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四川省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天府广场
嘉陵江风光
乐山大佛
邓小平故居

  四川省汉语拼音:sì chuān shěng;英文:Sichuan Province),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一级行政区),省会成都。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内陆腹地省份之一。地理坐标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6万万平方千米。四川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接壤。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合计2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共有55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105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是中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另一说是四川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条大江,古称江为川,由此得名四川。

  四川地处中国内陆西部腹地,四面环山,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气候温和湿润。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四川有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藏族居住在甘孜、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等高原地区;羌族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合计2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共有55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105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人口

  据2016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86.1万人,人口出生率10.48‰;死亡人口57.4万人,人口死亡率6.99‰;人口自然增长率3.49‰。年末常住人口82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65.7万人,乡村人口4196.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21%,比上年末提高1.52个百分点。

民族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22万人。除汉族外,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仡佬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历史

  四川在距今约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大约在商朝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巴、蜀,尤其是以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先秦时期

  据考古发现,两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4处。距今约一万年前,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如绵阳边堆山遗址岷江上游遗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遗址、西昌礼州遗址成都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

  大约在公元前4500至前4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宝墩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前后,四川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关于古蜀国的上古传说大多描述的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古蜀国先王的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长苰化碧等。尽管没有古蜀国文字,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四川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大约在之际,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商时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有关。“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时期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古蜀国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蜀国。

  而在今四川北部、东部和重庆地区,巴国的青铜文明在东周时期也进入了全盛时代。战国末期,巴国为楚所攻伐,最后定都阆中。巴、蜀长期为近邻,通过考古可知,巴文化与蜀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渐趋同一,最终形成后世所称之“巴蜀文化”。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巴、苴求救于秦国。秦国遣大军由石牛道伐蜀。蜀国灭亡后,秦移师东进,轻取巴国重镇江州和阆中,俘虏巴王,巴国灭亡。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攻占巴蜀后,在四川地区设立了巴、蜀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郡县制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76年~前256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吞并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之际,刘邦项羽封为汉中王统辖汉中和巴蜀,为汉国。楚汉战争时期,四川未卷入战乱,并为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汉朝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西汉前期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父子割据(189-214年)。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刘备入西川后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甘肃小部。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汉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汉国被魏国所并。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北朝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五代至两宋时期

  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之版图,隋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逐步发展而进入全盛时期;中唐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天宝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大唐皇帝入蜀避难,如唐德宗朱泚之乱唐僖宗避黄巢之乱。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结束,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后蜀政权之间9年时间由后唐短暂统治。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受中原战乱影响很小,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军平后蜀。

  宋太宗时,今四川省所在的川峡四路发生多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王小波、李顺起义。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这一地区仍安定,使得经济持续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依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南宋时成为抵抗金、蒙的大后方。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四川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称为“交子”。南宋全盛时,川峡四路的人口占南宋全国的23.6%(1231年有户540万),经济总量占南宋全国的四分之一,军粮占三分之一,是南宋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汉中,开始了四川境内近半个世纪的大屠杀、大掠夺和大破坏。蒙古军完全占领四川之后,人口锐减,只余蒙古军队入侵前人数总量的2.4%(应考虑居民暂时逃离当地的情况),致使四川经济文化遭到毁灭性破坏,民生凋敝,全境一片萧条凄惨。倒退1550年。

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四川纳入版图,人口有15.5万户,77.5万人。仅仅是1231年蒙古军入侵之前的2.4%(应考虑居民暂时逃离当地的情况),经济是全国十一个行中书省之中的倒数第一,然而短暂的贫困仅仅持续了几十年。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之后开始组织移民。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人口从洪武四年(1371年)的60万增加到134万人。到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布政使司地区的人口增加到3,102,073人。期间四川的经济文化得到恢复,四川重新成为全国最强盛的省份之一。但是从明神宗万历后期开始四川又陷入战祸之中,明廷用了约十年时间应付川南播州杨应龙的反复叛降,最终于1600年一举剿灭。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领袖率军入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将成都作为政权中心,定名西京。

清朝入关后,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趋于稳定。明末清初时的长期战乱导致四川人几乎损失殆尽。于是,清廷在顺治朝到乾隆朝陆续进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史称“湖广填四川”。这次长达历时100多年的移民运动。使得一开始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经济得到恢复,在清朝中后期,四川省经济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位居全国第四位,属于经济发达的省份。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清廷才将起义镇压下来。至1895年,李鸿章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沿江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入川,之后又爆发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民国时期

  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尹昌衡先后任都督。1912年3月11日,成都重庆两地军政府合并,成立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1913年6月,袁世凯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1916年5月22日,四川督军陈宦在四川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于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旋蔡锷病情恶化,于9月离川东渡日本治病。1918年,熊克武自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并兼摄四川省之军、民两政。1919年4月,四川防区制形成,各个防区军阀割据,相互混战近十五年之久。其中逐渐形成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刘存厚等八个主要军阀派系。1921年6月熊克武辞职,推举刘湘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1924年刘湘任川滇边防督办,四川善后督办。1929年国民政府授于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1932年,刘湘、刘文辉交战。1933年刘湘邀蒋介石入川平叛。1934年12月刘湘任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文辉任西康省主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9年9月,蒋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同月,重庆成为一等院辖市,一个月后便再升重庆市为陪都。1940年11月,蒋介石辞去四川省主席职务,由张群兼任。1940年12月,重庆成为永久陪都,划离四川省,四川成为战时的直隶省。1946年之后,邓锡侯、王陵基先后任四川省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占领重庆。1949年12月11日晚,刘文辉以西康省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的名义通电投降解放军。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携其子蒋经国,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再没有机会回大陆。1949年12月27日,解放军贺龙部占领成都。

  1952年,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其中原川东行署所在地办公人员从重庆市巴县(当时尚属未并入四川)迁往北碚,成立四川省北碚市。1954年7月,重庆市重新并入四川省,改为省辖市。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划归四川省。

