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运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喜马拉雅运动汉语拼音:Ximalaya Yundong;英语:Himalayan Movement),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这一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因首先在喜马拉雅山区确定而命名。

  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1945)首先应用。这一造山运动使中生代印度次大陆欧亚大陆之间的特提斯海变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更新统的河、湖沉积物隆升高达2,000多米。

  喜马拉雅运动一般认为包括3个造山幕:第一幕在古近纪始新世末至渐新世初,海水从青藏高原全部退出,并伴有强烈的褶皱、断裂以及中酸性岩浆侵入;第二幕开始于新近纪中新世初,有强烈的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等,形成了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地壳大幅度隆升,其侵入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000万~2,000万年前;第三幕从第四纪更新世至现在,主要表现为青藏高原的急剧隆起、周围盆地的大幅度沉降以及老断裂的继续活动,部分地区有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

  喜马拉雅运动不仅限于喜马拉雅山区,也发生在台湾菲律宾印尼缅甸西部、日本堪察加地中海沿岸等地。由喜马拉雅运动造成的褶皱带称喜马拉雅褶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