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工卡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墨竹工卡县
墨竹工卡县县政府大楼
松赞干布纪念馆。甲玛是吐蕃藏王松赞干布故里。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

墨竹工卡县汉语拼音:Mozhugongka Xian;藏文:མལ་གྲོ་གུང་དཀར་རྫོང་།,藏语拼音:Maizhokunggar Zong,威利:mal gro gung dkar rdzong),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境东部,拉萨河中上游、米拉山西侧。东邻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南与山南市桑日县、西与达孜区林周县、北与那曲市嘉黎县相邻。总面积5620平方千米。辖1个镇、7个乡。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墨竹工卡县常住人口为49511人。墨竹工卡,藏语意为“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龙王住的吉祥地”。

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主要河流有拉萨河绒藏布等。属温带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均温5.4℃,年均降水量526毫米,属多冰雹地区。矿藏有金、锡、铜、铅锌、大理石、石灰岩等。318国道、302省道过境,拉萨河通羊皮筏子。境内有直孔梯寺及梯寺天葬台。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政府批准墨竹工卡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墨竹工卡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速7.4%。

  • 邮编:850200 代码:540127 区号:0891

行政区划

全县辖1个镇、7个乡:工卡镇、扎雪乡、门巴乡、扎西岗乡、日多乡、尼玛江热乡、甲玛乡、塘加乡。县政府驻工卡镇,距拉萨市区79千米。

历史

墨竹工卡,藏语意为“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龙王住的吉祥地”。墨竹工卡宗设于1857年。1959年9月,墨竹工卡宗和直孔宗合并,正式成立墨竹工卡县,自此隶属拉萨市管辖至今。

7世纪前墨竹工卡为十二小邦之一的吉若杰部落和苏毗赤邦松部落属地;吐蕃时期为卫茹所设墨竹域参、嫩龙域参共辖;元朝时隶属加玛、直贡万户府;明代系加玛都指挥使司所辖;18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政府雪列空机构在墨竹工卡地方设置墨竹贡嘎尔城归其管辖;清乾隆后期,墨竹工卡地方建立墨竹宫宗;清咸丰七年更名为墨竹工卡宗,隶雪列空管理;民国八年作为贵族庄园赏给夏扎家族管辖。

和平解放后,在1954年—1956年3月隶属西藏地方政府卫区总管;1956年4月—1957年8月,隶自治区筹委会拉萨基巧办事处。

民主改革后于1959年9月10日墨竹工卡宗和直贡宗合并,成立墨竹工卡县人民政府。

1960年1月全县划分为工卡、巴洛、唐加、直贡、扎雪、巴嘎、色日荣7个区并建立区人民政府,下辖38个乡。

1961年增设门巴区人民政府,全县行政区划为8个区、45个乡。

1964年5月,墨竹工卡县的巴嘎区、色日荣区下辖10个乡划归那曲地区嘉黎县管辖,洛噶桑桥以西划归拉萨市达孜县,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6个区、35个乡,即:唐加区下辖东布岗乡、墨冲乡、冲尼乡、卓浦乡、劳动乡;直贡区辖麻热乡、上邦达乡、下邦达乡、羊日岗乡、其玛卡乡、冲达乡、宗雪乡;扎雪区辖格老窝乡、齐朗乡、塔杰乡、龙珠岗乡、扎雪乡;巴洛区辖斯布乡、仁青里乡、巴洛乡、吉古乡、朗杰岭乡、乌斯江乡、恰尔多乡、扎西岗乡;工卡区辖甲玛乡、嘎则乡、塔巴乡、工卡乡、格桑乡;门巴区辖仁多岗乡、德仲乡、门巴乡、巴热卡乡。

