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吴玉章故居

  吴玉章(1878~196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名永珊,字树人,号玉章。1878 年12月30日生于四川荣县,1966年12月12日卒于北京。他早年留学日本,与孙中山等组织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前,组织并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3年在成都建立中国青年共产党。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后去苏联,在中山大学中国问题研究院和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30年代,在苏联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任教,后任苏联科学研究院远东分院和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主任。后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曾赴法办《救国时报》。1938年回国,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返延安,先后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华北大学校长等职。他从1938年起,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和中国教育工会主席。从1954年起,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他还从事中国文字改革工作。在苏联期间曾参与制订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在延安时,曾担任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和新文字学校校长,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会长、中国文字 改革委员会主任,组织领导了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他为中国革命和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著有《拉丁化中国字初学教本》、《中国新文字的新文法》、《中国历史大纲》、《文学革命与文字革命》、《辛亥革命》等。


  早年在成都、自贡、威远、泸州等地读书,1903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后因袁世凯下令通辑,吴于1914年流亡法国,入巴黎法科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次年与蔡元培等组织华法教育会,倡办留法勤工俭学。1917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经漫长而曲折的探索,他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5年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8年回国,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到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被补选为中共六届中央委员;在同时召开的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作了关于国民参政会斗争的报告。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还没有结束,他又与秦邦宪、林伯渠飞赴重庆,继续参加参政会的活动。1939年,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参政会名存实亡,11月他回到延安。

  1939年11月24日,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召开发起人会议,吴被推选为会长。12月,中苏文化协会延安分会成立,他又被推选为会长。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在延安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吴致开幕词,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文化协会的执行委员和常务执行委员,吴被选为文协主任。同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为表彰吴的革命功绩,为他六十寿辰(吴玉章六十寿辰本是1938年12月30日,其时他正在重庆)举行盛大庆祝会,中共中央和许多机关团体送了贺词、寿幛,毛泽东亲临祝贺并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毛泽东说:“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他今年六十岁了,他从同盟会到今天,干了四十年革命,中间颠沛流离,艰苦饱尝,始终不变,这是很不容易的啊!”(《毛泽东年谱》中卷第159页)2月5日,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吴被选为会长。他领导这个研究会在开展自然科学的大众化运动、进行自然科学的探讨、开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问题的研究、与全国自然科学界取得联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吴青年时代就立志要改革中国的汉字。在苏联学习时,他曾以很大精力研究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还和瞿秋白、林伯渠等研究并拟定出《中国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陕甘宁苏区从1936年至1937年曾经推行过拉丁化新文字,后来中断了。1940年秋,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在边区试用新文字扫除文盲。边区政府决定,在延安市、延安县试办新文字冬学。为办好冬学,从陕北公学调来70多名学生,办了一个教师训练班,吴为训练班主讲中国旧文字的源流,拉丁化新文字方案的制定和历史发展,中国音韵学常识,新文字发音方法等课程。为了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他和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等发起于1940年11月7日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吴为会长。在他的领导下,协会在边区积极研究和推行新文字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创办了《SinWenziBao》(新文字报),出版新文字丛书,而且还创办了新文字干部学校,为新文字运动培养了大批干部。他在工作中一边实践,一边总结经验教训,先后发表了《文学革命与文字改革》《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推行新文字与扫盲教育》《新文字推行中的经验与教训》《庆祝十月革命并纪念中国文字革命第一周年》等重要文章。这些文章中,他不止一次地大声呼吁:“中国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果全国满是文盲是建立不起来的”;“我们要使愚昧无知的中国人民变成过去,我们要扫除文盲,只有用新文字才有可能。”他把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文字学、音韵学结合起来,发展了中国文字改革理论。《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一文与鲁迅的《门外文谈》合编,作为“新文字丛书”第一册,出版后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都产生过很大影响。

  吴在延安时期,还担任过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和鲁迅艺术学院院长;194 1年9月延安大学成立后,他又任延安大学校长。他在延大,吸收了延安各学校的语文教师和各机关对语文有研究兴趣的同志,组织了中国语文研究会,每周定期讲授文字学,对推动和提高延安的语文水平起了很大作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他领导延大师生积极参加。他在延大成立周年纪念大会上说:“这次整风运动是我们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一个运动,也可以说是人类改造自身的一个大运动。它有很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延大今后不应当只是学科学的学校,而应当是学做人的学校,所以说整风运动奠定了我们学校很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带头认真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等整风文献,理论联系实际,严格解剖自己。1943年7月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他写的《共产党改造了我的思想》一文,在文中他感慨尤深地说:“整风运动不仅发挥和巩固我过去形成的好思想,我的错误不正确的坏思想,也逐渐洗掉了许多”;“真正胜过研读十年马列主义”。1945年4月,他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随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去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中共代表团也要东移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四川省委,并任命吴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947年3月,吴和四川省委被迫自重庆撤回延安。他即去晋绥地区参加土地改革。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吴任校长。同年12月30日华北大学为吴七十寿辰举行庆祝大会,中共中央在贺信中高度评价了他的革命功绩:“中国人民都敬爱你……这是你的光荣,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北平解放后,吴随华北大学进入北平。1949年9月,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0年中共中央决定华北大学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大学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任命吴为校长。后来,他又兼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吴的一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他从不满足,直到81岁时,还对过去进行检查并写了《座右铭》:“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非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谨铭。”不久,他又写了《自励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他的一生,真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奉献给了人民,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1966年12月12日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