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1年1月8日 (五) 22:58大V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银川市区夜景
宁夏:银川市行政中心
宁夏:贺兰山
宁夏:吴忠市新区
宁夏:黄河水车(吴忠)
宁夏:中卫鼓楼
宁夏:银川民族风情园
宁夏:一百零八塔(青铜峡市)
宁夏:西夏王陵
宁夏:沙湖风光
宁夏:中华回乡文化园
宁夏:承天寺塔,俗称西塔,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

  宁夏回族自治区汉语拼音:níng xià huí zú zì zhì qū;英文: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中游、蒙古高原南部。地理坐标是:东经104°17'-109°39'北纬 35°14'-39°14'。大部分地区因黄河缓慢穿流而为河套的一部分,土地富饶而有“塞上江南”之称。下辖五个地级市。国土面积比较小,只有6.64万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引黄自流灌溉690万亩,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人口6,301,350人,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069412人,占64.5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2231938人,占35.42%,其中回族人口为2190979人,占34.77%。

  宁夏煤炭探明储量全国第六,人均产煤第三,人均发电量全国第一。宁东地区是宁夏的优势集中区,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远景储量1300亿吨,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宁东煤电化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 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宁夏既有雄浑的大漠风光,更有塞上江南新天府的美景,既有神秘的西夏历史渊源,更有浓郁的回乡风情、醇厚的黄河文化,“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岳飞《满江红》、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等不朽诗篇使这方神奇的土地蜚声四海,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行政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全区辖5个地级市,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合计2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常住人口为6,301,35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长12.21%。年平均增长率为1.16%。

  家庭户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842070户,家庭户人口为598189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5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2人减少0.57人。

  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228812人,占51.24 %;女性人口为307253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6下降为105.09。

  分地区常住人口

  银川市 1,993,088人   石嘴山市 725,482人   吴忠市 1,273,792人

  固原市 1,228,156人   中卫市 1,080,832人

历史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迹表明,远在距今3万年前后宁夏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细石器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宁夏已由母系氏族社会进人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并与中原地区有了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境内有称为胡(北狄)、羌(西戎),后又称为鬼戎、猃狁(熏育、荤粥)的游牧部落活动。周宣王时,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带)调查户口,表明当时不仅已有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体制。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地区南部属,其余地区分别为义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收复河套,当时的宁夏地区为北地郡,将大批六国臣民移至此地,开荒种地,修渠灌溉。为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秦代开挖的秦渠,至今仍在使用。汉武帝时,先后又有大批移民涌入宁夏河套地区。随之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耕作技术。为扩大耕地,又新开了汉渠。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中原战乱。宁夏成为羌族、匈奴鲜卑游牧、逐鹿之地。公元407-431年,匈奴人赫连勃勃兴起,建立大夏,成为十六国之一。现在宁夏的固原、灵武、银川等地区属其管辖。李渊灭隋建大唐,分全国为十五道。宁夏属关内道。在灵州,今灵武县南,设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驻军6万多人。成为西北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中心。在唐代鼎盛时期,宁夏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

  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夏。因在北宋之西,又别于十六国之一的赫连夏,故史称西夏。兴庆府,今银川市,不仅是西夏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水利灌溉的枢纽。在西夏时,畜牧业很是兴盛。宋朝所用的马,大部分购自西夏。成吉思汗也从西夏得到许多骆驼。西夏的手工业也很发达,主要有鞣皮、纺毛线、制毡毯。谅祚时建造的承天寺塔至今仍屹立在银川,表现了西夏人的高超建筑技术。

  公元1227年,在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督师所灭之后,在此设宁夏府路,开始迁入回族。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宁夏地区为边防要塞。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承认耕者有其田,垦者享有其地。后来又发诏令,规定宁夏等地的农民垦荒所得土地任其自有,永不征税。政府还组织军队兴修水利,并把大批回民以“屯戍”人的身扮安插在灵州、固原一带。公元1412年前后,人口繁衍,粮食储备增加。宁夏等地的仓储可支当地10年的俸晌。但在明朝中叶以后,起兵祸,生灵涂炭,宁夏经济也遭到很大的破坏。

  清朝建宁夏府。乾隆年间,银川发生大地震,原址受损严重,乾隆帝拨下巨银用于重建家园,在城郊建新城,称新满城,既现在新城。乾隆以后,“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悉回庄”,成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民国初年设朔方道,1929年改为宁夏省,辖除固原地区以外的现有市、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

