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平洋在地球上的位置

  太平洋英语:Pacific Ocean;拉丁文原文为Mare Pacificum,意为“平静的海洋”,由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命名),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洋,原面积1亿8,130万平方公里,除去南冰洋面积后,其面积为1亿5,555万7千平方公里,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从北极一直延伸至南极,其西面为亚洲大洋洲,东面为美洲,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及约32%的总面积,比地球上所有陆地面积加起来还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连接白令海峡,南面则以南纬60度为界,与南冰洋相连。

  麦哲伦于1520年10月,率领5艘船从大西洋找到了一个西南出口(此后称为麦哲伦海峡)向西航行,经过38天的惊涛骇浪后到达一个平静的洋面,他因称之为太平洋。

  欧洲人于十六世纪早期见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横渡巴拿马海峡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沃亚(Vasco Nú?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后在环球航行中横渡太平洋的麦哲伦(1519年-1522年)。

概述

  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美洲之间。

  面积:南北长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19,900千米,原面积1亿8,13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占地球总面积的35%。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岛屿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范围: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与印度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与大西洋分界,北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连接,东经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沟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通印度洋,总轮廊近似圆形。

  深度:平均深度为4,028米,最大深度为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点。

  地理分区:太平洋通常以南、北回归线为界,分南、中、北太平洋,或以赤道为界分南、北太平洋,也有以东经160°为界,分东、西太平洋的。北太平洋:北回归线以北海域,地处北亚热带北温带,主要属海有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中太平洋: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属海有南海爪哇海珊瑚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等。南太平洋:南回归线以南海域,地处南亚热带南温带,主要属海有塔斯曼海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


  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与南美洲合称美洲,从社会政治角度,将美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盛行的地区: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

  太平洋地区有30多个独立国家,以及十几个分属美、英、法等国的殖民地。


  国家和地区:

  文莱 柬埔寨 加拿大 智利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哥伦比亚 库克群岛 哥斯达黎加 东帝汶 萨尔瓦多 厄瓜多尔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印度尼西亚 日本 基里巴斯 朝鲜 韩国 马来西亚 马绍尔群岛 墨西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瑙鲁 新喀里多尼亚 新西兰 尼加拉瓜 纽埃 帕劳 巴拿马 巴布亚新几内亚 秘鲁 菲律宾 俄罗斯

  萨摩亚 新加坡 所罗门群岛 台湾 香港 澳门 泰国 汤加 图瓦卢 美国 瓦努阿图 越南


  属地、境外领土及地区:

  美属萨摩亚 库克群岛 斐济 法属玻利尼西亚 关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皮特凯恩群岛 托克劳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缘海、海峡

  太平洋缘海:

  (1)亚洲:南海(南中国海),日本海,东海,菲律宾海,黄海;(2)澳洲:珊瑚海。


  太平洋海峡:

  白令海峡,津轻海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马六甲海峡,托雷斯海峡,巴斯海峡,福沃海峡,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

主要港口与海港

  亚洲:

  俄罗斯:海参崴

  日本:神户 札幌 横滨 广岛 吴市

  韩国:釜山 仁川

  朝鲜:清津 南浦

  中国:

  • 中国大陆:大连 青岛 上海 宁波 舟山 温州 福州 厦门 深圳 广州 海口 汕头 三亚 天津 烟台 乐亭 秦皇岛 营口 丹东 连云港
  • 台湾:台北 高雄 基隆 台中 宜兰 花莲 台南
  • 香港
  • 澳门

  泰国:曼谷 兰加镑 宋卡

  菲律宾:马尼拉 布特加斯 宿雾市

  新加坡


  北美洲:

  美国:安克拉治 檀香山 长滩 洛杉矶 波特兰 奥克兰 圣地牙哥 旧金山 西雅图

  加拿大:基蒂马特 鲁珀特王子 温哥华 维多利亚


  中南美洲:

  墨西哥:圣路卡斯 阿卡普尔科 恩塞纳达 拉巴斯 曼萨尼尤 巴亚尔塔港 蒂华纳

  智利:安托法加斯塔 阿里卡 伊基克 蒙特港 圣安东尼奥 塔尔卡瓦诺 瓦尔帕莱索

  哥伦比亚:布埃纳文图拉

  秘鲁:秘鲁 卡亚俄

  厄瓜多尔:瓜亚基尔

  巴拿马:巴拿马市


  大洋洲:

  澳大利亚:悉尼 尔本 布里斯班

  新西兰:奥克兰

自然环境

海水

  太平洋水温随纬度而异,在极地附近接近冰点,在赤道则大约为25至30°C(84°F)左右。海水的含盐量则在中纬度较高:靠近赤道的水全年雨量充足,靠近极地则因寒冷而少蒸发,以致这两处的含盐量较低。整体来说,太平洋的海水要比大西洋的温暖。 在北半球,太平洋表面海水主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涡漩),在南半球则以反时针方向流动。北赤道洋流沿北纬15度,受信风带动向西推进,到达菲律宾附近转向北方,与日本洋流(又称黑潮)会合。

  在大约北纬45度,黑潮分成两支。往南的一支重返北赤道洋流。另一支往北形成阿留申洋流,接近北美洲时推动白令海峡反时针方向的水流,往南成为寒冷缓慢的加利福尼亚洋流。

  南赤道洋流沿赤道往西流动,在新几内亚往东南一转,在大约南纬50度完全转往正东方向。洋流在这段自西沿南太平洋流动,是为南极绕极环流一段。到达智利海岸时,洋流分成两支:一支经合恩角流进大西洋,另一支向北成为秘鲁洋流。

洋流

  太平洋洋流大致以北纬5-10°为界,分成南北两大环流:北部环流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南部环流反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组成。两大环流之间为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运行,流速每小时2千米。

潮汐

  多为不规则半日潮,潮差一般为2-5米。

洋底地形

  太平洋是古老的大洋。现代的太平洋是中生代早期古泛大洋(古太平洋)收缩的产物。在长期洋底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和海底扩张运动等复杂地质构造活动中形成了现代洋底地形。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边缘带、大洋中脊和海底山脉、大洋海盆3大巨型构造地形单元。

  大陆边缘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岛弧和深海沟以及边缘海盆地,面积约占太平洋总面积的24%。大陆架面积约938万平方千米,占太平洋总面积的5.2%,占世界海洋大陆架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部和西南部、北部。西部大陆架最宽处为750千米,中国的黄海几乎全在大陆架上。大洋东部大陆架狭窄,呈不连续的条带状,在北美宽仅18~20千米,南美最宽处70千米。太平洋的大陆坡平均坡度为5°20′,是世界四大洋中坡度最大的,坡面上有海底峡谷、断崖、陡坎、阶地等。在西太平洋大陆坡与洋盆交界处有一系列著名岛弧和海沟,岛弧大体呈向大洋突出的弧形,自北而南由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汤加群岛和克马德克群岛等构成,长达9520千米。岛弧外侧伴生一系列海沟,其中深度在1万米以上的深海沟有千岛-堪察加海沟(10542米)、日本海沟(10554米)、菲律宾海沟(10497米)、汤加海沟(10882米)、克马德克海沟(10047米)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大洋东岸的南北美大陆山系直逼海岸,除南北纬40°以南、以北的峡湾地段分布着一些岛屿和海岸比较曲折外,大部分海岸平直,无岛弧和边缘海盆地。海沟有北部的阿拉斯加海沟,中部中美洲海沟(危地马拉海沟6662米),南部秘鲁一智利海沟(阿塔卡马海沟8055米)。在西太平洋岛弧内侧分布着一系列宽阔的边缘海盆地,形成西太平洋边缘海,主要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珊瑚海等。太平洋西部的岛弧、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的产物,是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带,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因而围绕着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带又成为环太平洋沿岸的地震、火山集中带,地球上大约90%以上的地震和85%的活火山都分布在这个带上。

  太平洋中脊(也称海隆)是洋底突出的地形结构,位置偏于大洋东部。南始于南纬60°的南极-印度洋海岭,向东至西经130°附近转向北,大致平行于美洲海岸向北延伸,直到阿拉斯加湾,长约1.5万千米,宽2000~4000千米,面积约占太平洋总面积的11%。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不太发育,高度比较低,一般2~3千米,在大洋南部比较高,愈向北愈低,到阿留申海盆几乎与海盆相近,潜没于北美大陆之下。大洋中脊被一系列大致东西向的断裂带所切割,相邻两带间距离约900~2200千米,断裂带东西绵延2000千米以上,宽约一、二百千米,在地貌上表现为狭窄的槽沟。自北向南断裂带有:门多西诺断裂带(北纬40°40′)、默里断裂带(北纬38°)、莫洛凯断裂带(北纬26°左右)、克利珀顿断裂带(北纬11°30′)、加拉帕戈斯断裂带(赤道附近)、伊斯特断裂带(南纬27°左右)等。太平洋中脊是世界大洋中脊的组成部分,它的南端与南极-印度洋海隆相连接。

