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哈佛大学校徽
约翰·哈佛 塑像

  哈佛大学汉语拼音:Hafo Daxue;英语Harvard University,正式注册名称为: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所私立大学,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是全世界产生最多“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得主的大学。1636年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立案成立,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北美第一间和最古老的法人机构(corporation)。哈佛建校比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建立几乎要早一个半世纪。当年,移居美洲的英国清教徒,为其子孙后代的幸福,仿效当时剑桥大学的模式,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这所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在这里逐渐兴起的小镇,从此亦称剑桥。

  哈佛最初称为“新学院”或“新市民学院”(剑桥学院)。1638年,一名毕业于英格兰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年轻的牧师约翰·哈佛去世,死前将他自己的图书(400本)及一半房地产(约合779英镑,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数目)捐给学院。为表彰此项善举,马萨诸塞大法庭于1639年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作为一个“大学”,目前最早的文献指出是在麻州新宪法颁布的1780年所实现的。

  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1816年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为肯尼迪政治学院)。

  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六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超过1500万册,是美国最大的学术图书馆,规模为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目前的哈佛大学在诸多主要的国际学院和大学排名始终排名世界第一,但在2010年QS大学排名中,被英国剑桥大学超越,并屈居第二。而外,它拥有非营利组织以外最大的财政捐赠,迄2008年已达378亿美元。

  >>> USNEWS美国大学排名(2012):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为第1名

哈佛大学校训

哈佛大学 校园风光 1
哈佛大学 校园风光 2
哈佛大学校园一角
哈佛大学 老校门

  哈佛早期的校训是:

  “真理”(Veritas,1643年)

  “荣耀归于基督”(In Christ Gloriam,1650年)

  “为基督·为教会”(Christo et Ecclesiae,1692年)

  哈佛早期印章展示三本翻开的书本,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征着理性(reason)与启示(revelation)之间的互动。

  哈佛的一份最早期文献——1642年的学院法例如此写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考虑以认识神与耶稣基督为永生之源(约17:3),作为他人生与学习的主要目标,因而以基督作为一切正统知识和学习的惟一基础。所有人既看见主赐下智慧,便当在隐密处认真借着祷告寻求他的智慧。”

  非常明显,这些校训,都是在美国建国前的宗教专制时期。当时,从1607年在詹姆斯敦建立殖民地开始,直至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除少数例外情况外,北美洲各英属殖民地都有法定宗教。在纽约和南方殖民地,英国国教会(Church of England)享有与在英国相同的地位;在新英格兰则是以各种形式的基督教公理制(Congregationalism)为主。这些殖民地一贯歧视天主教徒、犹太教徒,甚至持不同观念的新教教徒,更不用说对自然神论、多神论、无神论等信仰者的歧视和迫害。

  美国建国后,消灭了基督宗教专制,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以后追求真理和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事业才逐渐兴盛起来,哈佛大学校训最终被确定为“真理”。


哈佛大学机构设置

  哈佛大学的校务领导机构,一是哈佛大学董事会,另一个是校务监督委员会。

  哈佛大学董事会,负责大学的财政和校务的管理。有关教育政策和机构设置的重大事务,由校长和各部门主任向董事会提出讨论定。哈佛大学各个研究生院院长和各个系的系主任,都由校长任命。

  哈佛大学校务监督委员会,由30名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大多由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校友中选举产生,任期为6年。校务监督委员会举行定期会议,对大学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就有关大学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重大活动。

  哈佛大学规模庞大、资产超群,常被人戏称为“哈佛帝国”。全校共设有13所学院。其中本科生院两所,即哈佛学院与拉德克利夫学院;研究生院11所,即文理学院、商业管理学院、肯尼迪管理学院、设计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及大学扩展部等。

  几个主要的研究生院的著名系、部有:

  文理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生物科学部、应用科学部、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地质学系、化学系等;

  医学院的细胞与进化生物学系、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系、神经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系、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药物学系、免疫学委员会、与MIT合建的健康科学部等;

  公共卫生学院的微生物学系;