  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仍沿用宁夏省原称,辖区范围与民国时相同。1954年,撤销宁夏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地区并入甘肃省。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白治区成立,辖原属甘肃省的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泾源、隆德2县。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个公社并入宁夏。1979年,这些地区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地理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依次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六盘山地。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贺兰山 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 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宁夏平原 被誉为“塞上江南”,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平原面积较广。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黄土高原区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灵盐台地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在宁夏不大的版图上,包含了类型多样的地貌: 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应俱全,使宁夏呈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河流

  宁夏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河、苦水河、泾河、葫芦河、红柳河、祖厉河等。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千米,水流较缓,两岸沟渠纵横,是宁夏主要灌溉水源。清水河是发源于宁夏境内的最大河流,南起六盘山麓,北抵中宁县汇入黄河,全长320千米,是山区重要水源。

气候

  宁夏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由于地形南高北低的影响,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具有南寒北暖、南湿北干、冬寒漫长、夏短酷暑及降水南多北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在 5-9℃之间,1月平均气温为-10至-8℃,7月平均气温为17-23℃。日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200-700毫米,降水的年变率大,季节分配也不均衡。南部山区多冰雹,中部一些地区旱灾严重,中部和北部多风沙,对农业生产不利。

自然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产丰富,土特产品很多,其中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最为有名,被称为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宁夏一直是中国少林区之一,仅有林地36.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85%。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应是宁夏自然环境改造中的一个重点。

  宁夏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05.4万千瓦,可给本区工农业提供充足的能源。全自治区1991年底煤炭的保有储量为309亿吨,居全国前列。主要有贺兰山煤田、香山煤田、宁南煤田和宁东煤田等四大煤田。汝箕沟矿区出产的太西煤是中国最好的无烟煤,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无烟煤之一,被誉为太西乌金。

  除煤炭外,宁夏石膏储量居中国首位,且分布广,矿床厚,便于机械开采。此外,还有水泥石灰岩、玻璃石英砂岩、粘土、芒硝、重晶石、燧石、硅石、石油、铜、铁、磷、盐等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宁夏的地质构造情况表明,有利于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宁夏已经发现各类有用矿藏资源近50种,产地近千处。D级以上储量的矿产地110余处,这些矿产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储量丰富的有煤、石膏、石灰岩、硅石等。

  煤炭资源 煤炭是宁夏的优势矿产资源。全区含煤地层分布面积17000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强。全区19个县市中,就有10个县分布有煤炭资源。划分为贺兰山、宁东、宁甫和香山4个含煤区。前三个含煤区有厚度大、层位稳定、煤质优良且储量丰富的特点,是宁夏煤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香山含煤区则稍次之。宁夏煤炭预测储量2027亿吨,居全国第5位。已探明储量316.5亿吨(不含预测储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270多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探明储量的总和。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型矿区5个,分布在汝箕沟、横山堡、碎石井、金家渠、萌城和韦州,1~20亿吨的中型矿区20个,小于1亿吨的小型矿区21个。

  宁夏煤种齐全,16类煤炭皆有。焦性煤,如气煤、肥煤、焦煤、廋煤等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宁东(横山堡、韦州)两个含煤区,香山亦有分布;低变质烟煤(不粘结煤、长焰煤)大部分集中在宁东、宁南两个含煤区;无烟煤和贫煤多分布于贺兰山和宁东含煤区,香山含煤区亦有分布;弱粘结煤分布于香山含煤区下流水、校育川、麻黄沟等地;褐煤主要产于彭阳王洼矿区。宁夏煤品质优良。除石炭井、石嘴山是西北重要的焦煤基地外,贺兰山汝箕沟无烟煤,出口"太西煤",素有"三低、六高"之盛名,为国内之冠。三低,即灰分低、硫分低、磷分低。六高,即原煤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原煤块煤率高、化学性高,与冶金焦炭相差无几。汝箕沟"太西煤"自1964年进入国际市场后,畅销比利时、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质量可与越南鸿基烟煤相媲美。

  宁夏探明环保型煤炭(环保型煤炭也叫绿色煤炭,是指对生物圈、大气层及各工业生产无(低)污染、无(低)危害、高发热量煤炭资源,具体指标要求灰分小于15%,硫分小于1%,发热量大于21兆/焦)164.5亿吨,占全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的51.88%。环保煤炭产地共有6处:汝箕沟矿区、碎石井矿区 、鸳鸯湖勘探区为最有利开发区,碱沟山矿区、马家滩—萌城矿区为有利开发区。

