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逊河画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哈得孙河画派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哈德逊河画派代表作:《同源精神》,埃舍尔·布朗·杜兰(美国),1849年,布面油画,117cm×91cm,纽约公立图书馆藏

  哈德逊河画派(Hadson River School),在19世纪20至80年代期间产生于美国哈德逊河地区的本土风景画派。以纽约为基地,活跃于1820~1880年间。名称源于评论家T.W.惠特里奇的文章。先驱为J.特朗布尔等 ,T.道蒂A.费希尔T.科尔等为该画派第一代。1848年T.科尔去世后,40年代的第二代画家A.B.杜兰德J.F.肯塞特F.E.丘奇在50~60年代形成自己的风格。规定该画派基本画题是哈得孙河全景、山景、湖景、森林内部景、简单的海岸景。该派另一领袖丘奇则认为肯塞特之画太朴素,而注重对光的描绘。第三代画家如G.英尼斯A.H.怀安特等在70年代成熟。

  • 名称:哈德逊河画派
  • 时间:19世纪20至80年代
  • 地域:美国
  • 代表艺术家:托马斯·科尔、莱恩、赫德等
  • 代表作品:《卡茨基尔山脉的溪谷》、《生命之旅》等

产生背景

  大约在19世-纪20至80年代期间,“哈德逊河画派”以其对新大陆奇特自然面貌的描绘登上了美国艺术史的历史舞台。他们描绘落基山山脉、哈德逊河等地原始神秘、雄伟壮美的自然风景,以激发美利坚民族坚毅、自豪的民族精神,其独特风格,被称为美国风景画派。

  在19世纪以前,大部分美国人还忙于在荒野中为生存而奋斗,美国的艺术氛围远不如大洋彼岸的欧洲,它更多的像是欧洲艺术的一种附庸。到十九世纪初期,伴随着美国的独立,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此把新大陆视作自己的土地,经营规划自己的未来,这种心态在18世纪是很少有的。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进运动的推进,美国人发现自己的国家无比美丽,广袤的西部拥有令人震撼的自然风貌,而这些是欧洲所没有的,这让美国人充满了自豪感。一种浪漫的情绪开始弥漫,以展示自然的神奇与伟大、赞颂万能上帝的慷慨赐予的风景画达到了其艺术的巅峰。从19世纪20年代起,风景画在美国美术中开始占据一席之位,一群以哈德逊河沿岸风光为创作主题的风景画家在美国画坛非常活跃,他们用准确而带有浪漫色彩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的粗犷景色,以画笔来传达对美国这片土地的虔诚与热爱。这批人后来被称为“哈德逊河画派”(Hudson River School),该名称源于T.W.惠特里奇(1820-1910)为《纽约论坛报》所写的文章。这批画家只是松散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各自喜欢的题材和情节作画,最初仅限于新英格兰、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而首先是哈德逊河谷一代著名风景区。随着“边界线地带”逐渐西移,这些画家的目光,也越来越移向中部地区,而后到达了遥远的西部(1850-1870年间)。准确的说,“哈德逊河画派”应该改作“落基山画派”了,这个画派的画家们甚至到了比落基山更远的阿拉斯加、厄瓜多尔和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去游历。

