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哈尔滨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
哈尔滨: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龙塔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市汉语拼音:hā ěr bīn shì;英文:Harbin City),简称哈市,别名冰城中国黑龙江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哈尔滨”源于女真语“哈尔温”,意为“天鹅”。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松嫩平原东端,松花江由西向东穿城而过。 面积53076.4平方公里。2022年末,哈尔滨市户籍总人口939.5万人。 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有“冰城”、“夏日胜地”之称,是冰雪旅游和避暑胜地,以其优美的冰雕和俄罗斯风情而闻名。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俄式,欧式建筑遍布市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国际化都市。今天,哈尔滨依然在中俄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欧亚第一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根据国务院2013年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哈尔滨市为沿边开发开放通道中心,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音乐之城”。

哈尔滨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证实,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哈尔滨一带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哈尔滨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哈尔滨已发现10余处史前文化遗存。大约距今3000年左右的殷商晚期哈尔滨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素有“丁香城”美誉的冰城哈尔滨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荟萃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于一身,融合中外文化精要于一城。文庙、极乐寺、西方古典建筑、造型奇特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将市区装扮得多姿多彩。市内建筑中西合璧,格调鲜明的各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经典之作比比皆是,使人仿佛置身于中世纪欧洲,充满浓郁的异国风情和民族风俗。特别是欧式建筑荟萃的中央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尽显繁华如锦的都市风貌。哈尔滨周边的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镜泊湖风光、五大连池火山岩矿泉都独具魅力。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中,鄂伦春族赫哲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特点淳厚。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省与河北省移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外国侨民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哈尔滨人受外乡人和外国侨民饮食习俗的影响,形成多元的饮食文化结构,以东北地方菜、鲁菜、京菜为主,俄式西餐、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苏波汤也成了百姓餐桌的寻常食品。哈尔滨人还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粘糕、粘豆包、玉米饼子、大碴子、小米饭等。

哈尔滨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哈尔滨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哈尔滨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82条,通航城市47个。已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国内重要城市,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

  • 市花:丁香花
  • 邮编:150028 代码:230100 区号:0451

行政区划

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历史

早期历史

  哈尔滨有人类居住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关于哈尔滨名称的来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曾经有“满语晒网场说”、“女真语阿勒锦说”、“蒙语平地说”、“人名说”、“满语羊肩胛骨说”、“女真语天鹅说”、“通古斯语官渡口说”等不同观点。

  哈尔滨地区在扶余、渤海、辽代时期分属扶余国、渤海国颉府和辽国东京道管辖。公元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即完颜旻)率兵抗辽,发动“宁江州”、“出河店”之战,大败辽兵十万人,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年号收国,定都会宁府(史称金上京会宁府,位于今阿城区),哈尔滨即为金上京的京畿地区。阿骨打死后,金太宗完颜晟参考北宋汴京、开封等城市风格在此修筑都城。1153年,完颜亮迁都燕京,并于1157年下令摧毁上京城内的所有宫殿。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为陪都。明末清初,女真人曾用此城遗存的建筑材料在原地修筑阿勒楚喀要塞。此城遗迹现已辟为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并于2005年重新整修。

  元、明时,哈尔滨又成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领地和奴尔干都司的辖地。清朝建立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属于吉林将军。清末民初哈尔滨属于吉林省滨江县治。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 然而,哈尔滨地区直到19世纪仍然大部是农田。19世纪末,今哈尔滨市区范围内有十余个村庄,人口约30,000。

