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咏鹅 骆宾王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咏 鹅

唐·骆宾王

é   é   é  
鹅,鹅,鹅,

qǔ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诗题与背景: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咏鹅,意思是以鹅为题做诗。咏(yǒng),指以某种事物为题做诗。


逐句释义: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向天欢歌。
  曲项:弯着脖子。项:颈的后部。
  歌:长鸣;欢叫。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拨:划动。


《咏鹅》插图: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品赏析: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二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作者用一组对偶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艳丽美妙。

  “白毛”“绿水”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清(青)的,“红掌”“清波”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毛”“红掌”相对,“绿水”“清波”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拓展阅读:

  【故事】 骆宾王小时候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华三川(1930—2004)作
《咏鹅》瓷画,钟福洪绘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38—?年),唐朝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与王勃等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24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