  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时期,一向丰衣足食的四川省除成都平原几个少数城市以外,均遭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饥荒,尤其以人口众多,耕地却较少的川东山区为甚,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到940万人,总数居各省之首,其中最严重的达县和重庆达到642万人,占达县和重庆人口的37%,是同期国内工农业生产和百姓生存生活受到最大损害的省份。

  1964年起,四川省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重庆、成都则是其中的核心。其中重庆市是全国三线建设输入人口最多的城市,从1963年至1974年,共累计输入三线建设人口达到224万人。

  1997年,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再次从四川划出成立新的重庆直辖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69188人遇难,374177人受伤,失踪18440人。

地理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余千米,南北宽900多千米。东连湘、鄂,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东部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分布为寒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地带性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东西部差异很大,总分三大气候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范围大,主要有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和低温等。

  东部的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比中国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左右。其中,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3-8℃,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5-29℃,春季及秋季气温则接近年平均气温。该地区四季分明,无霜期为280-300天。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8℃,其中1月平均气温-5℃左右,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0-15℃,全年无夏,冬季漫长。而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因地形而异,一般谷地为15-20℃,山地为5-15℃。

  东部的四川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其中盆地周边山地多于盆地腹地,而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地区,达1300-1800毫米,当地城市雅安有“雨城”之称,故柳宗元曾提出“蜀犬吠日”的说法。从季节上说,四川冬季降水最少,仅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区降雨稀少,年降水量为600-700毫米,其中金沙江河谷小于400毫米,是全省最干旱的地区。该地区干雨季分明,6-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4月为干季。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

水文

  四川省除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小部属黄河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流域,是除青海外另一个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份。长江也是流经四川的最大河流,上游称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界河,金沙江流至宜宾后称长江。长江四川境内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赤水河等。四川是中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水电站。四川湖泊大多分布于西部和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区,以冰蚀湖溶蚀湖堰塞湖为主,无特大面积湖泊。全省共有大小湖泊1000多个,著名湖泊有邛海泸沽湖等。四川北部的若尔盖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沼泽湿地区。

自然资源

土地

  全省土地资源分为8个一级利用类型,45个二级利用类型和62个三级利用类型。除橡胶园以外,其他省的一、二级土地利用类型四川都有,在全国极富代表性。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68.9%;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70%以上;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水资源

  四川省水资源丰富,居全国前列。全省降雨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889.75亿立方米。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总量约为3489.7亿立方米。还有地下水资源量546.9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15亿立方米。境内遍布湖泊冰川,有湖泊1000多个、冰川约200余条,还有一定面积的沼泽,多分布于川西北和川西南,湖泊总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加上沼泽蓄水量,共约3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四川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且种类较齐全。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和矿区达到100种和1906处,其中有43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5位,钛、钒、天然气等11钟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全省矿产资源供应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矿物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大省。

生物资源

  四川省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全省有高等植物近万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苔藓植物500余种;维管束植物230余科、1620余属;蕨类植物708种;裸子植物100余种(含变种);被子植物8500余种;松、杉、柏类植物87种居全国之首。四川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有84种,占全国的21.6%。有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4600多种,全省所产中药材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芳香及芳香类植物3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芳香油产地;野生果类植物达100多种,其中以猕猴桃资源最为丰富,居全国之首,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菌类资源十分丰富,野生菌类资源达1291种,占全国的95%。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1.3%,木材蓄积量居全国第二。

  动物资源丰富。全省有脊椎动物1246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3%。其中:兽类217种,鸟类625种,爬行类84种,两栖类90种,鱼类230种。四川野生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44种,占全国的39.6%,居全国之冠。全省野外大熊猫数量为1206只,占全国76%,其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动物中可供经济利用的种类占50%以上。四川雉类资源极为丰富,素有雉类的乐园之称,雉科鸟类达20种,占全国雉科总数的40%,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雉类,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雉鹑、四川山鹧鹑和绿尾虹雉等。

经济

  四川省经济随地域不同,贫富差距巨大,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地区水网密集,气候湿润,自古便号称“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经济自唐代以来就比较繁荣,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和中国最早的钱庄出现的地方,也是代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一的大型作坊“蜀绣染坊”出现的地方。

  在数千年历史上,川中地区都是堪比杭嘉湖平原的全国经济最发达、民生最富庶的地区之一。1940年代国民政府首都内迁四川重庆,带来大量外来人口,同时也带来了当时中国发达经济区的人才和技术;196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线建设战略,又有许多大型企业向四川迁移,这些因素使四川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有了很好的积累,对当地经济贡献颇大。通过90年代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四川省现在已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68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4.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924.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4831.7亿元,增长9.1%。

特产

工艺品

  蜀锦:是中国成都市所出产的彩锦。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的蜀锦,西汉时蜀锦品种花色甚多,用途很广,行销全国。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而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民众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十样锦是蜀锦的主要品种之一。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传统构图大体分雨丝锦、方锦、条花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缎六种。2006年5月20日,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叶永洲、刘晨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蜀绣:又称川绣,是出产于成都市及其周边的刺绣品,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刺绣品种。早在汉代,成都的织绵业就很发达,朝廷还专门设置锦官来管理,所以成都又称“锦城”。据《全蜀艺文志》记载:“蜀土富饶,丝帛所产,民制作冰绣等物,号为冠天下。”可见当时蜀内刺绣之盛。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蜀绣的绣工和针法特点可以概括为:“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

  青城丝毯:用蚕丝和绢丝为原料,按传统加工工艺、经手工纺织而成的工艺品。产品特色:毯面光洁、染色牢固、质地柔韧,富有弹性。

  银丝工艺品:以白银为原材料,运用花丝和点寞技法,按照设计的要求,交互运用填丝、累丝、炭丝、穿丝、搓丝等工艺,及在银片上堑出点、线、面浮雕图案组合而成。银丝纤细仅及人的头发的一半,最粗也不超过3毫米。

  成都漆器:又称“卤漆”,起源于距今3000余年的商周时期,成都是中国漆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称号。

  剑阁手杖:简称“剑杖”。加工工艺独特,制作精巧,取材于剑门山区多年生灌木、荆棘、藤条加工而成,既是一种扶倚助行的旅游实用品,又是一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相结合的工艺品。

