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送赵纵”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span>
 
</center>
 
</center>
 
----
 
----
 
<br>
 
<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夜送赵纵'''</span><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夜送赵纵'''</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杨炯]]</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杨炯]]</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br>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br>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br>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br>
第13行: 第12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免费下载使用|link=http://gs.zwbk2009.com/app/]]
  
 
  《夜送赵纵》是[[唐代诗人]][[杨炯]]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
 
  《夜送赵纵》是[[唐代诗人]][[杨炯]]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一开始用连城璧来比赵纵,以美玉比人,把赵纵的风貌、才能具体化了。后两句才由壁及人,说到送赵纵还旧府之事,一语双关,送还旧府的还有壁,只是人显里隐罢了。结句描绘在洒满月光的夜色中,沿着河川送别赵纵的情景,其中饱含着诗人对挚友的深厚情谊,点出送别的时间,且隐约表达了一路平安的祝愿。这首诗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
+
  这是一首送别诗,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以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
 
</span><br>
 
</span><br>
 
  赵氏连城璧(bì):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br>
 
  赵氏连城璧(bì):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br>
  莺歌:莺啼婉转似歌。亦比喻婉转悦耳的歌声。<br>
 
  长门:长门宫,西汉时,陈皇后失宠贬居之地。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br>
 
  蝶舞:蝴蝶随风起舞。<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
+
(我今夜)送你回到赵州家乡地方去,天空中留下一轮明月照满前川。
我今夜送你回到赵州家乡地方去,天空中留下一轮明月,仍然照满的面的川水呢。
+
 
</span><br>
 
</span><br>
 
  君:敬辞。称对方。这里指赵纵。<br>
 
  君:敬辞。称对方。这里指赵纵。<br>
第38行: 第35行:
  
  
[[文件:10思君恩.jpg|center|thumb|400px|思君恩 题图]]
+
[[文件:12夜送赵纵12.jpg|center|thumb|400px|夜送赵纵 题图]]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情意真挚,神韵绰约,极臻妙境。。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情意真挚,神韵绰约,极臻妙境。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
诗一开始用连城璧来比赵纵,十分贴切,因为赵纵姓赵,又是赵国旧地的人,以美玉比人,这就把赵纵的风貌、才能具体化了。结句“明月满前川”一句,描绘在洒满月光的夜色中,沿着河川送别赵纵的情景,其中饱含着诗人对挚友的深厚情谊,韵味含蓄而深长,除了点出送别的时间是月夜外,还隐约表达了一路平安的祝愿。
+
 
+
赵国古有连城的和氏璧,其由来天下盛传,今又有赵纵你这样的才子,名满天下。这回送赵兄回山西,实际上也是回到先前古赵国的境内,在我心中你的前途一定会像这被明月照亮的大河一样宽广而深远。
+
 
+
 
+
 
+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
 
+
 
+
 
+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
 
+
 
+
首句以比起兴,“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这是杨炯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写到这里,“完璧归赵”的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宋人沈义父认为“以景结情最好”,“ 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诗句交 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
+
 
+
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
 
+
这首诗的突出特色是,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极其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情景交 融,蕴藉而不乏深致。
+
 
+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
  首句“赵氏连城璧”,以比起兴,用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名传天下的美玉,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作者用比兴手法,明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
  
