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南省 > 商丘市

商丘市汉语拼音:Shāng Qiū Shì;英文:Shangqiu City),中国河南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东与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相接,西与河南省开封市接壤,南与河南省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相连,北与山东省菏泽市、济宁市毗邻。 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773万人。 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地貌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主要河流惠济河、大沙河、包河、沱河、浍河,皆属淮河水系主干河道。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大风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时数1944小时,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无霜期约211天。

商丘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境内的通柘煤田,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煤田。

商丘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是全国29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有“豫东粮仓”之称。商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棉山羊、板山羊、瘦肉型猪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林果、蔬菜、辣椒、畜产品,宁陵金顶谢花酥梨、虞城惠楼山药、柘城三樱椒等享誉全国。

特产有宁陵金顶谢花酥梨、永城枣干、柘城胡芹等。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310国道与105国道在市中心呈“双十字”交会,连霍、东港,商周、商菏、商亳高速在此形成“米”字型,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名胜古迹及纪念地有阏伯台、伊尹墓、庄周故里、汉高祖斩蛇碑、陈胜墓、梁孝王墓、壮悔堂、孔子还乡祠以及淮海战役纪念馆、毛泽东视察黄楼村纪念馆等。

  • 邮编:476000 代码:411400 区号:0370
  • 市花:月季

行政区划

全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睢阳区

历史

  商丘传为上古帝王之都,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据《晋书·地理上》记载:“颛顼始自穷桑(今曲阜北),而徙邑商丘”。帝喾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周初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此,国号宋。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属魏。秦时,本地分属砀郡与陈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为梁国,属豫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改梁国为梁郡。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时仍为梁郡。南朝宋、齐为南梁郡,属南徐州。北魏为梁郡,属南兖州。

  隋开皇初梁郡废,十六年(596)置宋州,大业三年(607)复置梁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为宋州;天宝元年(742)置睢阳郡,属河南道;乾元元年(758)复为宋州。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升为宣武军,后唐同光元年(923)改为归德军,后周时仍为宣武军。北宋初复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为应天府,属京东西路(应天府始为京东东路路治,后为京东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诏升为南京。金天会八年(1130)更名为归德府,属南京路。元为归德府,属河南布政使司。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降府为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州为府。清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民国2年(1913)裁归德府,所属各县划归豫东道。1914年改豫东道为开封道。1932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直到1948年。1948年11月全区解放后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辖睢县、民权、宁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7个县及商丘市。1950年5月商丘县城关区改建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为朱集市。1951年7月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

  1951年8月朱集、商丘二市合并为商丘市,市治朱集。1952年1月,永城县由皖北专区划归商丘专区,同年8月撤谷熟办事处正式建谷熟县。1953年1月,裁淮阳专区,其所属淮阳、鹿邑、太康、沈丘、项城、郸城等6县划归商丘专区。1954年撤销谷熟县并入虞城县。1958年12月,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1961年12月恢复商丘专区。1965年6月,淮阳、鹿邑、太康、沈丘、项城、郸城等6县划归周口专区。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1977年10月兰考县由开封地区划归商丘地区,1980年8月兰考重归开封地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商丘市总人口7753844人;粱园区674502人、睢阳区754481人、民权县805063人、睢县757080人、宁陵县562794人、柘城县876537人、虞城县1025261人、夏邑县1033519人、永城市1264607人。

  2005年末,商丘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12个街道、61个镇、116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