  自贡竹丝扇(龚扇):因为编织这种竹丝扇的技艺是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创造的,而且在龚家传了四代,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所以,人们习惯称自贡竹丝扇为“龚扇”。龚扇扇面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维妙维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

  自贡剪纸:又叫刻纸或剪画,主要有鞋花、窗花、枕头花、围腰花等,内容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连年有余》等为主,自贡剪纸纯朴古拙,情趣生动。

  邛窑彩瓷:进入唐代以后,邛窑人率先发明了釉下彩,特点是色彩鲜艳丰富,富于变化,且经久不褪色。有专家认为:邛窑是由单色的釉下彩向五彩缤纷的彩瓷世界发展的发端,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彩绘瓷的故乡”。

  蜀纸:到了唐代,“益州麻纸”闻名天下,成为唐代的宫廷用纸,可谓蜀纸的代表作品。唐代的成都,是著名的造纸中心。成都的浣花溪、广都(今双流)的冉村、龙溪等地都有不少的造纸作坊。蜀纸的种类繁多,品质高档,有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纸、十色笺纸,等等。唐代宫廷专门规定用益州麻纸来书写各种公文,并用来抄写东、西两京宫廷收藏的四部书籍。益州麻纸就规格而言,有大小之分,就颜色而论,有黄白二色,都是以麻作为造纸原料精制而成。延至五代,蜀纸仍久盛不衰。南唐置纸务官,“求纸工于蜀”,所制“澄心堂纸”当出蜀中良工之手,据说“百金不许市一枚”,其令人惊叹的价格足证质量之高。

  川北剪纸:川北剪纸从形式、内容到用途,都有与全国各地剪纸不同特性和风格。它既不同于北方剪纸的“天真浑厚”,也不同于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而是粗中有细,细中见粗。川北剪纸的题材广泛、多样,飞禽走兽,五谷六畜,均可为题,尤以花卉刻剪为擅长,如枕头花、鞋帽花、鞋垫等,随意剪来,无不栩栩如生。其花样可分为吉祥如意图,翎毛花卉图,古今人物图,现实生活图等五大类。其技法可分为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剪纸法、双手撕法和火烧烫绘法六种。

  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成都生产的竹编工艺品。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它只选中了邛崃山脉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篾薄如绸,纬丝细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鹃城风筝:四川郫县北有一横亘起伏的高埂,下绕一曲流水,相传这是古蜀都邑杜鹃城垣及护城河的遗址。因古蜀望帝杜宇去国时,正值杜鹃啼鸣,蜀人思之,以为杜宇化鹃回,便把郫县又叫做了“鹃城”。清代乾隆时期,杜鹃城北郊住着一户周姓农民,风筝做得独好,世代相承。周风筝扎架非常认真,所选慈竹,一般是五年的,颠子绵弹作头须,中段坚韧作身架,下段结实作劲骨,通体轻重恰当,软硬适宜,肥瘦匀称,虽属凭手单个操作,但成百上千的扎件,也都毫不走样。接着的工序是粘糊,他家全用皮纸,剪裁合体,粘接牢固,不漏气,不皱折。干燥后即行构图描绘,这道工艺确是他家拿手,兄弟姊妹子侄,无一不是全能:构图、成竹在胸,布局组合,疏密有致,分寸不乱,统一中见变化,粗犷中有细腻,远可玩味,近可观赏,图案谨严,俊俏多姿。描绘,手风娴熟,斜直刚柔,都很流畅,且浑然一气笔到墨到,神韵横生,使所构之图益臻完美。施彩,富有奇情,染料在他们手上,准确熟练,斑斓琳琅,笔无虚发,井然有序。除此,周风筝的最后绝技,是在风筝中心垂直线的特定部位,装上使之通体平衡的“斗线”(以备放飞接头牵引线),线虽尺许,却关系成败,可算极为关键的一招。周风筝在扎、糊、画、染各个环节,经数百年实践变革,凝成了土色土香,绚丽华美,内涵深邃丰富的艺术特征。

  四川藤器:产于四川达县、乐山等地。其品种有沙发、躺椅、餐椅、办公椅、圆桌、茶几、屏风等。四川藤器坚固、轻便、美观、耐用是四川藤器的特色。

  竹簧雕刻:主要产于四川江安,故又称做江安竹簧雕刻。有竹器雕刻、竹簧镶嵌、竹簧雕刻、竹丝镶嵌、竹筋皮制品等5大类,140个品种,300个花色。江安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南岸,所产的楠竹具有纹路精密,竹青如绸缎,竹簧如象牙骨的特色,是竹簧雕刻的上乘原料。竹簧经过处理,黄橙莹润晶亮,具有淡黄象牙色泽,被誉为“竹象牙”。

  攀枝花苴却砚:苴却砚因产于攀枝花江南一带而得名。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莹洁滋润,已发现的有石眼、青花、鱼脑冻、冰纹、云纹、金星、绿标等。其中石眼碧翠高洁,鲜活如猫眼,堪称一绝。

凉山彝族漆
  彝族漆器:凉山彝族漆,相传髹漆技术是由狄一伙甫开始的,距今57代左右,有1700年的历史。在生活的实践中,彝族先民创造和使用了木皮质器皿,这已具备了漆器的胎质条件。汉代以后漆器的时兴发达,对彝族社会的文化艺术有极大的促进,彝族先民吸收了髹漆工艺,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漆器。漆器的胎骨质地共有六种;木胎、皮胎、竹胎、角胎、竹木胎、皮木胎、其中木、皮胎占大部分。漆为土漆,颜色一般为红、黄、黑三色,系生分别加朱砂、石黄、锅烟调和而成。漆器纹饰制作方法,大致有四种:漆彩绘、雕刻、镶嵌和堆漆。但无论哪种方法制作出的漆,器都古朴典雅,绚丽多姿,鲜艳夺目,精细美观。漆器的色彩有红、黑、黄三色,彝族人民喜爱红色,它象征勇敢、热情;黑色表示尊贵、庄重;黄色代表美丽、光明。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彩明快艳丽。彝族漆器,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不失为彝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崇州竹编:距今已有300多年的编织历史。品种繁多,除竹兜、竹篮、竹盘、竹碗、竹扇、竹灯笼、竹盒外,有竹净百圆锣、竹套三花提篮、竹筷篓、竹纸篓、竹花插、竹通花稀篾碗、竹船型书兜、竹花 兜等。另外,还有竹编玩具,花色品种达200多种。具有结构紧密,结实耐用的特点。采用竹子本色编织的产品雅致大方。竹编富有弹性, 能经受一定的压力,各种竹编制品不仅经久耐用,且有滤水的优点,有的还可以盛上物品放锅里煮。崇州竹编利用川西平原盛产的慈竹为原料加工编织而成。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特色食品