外国影响

  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月3日),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清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1921年正式公布,又称《清俄密约》,由此获得了东清铁路的修筑权。1897年夏东清铁路开工典礼正式举行,1898年4月24日沙俄特别考察队选中了位于松花江与其支流阿什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即今哈尔滨市区,并着手进行城市规划。1898年6月9日沙俄决定将铁路工程局设在哈尔滨,并立即开始办公,是为哈尔滨建城之始。1898年始称哈尔滨,属吉林省。1898年,沙俄曾将哈尔滨改称“松花江市”,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复称哈尔滨市,俄国移民及其他欧洲移民开始大量移居哈尔滨。1905年清政府在道外设立滨江关道。清亡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13年在哈尔滨设滨江县,1914年设滨江道。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二十世纪初,在日俄战争失败以后(1904年—1905年),俄国在哈尔滨的影响力有所减弱,来自包括美国、德国、波兰、日本及法国等三十三个国家的十六万侨民移居到哈尔滨,先后共有十六个国家在哈尔滨建立了领事馆并建立了数千个工商业、金融业等企业,形成东北亚的一个国际经济、金融和运输中心。哈尔滨的中国人自己也建立了包括酿酒,食品和纺织工业的企业。哈尔滨也因此成为东北的商业中心和国际商埠。1913年,中东铁路人口普查显示当时哈尔滨的各民族人口数量为:俄罗斯人34313人,中国人(包括汉族,满族等)23537人,犹太人5032人 ,波兰人2556人,日本696人,德国人564人,鞑靼人234人,拉脱维亚人218人,格鲁吉亚人183人,爱沙尼亚人172人,立陶宛人142人,亚美尼亚人124人;也有克里米亚卡拉伊姆人,乌克兰人,巴什基尔人和一些西欧人。全市总人口为68,549人,包括五十三个民族,讲四十五种语言。[24] 到1917年,哈尔滨的人口超过了10万,其中只有11.5%出生在本地。

  1918年12月,俄国内战期间,几千名白俄官兵和超过10万的俄裔流亡至哈尔滨,其后哈尔滨便成了大规模的犹太人和白俄流亡者聚居的中心 ,成为俄国境外最大的俄国人聚居城市。哈尔滨白俄建有几十间俄国学校,并出版俄文杂志和报纸。20年代早期,哈尔滨俄裔人口逾120,000,达到历史最高峰。

  1921年,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哈尔滨市成立(紧邻俄人的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和董事会管理的区域)。1926年,中国成立哈尔滨特别市(第一次),收回长期由俄人控制的行政权。1929年,张学良率部占领了中东铁路。苏军迅速做出反应,重新控制了该区域,并迫使国民党政府同意该铁路由中苏共管。

日据时期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开始向北进占满洲各地。江桥战役结束后,日军占领齐齐哈尔,并从西北、南两方向对哈尔滨呈夹攻之势,空军同时对哈尔滨发动猛烈空袭,仅用数个小时就占领了哈尔滨。满洲国时期,1933年7月原东省特别区哈尔滨特别市、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哈尔滨市、吉林省滨江县、市和黑龙江省松浦市政局“四局合一”,合并为直辖于满洲国政府的哈尔滨特别市(第二次)。东省特别区除划入哈尔滨特别市的区域外,改称北满特别区。1937年改制建滨江省,哈尔滨为省会。

  日军将哈尔滨作为重要的军事研究基地,在此设立了731部队,以"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作为对外的公开名称。731部队的主要设施于1935年在当时距离市区24km的平房区落成。约有3,000-12,000人死于在此进行的人体实验,这一数字并不包括731部队在其他地方的实验所造成的死亡。死者中大约70%为中国军民,另有约30%俄裔。作为在冷战中为美方生化武器研究工作的交换,731部队大部分成员在驻日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准许下,于东京审判前秘密获释。另有12人在哈巴罗夫斯克受审,后也被遣送回国。

  这一时期,中共在哈尔滨设立了中共满洲省委,赵尚志、李兆麟、杨靖宇等率东北抗日联军在哈尔滨和哈东等区域进行抗日活动。1938年,共产国际下令解散中共满洲省委,东北抗联改由共产国际直接组织和领导,并在《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撤退到苏联远东地区,并将部队改编为国际红军特别独立第八十八旅。1935年,苏联将中东铁路出售给日本,俄罗斯人开始撤出哈尔滨(48133回国后以“日谍”罪名被捕)。到1930年代末,哈尔滨的俄裔人口仅余30,000左右。由于哈尔滨的俄国势力在满洲国时期也以“俄罗斯法西斯党”为主流并和日方维持合作,执行反布尔什维克、反犹太等政策,原哈尔滨的犹太后裔大多前往天津、上海等地并辗转出国。后又有部分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逃亡至哈尔滨。

