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古老的吹孔气鸣乐器。因多用陶土烧制,又称陶埙。近代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无音孔埙和1音孔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1音孔埙,山西万荣县、甘肃玉门火烧沟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2音孔埙和3音孔埙,经考古测定,均为距今6700~7000年前的产物。其中,山西万荣县荆村出土的2音孔(除吹孔外)埙,能发出e2、b2 、d3三个音。河南辉县琉璃阁殷代墓葬出土的埙,已发展至5个音孔,可吹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和部分半音。此外,在河南郑州铭功路、二里冈商代遗址中,也有埙的发现。这些埙均为陶制,有橄榄形、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多种。后世埙的质料有陶、石、骨、玉、象牙多种,陶制品最常见。

  在周代的乐器八音分类中,埙被列为土类乐器。进入宫廷后,埙常与箎合奏。汉代出现6音孔埙。盛唐时期,乐器品种繁多,性能也比较优越,音域窄、音量小的埙便渐渐不被重视。近代,埙多用于与琴的合奏。

  20世纪80年代,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改革,扩展内膛,将音孔增至10个,扩大了埙的音量和音域,并使之半音齐全,转调方便。


 (塤) 【繁体】 (塤 坃 壎 壦) 【异体 古文】

拼音:xūn  部首:  总笔画:10  部外笔画:7  结构:左右  五笔:FKMY  倉頡:GRBO  通用字 

基本释义:

  • xūn 

  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

便捷查询:

埙 xūn

  • 一种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

《康熙字典》释义

  【丑集中】【土字部】

  【集韻】同壎。

首字为“埙”的词语

  埙箎  埙篪


首字为“埙”的成语


  埙篪相和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