  郭汤圆:清末,成都喇嘛寺一带自发地形成了以经营汤圆为主的行业区,当时的汤圆名叫滚货汤圆,做法是将糯米泡涨后晾干,放入臼中舂细,然后用箩筛过出细粉,将细粉均匀的铺在簸箕里面,放入切成小块的红糖作馅心,操作者抖动簸箕使红糖滚动粘粉,边抖边洒水,直到红糖裹上一层糯米粉,形状变成圆形即成了汤圆。郭汤圆创始人郭永发系中江县蟠龙寺人,早年随兄到成都,在喇嘛寺附近同乡的汤圆作坊里帮工,不久便开始自己在北门大桥一带沿街叫卖。郭永发立即汤圆改为吊浆米粉制作,同时在馅心的选料和制作上下功夫。开店经营,店名直呼“郭汤圆”。“郭”字牌汤圆子1990年获亚运会专利产品称号,同年又获天府食品博览会金奖,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成都名小吃”称号。

  耗子洞张鸭子:创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创办人张国良1928年起随父亲在提督东街和署袜街交口处摆摊卖烧鸭子、牛肉肺片,因其地外面是茶馆,里面是酒店、旅馆,巷子深、进口小,故被称作“耗子洞”。“耗子洞张鸭子”的主产品樟茶鸭子目前已成为商品走向市场并远销国内外。1990年,“耗子洞张鸭子”的樟茶鸭子荣获“成都名小吃”称号,1991年获中商部“金鼎奖”,成为部级优质食品。

  锅魁夹卤肉:盘飧市的锅魁夹卤肉1992年在成都美食节上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成都名小吃”的称号,并多次在美食活动中获奖。

  治得号小笼蒸牛肉:治得号创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以小笼蒸牛肉最为有名,其蒸牛肉制法考究、选料认真、风味独特、肉质细嫩、香味浓郁、鲜美而麻辣,被公认为成都名小吃之一。在1990年天府食品博览会上,治得号小笼蒸牛肉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

犍为叶儿粑
  犍为叶儿粑:犍为县特产,为四川名小吃之一。用糯米粉面包馅心,外裹新鲜绿色粑叶,置旺火蒸制。其色洁似乳,味道香醇可口,不沾盘、不沾筷、不沾牙,被称作三不沾叶儿粑。制作叶儿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工序达到了六步以上,原料配方多达十多种。叶儿粑分甜的和咸的两种,甜的馅是豆沙加上核桃等果仁,大多在表面加红糖;咸的则是肉末加芽菜。

  雅安雅鱼:雅安名特产,是中亚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产于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称雅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沙锅雅鱼为当地名菜。相传,清代上贡慈禧,太后赞美为“龙凤之肉”。

  德阳什邡荞面:什邡名小吃。主要用荞麦粉制成。分水荞面、干荞面两类。

  德阳罗江豆鸡:德阳名小吃。罗江豆鸡的创始人袁通儒,号崇大,自幼礼佛。民国17年在什邡罗汉寺昌龄法师门下剃度为僧,三年后还俗闯荡江湖。袁通儒反复总结制作豆鸡的工艺,于民国25年制作了首批豆鸡送往成都花会佛教食品展览会展销,获专利权,并取得了金质招牌一面,从此豆鸡扬名。

  南充营山油豆腐: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原料是黄豆。系经磨浆、压坯、油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色泽金黄,外皮光滑,内如丝肉,细致绵空,富有弹性。既可作蒸、炒、炖之主菜,又可为各种肉食的配料,是荤宴素席兼用的佳品。营山油豆腐分干、湿两种。油炸后即用清水泡透的,称为水油豆腐,用于鲜食;干油豆腐,便于贮存、携带。

  雅安汉源花椒:历史悠久,唐代列为贡品,故名“贡椒”。以其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

  雅安边茶:属紧压茶类,是藏族同胞的不可缺少的饮品。自古以来,雅安边茶,供应西藏、甘孜、青海藏区。

  雅安蒙山茶:自唐入贡久负盛名,蒙山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有黄芽、石花、甘露、万叶、银叶和玉叶长春等名牌茶叶。“峨眉毛峰”名茶产于雅安凤鸣乡。

  遂宁蓬溪姜糕:首创于清朝同治年间。它选有祛病健身久服无伤的食物药物,合制为糕。被慈禧太后封为“御糕”。评曰“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

  连山回锅肉:特点:肥而不腻、瘦而不绵、略带辣味、咸中有甜、色泽油黄、鲜嫩醇香。广汉市连山回锅肉,是连山供销社餐馆戴氏兄弟在原来四川省回锅肉基础上,通过精心研究,取其精华,运用现代科学加工以总结,提高烹饪技术后的新产品。是四川省饮食文化中推陈出新、雅俗共赏的大排档中的一道名菜。

  保宁白糖蒸馍:为阆中市一大名食。系清乾隆时回民技师哈公奎所创。据阆中县志记载:“保宁麦面最知名,取南麦碾细,重罗筛之,蒸为馒首,名曰蒸馍。远行者携千余里外,虽外霉内燥,蒸之移时,而色、香、味、形如故。外来客商多于县中购蒸馍以作馈品”。

