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湖南省 > 益阳市 > 安化县
湖南益阳安化县:梅山文化园
湖南益阳安化县:陶澍陵园
湖南益阳安化县:安化文武庙建筑群-文庙全景
湖南益阳市:安化 龙泉洞
湖南益阳市:安化 辰山
湖南益阳市:安化 东坪大木桥

  安化县汉语拼音:ān Huà Xiàn;英文:Anhua County),中国湖南省益阳市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是山区林业大县、库区移民大县、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总面积4948.12平方千米。总人口108万。全县辖18个镇、5个乡。

  安化县地处湘中丘陵盆地西北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资水、渠江、潺溪、柘溪、伊溪等40多条河流流贯县境,水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资源丰富,是湖南主要林业县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604万亩,森林蓄积量16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17%,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资水可常年通航。境内七十二峰神奇幽秀,四十八水清冽甘香,拥有世界最大、距今六亿多年的冰碛岩层。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等相继批准设立。名胜古迹有蚩尤故里、梅城孔圣庙、陶澍陵园、大福木孔土塔、思游石景、梅山十景和柘溪水库等。

  安化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黑茶之乡”。境内已发现锑、钨、金、钒、石煤等矿种52种,水电装机总容量达125万千瓦。盛产茶叶、竹木、水果、药材、名优鱼等优质农林产品。尤其是安化黑茶历史悠久、古朴神韵,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明清两朝被定为贡茶,2009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化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全国安化黑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由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授牌。

  安化古称“梅山蛮地”,土著多为瑶族,是名闻遐迩的梅山文化发祥地,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置县,有近千年历史。安化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境内东周古村落与旧石器遗址的相继发现,证明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为古梅山之域,汉属益阳县地。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梅山峒蛮断邵州道,不与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朝廷收复梅山,置安化县。据史料统计,自宋到清,安化通过科举考中进士以上14人,举人117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饶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20世纪初,李燮和、李唐等最早参加华兴会、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共有38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代伟人毛泽东先后于1917年和1925年在安化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农民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安化英才辈出,胡吉主、谭望初被先后评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世界羽毛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 邮编:413500 代码:430923 区号:0737

行政区划

  全县辖18个镇、5个乡:东坪镇、清塘铺镇、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长塘镇、小淹镇、江南镇、羊角塘镇、冷市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柘溪镇、乐安镇、滔溪镇、高明乡、龙塘乡、田庄乡、南金乡、古楼乡。县政府驻东坪镇。

历史

  据《今县释名》:“本为梅山蛮地,宋收复其地,置安化、新化二县。”安化,取安抚教化之意。北宋熙宁五年(1072)析益阳县置安化县,属潭州。明、清属长沙府。

  春秋时期,湘境之群蛮与鄂境之荆楚常相争战。至春秋中期,楚国势力扩张至今湘北,战国吴起相楚悼王,始并蛮、越,取得洞庭、苍梧之地,此时湘境大部分并入楚国疆域,今安化当属之。

  秦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并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化属长沙郡。

  西汉初,置益阳县(一说秦置),属长沙郡。高祖五年(前202),改长沙郡为国,东汉光武时期改为郡。今安化属荆州长沙郡益阳县。

  东汉建安年间,刘备借荆州,长沙郡一度为刘所据,今安化地当属之。三国时期,今安化属吴长沙郡益阳县。太平二年(257),吴分长沙郡为湘东、衡阳二郡,今安化属吴衡阳郡益阳县。

  西晋因旧制,今安化属荆州衡阳郡益阳县。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析荆、广二州地置湘州,今安化属湘州衡阳郡益阳县。

  南北朝仍沿用晋制,安化隶属关系无变。

  隋初,废郡为州,长沙郡改为潭州,隶属荆州,今安化隶荆州潭州益阳县。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今安化属长沙郡益阳县,仍隶荆州。

  唐代,州郡并称,一地二名,长沙郡即潭州,史称潭州长沙郡。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潭州长沙郡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今安化属江南西道潭州长沙郡益阳县。晚唐时,藩镇割据,梅山土著民族起而攻州县,反统治。光启(885—888)年间,梅山“为蛮所据”,不听朝命,不服州统、不为县辖,“不与中国通”。今安化县境史称“梅山蛮地”,经五代至北宋中期无变。

