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江西省 > 赣州市 > 大余县

  大余县汉语拼音:Dà Yú Xiàn;英文:Dayu County),中国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州市西南部,章江上游,庾岭北麓,地理坐标东经114°-144°44′、北纬25°15′-25°37′。东北与南康市相连,东南与信丰县接壤,西北与崇义县毗邻,南与广东省南雄市襟连,西界广东省仁化县。全境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条形状,东西长127.5千米,南北宽25千米,总面积1367.63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29.2万人(2006年末)。辖8个镇、3个乡。大余原名大庾。隋开皇十年( 590)置大庾县,十六年废为镇。唐神龙元年(705)复置大庾县,1957年改为大余县。

  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以低山丘陵为主。全县山地面积311.175平方千米,丘陵面积804.65平方千米,平原和岗地面积251.175平方千米。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峰26座,最高点在内良乡的天华山,海拔1386.6米,最低点在新城镇的白田埠,海拔124米。章江河自西向东贯境;建有跃进、油罗口、滩头、峡口等水库、电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8.5℃,年降雨量1563毫米,日照时间1499.3小时,全年无霜期301天。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6.2%。有钨、锡、铅、铜、钼、铋、稀土等矿藏,其中钨居全国之首,有西华山、荡坪、漂塘、下垄等大钨矿。323国道横贯县境。是宋代周程理学发源地。名胜古迹有唐宋所辟古驿道、梅关、南唐丫山灵岩寺、宋嘉佑寺塔、宋牡丹亭均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邮编:341500 代码:360723 区号:0797

行政区划

  全县辖8个镇、3个乡:南安镇、新城镇、樟斗镇、池江镇、青龙镇、左拔镇、黄龙镇、吉村镇、浮江乡、河洞乡、内良乡。共有10个居委会、105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南安镇建设路22号,距赣州市85千米,距南昌市512千米。

历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属九江郡南懋县。汉先后属豫章郡、庐陵郡南野县。三国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属南部都尉南野县。南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将县地由南康郡转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归始兴郡分置安远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隶属广州总管府始兴郡。因地处大庾岭北麓,以岭名县。此为大余建县之始。开皇十六年(596年)废始兴郡,改大庾县为大庾镇,复入虔州南康县。

  唐神龙元年(705年)析南康县置大庾县,隶属江南西道虔州。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属百胜军,升元元年属昭信军。宋淳化元年(990年)在大余县治地置南安军,军辖大庾、南康、上犹3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南安军为南安路总管府,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改南安路为南安府,府治大庾,仍领3县。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析上犹县的崇义、上堡、雁湖3里,南康县的隆平、尚德2里及大庾县的义安、聂都、铅厂3里置崇义县,南安府领4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大庾县直属江西省。1914年属江西省赣南道,1926年直隶于省,1932年属第十二行政区,1935属第四行政区。1949年8月16日,大庾解放;8月26日成立大庾县人民政府,隶属赣州督察专员公署。1957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庾县改称为大余县,属赣南行政公署。1999年7月,属地级赣州市所辖。

  1997,全县面积1367.6平方千米,人口26.7万。辖10镇7乡:南安镇、樟斗镇、新城镇、池江镇、青龙镇、黄龙镇、吉村镇、漂塘镇、梅关镇、荡坪镇、河洞乡、浮江乡、内良乡、赤石乡、南丰乡、京州乡、左拔乡。县政府驻南安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61611人;其中:南安镇34631人、樟斗镇13170人、新城镇21968人、池江镇37350人、青龙镇25409人、黄龙镇16652人、梅关镇31344人、吉村镇15289人、左拔镇9850人、赤石乡8588人、南丰乡11956人、京州乡9432人、浮江乡15532人、河洞乡3658人、内良乡6782人。

  2002年底,大余县辖8个镇、3个乡,9个居委会、144个行政村。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28.9万人。2006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919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7492人。