  保宁干牛肉:亦称张飞牛肉,为阆中市一大名食。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上被评为“上等食品”,自此声誉更佳,至今不衰。保宁干牛肉分生、熟两种。生干牛肉又称风干牛肉,经腌制、烟熏、风干、密藏等工序精制而成。熟牛肉,系选用精肉,经浸渍、松肉、腌制、抹香、煮熟、烘干等工序精制而成。

  永寿寺豆腐干:永寿寺始建于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堪称武胜第一庙,庙内历代均为女僧,由于女僧长年吃斋,豆腐便成了她们的第一营养品。相传,庙内僧人为改变饮食结构,经反复实践,终于试制成功了永寿寺豆腐干,而今已历百余年。该豆腐干精选上等黄豆为主要原料,浆汁至少过滤两遍以上,做工精细,烘烤讲究,做出的豆腐干色泽美观,卤香中带有清香,淳厚中转微甜,回味绵长,居永寿寺三绝(豆腐干、豆瓣、素席)之首。

  宜宾燃面:原名叙府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是宜宾传统的名小吃。选用本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黄芽菜、小磨麻油、鲜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条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葱、豌豆尖或菠菜叶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特点是: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味美爽口。既可佐酒,又可果腹。因其油重无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

  川北凉粉: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凉粉制作独具特色,拌料十分考究。主要拌料有辣椒、花椒、生姜、葱叶、冰糖等掺合制作的红油,以及有精选大蒜捣制的蒜泥,可谓色、香、味俱全,独具风味。

  麻婆豆腐: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成都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麻婆豆腐是用嫩豆腐、牛肉末烧制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豆腐嫩白,具有“麻、辣、鲜、烫、嫩、捆(指形整)、酥(指牛肉末)的特色。

  护国陈醋:泸州传统的名特产品之一。主要用麸皮、大米作原料,以当归、当参、人参等100多种中药为配方,通过传统工艺制成,具有独特的浓厚衬香、酸味醇厚、回甜爽口、余味悠长、久存不腐、陈香更佳的特点。

  先市酱油:泸洲传统的名特产品之一。已有70多年生产历史。该产品以黄豆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泽棕虹、味醇柔和、清香回甜、盐度适当,无苦、酸、涩等异味,锅煎不糊,久放无沉淀,不生花、不变质等特点。

  两河桃片:叙永县的传统名食之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产品用糯米、核桃仁、蜜桂花、猪板油精制而成。具有组织细腻如肤、柔绵俐片、甜度适当、清香可口,卷得拢、撕得开、点得燃的独特风格。

  内江蜜饯:采用蔗糖将瓜果、蔬菜、药材煮制而成,所以俗称蜜饯为“煮货”。以“色泽透明,饱糖饱水,滋润化渣,味美香甜”的独特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郫县豆瓣:郫县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产稻、小麦、油菜籽、胡豆(蚕豆)、大麻等。这里的胡豆品质优良,以它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豆瓣酱,油润红亮,瓣子酥脆,有较重的辣味,香甜可口,除用作调味外,也可单独佐饭;用熟油拌,其味其佳。

  达州灯影牛肉:清光绪年间,四川梁平县有个姓刘的人流落到达县,以烧腊、卤肉为业。他将牛肉切得又大又薄,先腌渍入味,再上火烘烤,卖时还淋上香油。这样制作出的牛肉酥香可口,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据传说,1000多年以前,任朝廷监察御史的唐代诗人元稹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被贬至通州任司马。一日元稹到一酒店小酌,下酒菜中的牛肉片薄味香,入口无渣,他颇为叹赏,当即名之曰“灯影牛肉”。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仪陇酱瓜:仪陇土特产品,清同治十年(公元1861年)编纂的《仪陇县志》在《食货志`产物》篇酱瓜条下注明:“味甘而脆,远近知名,除县城,址一、二家,他邑仿之,弗良也”。仪陇酱瓜以菜瓜和酱为主要原料,采用特殊工艺精致加工而成,其色泽晶莹,有透明感,通体一色。

  仪陇黄酒:取料糯米、大糯米和当地古泉水,运用黄酒之酿造技艺,经十道工序酿制而成。有糯米陈酒、封缸酒、杜仲糯米酒、天麻糯米酒、当归糯米酒等品种。其特点是:酒精度低(15-16度),葡萄糖含量较高,并含有人体需要的13种氨基酸,香气浓郁,芬芳沁心,质地甘醇,味甜爽口,色棕红悦目,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男女老幼皆宜,四季可饮。有“液体蛋糕”、“酒坛奇葩”之美称。同时,它又是烹饪菜肴的调味佐料和除腥剂。

  五粮液:宜宾水质纯净,适宜酿酒,素有“名酒之乡”美名。相传早在2000多年以前,宜宾就出现了酿酒。自汉代以来,酿酒业迅速发展,唐宋时期最盛。五粮液酒是选用优质大米、糯米、玉米、高梁、小麦五种粮食,巧妙配方酿制而成。

  泸州老窑特曲:早在1792年,泸州特曲就受到清代诗人张船山称赞。后来又陆续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奖。解放后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名酒。被誉为中国浓香型酒的代表产品。泸州老窑特曲的“老窑”二字,是因为它的成名与用陈年老窑发酵有关。泸州现有老窑,至少有三百年以上的窑龄。

  岳池特曲酒:岳池自古为酿酒良乡。岳池特曲是挖掘宋代“丘嫂酒”配方,利用现代工艺,采用百年老窖,以高梁、玉米、小麦、糯米为主要原料,汲化华蓥山脉优质泉水精心酿制的浓香型大曲酒,具有窖香浓郁、幽雅、细腻、醇厚绵甜、清爽甘洌、回味悠长、饮后不上头之独特风格。品种有28°、39°、45°、46°、52°等。先后在95年四川工业产品博览会、95年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95年四川省第二届巴蜀食品节上三获金奖,并被评为中国文化名酒,96、97、98、99年连续被评为四川省群众喜爱商品和用户满意产品。

  沱牌曲酒:产于四川射洪,以高梁为原料,小麦制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经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属浓香型白酒。具有无色透明、窑香浓郁、绵甜甘爽、回味悠称的风格。在中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