  北宋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惇开梅山置县,六年敕名安化(取归安德化之义),隶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县治初设伊溪东启安坪(今东华启安坪),南宋建炎四年(1130),毁于战火,县治迁伊溪西,即今梅城镇。

  元世祖分华夏为1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大德(1297—1307)初年,又分全国为22道,道下置若干路。今安化属湖广行省湖南道潭州路。文宗天历二年(1329),改潭州路为天临路。今安化随之改属湖南道天临路。

  明初,改天临路为潭州府。洪武五年(1372),改为长沙府。九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布政使司(即湖南省),省下分设四道,今安化县隶湖南省长宝道长沙府。

  民国初年,废府保留道,改长宝道为湘江道,今安化属湖南省湘江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撤销道,保留省、县两级,今安化直隶湖南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划分9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今安化隶第六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划10个行政督察区,安化改隶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6月28日,中共安化县工委率人民武装进入县城,宣布安化解放,8月,湖南成立益阳专区,安化属益阳专区。

  1951年8月,安化划出部分区、乡归新建的蓝田县(今涟源市),并随县域变动,将县治迁至东坪。

  1952年12月,撤销益阳专区,安化改隶常德专区。

  1962年底,重建益阳专区(后改称地区),安化复隶益阳专(地)区。

  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建立地级益阳市,安化属之。

  1995年,安化县撤销云台、烟溪、中砥、江南、小淹、冷市、仙溪、大福、清塘、梅城10个区公所。保留平口镇和高明乡、栗林乡、龙塘乡、木子乡、苍场乡、连里乡,行政区划不变。其余51个乡镇撤并调整为22个乡镇。具体为:撤销东坪镇、黄沙坪镇、城埠坪乡,合并设立东坪镇,同时将中砥乡的莲台等14个村和杨林乡的上烟等15个村划归东坪镇管辖;撤销清塘铺镇和鱼水乡、太平乡、廖家坪乡,合并设立清塘铺镇,同时将芙蓉林场及其所属的蔡家村划归其管辖;撤销梅城镇和田心乡、东华乡,合并设立梅城镇;撤销仙溪镇和九龙乡、山口乡,合并设立仙溪镇,同时将芙蓉林场所属的芙蓉村划归其管辖;撤销大福镇和木孔乡,合并设立大福镇,同时将大荣乡的焦许等15个村划归其管辖;撤销小淹镇和敷溪乡,合并设立小淹镇;撤销柘溪镇和唐溪乡,合并设立柘溪镇,同时将青山园乡的回龙等6个村和中砥乡的梨坪、柏木溪2个村划归其管辖;撤销江南镇和陈王乡,合并设立江南镇;撤销马路镇、岳溪乡、湖南坡乡,合并设立马路镇;撤销烟溪镇和双龙乡,合并设立烟溪镇;撤销长塘乡和通溪乡,合并设立长塘乡,同时将大荣乡的花桥等9个村划归其管辖;撤销羊角塘乡和金鸡乡,合并设立羊角塘乡;撤销三洲乡和大桥乡,合并设立冷市乡;撤销奎溪乡和木榴乡,合并设立奎溪乡;撤销乐安、浮青和思游乡,合并设立乐安乡;撤销长乐乡和上马乡,合并设立滔溪乡;撤销东山乡和新桥乡,合并设立东山乡;撤销南金乡和将军乡,合并设立南金乡;撤销田庄乡和文溪乡,合并设立田庄乡;将国营洞市林场并入洞市乡;将国营柘溪林场并入古楼乡;撤销大荣、青山园、中砥3个乡建制。(注:国营洞市、柘溪林场的行政区划变更虽已行文,但未实施)

  1996年1月22日,安化县政府根据湖南省民政厅和益阳市政府《关于安化县奎溪等5乡撤乡建镇的批复》,正式行文:撤销奎溪乡,设立奎溪镇,辖2个居委、32个村。撤销羊角塘乡,设立羊角塘镇,辖1个居委、49个村。撤销冷市乡,设立冷市镇,辖2个居委、43个村。撤销长塘乡,设立长塘镇,辖1个居委、44个村。撤销连里乡,设立渠江镇,辖1个居委,16个村,镇人民政府驻渠江。上述5镇的行政区域不变。