二战以后

  1945年8月18日,苏联红军夺取该城,设院辖市。中华民国曾设立哈尔滨特别市(第三次),直属南京国民政府,但国民党政府并未真正统治哈尔滨。1946年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该城,由中共北满分局直接领导,后改由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1946年5月下旬,国民政府军占领长春,在四平战役重创林彪部队后,一直追击到松花江畔,距离哈尔滨仅60公里。在调停使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的压力下,蒋中正6月6日下达了停战令。后马歇尔调停失败,哈尔滨作为中共所控制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成为了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的大后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1946年11月18日,哈尔滨再次改为哈尔滨特别市(第四次)。1949年3月各特别市取消“特别”二字。1949年改隶并成为松江省省会,1953年再升为直辖市,1954年松江、黑龙江省合并,再改隶黑龙江省,并成为省会至今。1958年8月25日,阿城、宾县、呼兰、肇东4个县划归哈尔滨市管辖。1960年5月12日,五常、双城、巴彦、木兰、通河5县划归哈尔滨市管辖,肇东县划出,由松花江专署管辖。哈尔滨共辖阿城、宾县、呼兰、双城、五常、巴彦、木兰、通河8个县。1965年10月,这8个县划归松花江专署管辖。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属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的阿城、呼兰两县划归哈尔滨市辖。 1984年10月5日,哈尔滨被确立为计划单列市,并于1994年2月25日正式定为16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后重庆市直辖)。1996年8月11日,八个原来划归松花江地区的县(市)并入哈尔滨。2004年2月4日及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两次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8个区、10个县(市)。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双城市,设立双城区,使得哈尔滨市辖9区、2县级市、7县。

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市)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19年4月,周恩来曾来哈尔滨,在东华中学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李大钊、瞿秋白、罗章龙等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相继来哈尔滨领导反帝爱国斗争。

  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1929年,当时任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和陈潭秋来哈尔滨,加强对中东铁路工人斗争的领导。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出来,当时人口已达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计划。在全国40个大类行业中,哈尔滨有38个,主要产品达4000多个,覆盖全国,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90年起,连续举办了十七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成功地举行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98哈尔滨国际北方城市会议”;成功申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哈尔滨正在由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向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转变。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948.3万人。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人口974.8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8.96万人。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64.24万人。

地理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

  地形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水文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来,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矿产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煤炭、天然气、铜、锌、钨、钼、硫铁矿、熔炼水晶、蛇纹岩、砷、建筑用石、矿泉水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居全省第一位的矿种有:硫铁矿占55.8%,熔炼水晶占61.2%,蛇纹岩占43.3%,砷占49%,以及石棉、硅石、饰面用大理岩、稀散元素碲等8种。

  林产 哈尔滨市林业用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西北麓,小兴安岭南坡。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以及柞、椴、榆、杨、桦等。其中红松以材质优良享誉国内外,水曲柳以花纹美丽驰名。此外,还有黄太平、大秋果、苹果、葡萄等温带果木林,以及特种经济林、黑豆果等。野生果树资源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豆淀果、悬钩子、刺玫瑰、猕猴桃、五味子、东方草莓等。野生薇果产量较多,已成为重要出口资源。

  植物 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苦参、狼毒、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茯苓、满山红(红萍)等。草原植物以“东北三宝”之一的小叶樟和饲用碱草为主。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10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野生花卉有13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百合、渥丹百合、山丹百合、燕子花、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2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睡莲、东北金鱼藻、菱角、菖蒲、芦苇、乌拉草。山野果子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

  动物 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麝、黄鼬、灰鼠、狐狸、貉、獾、狼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1981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就有141种。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

经济

  目前哈尔滨市设有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为位于哈南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宾县的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呼兰区的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原址在哈尔滨南岗区,将逐渐搬迁至松北区。