艺术表现

  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1801-1948年)是“哈德逊河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画家于1801年生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博尔顿镇。青少年时期的科尔善于观察茂盛的林木,枯死的树干,随着季节而变色的树叶,并从不同的侧面将它们画在写生本上。这些荒野中的临摹,为日后科尔及哈德逊河画派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1825年,科尔在一家画框店的橱窗里展出了三幅描绘卡茨基尔山脉的作品,这些作品引起了独立战争老兵、以历史为题材的画家约翰·特朗布尔上校的注意,他以25美元买下其中一幅。随即又与好友威廉·邓拉普和阿什尔·布朗·杜兰德共同返回小店。邓拉普这位美国最早的艺术史作家买下了科尔的第二幅作品,而画家、雕刻家杜兰德则买下了第三幅。科尔的画凭借自然、逼真和生动很快赢得了美誉和名气,进而确立了风景画的历史地位。正是从科尔开始,一个以哈德逊河流域为描绘对象的画派产生了。在科尔的笔下,自然世界的广袤风景不再是画面的陪衬和背景,而是作品的主题。1826年科尔在纽约州的卡茨基尔镇与同仁共同创立了美国设计学院。从那里开始.科尔游历并描绘了周边的山川,并立志描绘出美国山川的壮丽景色。科尔认为,最为动人的美国景观的特征,便是它的“荒芜”,美国的景色绝不比欧洲的景色逊色,甚至更为壮美,纯洁,更接近于上帝。继而,他分别描述了美国的山水湖泊,森林瀑布的壮美与特征,称赞美国的山脉是风景之基调,河流是风景之眼波,瀑布是风景之声音,天空是风景之魂魄。哈德逊河画派的艺术特征可以归纳为明暗对比法,即巧妙地运用阳光和阴影。这种绘画技巧逼真地展现出美国山河的壮美特征以及艺术家们的审美取向。爱默生曾把光视为灵魂的再现,梭罗则把落日看作“一幅辉煌的地图,任凭幻想在那无以伦比的岛屿、陆地和城市中驰骋”。在哈德逊河画派风景画中,阳光赋予自然景观以情感和动感,使得任何阴影都转变成一种美的载体,为整体画面平添那种鲜明的明暗对比的效果。“哈德逊河画派”的其他画家乐于接受科尔早期的方法。阿什尔·布朗·杜兰德(Asher B.Durand.1796-1886年)的风景画就是从科尔那里出发,但往更靠近自然的方向去。他不像科尔那样注重画中的寓意性,他更加尊重自然,忠实于自然。他追寻自然的如诗如画,而不注重苍茫与激情。他的诗意的风景画没有幻想的细节或怀古的幽思,而是在自然的怀抱里的诗情画意。由于他求实,对自然的干涉少,所以是“亲切自然”的。

发展影响

  哈德逊河画派把对故乡大地的兴趣带进了美国油画,也影响了下一代画家。年轻一代的哈德逊河画派画家风格处子浪漫主义与法国印象主义之间,所以被美术史家称为“彩光画法”(Luminism)。印象派是对视觉的科学化的记录,而且为了把视觉印象放在第一位,物体是可以被“溶化”的。但美国光线主义的风景画仅从形态上看是非常精确的写实主义,他们从不为光线而牺牲物体,“彩光画法”主张把光作为表现方法加以研究,并且以此来表现大自然最有诗意的瞬间景象。他们多少受到照相机术发明的影响,他们的兴趣点也在于瞬间的变化和主题,充满阳光和空气感。“彩光画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莱恩(Fitz Hugh Lane,1804-1865年)和赫德(Martin Johnson Heade,1819-1904年)。这些画家在毫发毕现的创作风景画时,遵循的并不是客观主义的路线,而是浪漫主义。画面上的光线并非为了取得视觉效果,而是旨在肩迪灵魂去思索自然的永恒魅力。在哈德逊河画派的其他作品中,除了明暗对比法之外画面上总是悬着一层神秘的薄雾一一大自然的面纱。哈德逊河画派不仅需要忠实于直接的旷野经历和地方色彩,而且还需要同样投入的个人参与的瞬问,尤其是那种个人如何捕捉和把握那层悬浮着的薄雾的瞬问。或许正是这隐隐约约的雾霭,给哈德逊河画派作品中明暗相问的画而以一种守望的距离,一种朦胧的美感,因而极具魅力。从哈德逊河画派里发展出来的还有另一类风景画一一史诗式的风景,它的代表人物就是丘奇( 1826-1900)。他是科尔之后美国风景画的代表,而且是科尔唯一的学生,在构图上他继承了他老师的“气派宏大”的追求,以这种方式,丘奇让他的风景面具有了一种气派十足、充满英雄主义的气概。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