  1996年,安化县面积4948平方千米,人口约93.5万人。辖16个镇、13个乡:东坪镇、清塘铺镇、梅城镇、仙溪镇、长塘镇、大福镇、羊角塘镇、冷市镇、小淹镇、江南镇、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高明乡、乐安乡、栗林乡、东山乡、滔溪乡、洞市乡、田庄乡、龙塘乡、杨林乡、木子乡、苍场乡、南金乡、古楼乡。县政府驻东坪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安化县常住总人口900759人,其中,东坪镇95591人,清塘铺镇55633人,梅城镇63769人,仙溪镇46931人,大福镇43442人,长塘镇41040人,小淹镇33732人,江南镇33857人,羊角塘镇59088人,冷市镇33317人,马路镇33065人,奎溪镇21284人,烟溪镇23831人,槊江镇10792人,坪口镇18069人,柘溪镇15082人,高明乡16617人,乐安乡46274人,栗林乡11762人,东山乡13728人,滔溪乡22456人,洞市乡19635人,龙塘乡24131人,杨林乡19691人,木子乡19171人,田庄乡30253人,苍场乡7038人,南金乡10533人,古楼乡13197人,新桥建镇试验区17750人。

  2004年,安化县辖17个镇、12个乡:东坪镇、清塘铺镇、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长塘镇、小淹镇、江南镇、羊角塘镇、冷市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柘溪镇、乐安乡、高明乡、栗林乡、东山乡、滔溪乡、洞市乡、龙塘乡、杨林乡、木子乡、田庄乡、苍场乡、南金乡、古楼乡,以及新桥建镇试验区。(注:1995年撤区并乡时,将新桥乡与东山乡合并为东山乡,乡政府驻地设东山乡阮家段。但新桥乡群众对乡名和乡政府驻地设置有异议,要求乡政府驻地设到新桥乡政府驻地,两地群众各持己见。安化县委、县政府按照原定方案做了大量工作,未能统一,矛盾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工作失控,新桥群众提出要求作为单列乡镇。安化县委、县政府从稳定大局出发,报请益阳市委、市政府变更行政区划。1999年7月,经益阳市委、市政府批准,在原新桥乡成立新桥建镇试验区,财政、行政单列。2000年8月,县政府向益阳市政府上报了设立新桥镇的请示,没有得到批复。2006年,撤销新桥建镇试验区并入大福镇。)

  2006年2月17日,安化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安政发[2006]1号):一、撤并栗林乡和梅城镇,设立新的梅城镇。以原栗林乡和梅城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梅城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梅城镇辖4个居委会、81个建制村,总面积279.00平方千米,总人口7.80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梅城(原梅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二、撤并东山乡、新桥建镇试验区和大福镇,设立新的大福镇。以原东山乡、新桥建设镇试验区和大福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大福镇的行政区域,新的大福镇辖3个居委会、110个建制村,总面积320.00平方千米,总人口8.50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大福坪(原大福镇人民政府驻地)。 三、撤并苍场乡和马路镇,设立新的马路镇。以原苍场乡和马路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马路镇的行政区域,新的马路镇辖5个居委会、61个建制村,总面积391.00平方千米,总人口4.20万人,镇人民政府驻马路口(原马路镇人民政府驻地)。四、撤并木子乡、杨林乡和东坪镇,设立新的东坪镇。以原木子乡、杨林乡和东坪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东坪镇的行政区域,新的东坪镇辖11个居委会、92个建制村,总面积450.00平方千米,总人口13.60万人,镇人民政府驻东坪(原东坪镇人民政府驻地)。五、撤并洞市乡和江南镇,设立新的江南镇。以原洞市乡、江南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江南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江南镇辖4个居委会、85个建制村,总面积288.00平方千米,总人口5.30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江南(原江南镇人民政府驻地)。六、高明乡、清塘铺镇、乐安镇、仙溪镇、长塘镇、羊角塘镇、小淹镇、柘溪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冷市镇、滔溪镇、田庄乡、龙塘乡、古楼乡、南金乡维持行政区划现状不变。 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辖18个镇、5个乡:东坪镇、清塘铺镇、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长塘镇、小淹镇、江南镇、羊角塘镇、冷市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柘溪镇、乐安镇、滔溪镇、高明乡、龙塘乡、田庄乡、南金乡、古楼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安化县常住总人口900995人,其中,清塘铺镇56965人,仙溪镇46660人,长塘镇43111人,小淹镇34984人,羊角塘镇59160人,冷市镇32164人,奎溪镇17842人,烟溪镇20291人,渠江镇12780人,平口镇17543人,柘溪镇15624人,乐安镇43417人,滔溪镇25904人,梅城镇75007人,大福镇86362人,马路镇39552人,东坪镇126164人,江南镇51073人,高明乡17025人,龙塘乡24679人,田庄乡29692人,南金乡10756人,古楼乡14240人。

