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坭兴陶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盘山磨盘柿、涨渡湖黄颡鱼、坭兴陶、龙安柚、都江堰厚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8年第145号)批准)

钦州坭兴陶,简称坭兴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

据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考证。在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也是钦州最名著名的特产之一。

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地范围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灵山县陆屋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质量技术要求

(一)产品种类。

工艺美术陶、日用陶。

(二)原料组成。

1. 白泥,矿石类型为风化残积粘土,呈显微鳞片泥质结构,土状构造。

2. 紫红泥,矿石类型为风化的紫红色泥岩,呈显微鳞片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3. 化学组成:(略)

(三)加工工艺。

1. 制泥工艺:白泥存放在避雨场所风干风化,紫红泥露天存放,风化淋浊。再按比例混合球磨、过筛、陈腐、搅拌、抽浆压滤,暗房陈腐15天,再真空练泥压制成泥条、陈腐。泥的细度过250目筛余小于1%的范围内.可塑性指标大于2.5。

2. 成型工艺:

(1)工艺美术陶:采用手工成型、机械辅助成型和注浆成型。

(2)日用陶:根据不同产品器型,分别选用手工成型、机械成型和注浆成型。

3. 雕刻装饰工艺:按照造型设计要求,充分发挥刻刀功能,尤强调以刀代笔,注意掌握力度,一挥而就。要点为“线行表外,以线托形”。

4. 烧成工艺:根据不同成形方式及器物实行不同的烧成方法,烧成温度为1100℃至1180℃,在烧成过程中主要掌握升温曲线,烧成温度及烧成气氛的控制,在整个烧成时间安排上,着重把握缓烧,平烧、快烧三种烧成技法的结合。

5. 打磨、抛光工艺:首先对烧成产品表面粗糙的表层进行粗磨,然后细磨深加工,再进行精磨,打磨后的产品经烘热后搽上薄的食品用石蜡层,用布轮抛去产品表面多余的蜡层,使产品表面的纹理和色彩更加光润柔和。

(四)质量特色。

1. 外观品质特色:

(1)日用陶产品:质地细腻结实、敲击声音铿锵, 色泽柔和。

(2)工艺美术陶:质地细腻结实、敲击声音铿锵、色泽光润柔和,装饰精雕细刻,质感古色古香。

2. 理化指标:

(1)热稳定性:200℃至20℃热交换三次不裂。

(2)吸水率:1.5%至5%。

(3)铅、镉溶出量:铅≤0.5mg/L,镉≤0.05mg/L。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