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4月17日 (五) 12:27大猫咪组22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全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如歌如诉,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一波三折,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逐句释义: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畅饮;饮酒尽兴。
  高楼:指谢朓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fā):诗文俊逸。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
  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迈的意兴。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览:通“揽”,摘取。一本作“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销:一作“消”。
  更:一作“复”。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称(chèn)意:称心如意。
  明朝(zhāo):明天。
  散发(fà):去冠披发,指隐居不仕。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
  散发弄扁舟:一作“举棹还沧洲”。


《山居秋暝》诗意参考图,明·仇英绘《辋川十景图》(局部)


作品赏析:


逐句释义: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