  2014年,安化县辖18个镇、5个乡:东坪镇、清塘铺镇、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长塘镇、羊角塘镇、冷市镇、小淹镇、江南镇、柘溪镇、马路口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乐安镇、滔溪镇、高明乡、龙塘乡、田庄乡、南金乡、古楼乡等。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安化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地理

  安化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主干带,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积第三大的县。

地形地貌

  安化在雪峰山北段主干带,地形地貌多样,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高峰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群山起伏,岭谷相间,有较大的山脉29支,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57座,属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共有山地面积4052.5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81.9%;山岗地面积有546.9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11.1%;岗地面积134.0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2.5%,平地面积139.7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2.8%,其余为水面。

地质、土壤

 安化县大地构造处于雪峰山孤形构造北端向东偏移部位,邻近祁阳弧北段,北为扬子陆块的雪峰弧形隆起带,南为华夏陆块的湘中凹陷区,呈“一横二纵”构架,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丘陵、岗地犬牙交错。成土母质以板页岩风化物为主,其次为砂砾岩、石灰岩,花岗岩风化物亦有少量分布。土壤类型比较齐全,土质粘沙适度,多主弱酸性,养分含量较丰富。

水文

  安化县境内水系十分发达,溪河纵横交错,分属资水、湘江、沅水三大水系,以资水水系为主,其流域面积为4850.6平方km,占全县总面积的97.99%;属湘江流域的90.35平方km;属沅江流域的9.3平方km。县内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km或干流长度大于5km的河流有163条(其中一级支流45条,二级支流83条,三级支流35条),有洢溪、洋溪、善溪、沂溪、麻溪、渠江等9条资江一级支流的流域面积均超过200平方km。资江由平口镇入境,流经马路、东坪、小淹等16个乡镇,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干流长度在县境内长120km,资江干流上因柘溪水电站建设形成大型水库一座,库容量30.2亿m3。

气候

  安化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暖湿多雨,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区域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76.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97.16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气温16.2℃,历年最高气温为42℃,最低气温为-11℃。区域内年降雨量在986毫米-244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22mm,在年内及年际间分布都很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3~7月,占全年的52.5%,其中以5月份最多,占全年的16%,最大年降雨量为最小年降雨量两倍以上。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安化县蕴藏丰富的锑、钨、钒、锰、黄金、铅锌、荧石、重晶石、石英石、花岗石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

水资源

  2012年,安化县水资源总量为208851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085592万立方米(包括境内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478554万立方米;入境水、外县汇入境内的客水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607038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指境内孔隙水、裂隙水与岩溶水)30478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为44230万立方米。其中蓄水工程可利用量共计21235万立方米(包括中型水库可利用水量12086万立方米、小型水库5873万立方米、山塘为3276万立方米); 引水工程可利用量为10445万立方米;全县电力提水站、内燃机、水轮泵的年提水利用水量为3600万立方米;自来水工程及自备工程可利用量为5700万立方米;肩挑手提等非水利工程可利用量为3250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截至2011年,安化林业用地面积58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9%,其中有林地面积512万亩,比1999年增加95.6万亩,居全省第二位;森林蓄积量1216万立方米,比1999年增加500多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森林覆盖率73.05%,比1999年增加5.7个百分点。