地理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的西南边缘,居章江上游,大庾岭北麓。地理位置东经114-144.44′,北纬25.15′-25.37′。东北与南康市相连,东南与信丰县接壤,西北与崇义县毗邻,南与广东省南雄襟连,西界广东省仁化县。全县东西长约127.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条形状,国土面积1367平方公里。323国道横贯全境,县城南安镇距赣州市85公里,距南昌市512公里。

地形地貌

  县境地处南岭纬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新华夏构造带南段的复合部,受燕山旋回和海西旋回等地质运动的影响,境内北部、西部、南部地势崛起,中部与东部凹陷,形成三面环山,朝东敞开的丘陵盆地,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层山叠嶂,中低山海拔在800米以上,中部丘陵山脉海拔一般在300~500米,东部章江两岸的平原与岗地海拔在200米左右。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峰26座,最高点在内良乡的天华山,海拔1386.6米,最低点在新城镇的白田埠,海拔124米。池江盆地是县内最大的平原水稻产区。全县山地面积311.1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76%,多呈脉状,逶迤起伏,谷壑交迭;丘陵面积804.65平方公里,占58.86%,属山地支脉的延伸,多呈树枝状和条带相间分布,以紫红色岩系丘陵为主,地表呈波状起伏,分割零乱;平原和岗地面积251.175平方公里,占18.38%,以红壤、黄壤和冲积土为主,土地松软肥沃,富含钙、镁、钾等矿物成份。

水文

  大余河流密布,纵横交错,以赣江支流-章水为主干流的章江流域,在境内有支流530条,河流总长2084.54公里,河流密度1.52公里/平方公里。章江发源于崇义县聂都乡的东山展脑和鲤鱼山中,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流入南康市。按流域面积划分,有一级支流13条、二级支流27条、三级支流20条。水能资源丰沛,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38万千瓦,可利用水能5.26万千瓦。

气候

  县境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春温多变,夏涝秋旱,冬寒期短,无霜期长。年最高气温38.4℃,最低气温零下7.2℃,年平均温度18.53℃,年降雨量1563毫米,日照时间1499.3小时,光照率39%,全年无霜期长301天,夏冬时长,春秋时短。

自然资源

  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159余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6.2%,其中有林地149.5万亩,立木蓄积量412余万立方米;灌木林地6.6万亩,散生立木蓄积量14余万立方米。在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中,有针叶林83.8万亩,针阔混交林3万亩,阔叶林43万亩。全县木竹资源按林种结构分,有防护林56.8万亩,蓄积量144万立方米;用材林65.6万亩,蓄积量254万立方米;薪炭林18万亩,蓄积量113万立方米;特种用途林1650亩,蓄积量6108立方米。

  大余植物资源有84科667种,分布在县境林区的国家珍贵、国家重点保护及省级重点保护的树种有36种,其中国家珍贵树种有南方红豆杉、福建柏、闽楠、花榈木、鹅掌楸、楠木、厚朴、红豆树、观光木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半枫荷、香樟、喜树、伞花木、长苞铁杉、竹柏6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榧树、沉水樟、八角莲、野茶树、金毛狗蕨、五味子、草珊瑚、七叶一枝花、木莲、天门冬、猴欢喜、黄檀、省沾油、青钩栲、大叶青冈、含笑花、巴戟、云绵杜鹃、野核桃、多穗柯等21种。野生动物资源有16目37科116种,其中有鸟类11目27科65种、兽类5目10科19种、爬行类23种。分布有云豹、豹、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穿山甲河麂、虎纹蛙、白鹇鸳鸯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省重点保护动物有赤麂、黄鼬、灰胸竹鸡、鹰嘴龟等。

  县境西北部山脉受燕山期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全世界著名的钨矿床,是享誉全球的“世界钨都”。境内矿化面积约30平方公里,大小矿脉有3000余条。矿床矿物类较多、计有48种,金属矿物以黑钨矿为主,伴有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绿柱石、白钨矿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英、钾长石等。盛产钨、锡、钼、铅、锌、铜、铋、铍、银等有色金属,及钽、铌、石英石、石灰石、白云白、瓷土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