  石膏 已探明储量为24.64亿吨,保有储量12.1亿吨,预测储量3000多亿吨。膏盐地层分布面积广泛,资源量可观,仅同心--海原地区分布面积可达1600多平方公里,预测石膏地质储量超过100亿吨,其特点是量多质佳,开采的技术、经济和交通条件均较优越。尤其是中卫甘塘、小红山规模大,储量丰富,质地优良,矿体裸露地表,矿区靠近铁路,采运十分方便。畅销国内,并出口朝鲜和东南亚等国。

  粘土矿 种类齐全,分布面广,按性质和用途可分为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砖瓦粘土和水泥粘土。宁夏陶瓷粘土主要分布在呼鲁斯太、中卫市等地。矿层主要是硬质粘土(厚0.5~0.6m)、白色软质粘土(厚1.5~3.7米)和半硬质粘土组成。仅对中宁和海原部份矿点进行了评价,其远景储量为44万吨。砖瓦粘土全区各地皆有,尤以固原市为佳,其特点是土层厚、塑性好、储量大、青铜峡大泉矿已探明储量为222万吨,目前正在开采利用。水泥粘土在宁夏分布极广,各地都有贮存,资源丰富。仅石嘴山和青铜峡两处矿点,其探明储量为2700万吨。

  石灰岩和白云岩 宁夏石灰岩储量大,质量佳,种类有水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化工大理岩。主要分布在六盘山、云雾山、天景山、牛首山、马鞍山、宁卫北山、贺兰山等地。矿区特点是厚度大,矿体裸露,层位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好。现已对四个矿区进行了勘探,其探明储量为3.9亿吨。白云岩与磷矿共生,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中段,矿层累计厚度80余米,矿层稳定,矿石质佳,出露较好。已探明储量1.42亿吨,品位很高。

  石英砂 矿层稳定,厚度巨大,一般厚度在50-80米之间,局部可达200米。出露好,纯度高。主要产在银川、石嘴山等地。已探明储量4900万吨,远景储量约1亿吨,品位为C+D级。

  磷矿和硅 宁夏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磷矿位于贺兰山下的苏峪口、矿区南北长40余公里,东西宽10~15公里,面积400余平方公里,矿区特点属主矿层厚而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矿石可选性较强,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已探明储量1354万吨,品位中等。宁夏已在大口子探明硅的储量1000万吨,纯度约98.5%以上。

  另外,宁夏的黄金资源远景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地质局已初步探明固原市、吴忠市的同心有大型盐矿。

  宁夏境内能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可利用的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风能、光能等。这些资源为宁夏建设能源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经济

  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2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16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58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967.90亿元,增长9.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36166元,增长10.3%。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11年的8.8:50.2:41.0调整为2012年的8.6:49.8:41.6。2012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2011年的3.9%、71.2%和24.9%转变为2012年的4.3%、62.0%和33.7%。

  2012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其中,城市、农村分别上涨2.2%和1.7%。

  全年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6%。

  农业 2012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85.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种植业产值241.9亿元,增长5.0%;林业产值10.0亿元,增长6.9%;畜牧业产值105.5亿元,增长5.9%;渔业产值12.6亿元,增长9.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9亿元,增长11.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42.41万亩,比上年减少2.8%,粮食总产量375.03万吨,增长4.5%,实现连续九年增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油料播种面积132.57万亩,减少0.3%。蔬菜播种面积167.36万亩,增长4.0%。

  2012年末全区育苗面积42.47万亩,比上年增长19.5%。其中,本年新育苗面积12.18万亩。2012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439.46万亩,比上年增长15.3%;完成人工造林80.15万亩。

  2012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811.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76.86万亩、1085.42万亩和776.31万亩,分别增长4.5%、4.1%和13.0%。

  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98.45亿元,增长8.6%;重工业增加值719.79亿元,增长14.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9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工业品出口交货值65.62亿元,下降1.6%。在全区重点监测考核的 46种工业产品中,有30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达65.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5.74,比上年提高8.4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7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6.98亿元,比上年下降22.3%。实现税金总额153.32亿元,比上年增长58.0%。

  全区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41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24.9万元/人,同比增加9.3万元/人。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753.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1%;房屋竣工面积1491.64万平方米,增长17.1%。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61.49亿元,增长28.8%;更新改造投资238.18亿元,增长26.3%;房地产开发投资429.15亿元,增长27.6%。分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完成投资876.21亿元,增长4.6%;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233.31亿元,增长51.1%,其中,民间投资1194.33亿元,增长51.2%。

