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诗题与背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桂子:指桂花。

  这首诗作于中秋之夜,作者前一年高中进士,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以此背景创作了此诗。


逐句释义: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桂花从天而降,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上珊珊撒落下来,在殿前捡起来(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
  珊珊:轻盈、舒缓的样子;美好的样子。
  月轮:指圆月。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露华:露水。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是后羿(yì)的妻子,因偷吃了丈夫的长生药,奔上月宫,成为仙女。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作者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意思是桂花从天而降,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上珊珊撒落下来,在殿前捡起来(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更觉滋润。描述了桂花像是从月亮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时间是中秋之夜。表明了作者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说明作者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隐括了相关的神话传说,再现了难解的千古之迷。既给了这个佛教圣地蒙上了空灵神妙的色彩,更艺术地反衬了作者中秋佳节赏月探胜的喜悦之情。作者想象着嫦娥已厌倦了月宫中的寂寞生活,仍然怀念人间。还将月宫中的桂花撒向她眷恋的人间,意境优美。


作者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年),唐朝诗人。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咸通进士,曾任苏州刺史从事、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黄巢称帝后,任翰林学士。他的死因说法不一。旧史说他因故为巢所杀。一说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或谓巢败后流落江南病死。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部分诗篇,暴露时弊,反映民生状况,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有《皮子文薮》。《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3首。(《唐诗纪事》卷六四、《唐才子传》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