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定向页面至赵匡胤
第1行: 第1行:
 
+
#REDIRECT [[赵匡胤]]
  '''宋太祖'''([[汉语拼音]]:Song Taizu Zhao Kuangyin;[[英语]]:Emperor Taizu of Song Dynasty;927~976),'''赵匡胤''',[[中国]][[宋朝|宋代]]开国皇帝。960~976年在位。年号先后为[[建隆]]、[[乾德]]、[[开宝]]。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后周]]时因战功升任殿前都点检,统率禁军。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继位的恭帝[[柴宗训]]只有七岁。960年正月,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国号宋,仍都开封。宋太祖即位不久,就以优厚的俸禄为条件,解除了曾帮助他夺取政权的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的兵权。提拔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充当禁军将领。由[[枢密院]]掌管全国军队的调动、招募、廪给、训练、屯戍、拣选、迁补等军政。三衙统率禁军,但无发兵权,枢密院虽有发兵权,但不统率军队,两者互相牵制,皆听命于皇帝。他还实行养兵政策,每遇灾荒,就大量招募破产农民当兵,以防止农民起义。为了防止“君弱臣强”,他削弱了宰相的职权。设置枢密使,以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权;设置三司使,以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为了选拔合格的官员,他沿袭隋唐以来的科举制,晚年还亲自在讲武殿主持考试,以后殿试成为制度,科举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宋太祖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上结束了唐[[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巩固了赵宋王朝的统治。 >>> 详见同义条目:'''[[赵匡胤]]'''
+
 
+
[[Category:同义条目]]
+

2016年9月16日 (五) 15:57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