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冬日的大兴安岭被皑皑白雪覆盖,宛如童话世界。这是位于大兴安岭的内蒙古根河市金河镇附近雪景,2021年1月25日。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大兴安岭汉语拼音:dà xīng ān lǐng),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是中国保存较完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是内蒙古高原松辽平原分水岭。大兴安岭山脉北起黑龙江省漠河市北部黑龙江畔,南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3°至北纬53°30′,东经117°20′至东经126°之间,全长1400多公里,均宽约2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是由中低山组成的山脉。总面积32.72万平方公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约24万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境内8.48万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主要树木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等。

历史沿革

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东汉后期至两晋时期为鲜卑拓跋部辖区。1695年,康熙皇帝降旨开辟嫩江到漠河的驿道,沿途设驿站33处。清朝后期,大兴安岭采金业崛起,年产黄金最高达10万两,古驿路由此命名为“黄金之路”。民国时期,大兴安岭先后受黑龙江省、黑河、呼伦贝尔等地方政府管辖。抗战时期,原新中国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抗日联军与日寇转战于密林深处。抗战胜利后,我区于1947年建立了人民政权。新中国建立后,分别于1955年至1956年、1958年至1959年、1964年先后三次开发建设大兴安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以会战的方式开发大兴安岭林区,1965年,林业部和国家经委批准成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林业管理局与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开发历程使大兴安岭拥有了以神州北极为代表的“北”文化,以大冰川、大冰雪为代表的“雪”文化,以大森林、大湿地为代表的“绿”文化,以鲜卑和古驿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抗联和大兴安岭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鄂伦春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大兴安岭林业生态文化格局。

地理概况

大兴安岭因大兴安岭山脉起源而得名,位于北纬50°11'至53°33'、东经121°12'至127°00'之间,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平均海拔573米,年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52.3℃,年平均降水量428.6mm—526.8mm,全年无霜期80—110天,冰封期180—200天。政区北为黑龙江上游水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南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接壤;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为界。区内国境线为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边境线长786公里。大兴安岭行政公署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所在地加格达奇区,距首都北京铁路交通2131公里,距省城哈尔滨铁路交通719.5公里。

城市概况

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2万人,居住着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朝鲜、回等28个少数民族,共2.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4.10%。其中,鄂伦春族是大兴安岭世居少数民族,现居我区1098人,占全国鄂伦春族总人口13.4%。下辖呼玛县、漠河县、塔河县3县,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4区和10个林业局、35个乡镇、52个林场。行政公署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为国家林业局唯一直属企业,大兴安岭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驻机构,所辖加格达奇和松岭两区地权属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21.9%。

自然资源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有林地面积67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23%,活立木蓄积5.38亿立方米,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每年仅制氧纳碳、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硫、滞尘和杀菌等生态服务价值就达1940亿元。林下适生经济植物540多种,药材1475种,蓝莓、红豆、偃松储量丰富,年允收量分别达到1.4万吨、1.4万吨和900吨,是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野生蓝莓之乡”。拥有神州北极、神秘源头、神奇天象与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湿地等垄断性旅游资源,“神州北极”旅游品牌享誉国内外。区内矿产资源富集,是国家16个重点成矿带和3个重要找矿靶区之一,有煤炭、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等矿产资源40多种、矿产地584处,潜在经济价值逾万亿元。境内有大小河流500多条,水资源总量160.7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78.04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