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奎屯市

  奎屯市汉语拼音:Kuítún Shì;英文:Kuytun City),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44°19′~44°49′,东经84°47′~85°18′。东与沙湾县相连,南邻国家级石化基地独山子,西连乌苏市,北与克拉玛依区相交。南北最大跨度约46千米,东西最大跨度约33千米,总面积1171.42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2012年)。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等26个民族。辖5个街道、1个乡。境内有兵团一三一团。

  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奎屯河畔。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450-530米。南部为天山褶皱带,多戈壁砾石,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地台边缘,市区西部有较多的冲沟。水源有奎屯河、泉沟水库等。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热冬寒,降水较少,温度变化大,四季较为分明,年均气温7.4℃,年均降水182毫米。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盐、芒硝、大理石等。是北疆地区最大的物资中转、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乌奎高速公路、312、217国道在此交会,兰新铁路西段在此设站。

  • 邮编:833200 代码:654003 区号:0992

行政区划

  全市辖5个街道、1个乡:团结路街道、乌鲁木齐东路街道、北京路街道、乌鲁木齐西路街道、火车站街道、开干齐乡,以及天北新区。市境内有兵团一三一团。市政府驻团结广场1号,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253千米,铁路里程247千米。

历史

  “奎屯”是蒙古语“kuytun”的译音,意为“极冷”,始见于《元史》“奎腾”这个地名,此名源自奎屯河。相传成吉思汉西征时,军队夜宿于此,正值寒冬,兵士口呼“奎屯”,因此得名。突厥语称此地为“喀拉苏”意为“黑水”,泉水之意。

  奎屯一带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秦代时,是塞种人的牧地,后为月氏牧地、乌孙牧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政权机构——西域都护府,古代新疆(西域),包括奎屯,正式列入中国版图。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奎屯先后为悦般,北魏、柔然、突厥属地。隋代,奎屯属西突厥铁勒部;唐朝时隶属于北庭都护府下的昆陵都督府。五代十国时,奎屯属九姓乌护和契丹族辽国。元太祖成吉思汗时(1206-1227年),奎屯为蒙古族曲儿只地;元大德十年至至顺元年(1306-1330年),属察合台后王封地。清代属库尔喀喇乌苏管辖,为厄鲁特蒙古的牧地。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正式建立行省,天山南北的军台、营塘一律改为驿站,专门从事军政公义信息的传递;奎屯驿是其中之一。

  民国2年(1913年),奎屯为乌苏县属地,称奎屯庄(为乌苏县九庄之一),其所辖区域是“东界四十里井子及双石垒,西界奎屯河坝,南界南山,北界六十户苇湖”。民国34年(1945年),“三区”革命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防线,攻占乌苏、奎屯、独山子一带;“三区”革命临时政府在乌苏县下设4个千户长(哈语:门拜克),其中有奎屯千户长(驻地在八十四户转弯湖),管辖奎屯、巴音沟、九间楼、皇宫、八十四户等五个百户长(哈语:玉兹拜克)。民国37年(1948年)在奎屯设立保安派出所。

  1950年8月,乌苏县根据上级指示改千户长、百户长制度为区、乡制,奎屯成为乌苏县第二区第一乡,下辖黄沟、塔什奎屯、喀拉苏、店奎屯、开干其等5个自然村。1954年3月,乌苏县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奎屯成为第一区第一乡。1957年初,奎屯乡、八十四户乡、九间楼乡合并为幸福乡。1957年3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师部由炮台迁至奎屯。

  1958年7月,奎屯从乌苏县版图析出,划归克拉玛依市管辖。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随之撤销,其农牧团场和工矿企业分别由所在地方管辖。

  1975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准奎屯成立县级市,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9月10日,奎屯市宣布成立,由克拉玛依市析出。同时,伊犁州党政机关由伊宁市迁至奎屯市,奎屯市成为伊犁州首府。1978年7月,在原农七师奎屯地区场(厂)矿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伊犁州奎屯农垦局。1979年10月,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回伊宁市。之后,州党委决定奎屯市和奎屯农垦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统一领导,分别核算”的体制,双方领导互相兼职。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82年4月在伊犁州奎屯农垦局基础上恢复农七师;12月30日伊犁州党委发出《关于奎屯市党政机构单设的通知》:“现在兵团已经恢复,原奎屯农垦局已不存在,市、局领导互相兼任的领导职务,自然免除。”1983年1月,奎屯市革命委员会改为奎屯市人民政府,奎屯市与农七师体制分开,市委、市政府机构单设,直属伊犁州管辖。

  1997年,奎屯市面积1036平方千米,人口24万,市区人口0.95万。辖5个街道:团结路街道、火车站街道、乌鲁木齐东路街道、北京路街道、乌鲁木齐西路街道。市政府驻团结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奎屯市常住总人口285299人,其中:团结路街道37961人、乌鲁木齐东路街道19656人、北京路街道32778人、乌鲁木齐西路街道12379人、火车站街道7119人、开干齐乡483人、车排子兵团123团23973人、高泉兵团124团20167人、柳沟兵团12522288人、科克兰木12615161人、苏兴滩兵团127团16790人、前山兵团128团14457人、五五兵团129团16223人、六十户兵团130团20143人、喀拉苏兵团131团19151人、风城兵团137团6570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奎屯市常住总人口166261人,其中:团结路街道30012人,乌东路街道20010人,北京路街道47576人,乌鲁木齐西路街道8991人,火车站街道7706人,开干齐乡1591人,兵团一三一团24154人,天北新区2622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