1969年4月,县政府更名为墨竹工卡县人民委员会。

1969年4月,墨竹工卡县成立革命委员会代替县人委行使职权,同时各区、乡亦相继成立革委会。

1970年—1981年6月,全县35个乡陆续成立人民公社,并建立公社革委会。

1978年,撤销各区革委会,恢复区公所建制。

1981年6月,撤销各公社革委会,建立各公社管理委员会;同年撤销县革委会,恢复建立墨竹工卡县人民政府。

1984年11月,撤销各公社管委会,恢复建立各乡人民政府。

1988年8月,在撤区并乡建镇工作中,撤销6个区、将35个个乡撤并为唐加乡、龙珠岗乡、扎雪乡、格老窝乡、章达乡、尼玛江热乡、羊日岗乡、仁多岗乡、门巴乡、甲玛乡、塔巴乡、恰尔多乡、扎西岗乡、斯布乡、日多乡等15个乡及工卡镇。

1996年再次进行并乡工作,工卡镇与塔巴乡合并建立工卡镇;甲玛乡保留不变;扎雪乡、格老窝乡和龙珠岗乡合并为扎雪乡;尼玛江热乡、章达乡、羊日岗乡合并为尼玛江热乡;门巴乡和仁多岗乡合并为门巴乡;扎西岗乡、恰尔多乡合并为扎西岗乡;日多乡和斯布乡合并为日多乡;全县共有7乡1镇,下辖43个村委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墨竹工卡县常住总人口38920人,其中,工卡镇5409人,甲玛乡3043人,唐加乡5715人,扎西岗乡6640人,尼玛江热乡7181人,扎雪乡6264人,日多乡1750人,门巴乡2918人。

2008年6月进行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嘎则村与工卡村合并建立工卡村;玛热(农)村与玛热(牧)村合并建立玛热村;卡加村和扎西岗村合并为扎西岗村。县乡两级行政区划无变动。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墨竹工卡县常住总人口44674人,其中,工卡镇6493人,扎雪乡6939人,门巴乡3675人,扎西岗乡7248人,日多乡2370人,尼玛江热乡8086人,甲玛乡3622人,唐加乡6241人。

地理

思金拉措,藏语意为具有威力的神湖,地形犹如聚宝盘,四周群峰簇拥。位于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东南、山南地区桑日县增期乡以北,距川藏公路(318国道)约6公里

墨竹工卡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东部,是属拉萨管辖的县之一,素有“天边之乡”的美誉。东邻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南与山南市桑日县、西与达孜区和林周县、北与那曲地区嘉黎县相邻。县政府驻地工卡镇,拉林高等级公路穿城而过,距拉萨市区68公里。墨竹工卡县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黑颈鹤、斑头雁、虫草、雪莲花、贝母、红景天等,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锑、铬、银、铜等。天然林和人工林地203949.889亩,森林覆盖率35.94%。

地貌

墨竹工卡县地处拉萨河中上游、米拉山西侧,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属拉萨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川相同,河谷环绕,草原广布。地势呈东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气候

墨竹工卡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特点是高寒干燥,空气稀薄,冬春多大风,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1~9.1℃,极端最高气温在30℃左右,出现在6月,年平均最高14~16.1℃,夏季平均最高在20~24℃,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16~-23℃(出现在1月),年无霜期约9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813.5小时。年降水量515.9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

墨竹工卡县境内自然灾害多而频繁。春秋之季多早、晚霜害,夏季常遭雷雨和冰雹袭击,干旱与洪涝极易成灾。漫长的冬季干燥与风沙相伴,冬春之交、冬季受雪灾威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墨竹工卡县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锑、铬、银、铜等。

生物资源

墨竹工卡县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黑颈鹤、斑头雁、虫草、雪莲花、贝母、红景天等。天然林和人工林地203949.889亩,森林覆盖率35.94%。

温泉

西藏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地热蕴藏量居中国首位,各种地热温泉几乎遍及全区。墨竹工卡特殊的地貌环境孕育出了景色优美、别具一格的天然温泉,是市民周末泡温泉的最佳去处。