  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71.81亿元,增长50.3%。第二产业投资1049.34亿元,增长27.0%。其中,工业投资1018.03亿元,增长27.6%。第三产业投资988.37亿元,增长26.7%。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965个,增长18.6%,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675.11亿元,增长24.6%。全区亿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3.91亿元,同比增长29.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2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住宅投资279.49亿元,增长16.7%;办公楼完成投资10.84亿元,增长27.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3.01亿元,增长66.8%。房屋施工面积5033.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4%,竣工面积1151.97万平方米,增长19.1%。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04.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07.57万平方米,增长0.3%;商品房销售额317.58亿元,增长0.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256.19亿元,增长7.2%。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2.31亿元,增长15.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52亿元,增长13.7%。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66.93亿元,增长13.8%;餐饮收入额81.90亿元,增长21.6%。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消费品增长较快,主要集中在粮油食品类和日用品类,分别增长21.0%和20.1%,肉禽蛋类增幅达到26.4%。中西药品类增长29.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0.6%,金银珠宝类增长18.1%,化妆品类增长1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34.0%,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31.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2%。

  对外经济 据海关统计,2012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2.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出口总额16.41亿美元,增长2.6%;进口总额5.76亿美元,下降16.2%。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0.65亿美元。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4%。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31.1%,纺织品出口增长44.1%,碳化硅出口下降56.3%,钽铌铍及制品出口下降28.9%,机床及铸件出口增长10.7%,羊绒纱线出口增长97.1%,铁合金出口下降45.9%,金属镁出口下降73.8%,轮胎出口下降84.5%。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增长8.0%。2012年全区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个,合同外资金额4.03亿美元。其中,制造业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个,合同额2.88亿美元。2012年底,全区注册登记外商投资法人企业累计达到150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占30.7%。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2年年末铁路营业里程1029.3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6522公里,增长8.2%。高速公路里程1323.6公里,比上年增长1.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101.99亿吨公里,增长14.6%;完成旅客周转量144.10亿人公里,增长7.6%;机场旅客吞吐量380.96万人,增长12.8%。

  2012年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2.9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0.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9.41万辆,增长24.5%。民用轿车拥有量30.84万辆,增长26.8%,其中私人轿车27.67万辆,增长29.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0.98亿元,增长14.2%;邮政业务总量4.55亿元,增长55.0%;快递业务总量5.27亿元,增长249.7%。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104.96万户,比上年下降3.3%;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125.36万门,下降43.2%。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16.32部 ,净减0.78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0.64万户,年末达到605.44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09.94万户。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94.11部,净增11.21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60.91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0%。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40.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国内游客1338.99万人次,增长14.7%;过夜入境旅游者1.90万人次,下降2.5%。其中,外国人1.43万人次。接待过夜国内游客734.19万人次,增长17.2%。实现旅游总收入103.39亿元,增长22.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3.05亿元,增长23.0%。全区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45.10万美元。

  全区有旅行社119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2家,国内社107家。全区共有旅游星级饭店82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25家,三星级45家,二星级11家。

  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2012年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46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4.04亿元,增长20.0%。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实现26.25亿元、92.48亿元、25.39亿元和6.68亿元,分别增长7.6%、15.4%、5.1%和下降10.9%。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7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教育支出106.91亿元,增长1.2%;农林水事务支出132.16亿元,增长1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45亿元,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45.80亿元,增长11.3%;住房保障支出56.40亿元,增长67.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2.72亿元,增长33.6%。

  201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07.16亿元,比年初增加534.48亿元,同比多增143.20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95.41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87亿美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72.12亿元,比年初增加465.01亿元,同比少增22.6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39.58亿元,外汇贷款余额5.18亿美元。

  年末上市公司12家,总股本44.60亿股,总市值381.72亿元,比上年下降0.06%。其中,流通市值328.69亿元,比上年下降1.8%。全区有2家证券分公司、24家证券营业部。全年证券交易额10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1%。

  全区营业性保险分公司16家,保险从业人员1.61万人,比上年下降0.65%。全年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财产险收入26.47亿元,增长21.0%;寿险收入28.71亿元,增长7.5%;健康险收入5.83亿元,增长15.1%;意外伤害险收入1.68亿元,下降0.9%。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9.99亿元,增长35.5%。其中,财产险赔款13.16亿元,增长46.2%;寿险给付4.64亿元,增长20.7%;健康险给付1.70亿元,增长16.6%;意外伤害险赔款0.48亿元,增长9.6%。