  设计学院的建筑系和设计专业等;

  教育学院的管理、计划和社会政策专业,教学、课程和学术环境专业,人的发展、阅读和咨询心理专业等。


声望及学术贡献

  哈佛大学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大学之一。在世界各报刊以及研究机构的排行榜,哈佛大学经常排世界第一。例如《新闻周刊》常把哈佛排在首位;2007年万维网世界大学排名,哈佛大学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The Princeton Review Princeton Review在2006把哈佛大学列在全美“最难申请上的大学”里第四位。2011年来自全世界的34,950名申请人中,最终只有2,158名被录取。


哈佛大学全美大学科系排名

  除工程学外哈佛大学的文、法、医、商则是美国公认最优异的。

科系/項目 全美排名 科系/項目 全美排名 科系/項目 全美排名 科系/項目 全美排名
研究所总排名 第5 工程总排名 第18 数学总排名 第2 物理总排名 第4
商学院总排名 第1 医学院总排名 第1 法学院总排名 第2 教育系总排名 第3
生物学总排名 第4 地球科学总排名 第12 化学总排名 第6 计算机科学总排名 第14
科技总排名 第13 人文科总排名 第1 经济学总排名 第3 英文系总排名 第1
历史系总排名 第4 政治学总排名 第1 公共事务总排名 第2 艺术总排名 第5


录取标准

哈佛大学的校内餐厅
  哈佛录取学生没有统一的考试,而是招生委员会根据申请者的综合材料作出选择,这其中包括申请人平时成绩的证明、英语能力的证明、各种奖励证书、来自中学的两封推荐信、以及两篇个人的小论文。

  总的来说,哈佛大学的录取条件可分为三部分:一为高考成绩,二为平时成绩,三为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主要内容有:文艺体育是否有特长及其表演成就、运动成绩;创新方面,是否有发明创造、专利,是否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发表论文;社会活动方面,是否参加各种校内活动并取得成果,是否参各种公益活动,等等。学校招生部门将每个申请该校考生的综合素质按照其优劣,分为A、B、C三类。若高考成绩突出,但综合素质化为C类的者,哈佛大学则不客气地对其说“不”。

  按照惯例,哈佛大学发放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应该在每年春季的4月。但学校会在头一年的圣诞节前夕给少量特别优秀的学生提前发放录取通知书,只有不超过8%的学生有幸获得这一机会。


哈佛大学知名校友(毕业生)

  到目前为止,哈佛共出过6位美国总统,33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32名普利策奖获得者。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

  哈佛的杰出成就,还表现在校史上和今天还在校任教的教师中,曾出过许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依时间排序,他们是:

  理查兹:因确定化学元素中原子重量的研究成果,于191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明诺特:因致力于对贫血病的肝冶疗法取得成功,于193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珀西·布里奇曼:因研究各种物质在极高强度的压力下,其内产生的变化,于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德华·珀西尔:因发现测量原子核中磁场的核共振法,于195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里兹·李普曼:因证实了一种蛋白质“辅酶A”以及发现认识蛋白质的基本方法,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约翰·恩德思:因应用组织培养法,培养出骨髓灰质炎疫苗,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弗雷得里克·罗宾斯、托马斯·韦勒:因将组织培养法用于研究病毒性疾病,于1954年,与约翰·恩德思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乔格·贝克西:因在研究耳朵对声波的反应时,发现了行波,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詹姆斯·华生:因写出了DNA即所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于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康拉德·布洛奇:因研究有关胆固醇与脂肪酸的生化合成的反应模型的成果,于196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朱利安·斯温格:因研究量子电子学的贡献,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罗伯特·伍德华:因在实验室合成络合物的分子,于196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沃尔德:因研究视觉生物化学过程取得成果,于196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西蒙·库兹内兹:因提出以GNP的概念,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增长变化的一种测度,于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肯尼思·阿罗:因对总体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197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瓦西利·列昂杰夫:因提出用于经济的计划和预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于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范弗里克:因领先将量子力学的理论用于磁性的研究,于197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谢尔顿·格拉索、史替芬·温伯格:两人因用数字假说解释电磁场和弱相互作用,自然界这两种基本的力具有相同的规律,于1979年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鲁·贝拉塞拉夫:因发现虽然每个人的免疫棗反应基因各不相同,但人的抗病能力可以通过遗传来传递,于198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沃尔特·吉尔伯特:因创造了制备DNA的方法,于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戴维·休贝尔、托森·韦塞韦:两人因研究视觉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于1981年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尼利里斯·布鲁伯根:发明了激光分光镜,使人们可以在更高的精度下研究原子,于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卡罗·鲁比亚:发现和研究了新的逊原子粒子及其特性,于198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尔纳德·洛恩:因与当时苏联人叶夫根尼·卡卓夫共同创立“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联合会”,于1985年获诺贝和平奖;

