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寄李儋元锡

添加12,728字节2021年6月20日 (日) 08:56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br><br><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寄李儋元锡'''</span><b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韦应物]]</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寄李儋元锡'''</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韦应物]]</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一作《答李儋元锡》。《[[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答李儋》。此诗是唐韦应物的名篇,古今唐诗选本多收入。其中对“李儋元锡”一向无注。李儋(dān),武威(今属甘肃)人,曾官殿中侍御史。给事中李升期之子。元锡,字君贶,曾任淄王傅。梁肃《送元锡赴举序》称其诗有楚风。李、元诗皆已佚。一说李儋元锡为一人,李儋,字元锡。  此诗为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相逢又离别,如今又见花开,我们分别已一年。</span><br>  花里:花开时节,指春天。<br>  又一年:一作“已一年”。<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世间很多的事和命运难以预料,花开花落春光流逝,愁绪满怀,独自难眠。</span><br>  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br>  黯黯:心神暗淡。<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看到属境内仍有流亡的百姓,我感到愧对国家的俸禄。</span><br>  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br>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邑,指属境。<br>  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俸,旧时官吏所得的薪金。<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听说你(们)要来探望我,我到西楼上眺望,月亮已圆过几回了(你们还没有来)。</span><br>  问讯:这里是探望的意思。<br>  西楼:韦集卷四又有《寄别李儋》,中云:“远郡卧残雨,凉气满西楼。想子临长路,时当淮海秋。”此西楼似在滁州。《唐宋诗举要》则以苏州观风楼当之。<br>[[文件:192寄李儋元锡.jpg|center|thumb|400px|《寄李儋元锡》题图]][[文件:《寄李儋元锡》瓷画,钟福洪绘.jpg|center|thumb|400px|《寄李儋元锡》瓷画,钟福洪绘]]<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是一首寄赠诗。此诗为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在韦应物任滁州刺史后,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此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盼其来访。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  首联“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从叙别开头。自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言外之意,花落犹有花开时,而与朋友却未能再相见。  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写作者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作者赴滁州的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作者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这种形势下,作者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因而“春愁黯黯独成眠”,怎么能睡得着呢。  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写作者的思想矛盾。到任滁州刺史以后,作者常为疾病困扰,自感力不从心,更为职守未尽而痛苦内疚。特别是想到属境内那些出外逃荒谋食的百姓,更感到辜负了朝廷的俸禄。由此不免卧于病榻而生辞去官职、归田隐居之念。“邑有”一句,极为恳切坦诚地表现出作者正直、高尚的人品以及多病之身仍对百姓疾苦拳拳在念的襟怀。因此,一语既出,赞叹声便纷至沓来,范仲淹誉之为“仁者之言”。  尾联“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处境下,作者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末联便以感激朋友的问候和亟盼其来访作结。  对这首诗,历来推崇有加,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襟怀坦荡、思想高尚,作者正直的品格在诗中得到真切的表露,令封建时代许多正直的为官者钦赏不已;其次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的抒发深挚自然;再次是结构安排颇具匠心,以叙别开头,从花又重开引出对友人的思念,从花开有时引出“世事茫茫”的喟叹,继而引出病愧思归的感怀,最后点出寄意。可谓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名家点评:'''  《巩溪诗话》:韦苏州《赠李儋》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郡中燕集》云:“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祖,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韦孟全集》:简淡之怀,百世犹为兴慨。  《瀛奎律髓》:朱文公盛称此诗五、六好,以唐人仕宦多夸美州宅风土。此独谓“身多疾病”、“邑有流亡”,贤矣。  《唐音癸签》:韦左司“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仁者之言也。刘辰翁谓其居官自愧,闵闵有恤人之心,正味此两语得之。若高常侍“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亦似厌作官者,但语微带傲,未必真有退心如左司之一向淡耳。  《此木轩论诗汇编》:“邑有流亡”句,高在闲放在第六句,只与上下文一般随口说,不是特地说,如云我之用心如此如此也。此不是为作诗者说法,乃是看诗之法,闻其乐而知其德也。  《唐律偶评》:此句中暗藏“望”字(“今日花开”句下)。  《唐体肤诠》:中四句自述近况,寄怀意唯于起结作呼应。然次句击动三、四,七句暗承五、六,又未尝不关照也。  《唐七律隽》:此等诗只家常话、烂熟调耳,然少时读之,白首而不厌者,何也?与老杜《寄旻上人》之作,可称伯仲。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圆熟却轻茜。纪昀:上四句竟是闺情语,殊为疵累。五、六亦是淡语,然出香山辈手便俗浅,此于意境辨之。七律虽非苏州所长,然气韵不俗,胸次本高故也。许印芳:晓岚讥前半为闺情语,虽是刻核太过,然亦可见诗人措词各有体裁,下笔时检点偶疏,便有不伦不类之病,作者不自知其非,观者亦不觉其谬,病在诗外故也。  《唐宋诗举要》:吴曰:情景交融(“世事茫茫”二句下)。蔼然仁者之言(“邑有流亡”句下)。曰:本言今日思寄,却追述前此,益见情真,亦是补法。三句承“一年”,放空一句,四句兜回自己,五六接写自己怀抱,末始入今日寄意。<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文件:千家诗046-1-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1.请赏析首联中“又”字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1分)花开花落,引起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叹,渲染了孤独处境给他带来的伤感。(1分)  2.有人说此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对其颇为推崇赞美。但有人认为这种评论并不切实。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这种评论不切实,或前两句不属于情景交融。(观点明确1分)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伤感。(解说诗句2分)这两句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反衬),景美而情不欢。(辨析2分)因此不属于情景交融。(2)这两句属于情景交融。(观点明确1分)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伤感。(解说诗句2分)这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在春光烂漫中引发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思绪。(2分)(两种观点均可,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1分) “世事茫茫”“难自料”是指国家的前途难以预料(背景),也包含个人的前途渺茫。(1分)他到任一年,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孤独寂寞,难以入眠,纵使美景也黯然无光。(1分)(2)颈联写自己的思想矛盾。(1分)因为多病使他想辞官归隐;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又不能一走了事。作者处于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2分)  4.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  参考答案:①因身体多病有了回归田园的愿望;(2分)②但想到自己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因而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2分)③此时正巧友人要来造访,尾联表达了诗人盼望与友人相聚的迫切心情。(2分)  5.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本诗先从去年花开落笔,虚写了去年在花开时节分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②接以“今年”,从过去回到了现实,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又自叹未能尽责的愧疚;③尾联以景结情,“西楼望月”,借月光来传递互相关照之情,盼望对方来访。<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韦应物]](约737—约79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1首。(《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四)
8,96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