  每年一度的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作为联系中国与俄罗斯东北亚的大型国际经贸、科技交易会,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协助中俄多方合作,促进了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的贸易,并覆盖整个东北亚地区。所辖尚志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成为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的永久会址。

工业

  四大工业依次为食品工业,装备制造,石化和医药。其中食品工业大企业主要为黑龙江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装备制造大企业主要为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和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石化大企业主要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医药大企业主要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工业门类齐全,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此外还有化工、电子仪表等近3000家企业。产品有电站锅炉,发电设备,水轮发电机组,电力,水泥,钢材,铝材,石化产品,化学药品原药,汽车,卷烟、啤酒、家具、乳制品、软饮料。

旅游业

  旅游业是哈尔滨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亚洲冬季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及夏季避暑旅游资源的不断发掘,旅游业亦得到极大促进,并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

  始于1985年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在哈尔滨市在每年冬季传统的冰灯游园会的基础上创办的。起初名称为“哈尔滨冰雪节”,2001年,冰雪节与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合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目前已成为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滑雪节齐名的全球四大冰雪节之一。

  2009年,哈尔滨市提出建设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哈市由此加大冰城夏都建设力度。据悉,为推进夏季旅游,哈市全力推广城市旅游形象,努力转“冰城”为“冰城夏都”。2011年,哈尔滨整合冰雪、湿地等城市形象品牌,全力建立“四季精彩”的旅游新形象。

金融业

  哈尔滨正处于金融业加速期,其金融业的“利基市场”成为国内外银行纷纷锁定的一块肥硕蛋糕。目前哈尔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三十二家,比“十五”期末增加了一倍,其中外资银行六家,中资、外资银行数量均居满洲第三位。另外,各类保险公司近三十家,证券、期货、信托财务公司等十九间,担保机构七十三间,小额贷款公司三十六间。境内外上市企业廿六家。

  目前,共有哈尔滨银行以及龙江银行等两家城商行总部设立在哈尔滨市。

农业

  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薯类、甜菜、烤烟等为主。畜牧业增加值副省级城市第一名,水产养殖业黑龙江省第一位,森林覆盖率44.6%。哈尔滨粮食产量为黑龙江省第二名,仅次于毗邻的绥化市,副省级城市第一名。建有哈尔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是全国第一家集交易、结算、信息、物流、期货为一体的大型国家级粮食交易中心,与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实现了互联。主要矿产为煤,铁矿石,铅,铜,锌,钼,钨,陶粒页岩,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蛇纹岩,石油,天然气和少量泥炭。

交通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铁路

  哈尔滨铁路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铁路局,哈尔滨城区内铁路密度居全国第一位。哈尔滨南站是中国十五个路网性编组站之一,哈尔滨站是中国三大现代化编组站之一,十七个区域性编组站之一,第三个编组站王岗编组站也即将建成。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位于哈枢纽内新香坊站南侧,承担着大量的集装箱及特货快运运输任务,新香坊站是全国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为哈尔滨市的内陆港之一。庙台子火车站为中国五个大功率和谐车组检测基地之一。哈尔滨市域内铁路均为复线。平均时速为300千米/时以上的哈大客运专线已经于2012年12月1号通车。哈齐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中。

  规划建设哈牡客运专线(计划延长至绥芬河)、哈佳客运专线(位于松花江以南,计划延长至同江)、哈吉城际铁路(经五常市至吉林市)、哈北铁路(经明水县至北安市),形成九条铁路干线,逐步形成“客内货外”、“两主两辅”,环状、放射型的大铁路格局。“客内货外”,就是客流主要集中在环状线内,货车在环状线外,以减少噪声和其他污染。

  客运系统布局:“两主两辅”。“两主”指哈尔滨站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哈尔滨西站。“两辅”指哈尔滨东站和规划中位于松北区和呼兰区交界处,呼兰区利民大道西侧新建的哈尔滨北站。