文化

  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四川文明在夏商时代为神权文明,西周至春秋战国为礼乐文明。秦统一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

  四川主要属于巴蜀文化区,区域文化自成体系。四川语言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织锦文化、盐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如四川方言、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四川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留下了一批珍贵稀有的高品味文化。四川拥有世界遗产5处,博物馆22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40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4座以及其他人文景点200多个。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九寨沟———黄龙为世界自然遗产,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铜器、玉器和陶器都属文物精品。其中,象征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的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被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四川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但它又明显地具有对外努力开拓的开放性。除了境内本土的巴蜀文化和西部藏区文化外,只要跨出盆地,便与楚文化、秦陇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藏彝文化区域路途相接,促成了与四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渗透,形成巴蜀文化多元兼容开放的明显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还吸纳了西方节庆文化与饮食文化。

  古往今来,在四川休养生息和挥洒诗文的文人辈出。明代何宇度在《益部谈资》中说道:“蜀之文人才士,每出,皆表仪一代,领袖百家”。四川人司马相如是四川文化史上第一个最著名的文人,汉武帝在读其《子虚赋》后发出这样的惊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他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传颂。

  川剧川茶川酒川菜川药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无不是都具有强烈而卓越的地方特色,而闻名天下。川菜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列,五粮液等川酒为国宴珍品,竹叶青、蒙顶茶、峨嵋毛峰等名茶享誉全国。

川剧绝活:变脸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 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 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 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语言

  四川人的通用语言被称为四川话,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巴蜀语的成渝片及赤灌片。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如果把它当成一种独立语言,其使用者人数居于世界所有语言第10位,仅次于日语,多于德语。现今四川话形成于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朝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巴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与湘语赣语等南方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川话的主要特点是古入声或保留(如乐山话),或全部整齐地归入某一个调类(如成都话入派阳平、自贡话入派去声、雅安话入派阴平),同时拥有大量的特有词汇、俗语与句式。

  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其中土广东话使用者主要集中于成都平原周边丘陵、川中丘陵和川北山区等地,人口约100万;而老湖广话使用者主要集中于沱江中上游丘陵等地,人口约90万。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地区的强势地位,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另外,四川省境内还存在以康巴语、嘉绒语、彝语、羌语、摩梭语等语言为母语的族群。

  四川方言影视作品:

  《抓壮丁》

  《凌汤元》

  《傻儿师长》、《傻儿军长》、《傻儿司令》

  《山城棒棒军》

  《王保长后传》

宗教

  道教: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陵老子为教主并尊其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核心经典,在今成都市大邑县鹤鸣山中创立道教。张陵被道众敬称为“张道陵”或“张天师”。道教早期称为“天师道”或“五斗米道”。道教在该省仍有相当影响力。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有著名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和位于成都市区的青羊宫

  佛教:佛教传入四川盆地的最初年代尚不能确定。根据地方志记载中的汉代古寺推断,东汉时佛教就应已记载的传入四川,有文字记载的是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有位叫法和的僧人从中原来到四川,为佛教在四川的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四川省著名的佛教寺庙有位于成都的文殊院大慈寺、新都的宝光寺、峨眉山的报国寺万年寺等。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藏传佛教在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较为广泛。

  基督教:①基督教新教。同治七年(1868年),英国伦敦会的格里菲斯·约翰(Griffith John)和大英圣经公会的威利(James Aitken Wylie)进入四川传教,并将游历见闻向英国各差会本部汇报。这是基督教第一次在四川传教。截止1999年10月,四川省已开放的基督教堂(点)共106处。②天主教。天主教在四川的传播始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一年,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司铎从北京入川传教。西南地区三省一市联合开办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位于成都市平安桥天主教堂。

  伊斯兰教:四川在唐末五代时期,已有穆斯林居住,10世纪初大规模传入,清代是四川伊斯兰教繁荣时期。现有穆斯林12万余人,属逊尼派。

民风民俗

  南部农耕文化节:农历三月十八,是传统的农耕文化节——牛王节。南部县玉镇乡大力寨村的农耕文化节由来已久。每年的这一天,养牛的农户都要让牛在家休息,并把牛厩收拾得干干净净,用最好的谷草和饲料喂它们。

教育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成都则是中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教育基地之一,拥有诸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中国重点名牌大学。2011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技工校、职业培训机构)3.2万所,在校学生1884.0万人,教职工94.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8.1万人。 

  义务教育 2011年末,全省181个县(市、区)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省共有小学8847所,招生99.7万人,在校小学生579.8万人;普通中学4704 所,招生159.4万人,在校学生47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7所,招生6767人,在校生4.1万人。 

  高等教育 2011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9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13.9万人,增长4.9%;毕业生28.9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7个,招生2.7万人,增长1.9%;在校研究生8.3万人,毕业研究生2.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7%。 

  职业教育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校)656所,招生57.5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1.8%,在校学生140.8万人。全省职业培训机构6162个,注册学员276.3万人次。 

  成人教育 全省成人高等学校2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31.0万人;成人中学75所,注册学生5.6万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183.0万人,本(专)科毕业3.0万人。

