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大理白族自治州

删除2,292字节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二级导航|0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1级 = [[云南省]]|2级 =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汉语拼音]]:Dàlǐ Báizú Zìzhìzhōu;英语: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白语:Darl•lit Baif•cuf zirl•zirl•zox),中国云南省西部下辖的一个自治州,州治在大理市,人口353万,人口的民族构成中白族仅次于汉族。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的重要经济区之一。大理州平均海拔2090米,东部毗邻楚雄州,南接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为邻。苍山、洱海是大理的著名风景区,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国]][[云南省]]所辖的一个民族自治州。辖大理市和剑川县、洱源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鹤庆县、祥云县、云龙县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11县。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有白、汉、彝、回、傈僳、苗、纳西、傣等民族。'''大理白族自治州'''([[汉语拼音]]:Dàlǐ Báizú Zìzhìzhōu;[[英语]]: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白语]]:Darl•lit Baif•cuf zirl•zirl•zox),[[中国]][[云南省]]所辖的一个民族自治州,州治在[[大理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面积2945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30.5万人。辖1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千米,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356.92万人(2013年末)。有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壮、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民族,为国内白族主要聚居区。全州辖1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大理市、云龙县、洱源县、祥云县、宾川县、永平县、鹤庆县、弥渡县、剑川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州政府驻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西为[[云岭]]山脉,东接[[滇中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北部剑川县与丽江市兰坪县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洱海位于大理市境东部,是云南省第二大内陆淡水湖泊。  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西为云岭山脉,东接滇中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北部剑川县与丽江市兰坪县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洱海位于大理市境东部,是云南省第二大内陆淡水湖泊。大理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1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并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主动汲取、接受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进而形成了白族博大包容的和谐文化,被西方学者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临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州府驻地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1千米。自治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4%,坝区面积占6.6%。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千米。全州辖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共1市11县,其中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级贫困县;辖110个乡镇,其中乡42个、镇68个。2013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56.92万人,其中:男180.18万人,女176.74万人;少数民族183.75万人,占总人口的51.48%,其中:白族120.78万人。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中部[[点苍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与洱海珠联璧合;东部金沙江流域,地势平缓、沃野棋布;西部澜沧江、怒江流域,山峦迭障、景色壮丽;高山盆地之间镶嵌着明珠玉镜般的洱海等湖泊,终年碧波荡漾,构成青山抱绿水、湖光映山色、四时有奇葩的自然景色。大理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345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来描写大理的气候环境。  大理,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1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并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主动汲取、接受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进而形成了白族博大包容的和谐文化,被西方学者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大理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州风景名胜旅游点区达130多处,[[佛教]]圣地[[鸡足山]]、[[道教]]名山[[巍宝山]]、石窟瑰宝[[石宝山]]和高原明珠洱海,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自然与南诏文化遗存”是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金属矿产20种,非金属矿产25中,金宝山铂钯矿是全国第二大矿,大理石最负盛名,已探明贮量达1.6亿立方米。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可供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全国海拔最高、装机容量西南第一的风电场就在大理,生物多样性使大理成为著名的核桃之乡、梅果之乡、乳牛之乡。  大理,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中部点苍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与洱海珠联璧合;东部金沙江流域,地势平缓、沃野棋布;西部澜沧江、怒江流域,山峦迭障、景色壮丽;高山盆地之间镶嵌着明珠玉镜般的洱海等湖泊,终年碧波荡漾,构成青山抱绿水、湖光映山色、四时有奇葩的自然景色。大理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345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来描写大理的气候环境。大理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公路]]、[[滇藏公路]]交汇地,古为“[[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现为云南省规划建设的滇西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和滇西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了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结合,城乡连通,辐射周边的立体交通网,北可进川藏和[[印度]],南可通往[[老挝]]、[[越南]]等国家。  大理,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州风景名胜旅游点区达130多处,佛教圣地鸡足山、道教名山巍宝山、石窟瑰宝石宝山和高原明珠洱海,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自然与南诏文化遗存”是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自治州首府大理是第一批国家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最中国文化名城等桂冠于一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金属矿产20种,非金属矿产25中,金宝山铂钯矿是全国第二大矿,大理石最负盛名,已探明贮量达1.6亿立方米。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可供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全国海拔最高、装机容量西南第一的风电场就在大理,生物多样性使大理成为著名的核桃之乡、梅果之乡、乳牛之乡。*邮编:671000 代码:532900 区号:0872   大理,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公路、滇藏公路交汇地,古为“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现为云南省规划建设的滇西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和滇西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了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结合,城乡连通,辐射周边的立体交通网,北可进川藏和印度,南可通往老挝、越南等国家。   邮编:671000 代码:532900 区号:0872  全州下辖1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辖1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县级市''':[[大理市]]*县级市:[[大理市]]:*'''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西汉元封年间(前110年-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1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   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  元朝,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大理地区设立上下2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朝,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朝,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  [[西汉]][[元封]]年间(前110年-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州府。  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  大理古称昆弥(昆明)国,隋朝为白子国地,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后属姚州都督府,置蒙舍、蒙睶、施浪、浪穹、邓赕、越析六诏地,公元737年皮罗阁为云南王,统一了六诏。1253年元灭大理国,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大理移到昆明。1269年设大理上、下两万户府。明设大理府,清沿袭明制。  [[元朝]],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大理地区设立上下2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朝]],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朝]],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Category:文化]][[Category:中国文化]][[Category:云南省]][[Category:云南]][[Category:云南百科]][[Category:大理州]][[Category:大理白族自治州]]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D音词语]][[Category:大]]
51,09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