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明宫汉语拼音:Dɑminggong;英语:Daming Palace),中国唐代宫殿。

沿革

  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南接唐长安城(今西安)北墙。龙朔二年( 662)武则天参政后扩建。次年武则天迁此听政,此后为唐代主要朝会之所,号东内。僖宗中和三年(883)、昭宗乾宁二年(895)两次遭兵火劫难,其后废弃。遗址在陕西西安市北郊龙首原上,1957年起发掘。

概述

  大明宫平面接近梯形,周长7.6千米,面积约3.6平方千米。宫墙用夯土建造,宫门附近及转角处内外包砖,东西北三面筑有夹城。共有11座门,正南门为丹凤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丹凤门北 600 余米处有含元殿,为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场所。该殿基址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1.3米。殿东南和西南有翔鸾、栖凤二阁,与大殿飞廊相接,又有钟楼、鼓楼。殿前向南伸出三条自高而下长78米的“龙尾道”,整座大殿气势威严壮观。殿北有正衙宣政殿,再北为内衙正殿紫宸殿。大明宫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中央有太液池,池近椭圆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20米。池中偏东留有蓬莱山遗迹。沿池南岸有宽5米多的夯土建筑,可能是宪宗元和年间所建蓬莱池周廊四百间的遗迹。池北有含凉殿、紫兰殿、长阁、玄武殿等。宫内还有麟德殿,位于西部,为宴请内外宾客之处。

  基址南北130米,东西 80米,双层台基上建前、中、后毗连的三殿,屋顶使用琉璃瓦,十分壮观。李唐王朝信奉道教,尊老子为始祖,大明宫中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均为道教建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