德仲温泉

德仲温泉

德仲温泉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德仲村,距离县城70公里。温泉坐落在一处山坳里,身后是沿山而建的德仲寺,旁边是拉萨河的重要支流——雪绒藏布的二级支流普工沟。该温泉号称“世界第一热泉”。这里山清水秀,草木茂盛,空气新鲜,山石峭壁,加之清婉的百灵鸟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旅游、药浴、朝圣的特殊环境。德仲温泉被众多西方专家称为“世界第一热泉”。根据分析,德仲温泉泉水中含有硫磺、寒水石、石沥青、款冬花、煤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可以治疗胃溃疡、肾虚、浮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躯体僵硬、疮、痛、疥、疡症,还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病症,强身减肥等疗效。

温泉依傍的溪流上横跨一座木桥,桥的一端有一处专治关节炎的温泉池,水温达50℃,不能全身浸泡。桥的另一端有泉口用碎石围成的大、小泉塘。大泉塘直径5米,小泉塘直径3米,泉水深度约0.3米。也有称这是男女式温泉池各一座。两池中间还用木头隔出了一间温泉洗衣房。泉塘底部有多处鼓泡涌水,水面温度41℃~42℃,流量约50升/秒。水色清澈无异味,适宜沐浴。泉塘南部有一偏东西走向的高大钙华墙,墙高约30米,长120米,底宽约50米。钙华墙底部受河水侵蚀穿透,形成天然桥梁。钙华墙脊部尚残存宽约0.5米的大裂缝,为泉水的出口。德仲温泉出露于深切峡谷的谷端与钙华墙之间。

日多温泉

日多温泉

位于拉萨市以东的墨竹工卡县日多乡政府所在地,距拉萨市区128公里的318国道旁,交通及通讯极为方便,海拔4300米。日多温泉地属高原型温湿气候区,小气候条件优越,山地植被丰富,常年生长有柏、桦、柳、灌木及草甸。墨竹日多温泉被象征八尊古如(莲花生大师八大变化身)莲花生大师八变的八个温泉和象征二十一个度母的二十一个温泉所环绕。每个泉眼所治的疾病及治病疗效各不相同。在此温泉中泡洗,传说可除去恶业障、消灾、解难,能从病痛中解脱,若身体消瘦会变得健康强壮,若肥胖臃肿能减肥变得苗条美丽,对美容疗效更具显著,使肌肤变得白晰透红,青春更加焕发。

日多温泉的主要成分治病特点及作用是:治病方便、费用低、疗效显著、用之不尽等等。日多温泉的历史记载与现代专家的研究结果完全相吻合,温泉内含煤、硫黄、岩麻黄、雄黄等矿物质。对治疗胆襄炎、消化不良、溃疡病、寒胆、寒毒、各种肿瘤、浮肿、水肿、胸口痛、皮肤病、各种旧疮旧伤、神经血管炎和各种瘫痪性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米拉山温泉

米拉山温泉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境内,位于米拉山西麓约30公里处。川藏公路旁有一个温泉显示地带,大大小小的泉眼咕咕冒着气泡,并使之周围形成小小的环形山状。当地人说用温泉水洗身可祛灾免病,对治疗皮肤病更有特效。因而在此地段垒起了许多小池子,把各个泉眼的水引入池子,便形成了天然露天洗澡池。在此沐浴擦身,融身心于大自然,逍遥、惬意,别有一番乐趣。

文化

宗教信仰

西藏佛教主要是藏传密教五大派:分别为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墨竹工卡县农牧民多信仰噶举派。噶举派俗称白教,为马尔巴所创,富密教色彩。墨竹工卡直孔替寺是直孔噶举派祖寺。

民风民俗

西藏地区拥有诸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雪顿节、萨嘎达瓦节、望果节等。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到初五是西藏的雪顿节。它是拉萨最大的节日之一。雪顿节意为“酸奶宴”,雪顿节特色以载歌载舞饮酸奶、看藏戏表演等为主。