高等院校

  参见 →  中国普通高校

西南交通大学校园风光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图书馆
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
  1. 四川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2.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3.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4.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5.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6.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本科  
  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8.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自贡市  本科  
  9. 西华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1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交通运输部主管   所在地:德阳市  本科  
  11.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雅安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12. 西昌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凉山彝族自治州  本科  
  13. 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泸州市  本科  
  14.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15. 川北医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南充市  本科  
  16.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17.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南充市  本科  
  18.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本科  
  19.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内江市  本科  
  20. 宜宾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宜宾市  本科  
  21.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达州市  本科  
  22.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本科  
  23.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乐山市  本科  
  24.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25.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26.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27. 西南民族大学   国家民委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28. 成都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29. 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30. 攀枝花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攀枝花市  本科  
  31.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32. 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甘孜藏族自治州  本科  
  33.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泸州市  本科  
  34. 成都东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民办
  35.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民办
  36.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乐山市  本科  民办
  37. 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民办
  38.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民办
  39. 成都文理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民办
  40.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民办
  41.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民办
  42. 成都医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43.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德阳市  本科  民办
  44.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民办
  45.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本科  民办
  46.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眉山市  本科  民办
  47.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本科  民办
  48.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本科  民办
  49.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南充市  本科  民办
  50.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51.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本科  民办
  52.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53.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54.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55.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56.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57.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泸州市  专科  
  58.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59.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南充市  专科  
  60.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内江市  专科  
  61.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62.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63.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攀枝花市  专科  
  64.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专科  
  65.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66.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67.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德阳市  专科  
  68.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德阳市  专科  
  69.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达州市  专科  
  70.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71.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72.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73.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宜宾市  专科  
  74.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泸州市  专科  
  75.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眉山市  专科  
  76.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77.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遂宁市  专科  
  78.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乐山市  专科  
  79.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雅安市  专科  
  80.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81.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德阳市  专科  
  82.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广安市  专科  
  83.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广元市  专科  
  84.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85.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86.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87.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88.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专科  
  89.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90.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91.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92.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93.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94.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专科  
  95.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96.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泸州市  专科  民办
  97.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广元市  专科  
  98.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自贡市  专科  
  99.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专科  民办
  100.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巴中市  专科  民办
  101.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资阳市  专科  民办
  102.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绵阳市  专科  民办
  103.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104.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内江市  专科  
  105.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德阳市  专科  
  106.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107.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民办
  108.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主管  所在地:成都市  专科  
  109. 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凉山州  专科  民办

科技

  四川省有许多优势科技项目,如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技术等。

  201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22.2亿元,增长19.9%。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6个。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2011年共登记技术合同9942项,成交金额71.53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618项。2011年,全省共申请专利49734件,专利授权28446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4255项,新增产值866.49亿元。

  坐落于四川西南部西昌市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著名的航天基地。


交通

  四川处于中国西南腹地,是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叠过渡地带,中央为四川盆地,四围是高山,因此交通不甚便利。世人皆知“蜀道难”。近现代化以来,四川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交通运输随着不断建设而逐步改善。

铁路

  2011年全省铁路运输货物周转量786.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旅客周转量29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8%。截至2011年底,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564公里。

  境内有宝成、成渝、成昆、内昆、达成、遂渝铁路等铁路干线。成都铁路局管辖四川、贵州、重庆两省一市的国有铁路和合资铁路。四川正拟建成绵乐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成兰铁路、兰渝铁路、成贵铁路、川青铁路、川藏铁路、西成铁路客运专线、成都—西宁—张掖铁路、成昆铁路复线等。

公路

  2011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8.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9公里,国省干线1.97万公里,农村公路25.87万公里。2011年,全省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24.26亿人、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900.6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5.0%和12.3%;完成公路货运量13.98亿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139.07亿吨公里,同比增加15.5%和15.6%。

  目前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绵广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成乐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成灌高速公路、成温邛高速公路、成彭高速公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都汶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宜水高速公路、隆纳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南渝高速公路、南广邻高速公路、达渝高速公路、泸黄攀高速公路、雅西高速公路、绵遂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等。正在建设或拟建的高速公路有广陕高速公路、达陕高速公路、乐宜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乐雅高速公路、内遂高速公路、泸渝高速公路、成自泸高速公路、成南巴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邛名高速公路、环成都经济区高速公路等。

水运

  四川内河通航里程超万公里,其中三至七级航道里程4026公里(2006年数据)。年吞吐量100万吨以上的港口6个。长江四川段逐步建成三级航道,嘉陵江、岷江列为国家批准的18条高等级航道,纳入了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方案。

  正积极建设川南泸州-宜宾-乐山和川东北广安-南充-广元两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全省内河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建成和在建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33万标箱。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075万吨,同比增长10.7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86万标箱,同比增长55.27%。2011年全省水路客运量3083万人,旅客周转量2.6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2.81%和13.81%;完成水路货运量6367万吨、货物周转量90.1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59%、20.04%。

航空

  2011年,四川省有民用机场11个,在建1个。开通航线31条,其中国际航线10条。2011年,全省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3310.5万人次,增长11.7%;货邮吞吐量49.4万吨,增长10.2%。

  民用机场:成都、黄龙、西昌、绵阳、攀枝花、宜宾、泸州、达州、南充、康定、广元等11个有定期航班通航的民用机场。

  成都是中国大陆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拥有双跑道机场的航空枢纽。2012年,第二航站楼将完成建设,同时完成双流机场第三跑道的规划和成都第二机场的选址。

  目前,有中国国航西南分公司、四川航空公司和成都航空公司三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四川成都,双流机场也是这三家公司的基地机场。

管道运输

  四川是中国管道运输最发达的省份,在四川省,最早的天燃气管网建于1243年,早于全国其他各省份近500多年。早在宋代,四川人就开始在利用天然气的同时用竹子作管道输送天然气,钢制天然气管道在1933年就已经投入使用。1950年代,四川盆地开始大规模利用天然气,通过川渝地区的管网,向成渝沿线城市供气,当时整个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重庆市内早在50年代便已经普及了城市天然气管网系统。1980年代中期,四川盆地大部份县城已经开始使用高能、清洁的管道天然气。至2008年初,四川油气田已建成集气管道7000余公里,输气管道6000余公里,集输气站1100余座,天然气管线长度约占全国的46%。盆地内形成了以南、北输气干线为主体,以川东北、川西北、蜀南、重庆、川中五大气源开发区为依托,延伸至川、渝、云、贵、湘、鄂六省市的环形管网,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集输气网络。2007年,随着普光气田发现和开发,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工程已开工,干线管道全长1700多公里。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成品油管道兰成渝输油管道,输油能力达每年600万吨以上,川渝地区70%以上的成品油来自这条管线,是目前西南市场主要的成品油供给渠道之一。该管道起始于兰州,途经甘肃、陕西和四川三省,终点抵达重庆市。管道干线全长1252公里,是目前国内线路最长、口径最大、压力最高、顺序输送品种最多的成品油管道。