  货运系统的布局:“一编三货一中心”。“一编”是哈尔滨南站。“三货”是滨江站、王岗站和新香坊站三个货运站。“一中心”是建设新的物流中心。

公路

  黑龙江省最大的公路客运站道外客运站占地2.8万平方米、为哈尔滨市公路主枢纽,是国家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已经建成、在建、和计划建设的跨松花江大桥共9座。这9座跨江桥从松花江上游至下游的排列顺序依次是王万联络线跨江大桥(货运铁路桥)、四方台大桥(四环绕城高速)、西三环阳明滩跨江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滨洲铁路桥(新建哈大齐城际铁路客运桥)、松浦大桥(道外区二十道街公路桥)、东江桥(宾北铁路桥,公路桥功能由于年久失修被废弃)、东三环跨江大桥(计划修建)和下战备码头东四环跨江桥(绕城高速)。另外,根据规划,到2020年,哈尔滨市的越江桥梁通道还将有轨道交通2号线和4号线、经纬街过江隧道、红旗大街江桥等。

民航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满洲地区第三大国际航空港,亦是满洲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之一,是目前满洲地区继大连、沈阳机场后国家正式批复的三座“门户机场”之一,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E,规划兼顾F级飞机起降。有班机飞往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青岛、温州、厦门、广州、深圳、沈阳、大连、西安和齐齐哈尔三十多个大、中旅游城市,还有定期航班飞往俄罗斯、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另外通过中国国际航公司、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的国际联程航线可便捷中转至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巴西、加拿大、阿联酋、希腊等国家。

  太平机场扩建工程计划2012年开工,2016年结束。工程包括新建T2航站楼和主跑道延长等。

水运

  松花江哈尔滨港于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成为满洲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和国际口岸港,汽轮可从哈尔滨上溯到吉林市,沿嫩江可上溯至齐齐哈尔市,哈尔滨以下可通千吨以上的江轮,经俄罗斯远东地区出海。目前已经实现江海联运,可直达日本海,由于上游吉林省经济飞速发展,用水需求加大,并有规划调剂松花江水去缓解辽宁省缺水状况,加之吉林石化污染等因素,松花江哈尔滨段面临断流危险,目前的权宜之计是渠化松花江,建立多座水电站,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已完工,依兰航电枢纽工程即将开工,方正通河航电枢纽工程还在规划中。

文化

  哈尔滨的地方文化以汉文化为基础,融合了满洲文化及俄罗斯文化、犹太文化。尤其体现在城市建设,市民的文化生活和饮食方面,以至哈尔滨的地方方言中仍存有俄文、满文词汇。

  由于城市文化较早的国际化和多元化,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给哈尔滨赋予了浪漫的文化色彩。哈尔滨人注重穿着,讲究时尚。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每两年一届,在偶数年的8月间举行,为全国三大音乐会之一。2010年6月22日,中国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

  从1985年开始,每年1月5日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雪节期间,举行大型的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雪博会等冰雪活动。

文物古迹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位于阿城城南2公里处,俗称白城,是满族的先世女真族所建金朝的早期都城,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由南城、北城和皇城组成,皇城坐落于南城里偏西处,面积32.25万平方米,皇城内有五重殿基遗址,迄今尚有金代的残砖断瓦,散见于地面。

  阿骨打陵园 位于阿城城南2公里处,占地5.1公顷,是金太祖陵。它有以玉带桥、广场、门殿为代表的先导空间,以鹊台、望柱、石像生、功德碑为代表的神道空间,以陵台、祭台为代表的宝顶空间,以宁神殿、地宫为代表的葬祭空间,独具帝王的尊严,有“龙江第一陵”之称。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位于阿城城南2公里处,1997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筑设计用地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地上地下共计9个展厅,馆内收藏的文物共有2000余件,文物类别达12种,国家一级文物22件,其中双鱼纹大铜镜、“上京鞋火千户”铜牌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另有一级文物铜坐龙由省博物馆收藏。

