计,后又至江南制造局作抄写工作,月薪微薄。一次他从书坊上得到半部《归有光文集》,爱不释手,由此萌发了创作小说的冲动。

  1897年,吴趼人开始在上海创办小报,先后主持《字林沪报》、《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1903)4月,他从上海转到《汉口日报》社任职。从这一年起,他致力于写通俗章回小说,在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杂志上发表,用“我佛山人”为笔名,先后写出《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命奇冤》等,反映现实,揭露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腐败与贪官污吏的贪婪残暴、营私舞弊等现象,文名日盛,成为多产的知名作家。

  1906年,他担任《月月小说》杂志总撰述,发表了大量的嬉笑怒骂之文。此外,他还创办了沪粤人广志小学,主持开办过两广同乡会。

  吴趼人最初居住在上海西门外,后迁入乍浦路多寿里,最后定居海宁路鸿安里。他在所居的门上,贴上标着茧暗二字的梅红纸幅,他所作的诗集,封面上草书《茧暗诗草》。这几个字的繁体字看起来好像兰闺诗钞,令人误认为出于女子手笔。但实际上他生性幽默,常常一言既出,四座倾倒,又狂放不羁,每于酒后论天下事,慷慨激昂,不可一世。因他性格耿介,不愿与权贵交往,曾拒绝清政府经济特科的考试,绝意仕途,只能靠卖文所得度日。

  吴趼人一生清贫,常常囊中羞涩,由于生活贫困,工作劳累,1910年10月在上海逝世,年仅45岁,死时身上仅有四角小洋,由朋友为其治丧。他的遗体先停放在闸北潭子湾广肇山庄,一厝20年,直至1931年9月21日才焚化,骨灰埋在大场广肇山庄内,文革时,广肇山庄被视为四旧遭到破坏,吴墓也荡然无存。

  吴趼人对于近代文学,最推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他的作品大都得到了《儒林外史》的神髓。清末民初写社会小说的无不仿造《儒林外史》,这同吴趼人的倡导不无关系。

年表

  • 同治五年(1866年):5月29日出生于北京。父吴莘畲在北京做官。
  • 同治六年(1867年):举家迁回原籍广东。
  • 光绪十年(1884年):在上海江南制造局“讨生活”,开始当抄写工,后升为绘图员。
  • 光绪十四年(1888年):自行制造了一艘标准尺寸的蒸汽船在黄浦江上成功航行。
  •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离开江南制造局。开始为《清闲报》《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撰稿。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在上海新创立的《南方报》上连载新小说《新石头记》。
  •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年起至1911年,广智书局陆续出版著名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宣统二年(1910年):10月21日,迁至新住处,当晚气喘病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