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塞上曲

添加158字节2022年7月18日 (一) 15:19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cente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塞上曲'''/塞下曲四首·其一</span><b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塞上曲/塞下曲四首·其一</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br>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br>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塞下曲》四首中的第一首。《[[唐诗三百首]]》([[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选编)收录此诗时,诗题作《塞上曲》,归类为[[乐府诗]]。此诗是王昌龄早年漫游西北边塞时所作,写边塞秋景,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塞下曲》四首中的第一首。《[[唐诗三百首]]》收录此诗时,诗题作《塞上曲》,归类为[[乐府诗]]。《隋书·地理志》云:“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诗的后半部,是劝诫幽并客莫学游侠儿,若徒恃紫骝之善驰,则必与尘沙共老。此诗是王昌龄早年漫游西北边塞时所作,写边塞秋景,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知了在空旷、稀疏的叫桑树林里鸣叫,八月萧关的道路(秋高气爽)。</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br>知了在空旷稀疏的桑树林里鸣叫(一片萧瑟,那么凄凉),这就是八月通往边塞路上的景象。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br></span>荒凉、冷落、肃杀。<br>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一作“桑林间”。<br>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处处都是枯黄的芦草。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走出一个关塞又进入另外一个关塞,边塞的气候变得寒冷,景色更为凄凉不堪,处处都是枯黄的芦草。</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幽并客:幽州和并州的人。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br>自古以来幽州和并州一带的豪杰,都是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span><br>  幽并客:幽州和并州的人。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br>  尘沙:幽并二州外接沙漠。一作“沙尘”。<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莫学那(自恃勇武不爱惜生命)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莫学那(自恃勇武不爱惜生命的)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span><br>  矜(jīn)夸:骄傲自满,自我夸耀。<br>  矜(jīn)夸:骄傲自满,自我夸耀。矜,自鸣不凡。<br>  紫骝(liú):古骏马名。<br>  紫骝(liú):古骏马名。泛指骏马。<br>[[文件:塞上曲诗意参考图.jpg|center|thumb|400px|《塞上曲》诗意参考图]]1.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试简析作者对这两种人的态度。(4分)  1.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试简析作者对这两种人的态度。(4分)参考答案:作者对保卫边防,浴血奋战,献身沙场的“幽并客”这些勇士进行了热情的讴歌;(2分)对只尚空谈而游手好闲的“游侠儿”进行了严肃的批评。(2分)  参考答案:作者对保卫边防,浴血奋战,献身沙场的“幽并客”这些勇士进行了热情的讴歌;(2分)对只尚空谈而游手好闲的“游侠儿”进行了严肃的批评。(2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象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幽并客”,他们是保卫边防,浴血奋战,献身沙场的勇士,作者对他们进行了热情讴歌;一种是“游侠儿”,他们只尚空谈,游手好闲,作者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由“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可以明显看出。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象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幽并客”,他们是保卫边防,浴血奋战,献身沙场的勇士,作者对他们进行了热情讴歌;一种是“游侠儿”,他们只尚空谈,游手好闲,作者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由“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可以明显看出。2.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作用?(3分)  2.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作用?(3分)参考答案:一个“空”字,以蝉鸣反衬出桑林的静寂,呈现出了边关的孤寂;(1分)“寒”字展现了入秋以后的边塞天气的寒冷,展现了边关的肃杀、荒凉。(1分)二字的运用表现了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艰辛。(1分)  参考答案:一个“空”字,以蝉鸣反衬出桑林的静寂,呈现出了边关的孤寂;(1分)“寒”字展现了入秋以后的边塞天气的寒冷,展现了边关的肃杀、荒凉。(1分)二字的运用表现了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艰辛。(1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中的炼字,做此类题目,规范的做法是,先解释所炼字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炼字所在句定向翻译,然后写出这样表达的作用或效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时会比参考答案还完美。“空”,空旷,以蝉鸣反衬出桑林的静寂,表现边关的孤寂;“寒”,寒冷,展现边塞天气的寒冷,边关的肃杀、荒凉。二字共同表现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艰辛。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中的炼字,做此类题目,规范的做法是,先解释所炼字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炼字所在句定向翻译,然后写出这样表达的作用或效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时会比参考答案还完美。“空”,空旷,以蝉鸣反衬出桑林的静寂,表现边关的孤寂;“寒”,寒冷,展现边塞天气的寒冷,边关的肃杀、荒凉。二字共同表现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艰辛。3.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对全诗有何作用?(6分)  3.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对全诗有何作用?(6分)参考答案: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无限肃杀的边塞秋景图。寒蝉在桑叶枯落的空旷桑林里鸣叫,边塞天气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的芦草。(3分)这两联借景抒情,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3分)  参考答案: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无限肃杀的边塞秋景图。寒蝉在桑叶枯落的空旷桑林里鸣叫,边塞天气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的芦草。(3分)这两联借景抒情,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3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5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5分)参考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献身沙场的壮士豪杰的惋惜和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的所谓“游侠儿”的讽刺;(3分)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参考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献身沙场的壮士豪杰的惋惜和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的所谓“游侠儿”的讽刺;(3分)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5.下面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5.下面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A. 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B.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B.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C.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C.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D.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  D.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C6.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6.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参考答案:D(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  参考答案:D(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red;">'''《塞下曲四首》'''</span><b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red;">《塞下曲四首》</span><br><br>[[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4.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4]][[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5.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5]][[Category:中文字典]][[Category:中文词典]]
51,09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