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四川

删除1,111字节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一级导航|0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1级 = '''四川省'''}}  '''四川省'''([[汉语拼音]]:Sichuan Sheng;[[英语]]:Sichuan Province),简称'''川'''或'''蜀''',[[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一级行政区),省会[[成都]]。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内陆腹地省份之一,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41万平方公里。四川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西藏自治区]]接壤。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四川省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是中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  四川地处中国内陆西部腹地,四面环山,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气候温和湿润。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四川省'''([[汉语拼音]]:sì chuān shěng;[[英文]]:Sichuan Province),简称'''川'''或'''蜀''',[[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一级行政区),省会[[成都]]。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内陆腹地省份之一。地理坐标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6万万平方千米。四川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西藏自治区]]接壤。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合计2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共有55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105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是中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另一说是四川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条大江,古称江为川,由此得名四川。  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另一说是四川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条大江,古称江为川,由此得名四川。   四川地处中国内陆西部腹地,四面环山,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气候温和湿润。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font size=-1>全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合计2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51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112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font size>  <font size=-1>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合计2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共有55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105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font size>*'''[[凉山彝族自治州]]''' 辖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州政府驻西昌市*'''[[凉山彝族自治州]]''' 辖2个县级市、14个县、1个自治县。州政府驻西昌市**'''县级市''':[[西昌市]]**'''县级市''':[[西昌市]]、[[会理市]]  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84.0万人,人口出生率10.3‰;死亡人口56.6万人,人口死亡率6.94‰;人口自然增长率3.36‰。年末常住人口'''82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2.5万人,乡村人口4291.5万人,城镇化率47.69%,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  据2016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86.1万人,人口出生率10.48‰;死亡人口57.4万人,人口死亡率6.99‰;人口自然增长率3.49‰。年末常住人口82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65.7万人,乡村人口4196.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21%,比上年末提高1.52个百分点。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22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22万人。除[[汉族]]外,[[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仡佬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地形 ===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余千米,南北宽900多千米。东连湘、鄂,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全省最高点是川西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  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四川地貌复杂,以多山和高原为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7.1%、12.9%、5.3%、4.7%。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6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东部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分布为寒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旅游资源 ===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数量和品位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全省有世界遗产5处,其中: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一乐山大佛),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一都江堰)。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14处,省级风景名胜75处。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青城山一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15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共建自然保护166个,面积8910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4%,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草坡、鞍子河、黑水河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作为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最精华区域,也已进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省共建立森林公园103处,森林公园经营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1.5%。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14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6处。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1026.7亿元,增长15%。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633元,增长15.9%。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6元,分别增长15.8%和20.5%。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68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4.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924.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4831.7亿元,增长9.1%。   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983.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7.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7015.3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70.0%和2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33元,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50.5:35.1调整为14.2:52.4:33.4。   2011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32.8千公顷,增长1.1%;药材播种面积98.8千公顷,增长3.9%;蔬菜播种1205.6千公顷,增长3.8%。   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3.2%;大春粮食增长1.