  太平洋底的中部还分布着一系列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海底山脉,是太平洋底最雄伟的地形之一。它北起堪察加半岛,经皇帝海山、夏威夷群岛、莱恩群岛,向南直抵土阿莫土群岛,绵延1万多千米,是太平洋板块受力作用,在近期玄武岩基底上发生断裂,引发大量玄武岩沿断裂喷发而形成的火山群。这些海底山脉与大洋中脊不同,多由无地震活动的海底火山构成,也有少数是活火山如马里亚纳群岛北部的海底山脉,还有少数是由一些珊瑚岛沉没在大洋深处形成。它们具有比较平坦的顶峰,称海底平顶山。一些高耸的海底山突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夏威夷群岛、莱恩群岛等。

  一系列海底山脉把太平洋盆地分割成4个次一级的深海盆地,以皇帝一夏威夷山脉(海岭)为界,以东是东北太平洋海盆,水深4000~6000米,最大深度7168米;以西为西北太平洋海盆,平均深度5700米,最大深度6224米。中太平洋海底山脉、莱恩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为中太平洋海盆,水深一般5000~5500米,最大水深6370米。中太平洋海盆以南,南极-太平洋海岭以北为西南太平洋海盆,水深4500~6000米,最大水深8581米。太平洋洋底广阔、平坦的深海盆地上的沉积物有褐粘土、生源沉积物、浊流沉积物、火山沉积物等,其中以生源沉积物和褐粘土分布最广,几乎占据了整个大洋盆地。

太平洋岛屿

  太平洋约有岛屿一万个,总面积44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大陆岛主要分布在西部,如日本群岛、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等;中部有很多星散般的海洋岛屿(火山岛、珊瑚岛)。 海底地形 可分为中部深水区域、边缘浅水区域和大陆架三大部分。大致2 000米以下的深海盆地约占总面积的87%,200-2 000米之间的边缘部分约占7.4%,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占5.6%。北半部有巨大海盆,西部有多条岛孤,岛弧外侧有深海沟。北部和西部边缘海有宽阔的大陆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过5 000米。夏威夷群岛和莱恩群岛将中部深水区分隔成东北太平洋海盆、西南太平洋海盆、西北太平洋海盆和中太平洋海盆。海底有大量的火山锥。边缘浅水域水深多在5 000米以上,海盆面积较小。

火山与地震

  全球约85%的活火山和约80%的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东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缘的花彩状群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活火山多达370多座,有“太平洋火圈“之称,地震频繁。

气候

  太平洋有很大一部分处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故热带和副热带气候占优势,它的气候分布、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水面洋流及邻近大陆上空的大气环流影响而产生的。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递减。南、北太平洋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回归线向极地为20- -16℃,中太平洋常年保持在25℃左右。太平洋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 000-2 000毫米,多雨区可达3 000-5 000毫米,而降水最少的地区不足100毫米。北纬40°以北、南纬40°以南常有海雾。水面气温平均为19.1℃,赤道附近最高达29℃。在靠近极圈的海面有结冰现象。 吼啸狂风和汹涌波涛 太平洋上的吼啸狂风和汹涌波涛很是著名。在寒暖流交接的过渡地带和西风带内,多狂风和波涛,太平洋北部以冬季为多,南部以夏季为多,尤以南、北纬40°附近为甚。中部较平静,终年利于航行。