  “四野”前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位于双城市双城镇东北隅,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大院。纪念馆共设立三个展室,分别为司令部展厅、“四野”将帅英雄谱展厅、“四野”战史陈列室。2001年5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省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镇拉林—京旗文化的摇篮 位于哈尔滨市南60公里处,户籍人口6万人,其中满族3.7万人,占61.7%,幅员面积155.75平方公里。拉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不仅保留着具有满族京旗文化特点的珍贵文物3700多件,还保留着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的民风遗俗。

  五国城遗址 位于依兰县城北1公里处,系辽代五国部(城)之一。据史书记载,依兰是越里吉故国,在五国部的最西面,为盟城,故称依兰五国城为“五国头城”,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遗址就在这里。1956年,黑龙江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光芒街40号,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式的木结构建筑。1981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萧红故居 位于呼兰老城区内,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的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原占地面积7125平方米。资料室展出萧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30余幅及萧红著作各种版本、中外名人来访照片、名人赠书、《萧红传记》和评论作品等。

  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 位于道外区南极街八区体育场长青公园内。1991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建筑。

  东北烈士纪念馆 位于南岗区一曼街241号,馆内陈列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陈翰章等数百名烈士的遗像、遗物,该馆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征集收藏和陈列展出了近现代历史资料、文物、照片,共近5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3件,还有近千万字的烈士事迹简介等各类文章、专著。

  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位于平房区,始建于1982年末,经多年扩建,新馆于1995年8月15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对世人开放。现存有731部队本部大楼、卫兵所、器材供应事务室、兵器库、四方楼、特设监狱、山口班(细菌弹装配)等遗址。

  颐园街1号(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 位于南岗区颐园街1号,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纪念馆。每年都有上万人次的观众到这里参观,人们在感受伟人风范的同时,也会得到美的享受。

  哈尔滨文庙 位于南岗区文庙街25号,是民国年间建成并保存最好的文庙,也是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孔庙建筑群。届内孔子全身巨型青铜造像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思佳先生捐建的。

民俗风情

食俗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省与河北省移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外国侨民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哈尔滨人受外乡人和外国侨民饮食习俗的影响,形成多元的饮食文化结构,以东北地方菜、鲁菜、京菜为主,俄式西餐、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苏波汤也成了百姓餐桌的寻常食品。哈尔滨人还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粘糕、粘豆包、玉米饼子、大碴子、小米饭等。

扭大秧歌 民间群体性自娱自乐的舞蹈,是传统民俗。一年四季,在哈尔滨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见的扭大秧歌的市民。元宵节期间,各区、县(市)还要举行扭秧歌比赛。

特色美食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餐饮文化,即哈尔滨风味,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犷中蕴藏着精华” 。

  • 东北炖菜:受满族的影响,东北人喜好炖菜,有所谓的“八大炖”。如: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猪肉炖粉条、鲶鱼炖茄子、得莫力炖活鱼、牛肉炖柿子等。东北炖菜做法简单,味道鲜美,经济实惠,雅俗共赏。
  • 白肉血肠:满族的传统美味,也是最受东北广大城乡群众欢迎的地方菜。它的特点是肉香满口,鲜而不腻,红白相间,色彩艳丽。
  • 炒肉渍菜粉:是东北的乡土风味菜。渍菜是用白菜腌渍而成,口感酸鲜脆嫩,开胃爽口;粉条选用马铃薯粉精制而成,透明柔韧,洁白明亮;五花肉红白相间,肥瘦相宜,百食不厌。
  • 冻柿子、冻梨:进入冬天,大柿子、鸭梨被冻得像钢球、铁饼一样硬。人们可以就冻慢慢地啃,也可以放到冷水里缓出冰壳后大口地吃,凉凉的,甜甜的,别有一番滋味。
  • 冰点心:冰点心是冷饮店四季畅销食品。冰点心所用原料有牛奶、蛋清、咖啡、冰糖等,将其制成各种造型,式样精巧,营养丰富,口味香甜。哈尔滨人有越冷越吃凉的嗜好,令许多外地客人观之咋舌。
  • 冰糖葫芦:是哈尔滨冬季热销的食品,食品摊床上摆着冰糖葫芦,小商贩走街串巷叫卖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又甜又脆,利肠胃、解油腻、醒酒。游人都愿品尝它,买一串,尝一口,那股酸爽、冰凉沁心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 红肠:是俄罗斯风味的欧式肠。1913年一个叫做“爱金宾斯”的技师把包括红肠、干肠、小肚、茶肠等许多品种的红肠制造技术传到中国。这种采用传统原木熏制工艺的红肠咸淡适宜,油而不腻,松软适口,腊香扑鼻,色彩鲜亮,吃后满口余香,是老少皆宜的上等旅游方便食品,其代表为哈尔滨肉联红肠、秋林里道斯红肠和老哈红肠。
  • “大列巴”面包:“哈尔滨一大怪,大面包像锅盖”。“大列巴”(读dà liě ba)面包,直径达25厘米以上,每个约2.5千克,以其独特的炭烤工艺和特殊口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以秋林公司生产的大面包最为著名,已有90多年的历史。这种面包存贮期长,携带方便,每天一上柜台便引来八方宾客排队购买。
  • “沙一克”面包:以面粉、酒花、食盐为主要原料,用硬杂木烤炉烘烤而成。面包表面光亮并具有焦糖香的特殊风味,吃起来皮层薄,柔软、淡雅可口,易于消化,并能与各种类型的菜肴搭配,不影响其风味,是受欢迎的无糖主食面包,也是哈尔滨市特产之一。