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78.4万吨,增长3.7%;棉花产量1.5万吨,增长3.2%;麻类产量6.1万吨,下降4.8%;烟叶产量24.9万吨,增长1.6%;蔬菜产量3573.6万吨,增长6.4%;茶叶产量18.6万吨,增长10.0%;水果产量776.6万吨,增长7.4%。   养殖业中大牲畜生产逐步向好,小家禽保持健康发展。2011年,全省生猪出栏下降2.4%;牛出栏下降1.9%;羊出栏下降3.6%;家禽出栏增长2.7%;兔出栏增长2.7%。禽蛋及牛奶产量分别增长0.3%和2.0%。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283.3千公顷。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78.7千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1.3千公顷;对18485千公顷的森林面积实施了有效管护。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16个,其中省级湿地公园9个(2011年新批建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7个(2011年新批建3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5.1%,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水产养殖面积18.8万公顷,增长2.8%;水产品产量112.1万吨,增长6.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11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8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60.5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0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39.4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71.0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426.1万千瓦,增长8.6%。2011年农村用电量148.6亿千瓦小时,增长4.9%。   '''工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2011年,全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491亿元,增长2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5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186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38.7亿元,增长39.8%。实现利税总额3560.7亿元,增长40.1%。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1961.3亿元,增长42.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477.2亿元,增长9%。股份制企业实现净利润1394.8亿元,增长4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17.4亿元,增长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6.8,比上年提高42.1点。    '''财政收入''' 2011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4.4亿元,增长30.9%;其中税收收入1537.0亿元,增长30.2%。地方公共财政支出4673.8亿元,增长9.8%。   '''金融、证券和保险''' 201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971.2亿元,比年初增加4606.9亿元,增长15.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6832.6亿元,比年初增加1822.4亿元,增长11.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514.2亿元,比年初增加3196.3亿元,增长16.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6113亿元,比年初增加2059.3亿元,增长14.5%。年末本外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6200.7亿元,增长18.3%。   2011年末,全省共有保险公司64家。按业务性质分,产险公司29家,寿险公司31家,养老险公司2家和健康险公司2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中资公司52家,外资公司12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78.7亿元,增长9.2%。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5.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53.6亿元,增长6.1%。全年支付各种赔款和给付191.2亿元,增长28.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09.4亿元,增长27.4%;人身险赔付支出81.7亿元,增长29.0%。    2011年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5家,其中A股87家、H股公司10家(2家公司A、H股两地上市)。全年累计融资333.3亿元。其中8家公司首发融资76.8亿元,16家公司再融资256.5亿元。    2011年末,全省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204家,期货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15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基金公司分公司9家,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1家。 == 四川特产 ==== 特产 ==  古往今来,在四川休养生息和挥洒诗文的文人辈出。明代何宇度在《益部谈资》中说道:“蜀之文人才士,每出,皆表仪一代,领袖百家”。四川人[[司马相如]]是四川文化史上第一个最著名的文人,[[汉武帝]]在读其《[[子虚赋]]》后发出这样的惊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他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传颂。  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四川文明在夏商时代为神权文明,西周至春秋战国为礼乐文明。秦统一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  由于四川盆地的地理因素和农业社会“天府之国”的富裕,四川地区存在一些“盆地意识”和“小农思想”,而美丽富饶的巴山蜀水也孕育了大禹、司马相如、[[李白]]、三苏、[[巴金]]、[[张大千]]等古今文化名人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四川文化因此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之处,地方特色突出。秦征服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  四川主要属于巴蜀文化区,区域文化自成体系。四川语言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织锦文化、盐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如四川方言、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川剧]]、[[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无不是都具有强烈而卓越的地方特色,而闻名天下。  四川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留下了一批珍贵稀有的高品味文化。四川拥有世界遗产5处,博物馆22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40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4座以及其他人文景点200多个。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九寨沟———黄龙为世界自然遗产,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铜器、玉器和陶器都属文物精品。其中,象征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的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被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011年末,全省拥有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78个,艺术表演场所51个,文化馆205个,文化站4448个,公共图书馆165个。年末全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3个。全年摄制电视剧10部,电影故事片1部。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进入常态,2011年共接待观众2038万人次。2011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10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333项。   四川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但它又明显地具有对外努力开拓的开放性。除了境内本土的巴蜀文化和西部藏区文化外,只要跨出盆地,便与楚文化、秦陇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藏彝文化区域路途相接,促成了与四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渗透,形成巴蜀文化多元兼容开放的明显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还吸纳了西方节庆文化与饮食文化。   古往今来,在四川休养生息和挥洒诗文的文人辈出。明代何宇度在《益部谈资》中说道:“蜀之文人才士,每出,皆表仪一代,领袖百家”。四川人[[司马相如]]是四川文化史上第一个最著名的文人,[[汉武帝]]在读其《[[子虚赋]]》后发出这样的惊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他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传颂。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2011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0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325.8万户,比上年增加26.1万户。  [[川剧]]、[[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无不是都具有强烈而卓越的地方特色,而闻名天下。川菜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列,五粮液等川酒为国宴珍品,竹叶青、蒙顶茶、峨嵋毛峰等名茶享誉全国。  四川人的通用语言被称为四川话,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巴蜀语的成渝片及赤灌片。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如果把它当成一种独立语言,其使用者人数居于世界所有语言第10位,仅次于[[日语]],多于[[德语]]。现今四川话形成于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朝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巴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与[[湘语]]、[[赣语]]等南方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川话的主要特点是古入声或保留(如乐山话),或全部整齐地归入某一个调类(如成都话入派阳平、自贡话入派去声、雅安话入派阴平),同时拥有大量的特有词汇、俗语与句式。  四川人的通用语言被称为四川话([[官话方言]]西南官话),包括[[汉语方言]][[西南官话]]中源自古巴蜀语的成渝片及赤灌片。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如果把它当成一种独立语言,其使用者人数居于世界所有语言第10位,仅次于[[日语]],多于[[德语]]。现今四川话形成于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朝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巴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与[[湘语]]、[[赣语]]等南方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川话的主要特点是古入声或保留(如乐山话),或全部整齐地归入某一个调类(如成都话入派阳平、自贡话入派去声、雅安话入派阴平),同时拥有大量的特有词汇、俗语与句式。  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其中土广东话使用者主要集中于成都平原周边丘陵、川中丘陵和川北山区等地,人口约100万;而老湖广话使用者主要集中于沱江中上游丘陵等地,人口约90万。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地区的强势地位,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另外,四川省境内还存在以康巴语、嘉绒语、彝语、羌语、摩梭语等语言为母语的族群。  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方言]])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其中土广东话使用者主要集中于成都平原周边丘陵、川中丘陵和川北山区等地,人口约100万;而老湖广话使用者主要集中于沱江中上游丘陵等地,人口约90万。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地区的强势地位,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另外,四川省境内还存在以康巴语、嘉绒语、彝语、羌语、摩梭语等语言为母语的族群。=== 5A级景区 ===  四川是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等5处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已建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省级风景名胜75处。截至年底,已有10大5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排第三。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有自然保护区169个,面积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3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个。有湿地公园43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4个,省级湿地公园19个。森林公园126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7处,总面积78.8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2%,森林公园总数位列全国第七。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其中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6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有博物馆22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400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  阿坝州黄龙景区  乐山大佛景区  九寨沟旅游景区  峨眉山景区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世界遗产===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共4市州的12个县。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green;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参见 → </span>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font size>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1):*[[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1):*[[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1):*[[贡嘎山风景名胜区]](2):*[[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2):*[[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3):*[[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3):*[[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4):*[[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4):*[[白龙湖风景名胜区]](5):*[[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5):*[[天台山风景名胜区]](5):*[[龙门山风景名胜区]](5):*[[米仓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9)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red;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注: </span> 括号内的数字为批次</font size> === 5A级旅游景区 ===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green;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参见 → </span> [[国家5A级旅游景区]]</font size>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2007)#[[乐山市峨眉山景区]](2007)#[[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2007)#[[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2011)#[[四川省阿坝州黄龙景区]](2012)#[[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旅游区]](2013)#[[南充市阆中古城旅游区]](2013)#[[绵阳市北川羌城旅游区]](2013)#[[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2013)#[[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2015)#[[四川省南充市仪陇朱德故里景区]](2016)#[[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景区]](2017)   <font size=-1><span style="background:red; color:white; font-size:smaller">注: </span>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font size>{| width=100% class="wikitable"{{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四川省(四川百科)|•省情概貌•]]'''|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四川自然地理(四川百科)|•自然地理•]]'''|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四川历史文化(四川百科)|•历史文化•]]'''|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四川行政区划(四川百科)|•行政区划•]]'''|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四川经济建设(四川百科)|•经济建设•]]'''[[Category:中国行政区]]|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四川社会事业(四川百科)|•社会事业•]]'''[[Category:中国直辖市]]|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四川旅游(四川百科)|•四川旅游•]]'''[[Category:文化]]|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四川人物(四川百科)|•四川人物•]]'''[[Category:中国文化]]|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四川特产(四川百科)|•四川特产•]]'''|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四川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川百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Category:中国行政区]][[Category:四川百科]][[Category:中文词典]][[Category:S音词条]][[Category:S音条目]]
18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