 +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作者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是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末句“明月满前川”,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作者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河边。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作者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读罢第三句“送君还旧府”,才知道原来赵纵就是赵地人,他现在要回故乡去了。对这个生长于蔺相如故国,素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赵地的友人,在分别之际,诗人一定要有千言万语,倾诉衷肠,不然,为什么要“夜送”呢?然而,后边除了一句不着边际的“明月照前川”之外,便再无下文。前两句劈空而下,气势磅礴,后两句却轻轻带过,草草收束。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连串的疑问:这个赵纵是什么人?他和诗人是什么关系?他离家出外来干什么?他现在为什么要“还旧府”?所有这些,诗人都来言明。而且,诗人在应当倾诉衷肠的时候,为什么欲说还休?这表示的是愤懑?是同情?是忧郁?是惋惜?是感伤?是淡漠?是留恋?是鼓励?似乎都是,但又似乎都不是。
+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如果这首诗真的像这样只能使人感到模糊一片,不知所云,那它本身也便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其实,正是这看似模糊的最后一句,已向读者露出个中底蕴。
+
        对月伤怀,人之常情。古人言及月亮的诗句,几乎没有例外地都牵惹着一缕忧思愁绪。这首诗也一样。诗人虽未言明赵纵何以要 “还旧府”,但这满川明月的送别场景,不就使人感觉出他是一位失意之人吗? 至于他为什么失意,是求仕不遇?还是居官被贬?是自己失误?还是遭人诬陷?仍在不可知之数。而作为知友的诗人,对他既知心同情,又爱莫能助,于是便将由此产生的万端感慨,一腔愁绪,尽付之于这 “明月满前川”的诗句之中。一个 “满”字,既见出明月满川,又见出思绪满怀。话虽如此,回头再联想到前面两句,既然蔺相如能奋其大智大勇,使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璧归赵,闻名千古,为什么也生长于赵地的有志之士不能重振精神,奋发有为? 因此,这朦胧的满怀思绪,正极好地表现出了诗人对知友的深厚真挚的一片情谊。看似平淡无奇的结句,却使全诗化为一体,意味无穷。杨炯不愧为 “四杰”之一的大手笔。
+
        接受美学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即文学作品中存在着由 “空白点” 组成的“回旋余地”,这些 “回旋余地”,给读者以理解玩味的广阔空间。这首诗正是这样。它的 “回旋余地”形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而诗人对知友的一片深情,正在这种朦胧美中得到了充分、完美的表现。古人说: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本诗作者可谓深谙此中三昧了。
+
  
  
 +
'''名家点评:'''
  
 +
  明·陆时雍《唐诗镜》:末句人景双映。
  
名家评价:
+
  明·谭元春《卶庵重订李于麟唐诗选》:完璧归矣,幽境可乐。疏淡。
  
明·陆时雍《唐诗镜》:末句人景双映。
+
  清·王尧衢《唐诗解》:借璧喻其才,结完璧归矣。幽境可求。
  
明·谭元春《卶庵重订李于麟唐诗选》:完璧归矣,幽境可乐。疏淡。
+
  清·毛先舒《诗辩坻》:初唐四子,人知其才绮有余,故自不乏神韵。若盈川《夜送赵纵》,第三句一语完题,前后俱用虚境。
  
清·王尧衢《唐诗解》:借璧喻其才,结完璧归矣。幽境可求。
 
  
清·毛先舒《诗辩坻》:初唐四子,人知其才绮有余,故自不乏神韵。若盈川《夜送赵纵》,第三句一语完题,前后俱用虚境。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
 +
[[文件:千家诗008-2-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
  [[杨炯]](650—693年后),[[唐朝诗人]]。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十岁举神童。[[上元]][[进士]],授校书郎,后官盈川令。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其边塞诗气势较胜,但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盈川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3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
  
  

2021年6月18日 (五) 04:03的最后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夜送赵纵

唐·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诗题与背景:

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免费下载使用

  《夜送赵纵》是唐代诗人杨炯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


逐句释义: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以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赵氏连城璧(bì):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我今夜)送你回到赵州家乡地方去,天空中留下一轮明月照满前川。
  君:敬辞。称对方。这里指赵纵。
  旧府: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


夜送赵纵 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情意真挚,神韵绰约,极臻妙境。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赵氏连城璧”,以比起兴,用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名传天下的美玉,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作者用比兴手法,明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作者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是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末句“明月满前川”,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作者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河边。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作者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名家点评:

  明·陆时雍《唐诗镜》:末句人景双映。

  明·谭元春《卶庵重订李于麟唐诗选》:完璧归矣,幽境可乐。疏淡。

  清·王尧衢《唐诗解》:借璧喻其才,结完璧归矣。幽境可求。

  清·毛先舒《诗辩坻》:初唐四子,人知其才绮有余,故自不乏神韵。若盈川《夜送赵纵》,第三句一语完题,前后俱用虚境。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年后),唐朝诗人。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十岁举神童。上元进士,授校书郎,后官盈川令。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其边塞诗气势较胜,但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盈川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3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