旅游

  哈尔滨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避暑胜地之一,中国十大节庆城市之一,尤其是以冰雪旅游、避暑旅游吸引着无数国内外宾客,素有“冰城”、“夏日胜地”之称,冬季旅游品牌享誉中外。2008年,哈尔滨市正式提出并将全力打造“冰城夏都”城市旅游形象,一年一度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使兆麟公园的冰灯和太阳岛的雪雕及冰雪大世界驰名五洲。亚布力、帽儿山、长寿滑雪场等滑雪场使哈尔滨成为滑雪胜地。此外,漂流和生态风光游、欧陆风情游、金源文化游、都市休闲游等四季旅游项目也很丰富。

旅游景点

  • 圣·索菲亚教堂
  • 防洪纪念塔
  • 中央大街步行街
  • 东北虎林园
  • 太阳岛风景区
  • 极乐寺
  • 文庙
  • 斯大林公园
  • 冰雪大世界
  • 太阳岛雪博会
  • 兆麟公园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 亚布力滑雪场
  • 二龙山风景区
  • 松花江公路大桥
  • 黑龙江省博物馆
  • 玉泉国际狩猎场
  • 亚洲第一钢塔——龙塔
  • 欧亚之窗
  • 哈尔滨游乐园
  • 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
  • 冰雪艺术馆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
  • 长寿国家森林公园
  • 闽江小区威尼斯水上花园

名人

(按姓名拼音排名)

