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大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禹王像,南宋画家马麟作
大禹像。来源:《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约绘制于清康熙(18世纪)以后,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汉语拼音:Yu;英语:Yu; Legendary Emperor Yu),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古帝,史前先民抗御洪水的代表人物。古史相传禹是夏后氏的先祖,姒姓,鲧之子、夏后之父,继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卒,后世称之为夏禹。《竹书纪年》等传统编年史往往把禹作为夏王朝的开端,但是在古文献中,对禹除尊称为大禹,或因其族源与西方九州之戎有关而被称为戎禹外,仅称“伯”,而不称“后”。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郑州市登封县告成镇。夏王朝是以启从手中夺取了首领的职位并确立传子制而开始的,禹不是夏王朝的君后。

  古代文献中多见禹治水的故事。相传帝尧时洪水滔天,用鲧治水九年不成。舜摄政后,殛举禹,禹在益、协助下,一边根据地形用堙塞或疏导的方法治水,一边开发利用山林沼泽、发展农业生产,终于使得民有所食、万国为治、四海会同,他兴利除害,形劳天下的功绩得到了天帝的嘉奖,在人世间更被久久传颂。

  大禹治水的故事见于《尚书》、《诗经》、《国语》、《左传》和不少周秦诸子,古史辨派曾梳理相关文献记载,认为《诗经》、《尚书》中的禹是古代开天辟地的大神,春秋文献才出现他敷土治水的故事,战国文献中,禹被崇奉为灶神,编造了他辛苦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从而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

  然而,20世纪初发现了西周中期偏后的燹公盨,铭文中已记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为《吕氏春秋》说禹之“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提供实证,所述基本要点也与传世文献相合。说明文献记载虽然加上了后人的理解和诠释,却来源于口耳相传,而不是春秋以后人的编造。尤其是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在夏文化之前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华大地的各个历史文化区确实加强了联系,出现了文明因素的聚合,而且在一些地方也发现有洪水和灾变的迹象。

  相传禹受舜禅位成为部落联合体的首领人物,或谓称为诸小邦的共主,《国语·鲁语》说“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透露出这时已不再有平等的联合了,共主的权力已经凌驾于诸小邦首领之上。传说禹同样依禅让的原则选择了继任者,禅位于益,但禹子启僭取了首领职位,建立了夏王朝。

  总之,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了真实历史的影子,禹首先是一支古族的杰出的代表人物,这支古族后来建立了夏王朝。禹因有功于民,死后被神化,配飨于帝。禹不仅是夏人的宗神,随着各古族以及部族集团的融合,这位抗御洪水的代表人物在历史上世代受到敬重。直到近代,不少地方都立有禹庙,在浙江绍兴还有传说的大禹陵。


拼音:  部首:丿  总笔画:9  部外笔画:8  结构:独体字   五笔:TKM  倉頡:HLBI  通用字 

基本释义:

  •  
  1. 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过洪水:禹域(指中国的疆域)。
  2. 姓。

便捷查询:

”字书法
作者:李怀琳

禹 yǔ

  1.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古帝,史前先民抗御洪水的代表人物。古史相传禹是夏后氏的先祖,姒姓,鲧之子、夏后之父,继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卒,后世称之为夏禹
  2. 姓。

《康熙字典》释义

  【午集下】【禸字部】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羽。夏王號。【顏師古·曰】禹湯皆字,三王去唐之文,從高古之質,故夏商之王皆以名爲號。 又姓。【王憎孺·百家譜】蘭陵蕭道游娶禹氏。 又諡法。【史記·裴註】受禪成功曰禹。【書疏】淵源流通曰禹。 又【玉篇】舒也。 又【說文】蟲也。

《说文解字》释义

  【卷十四】【禸部】 编号:9685   禹,[王矩切 ],蟲也。从厹,象形。   古文禹。

百科条目

首字为“禹”的词语

  禹鼎  禹余粮  禹汤  禹惜寸阴  禹书  禹政  禹甸  禹穴  禹绩  禹膳  禹功

  禹碑  禹启  禹帐里  禹孙  禹迹  禹韭  禹契  禹服  禹步  禹刑  禹稷

  禹贡  禹渎  禹葭  禹跳  禹域  禹门  禹哀  禹谟


首字为“禹”的成语


  禹行舜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