旅游

  四川是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等5处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已建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省级风景名胜75处。截至年底,已有10大5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排第三。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有自然保护区169个,面积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3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个。有湿地公园43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4个,省级湿地公园19个。森林公园126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7处,总面积78.8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2%,森林公园总数位列全国第七。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其中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6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有博物馆22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400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

世界遗产

  • 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参见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批次

5A级旅游景区

  参见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2007)
  2. 乐山市峨眉山景区(2007)
  3.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2007)
  4. 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2011)
  5. 四川省阿坝州黄龙景区(2012)
  6. 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旅游区(2013)
  7. 南充市阆中古城旅游区(2013)
  8. 绵阳市北川羌城旅游区(2013)
  9. 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2013)
  10. 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2015)
  11.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朱德故里景区(2016)
  12. 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景区(2017)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

4A级景区

  宜宾市夕佳山民居  宜宾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

  广元市翠云廊景区  广元皇泽寺

  凉山州螺髻山旅游景区  冕宁县灵山旅游景区  邛海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南充西山风景区  朱德故里琳琅山景区

  成都市洛带古镇  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杜甫草堂博物馆  武侯祠博物馆  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

  绵阳市西羌九黄山猿王洞景区  泸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江油窦圌山风景区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小金四姑娘山

  大邑刘氏庄园

  雅安碧峰峡  蒙顶山旅游区

  自贡恐龙博物馆

  广安邓小平纪念园  华蓥山旅游区

  兴文石海洞乡旅游区

  遂宁市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

主要旅游区

乐山大佛旅游区

  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

  海棠园  黄莲古炮台 佛国天堂 浮玉亭  海师堂  兜率宫  碑林   碧津楼

  东坡楼  凌云山   凌云寺  凌云栈道 东方佛都 九曲栈道 睡佛


  峨眉山  报国寺   金顶祥光 灵岩叠翠 大坪霁雪 白水秋风 九老仙府 象池夜月

  洪椿晓雨 圣灯    萝峰晴云 圣积晚钟 双桥清音 佛光   云海   金顶日出

九寨沟旅游区

  九寨沟   九寨沟冬韵  九寨沟五绝  扎如景区  树正景区  诺日朗景区  剑岩景区

  宝镜岩景区 长海景区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

  都江堰  二王庙  玉垒山公园  宝瓶口  伏龙观  安澜索桥

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

  卧龙山  正河景区  巴郎山  银龙峡谷  卧龙山英雄沟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苑  卧龙小熊猫生态馆  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

  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

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文化旅游区

人文景观

  恐龙博物馆  小平故里  武侯祠  杜甫草堂  七曲山大庙  刘氏庄园

分区景点

  川东:

  德阳

  巴中

  达州

  阆中:巴巴寺

  通江诺水河风景名胜区:狮子洞 宋家洞 龙湖洞 中峰洞

  死海

  光雾山风光:桃园 普陀山 望红台 截贤岭

  小平故里景点:北山小学堂 翰林院子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川西:

  若尔盖

  德格

  稻城风光:贡嘎日松贡布 著杰寺 俄绒措(牛奶海) 洛绒牛场 俄初山 地狱谷 冲古寺 波瓦山

  四姑娘山:干海子 枯树滩 布达拉峰 达维喇嘛寺 婆繆峰 日月宝镜 鹰嘴岩 五色山 撵鱼坝

       夹金海子 猎人峰 巴郎山 锅庄坪

  碧峰峡大熊猫生态园


  川南:

  川南酒城泸州

  石海夫妻峰

  古镇——李庄

  宜宾

  泸沽湖

  蜀南竹海风光:忘忧谷 龙吟寺  海中海


  川北:

  古蜀道

  广元

  七曲山: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 七曲山大庙

  剑门关

四川人物

古代人物

  李冰,秦代蜀郡守,擅长水利,都江堰为其杰作。

  文翁,汉代蜀郡守,创办中国首个官学“文翁石室”。

  落下闳(前140年-87年)四川阆中人,西汉时期历法专家。

  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四川成都人,汉代文学家,擅长汉赋。

  扬雄(前53年-18年),四川成都人,汉代哲学家、文学家。

  陈寿(233年-297年),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著有《诸葛亮集》及《三国志》。

  武则天(624年-705年),四川广元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陈子昂(661年-702年),四川射洪人,唐代诗人,著有脍炙人口的《登幽州台歌》。

  李白(701年-762年),四川江油人,中国古代第一诗人。

  黄筌(903年-965年),四川成都人,五代十国时期西蜀画家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四川中江人,北宋文学家。

  苏洵(1009年-1066年),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101年),四川眉山人,宋代第一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年-1112年),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四川蒲江人,南宋哲学家,蜀学之集大成者。

  秦九韶(1202年—1261年),四川安岳人,南宋数学家,著有《数书九章》,中国剩余定理和秦九韶算法的发明者。

  杨慎(1488年-1559年),四川成都人,明代大才子,“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

  李调元(1734年—1803年),四川绵阳人,清朝官员、文人。

  刘光第(1859年—1898年),四川富顺人,清朝官员、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锐 (1855年-1898年9月28日),字退之,易字叔峤,又字钝叔,号蝉隐,四川省绵竹县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人士。

近代至当代人物

  辛亥革命时期:吴玉章、龙鸣剑、王天杰、蒲殿俊

  北洋政府时期:尹昌衡、陈宧、蔡锷、熊克武、戴勘、杨庶堪、张澜、刘湘、刘存勋、杨森、邓锡侯、赖心辉

  国民时期:谢持、赖心辉、刘文辉、刘湘、王缵绪、张群、邓锡侯、王陵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朱德、邓小平、陈毅、刘伯承、聂荣臻、罗瑞卿、郭沫若、杨尚昆、张爱萍、廖志高、李井泉、张国华、刘兴元、谭启龙、杨汝岱、谢世杰、张学忠、杜青林、刘奇葆、李大章、杨超、张国华、刘兴元、鲁大东、杨析综、蒋民宽、张皓若、肖秧、宋宝瑞、张中伟、蒋巨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