特产

  • 安化黑茶,属黑茶类,因产自安化县而得名,采用安化境内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黑毛茶并以其为原料精制(包括人工后发酵和自然陈化)而成。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安化县江南一带,历史上是安化边江刘姓家庭不向外传的神秘产品。
  • 安化擂茶,起于汉、盛于明清,至今在湖南中部以北的安化一带传袭。
  • 安化腊肉,色泽金黄,腊香浓厚,肥而不腻。
  • 安化石头,安化冰碛石其岩层深度、规模和岩层质量均为“世界之最”。产于安化县城资江下游约4公里长河段的水花石。水花石底色呈黄色或灰色,花纹颜色有黄、灰、黑、白等几种,主要有3种纹路:平面图纹、阳雕图纹、阴雕图纹;产于安化县城至江南镇一带的安化资江彩蜡石,石质坚硬,细腻光滑,玉化度极高;颜色艳丽。安化还有冻石、陨石、田黄石、鹅管钟乳石、水草花石、贝壳化石、珊瑚化石等稀有石种。

文化

语言

  安化县大部分乡镇通用新湘语益阳方言。安化县西部的部分乡镇使用的方言更偏向娄底的老湘语。安化的方言古老而独特,受外来的普通话和西南官话之影响非常小。

梅山文化

  安化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据《宋史·梅山峒蛮传》记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区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而梅山居其中。”梅山处湘中的腹地,崇山峻岭,旷里荒蛮,交通闭塞,苗瑶杂居其间,分为梅山十峒。梅山峒民在那种独特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默默地流传千年,直到宋熙宁五年归皇后才汇入中国文化的江河。梅山文化集中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宗教信仰;二是生活习俗;三是反映梅山峒民的劳动生活,表达思想的文化形式,或称文化载体。独特的民俗风情,是梅山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生产和分配方面,他们过的是一种共同努力,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大家一起打猎,平均分配猎物,只要狩猎或分配猎物在场,哪怕路过巧遇,见人一份,对有功者另有奖赏。

旅游

  安化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名胜古迹颇多,风景迷人。位于县城北8公里的红岩省级自然保护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人工湖面、游艇飞驰;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峡谷中,索桥飞架;丛林中,亭阁隐现。位于柘溪库区的柘溪省级森林公园,从省内外引进树种67科358种,其中珍贵树种15科25种,被称为亚热带的植物园,是旅游的胜地。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面积12250公顷,核心区有数百公顷保存较好的原生植被。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香果树等23种。有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黄腹角雉等40种。自然景观还有奇石如林、奇洞遍布的思游景区,洞中有洞,洞内分层、层层有景的马路溶洞群等。古迹亦多,有安化一中校园保护完好的文庙、武庙;有石人石马、陵墓享堂、御书御撰扁牌一应俱全的陶俦陵园等等。

  安化茶马古道:安化,历史上作为世界黑茶的生产中心,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前乡的茶,经过初制后,要运到后乡的资江边八大茶叶镇再加工,大都要走二三百华里山路。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将幻化成华夏子孙崇高的民族开拓创业精神。