萨嘎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和圆寂的日子。在这天,虔诚的信徒们都围绕寺庙健步走或长扣转经。

望果节,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因农事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望果节的日程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旅游

墨竹工卡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尤其以“两泉一湖一寺一沟”最为出名,“两泉”即日多温泉和德仲温泉;“一湖”即日多思金拉措(又名财神湖);“一寺”即直孔替寺,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直孔噶举派祖寺;“一沟”即甲玛沟,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赞普松赞干布以及全国原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的出生地,是元代十三万户之一的甲玛万户驻地。墨竹工卡县先后建成了甲玛特色景区、思金拉措景区等,其中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景区成功申报2A级景区,甲玛兵器博物馆成功申报3A级景区。

甲玛沟景区

甲玛沟景区,位于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甲玛沟地处318国道旁,是吐蕃藏王松赞干布故里。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这里是群山环绕、水草丰足的圣地,古时曾是西藏贵族们的“粮仓”。据说,在松赞干布的父亲当政的时候,这里曾建有强巴敏居宫,公元617年,藏族英雄“松赞干布”就出生在这座宫殿里。

直贡梯寺

直贡梯寺,位于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境内的雪绒河畔,距离门巴乡政府4公里的半山坡上,海拔4400米左右。属西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思金拉措

思金拉措,当地群众称为财神湖。位于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东南、山南地区桑日县增期乡以北,距川藏公路(318国道)约6公里,距墨竹工卡县城66公里,距拉萨市区124公里,海拔4500米,藏语意为具有威力的神湖,地形犹如聚宝盘,四周群峰簇拥。

嘎则寺

嘎则寺,位于墨竹工卡县工卡镇,距县城向北约4公里的嘎则村,海拔3850米。属噶举教派,创建于吐蕃王朝时期。此寺据传为公元7世纪由松赞干布创建,原名欧若料久拉康,意为:“中镇不变佛殿”;又据,《卫 嘎则寺 藏道场胜迹志》记载为公元8世纪莲花生所建,始奉红教,后宏时期改奉噶当教派。此寺建筑由大殿、26个修行室及僧舍组成。大殿门向南,高2层,石木结构,藏式平顶,平面呈“凸”字型。其前廊面积2柱,壁画四大天王、观世音等;大殿面积30柱,壁画千尊释迦;佛堂面积4柱,主供强巴佛,有几座合金佛塔,四周为转经回廊,回廊壁画千尊无量寿佛。二层设主持人住处,北有护神殿,面积6柱,供四臂金刚、能舍金刚及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塑像等。

达普寺

达普寺,属于格鲁派,其主要开创者是阿迪峡尊者的弟子仁青宁布,位于唐加乡,该寺创建于公元1044年,当时是西藏藏传佛教的后期,这座坐落于达普天文历算台上几十米处的寺庙虽然不是很大,但却非常清幽。达普寺由大殿、佛殿、僧舍三部分组成,寺内有很多文物。建在半山上的达普天文历算台,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2009年的8月份,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投入50万元资金,用于对这座天文台进行保护性的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尽全力保持这个建筑的原有特色,除此之外,还会在观测石周围增加了十二宫二十七宿原文造型大理石保护圈。这个天文观测点还被列入为墨竹工卡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景区。达普天文观测台由两个部分组成:测孔楼和测光石,在测孔楼的西墙面南北方位165度至345度的位置,西墙正中间的屋顶上方有一个日光出口,而侧光石与测光孔西墙的距离为29米,每年,当太阳光透过测孔楼顶的日光出孔照到测光石,三点连成一条线的时候,就到了春耕及灌溉的时间了。

图集

收获青稞,墨竹工卡县唐加乡,2022年8月27日摄。新华社发(洛克摄)
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的青稞田,2022年8月29日摄。新华社发(洛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