  杜德利·赫巴奇:因发明了使科学家能观察到分子碰撞及其生成物的技术,于1986年获诺贝化学奖;

  诺尔曼·拉姆西:因研究了分离振荡场,使人们能够精确测量原子和分子的各部他之间的相互作用,于1989年与华盛顿大学的汉斯·德美尔特、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家沃夫冈·保罗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埃利阿斯·柯雷伊:因发明了一套可让科学家以普通的化学方法制备新的复杂分子的方法,而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约瑟夫·默里:因为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器官移植的前方法,与前华盛顿大学的唐纳尔·托马斯合得199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各界名人

  C·C·纳道:密歇根大学校长,烟草业研究委员会科学总裁,于20世纪中为烟草致癌不确定论提供强力支持

  乔治·唐宁:哈佛大学第二位毕业生,英国外交家。英国首相官邸所在地唐宁街即以他的名字命之

  威廉·赫斯特:黄色新闻之父

  罗斯福:美国总统

  肯尼迪:美国总统

  乔治·布什:美国总统

  奥巴马:美国总统

  季辛吉:美国国务卿

  法兰西斯·福山:美国作家、政治经济学者

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2007)
  比尔·盖兹:世界首富,美国企业家、慈善家、微软的创始人;大二中途辍学创业,后在2007年6月取得哈佛大学荣誉博士

  娜塔莉·波特曼:美国女演员、奥斯卡影后

  爱默生:美国思想家

  马友友:美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

  刘轩:台湾知名DJ,名作家刘墉之子

  赵小兰:美国第24任劳工部长、美国内阁第一位亚裔妇女

  胡刚复:中国物理学家

  竺可桢:中国地学家

  胡先骕:中国生物学家

  陈寅恪: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教育家

  赵元任:中国语言学家,汉语言学之父

  丁祟吉:留美幼童,回国后曾任职大沽炮台,后曾任记者,亦曾任江海关代理副税务司

  王良登:留美幼童,回国后曾任驻古巴总领事

  皇太子妃雅子:日本王妃、前外交官

  曾荫权:前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林满红:台湾历史学家

  张光直:台湾人类学家

  吕秀莲:“中华民国”第10、11任副总统

  林义雄:“中华民国”前立法委员

  黄伟哲:“中华民国”立法委员

  赖清德:台湾台南市长

  李应元:“中华民国”前行政院秘书长

  吴乃仁:前台湾糖业公司董事长

  许达然:台湾历史学家、作家

  张介英:台湾年代新闻台与东风卫视主播,畅销作家,TOEIC满分与IELTS纪录保持人。

  克利弗德·纪尔兹:美国人类学家

  马英九:“中华民国”第12、13任总统

  林清泽:台湾影像医学教授

  林书豪:NBA休士顿火箭队台裔美籍篮球员控球后卫

  赖英照:“中华民国”前司法院长

  陈长文:“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长

  彭小东:全球华人总裁卓越行销力导师暨中国广告媒介行销培训第一人,品牌竞合力暨切割领导力艺术创始人兼总教练

  吴志扬:台湾桃园县长

  梁伟源

  马克·左克柏:世界最大的社群网站Facebook之共同创办人之一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