  • 包为民 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爽 2007年国际华裔小姐竞选季军。曾为TVB艺员和TVB8主持。现为香港航空营业及市场部企业销售经理。
  • 杜雨露 电影、电视剧、话剧演员。主要作品:《雍正王朝》(张庭钰)、《大宅门》、《突出重围》(军区方副司令)。
  • 傅艺伟 女演员,影视《红楼梦》、《封神榜》、《唐太宗李世民》、《大马帮》。
  • 顾秉林 1945年出生,清华大学现任校长,中国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黄宏 中国一级演员。有《超生游击队》、《打扑克》等小品作品。
  • 金铁霖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音乐教育家。
  • 贾乃亮 中国当红小生,主要作品:《大唐飞歌》、《当婆婆遇上妈》。
  • 姜培琳 中国首席名模,中国职业模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紫色传奇机构董事长,全国纺织教育学会-姜培琳时装模特培训中心校长,时尚专栏作者。
  • 敬一丹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
  • 阚清子  演员。
  • 孔令辉 乒乓球运动员。第26届奥运会男双冠军,第27届奥运会男单冠军。
  • 孔庆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评论家。
  • 李敖 作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主要作品:《胡适评传》、《蒋介石研究》。
  • 李冰冰 中国著名演员。拍摄过《天下无贼》、《云水谣》、《风声》等影片。2008年凭《云水谣》获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2009年凭《风声》获得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 李健 1974年生,创作型歌手,前水木年华成员。哈三中、清华大学毕业生。作品《传奇》为王菲翻唱后迅速走红。
  • 梁晓声 作家。
  • 刘璐 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家唱》节目主持人。
  • 刘锡津 中央歌剧院院长、著名作曲家。
  • 刘宾雁 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 刘竹生 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参与研制中国第一代捆绑火箭“长二捆”,负责研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
  • 刘忻 全能艺人。曾是韩国SK旗下韩国娱乐公司JYP签约艺人 2011快乐女声季军。作品单曲《如果有一天》《i am from 东北》;电影《霹雳神探》《小忻夜黑》
  • 马朝旭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16岁迁来哈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 [[马苏:演员,影视作品《大唐歌飞》、《新白发魔女传》
  • 苗立杰 中国女子篮球队运动员。1997年第一次入选国家队,司职助攻后卫。2002年中国女篮甲级联赛三分王及联赛MVP;2002-2003中国女篮甲级联赛常规赛MVP。
  • 庞清 佟健 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银牌获得者,2006年卡尔加里花样滑冰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 彭玉 演员,影视《东北一家人》。
  • 曲婉婷 歌手,音乐人,创作并演唱《我的歌声里》等歌曲。
  • 桑克 诗人,代表作《桑克诗选》。
  • 申雪 赵宏博 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2002年长野、2003年华盛顿、2007年东京3次获得花滑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 沈傲君 演员,主要作品《潜伏》。
  • 师胜杰 相声演员,相声《肝胆相照》、《小鞋匠的奇遇》。
  • 宋佳 著名演员。影视《好奇害死猫》、《救我》、《闯关东》等。
  • 隋文静 韩聪 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2009年全国锦标赛冠军。
  • 孙红雷 电影、电视剧、话剧演员。主要作品]] 《我的父亲母亲》、《周渔的火车》、《潜伏》。
  • 孙幼忱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品]] 儿童科学文艺自选集《小伞兵和小刺猬》。
  • 孙悦 歌手,代表作《祝你平安》、《欢乐中国年》、《哭泣的百合花》。
  • 孙玉玺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原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原中国驻印度大使,现任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兼任驻圣马力诺大使。[70][71]
  • 田有良 导演,中央戏剧学院教师。
  • 夏青 本名耿绍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
  • 萧红 作家。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 杨逸 作家。2008年获得第139届芥川奖。
  • 姚滨 中国花样滑冰国家队总教练。
  • 张丹 张昊 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2006年都灵冬奥会银牌获得者。
  • 张舒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
  • 张铎 中国大陆男演员
  • 张会 短道速滑运动员,获得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
  • 张悦 王磊 花样滑冰双人滑运动员,师从姚滨。
  • 张译 影视《乔家大院》、《士兵突击》。
  • 张左己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曾任黑龙江省省长。
  • 赵文卓 中国著名演员。
  • 赵尚志 著名抗日将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

图集

哈尔滨市阿勒锦岛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色,2022年10月4日。2018年,哈尔滨市被评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哈尔滨市现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全市湿地物种有高等植物123科616种;脊椎动物68科268种,其中珍稀濒危动物有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生态湿地正擦亮哈尔滨市的旅游名片,每年湿地游客量近百万人次,为城市创造直接和间接价值达数百亿元。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大剧院和附近湿地,2022年9月26日。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一只黄苇鳽在哈尔滨大剧院附近的湿地荷塘内觅食,2021年7月17日。新华社发(张澍 摄)


太阳岛风景区和附近湿地景色,2022年10月4日。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暮色中的太阳岛湿地,2018年9月6日。新华社发(张澍 摄)
在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红嘴鸥在觅食,2021年10月7日。新华社发(张澍 摄)
松花江上的湿地与城市景色,2022年9月26日。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2020年7月1日。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新华社发(张澍 摄)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