资源

  太平洋海域广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已经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是水产资源和矿产资源。太平洋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近10万种,主要生活在大洋表层 ,尤其是边缘带,存在于2000米以下水域中的动植物只占总数的4%~5% ,在5000米以下水域中生活的动植物只有800种,6000米以下水域中仅有500种,7000米深处有200种,到1万米深处只剩下20多种了。同时海洋中生物的种类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每一种动植物的分布密度则是高纬度区大于低纬度区,在高纬地区多优势种。在大洋表层大量繁殖着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近海的海底植物,在温带有鹿角藻类和昆希科藻类(主要是海带),在热带有褐藻、绿藻及多种细藻。海岸带分布有红树林。众多水藻为近海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饲料,繁殖多种软体动物、软体虫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以及珊瑚虫等,并出产大量鱼蟹。在岛屿和滨海带是海鸟的栖息地。大洋中有不少兽类,如鲸、海豹、海豚、海熊、海狗、海獭等。

渔业

  太平洋的渔业生产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居世界各大洋之首。1980年的产量为3545万吨,占世界总渔获量(6457.6万吨)的一半以上。主要渔场有两个:一是西北太平洋渔场;另一个是东南太平洋渔场。西北太平洋渔场包括白令海一部分、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渔场的大陆架面积达219万平方千米 ,海水较浅 ,阳光可透入底层,众多河流带来大量无机盐类,以及寒暖流带来冷性和暖性浮游生物,为浮游生物滋养和鱼类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成为世界主要渔场之一。1980年渔产量为1878万吨 ,居世界主要渔区中第一位,其中日本北海道渔场主要产鲱 、鲑、鳟等鱼类。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以捕海兽为主,其中捕鲸为多。堪察加半岛沿海是世界最大的捕蟹场。中国沿海舟山群岛一带以捕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海鳗、乌贼为主。东南太平洋渔场包括秘鲁、智利、厄瓜多尔渔场,这里大陆架狭窄,只有16万平方千米,但由于有强盛的秘鲁寒流流经和沿海上升流等环境条件,无机盐类也相当丰富并适宜浮游生物繁殖,鱼类十分丰富,成为重要渔场。

矿物资源

  太平洋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主要集中在近海浅水区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陆架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油区有 :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区,库克湾区,日本西部大陆架区 ,东南亚区,南美洲西海岸区以及中国沿岸的大陆架区。现已探明的太平洋石油储量和开采量还落后于大西洋和印度洋 。大洋近海海底还有煤矿,日本、智利都已开采。其他矿物还有金、铂、金刚石、金红石、锆石、钛铁矿、锡、铁、锰等。富有经济意义的金、铂砂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东岸的俄勒冈至加利福尼亚沿岸、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沿岸。锡矿主要产地是东南亚各国的滨海。印度和澳大利亚是锆石、金红石、钛铁矿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近年来在太平洋水深 4000~5000米的海盆中发现大量锰结核和锰壳,其分布范围、储藏量和品位都居各大洋之首 ,主要集中在北纬6~20° ,西经110~180°范围内,估计储量有17000亿吨,是未来可资利用的最大金属矿资源。

历史与经济

  在史前时期太平洋地区发生过多次重要迁徙,最显著的一次是南岛语人(更明确地应是波利尼西亚人)从亚洲海边迁至大溪地,然后到达夏威夷和新西兰,后来还到了复活节岛。

  欧洲人于十六世纪早期见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横渡巴拿马海峡的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沃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后在环球航行中横渡太平洋的麦哲伦(1519年-1522年)。

  太平洋之名称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为“平静的海洋”,是由一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命名。麦哲伦于1520年10月,率领5艘船从大西洋找到了一个西南出口(此后称为麦哲伦海峡)向西航行,经过38天的惊涛骇浪后到达一个平静的洋面,他因称之为太平洋。

交通运输

  太平洋航运:太平洋在国际交通上具有重要意义。有许多条联系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重要海、空航线经过太平洋;东部的巴拿马运河和西南部的马六甲海峡,分别是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径和世界主要航道。海运航线主要有东亚-北美西海岸航线、东亚-加勒比海、北美东海岸航线,东亚-南美西海岸航线,东亚沿海航线,东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东、西海岸航线等。太平洋沿岸有众多的港口。纵贯太平洋的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船只由西向东越过此线,日期减去一天;反之,日期便加上一天。 海底电缆 太平洋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902年由英国敷设的,1905年美国在太平洋也敷设了海底电缆。目前加拿大至澳大利亚,美国至菲律宾、日本及印度尼西亚,香港至菲律宾与越南,南美洲沿海各国之间都有海底电缆。近年在太平洋上空开始利用人造通讯卫星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