交通

航空

  • 银川河东机场
  • 中卫沙坡头机场
  • 固原六盘山机场
  • 乌海机场(周边机场)
  • 石嘴山机场(规划)

公路

  • G109,石嘴山黄河大桥
  • G110
  • 青银高速
  • 褔银高速
  • 银川绕城高速公路
  • 京藏高速

县级道路

  • 陶乐黄河大桥
  • 西银高速
  • 银巴高速
  • 石银高速

铁路

  • 包兰铁路
  • 宝中铁路
  • 太中银铁路
  • 平汝线

文化

西夏文化

  西夏是公元11至13世纪,以党项民族为主体,联合我国西部汉、吐蕃、回鹘等多民族共同创建的一个比较强大而有影响的封建割据政权。从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到1227年被蒙古汗国所灭,共在位10位君主,疆域广时包括今宁夏、甘肃,以及内蒙古、陕西、青海部分地区,方圆达2万余里。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鼎足而立,称雄一方。尽管西夏文化散落于西北地区大部分省区,但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却在宁夏。由于实物缺乏、史料缺载,一度曾使西夏蒙上层层神秘的面纱,但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给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惊喜,揭示了西夏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面目,西夏文明正被人们重新理解和认识。在党项族建国的190年时间里,党项族一方面充分保持了本民族固有的、世代因袭、独特的民族习俗,构筑了民族文化的基础,一方面又积极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开创了不朽的西夏文明,为西夏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现代旅游产业提供了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丝路文化

  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界,有一段就是经宁夏固原到达西域的。据史书记载,西汉时,西域月支国使节沿这条路来到今固原地区,会见了正在固原的汉武帝。固原境内的萧关就是这条路上过长城、到西域的一个重要关口。1985年,在固原南郊发现了北魏李贤墓,在出土文物中,找到了珍贵的波斯银币和波斯鎏金人物铜瓶、金戒指、玻璃碗。尤其是那些造型逼真的波斯武士佣,更是“丝绸之路”留下的极好物证。

  丝绸之路东段分为南、中、北三道,宁夏的南部正处于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在古丝绸之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战国至唐宋,这条道路上的文化传播与交汇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址。

  位于固原西北的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靓丽的文化瑰宝。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早期造像与云冈、敦煌的早期造像风格相似。和敦煌石窟一样,唐代时须弥山石窟最繁荣的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丝绸之路”,也是古代宁夏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当年,汉武帝曾六次驱马击剑,跨国固原萧关,前往巡视边塞。唐太宗李世明也曾经从这条道来到灵武,会见了回鹘、突厥等少数名族。在灵武,他写下了“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的诗句,并下令刻在石头上。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经此道进灵武,登基称帝,打回中原。1271年,著名旅行家马克·波罗从意大利出发,经过帕米尔高原到元朝上都,就曾途径宁夏,并在《游记》中记下了在宁夏的所见所闻。

须弥山石窟

  位于固原县西北的须弥山东麓。那里峰峦迭峰,树木繁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黄土高原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大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造像,俗称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就开凿在长约2公里、宽约1公里并 连的5座山峰的峭壁上。它和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一样,是 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

  "须弥",梵文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确切年代已无从稽考了,但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最初开凿于北魏中晚期。须弥山石窟入口处的第5窟内,高达20米的弥勒坐佛,神情端庄,十分壮观,它比云冈、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造像还高。这里原有三层挑檐楼遮护,俗称大佛楼,但窟檐早已崩坏,大佛全部露出窟外,于是成了须弥山石窟的有名标记。

  过大佛楼,参观子孙宫。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于此。子孙宫山崖前部的第14窟是须弥山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内,佛像雕绘结合,色调古朴,其造型与云冈、敦煌石窟中北魏前期的造像极为酷似。第24、32窟比14窟稍晚,窟内佛像已是一佛二菩萨,从这些以"秀骨清相"为特点的一佛二菩萨造像中,可以看出这是北魏孝文帝以后的作品。

  须弥山宏伟华丽、造像众多的石窟,如第45、46、51窟等,都是北周(557~581年)开凿的。圆光寺后的第45、46窟和相国寺后的第51、67、70窟,每窟都有高6-7米的造像40余尊,龛内立佛多为一佛二菩萨,刻工精美。除此外,龛额上有各种小佛,龛座下有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窟顶有围绕塔柱翱翔的飞天浮雕,真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和敦煌、龙门石窟一样,须弥山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这可以从第5窟(弥勒坐佛)、第10、12、20、54、62、68、105 诸窟中雕刻的众多菩萨像中感受到。这些菩萨像多为一手提瓶的袒臂露脐的女性形象,身着天衣,胸挂璎络,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宫娃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宫娃",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现实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 须弥山石窟还有唐、宋、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多处,这些题记,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历史文化名城