风景名胜

  • 六步溪,“六步溪国家级原始次森林保护区”位于安化县马路镇(原苍场乡)西北部,总面积12000多亩,有湖南的“西双版纳”之称。区内生态保持良好,自然景观瑰丽多姿,人文景观独具民族特色。保护区保存着大量面积较好的原始阔叶林,有伯乐、香果、银杏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30余种,还有大量野生珍贵保护动物在这里“安居乐业”,其中以云豹为代表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多达16种。保护区常年气候宜人,山石突兀,瀑布奇险,丛林茂密,奇花异草,美不胜收。这里居住着土家族村民,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山民保留了土家人的生活习俗,吊脚楼、小背篓随处可见。
  • 九龙池,位于雪峰山北麓,南与新化县大熊山接壤,海拔1622米,为湘中第一高峰,峰顶有一池,相传黄帝登熊山时,将九座峰峦点化成九条龙,九龙池因此得名。九龙池融人文景观、乡土风情、优美传说于其中,山、水、林浑然天成。九龙池山体整体为冰碛岩结构,被国内外地质学家认定为世界最大冰碛岩拥有地,完好保存了6亿年前的岩石纪录和冰期之后“热室”气候事件的岩石纪录,岩层厚度、规模和岩石质量均堪称“世界之最”。
  • 茶马古道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主要包括川岩江、关山峡谷、洞市老街、永锡桥、黄沙坪古茶市、唐家观、陶澍故里等景点。唐家观是整个资江流域713公里中最有宝贵文物价值的古代民俗文化村,是资江流域益阳境内唯一保存下来的古街和古商业码头,被誉为“中国商业发展的活化石”。永锡桥为清光绪年间修建的安化县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木构风雨廊桥,桥长83米,高13米,宽4.2米,桥墩为纯一色石块垒砌而成,巨大鹊木横卧其上,鹊木上便是由34扇木屋互连而成的主体廊桥。洞市老街是一条长达三华里的青石板街,这里曾是“前乡”到“后乡”,安化到新化的必经要道。陶澍陵园为清代两江总督陶澍的长眠之地,建于1840年,总占地面积7560平方米。
  • 陶澍陵园,占地50亩,环筑围墙,右门入侧处有御碑亭,亭内两只巨大的石鳌背负一块道光皇帝御赐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碑文,进门左侧为陶澍墓,墓前有墓表、石俑、石马、石虎、石兔,显得庄严肃穆。199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陶澍故居,尚书宅地位于资江北岸,陶澍陵园下游约3公里,内有总督府、太保第、乡贤祠、赐书楼、石雕龙凤门、双玉飘香、引水石渠等。文塔揽月位于资江石门潭北岸,1836年由陶澍回乡捐资所建。塔高21米,八方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32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第一层汉白玉石匾额上刻着首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率二层嵌“文澜塔”青石匾额。古塔点缀在高山峡谷中,青山绿水之间,气势雄伟。在陶澍故里人文风景还遍布着仙龙吐珠、风雨迎宾、仙蛙对峙、纱帽传奇、七星闪光、龟蛇戏斗、石龙过江、三公抢印等奇异的自然景观。

人物

  据史料统计,自宋到清,安化通过科举考中进士以上14人,举人117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饶典、书法家黄自元;最早参加华兴会、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的李燮和、李唐;革命志士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全国林业劳动模范胡吉主、谭望初被;世界羽毛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

  其他还有邓克明、吴奔星、刘起、龙驭球、周新安、贺南昌、周宗瑞、李旦初、卢造勋、吴琨琪、夏赞忠、王众孚、李作成、杨智勇、孟石源、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龙奔、陶昕然。

  • 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1830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并设义仓以救荒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 罗绕典(1793~1854),又作老典,字兰陔,号苏溪,安化人。从小在岳麓书院读书,长达12年,道光九年(182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顺天、四川乡试主考、山西平阳知府、陕西督粮道、山西按察使。道光二十四年(1844)任贵州布政使,为时任总督的林则徐所称赏。道光二十九年(1849),擢湖北巡抚。后在长沙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升云贵总督,旋在镇压少数民族起义中病死,谥“文僖”。罗绕典博学多识,诗文俱佳,有《黔南纪略》、《贵州筹捕储备记》、《知养恬斋前集》、《蜀槎小草》、《玉台赞咏》等著作。
  • 黄自元(1837~1918),清末书法家,实业家。字敬舆,号澹叟,安化县龙塘乡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光绪年间,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在任期间,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至中年,因丁忧回籍,不复出仕。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起用湘军。黄被调北上,兵败后,只身自海上逃归。此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得书院,与诸生析疑释难,勤诲不倦。民国7年(1918)病逝。黄善书法,著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 邓克明(1906~1983),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55)。原名邓必克。1906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南安化通溪乡合群村。1927年参加本县农民自治军,后入国民革命军第36军当兵。1930年5月率一个班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8军4师3团司务长、团部副官,红3军团第8军4师3团连长、通信队队长、副营长、师侦察队队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营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吉林军区吉东军分区司令员兼25旅旅长、警备第二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独立第6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3军156师师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长春围困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1961年至1977年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