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国子监

添加2,008字节2021年1月10日 (日) 03:22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91046.jpg|right|thumb|280px|国子监辟雍大殿]][[文件:91046.jpg|right|thumb|300px|国子监辟雍大殿]][[文件:91045.jpg|right|thumb|280px|国子监琉璃牌坊]][[文件:91045.jpg|right|thumb|300px|国子监琉璃牌坊]]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5号,与孔庙毗连,为元、明、清三代国学所在。古时国家设立最高学府,汉称“太学”,晋称“国子学”,唐始称“国子监”。 清顺治元年(1644年),国子监由礼部掌管,后又改为本监管理,衙、学合一。其最高负责人为国子监祭酒,副职为司业,执教官有监丞、博士、助教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5号,与孔庙毗连,为元、明、清三代国学所在。古时国家设立最高学府,汉称“太学”,晋称“国子学”,唐始称“国子监”。清[[顺治]]元年(1644年),国子监由礼部掌管,后又改为本监管理,衙、学合一。其最高负责人为国子监祭酒,副职为司业,执教官有监丞、博士、助教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性景点 ==  1、辟雍:国子监最大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是清代皇帝讲学的地方。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殿内无梁柱,鎏金宝顶式方型殿宇,是目前世界独一无二的古代“学宫”。由刘墉、和珅等负责设计建造。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誉为北京“六大宫殿”之一。大殿前檐高悬乾隆帝御书“辟雍”匾额。殿四周环水,以汉白玉石为栏,环绕成圆,形成外圆内方格局。东西南北设有石桥直通辟雍四门,构成“辟雍环水”,以喻天圆地方,流传教化之意。殿内穹隆彩绘天花顶。北南东三面分别悬挂乾隆、道光、咸丰三帝御书书匾。殿中设置的宝座、御椅、御案、龙屏等皇家器具,皆为当年乾隆“临雍讲学”时的原物。  2、琉璃牌坊:国子监琉璃牌坊,高大华美,三门四柱七座。位于二门内辟雍前,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牌坊正中,正背两面有醒目“圜桥教泽”、“学海节观”,均系乾隆皇帝御书。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  3、彝伦堂:藏书传经授业场所:辟雍正北为彝伦堂,原系元代国子学崇文阁旧址。明永乐年间重建,改称彝伦堂。辟雍兴建之前,皇帝到国子监视学,均在此设座。中门“彝伦堂”匾为康熙皇帝御笔。  4、十三经刻石:亦称“乾隆石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研究儒学的珍贵史料。清代蒋衡游历长安,见“开成石经”众手杂书,紊乱不堪,深以为憾,决心自书一部十三经,从雍正四年至乾隆二年,历时12年完成这部63万字经文手书。乾隆56年经考订蒋文并动工刻石,乾隆59年碑刻成,立于太学。此刻石原放国子监六堂,1956年移至国子监与孔庙之间夹道内。[[Category:东城区]]
6,208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