  • 银川
  • 吴忠
  • 固原

宁夏花儿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

教育

普通高校

  参见 →  中国普通高校

  1. 宁夏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2.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3.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固原市  本科  
  4. 北方民族大学   国家民委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5. 宁夏理工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石嘴山市  本科  民办
  6.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民办
  7. 银川能源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民办
  8.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本科  民办
  9.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吴忠市  专科  
  10.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1.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2.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3.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4.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5.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6.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7.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18.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管  所在地:银川市  专科 

旅游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参见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批次

5A级旅游景区

  参见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2007)
  2. 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2007)
  3. 宁夏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2011)
  4. 银川市灵武水洞沟旅游区(2015)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

其他

  • 中华回乡文化园(4A)
  •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沙古渡、固原须弥山石窟、隆德六盘山长征纪念亭、牛首山、贺兰山滚钟口风景区、贺兰山苏峪口保护区(4A)
  • 贺兰山岩画(4A)
  • 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 贺兰山自然风景区,贺兰山在蒙语中意为黑色的骏马,它像一道屏障横亘在宁夏平原西部,雄伟、峻峭。最高峰3556米,平均海拔2000多米。贺兰山风景区在贺兰山东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关口,南北长30多公里,东西宽4公里。主要景点有拜寺口双塔、小滚钟口、苏峪口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等。这里峰峦叠障,崖壁险峭,森林资源丰富,早在西夏王朝时期,就已被视为避暑胜地。

宁夏之最

  • 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 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是公元272年修筑的。据《史记匈奴传》记载,战国时,秦昭王“遂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条长城由甘肃静宁县进入西吉县后,循葫芦河东岸至将台, 折向马莲川,穿甸甸沟,绕固原城北10公里,又折向东南,从彭阳县孟源进入甘肃省境,全长400余里,据实地调查,这段长城墙身分层夯筑,残高2-10米,基宽6-8米不等,内缓外陡,墙有敌台突出墙外,间距200米左右,长城内侧沿线及要道、隘口、分别筑有城障和烽火台,形成完备的防御系统。
  • 宁夏最大的古陵园 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园是宁夏最大的古陵园。它东西约4公里,南北10公里。在这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8座西夏帝王的陵墓和70余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这些墓葬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虽大都被破坏和盗掘过,但留下的文物仍丰富。从总体平面布局看,西夏陵园既采纳了唐代帝陵形制的特点,又吸取了宋代帝陵的一些建筑布局格式。
  • 宁夏最早的工厂 由芬兰商人维利俄斯于1926年创建的甘草药膏厂。厂址在平罗县境内黄河西岸的通伏堡。维利俄斯与德国一家公司签订年销几十万斤宁夏甘草药膏的合同。每年夏季开工生产,雇工约60名,月产甘草药膏约6万斤,经天津出口销售。后因运输困难、产品严重积压等原因于1928年初停产。
  • 宁夏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 位于银川平原北端的石嘴山市现已形成包括煤田地质勘探、建矿、采煤、洗煤、矿山机械制造等比较齐全的煤炭工业系统,是宁夏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石嘴山市辖四个区(石嘴山、大武口、石炭井、郊区)两县(平罗、陶乐),解放前,石炭井只有二家小煤窑,四名工人。汝箕沟从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人采煤,到马鸿逵统治时期,也还是几个小煤窑。解放后,石嘴山的煤炭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石炭井、石嘴山、汝箕沟建起了现代化的大型煤矿区;大武口区成为宁夏煤矿机械制造的重要基地,年产原煤1000多万吨,洗精煤100多万吨。煤城石嘴山,在宁夏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宁夏现存最小的图书 宁夏图书馆珍藏着一本袖珍《古兰经》。这本用阿拉伯文字印刷的小书是已知的宁夏最小的图书。该书长3.4厘米、宽2.2厘米、厚1厘米、整本书翻开还没有一个普通火柴盒大。它印刷精美、装帧考究,封面是紫红底漆、烫金花枝。整本书放在一个小铁盒内,盒上镶有一直径1.6厘米的放大镜,以便阅读。盒上还配有一条铜项链,携带十分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