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韩谏议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寄韩谏议注

唐·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寄韩谏议注》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韩注,生平不详。从诗中的岳阳、洞庭、潇湘用语看,当是楚人。谏议,官名,掌侍从规谏。按:谏议大夫起于后汉。续通典:武后龙朔二年改为正谏大夫,开元以来,仍复。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出蜀居留夔州之时。从作品看,诗中的韩注大概是杜甫的一位好友,曾出任谏言,于国有功,且富有才干。但他在朝廷却受到小人排斤,于是辞宫归隐于岳阳,修神仙之道,杜甫为朋友感到惋惜,于是写这首诗劝他去辅国佐君。


逐句释义: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现今我的心情抑郁不快思念岳阳,想要振翅飞去却卧病在床。
  岳阳:今湖南岳阳,当是韩注所在地。
  奋飞:(鸟)振翅飞翔。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远隔秋水的美人是多么美好,你在洞庭湖边洗脚,向四面八方遥望。
  美人:旧时多指自己慕念的人,这里指韩谏议。《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娟娟:美好的样子。
  濯(zhuó)足: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语意。
  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
  八荒:八方(四方和四隅)远地。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寄韩谏议注》)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鸿雁远飞,日月放射光芒,青枫绿叶变红,秋空中降下寒霜。
  鸿飞冥冥:指韩谏议已隐居。冥冥,渺茫;高远。
  青枫:苍翠的枫树。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玉京的众仙聚集追随北斗星,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驾着凤凰。
  玉京:道家说是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群帝:众仙人。
  北斗:北斗是人君之象,号令之主(《晋书·天文志》)。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体形像鹿,头上有角,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拿它象征祥瑞。
  翳:本是掩蔽的意思,这里当是以身掩凤,引伸为跨于其上之意,与上“骑”字是互文。明·王嗣奭《杜臆》以为“语助词”,可备一说。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仙人的)芙蓉旌旗如落烟雾之中,旗影摇动倒映在潇湘水中荡漾。
  芙蓉旌旗:指仙人所用的仪仗。
  烟雾落:如落烟雾之中。
  倒景:即“倒影”。
  摇潇湘:指倒影在潇湘水中荡漾。潇湘,今湖南省内二水名,在零陵境合流。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北斗星君沉醉于玉液,可惜羽衣仙人稀少,远在他方(贤人远去)。
  星宫之君:承“集北斗”,当指北斗星君,借指皇帝。
  琼浆:指美酒。
  羽人:穿羽衣的仙人。旧注以为指韩已去位(离开官位,卸职)。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似乎听说你已经归隐,跟从仙人赤松子,像汉代的张良一样。
  昨者:犹昔者。
  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韩张良:张良为汉初功臣,后弃功名从赤松子游。又因他本是韩国人,故以韩张良切韩谏议之姓。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昔日张良追随刘邦帮他奠定基业,谋国之忠虽未改变,可(目击朝政的腐败)内心却很惨伤了。
  刘氏:指刘邦。
  定长安:意即助刘邦奠定基业。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汉建都于此。
  帷幄未改神惨伤:意思是韩谏议谋国之忠虽未改变,可是目击朝政的腐败,内心却很惨伤了。帷幄,本指帐幕。《汉书·张良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后也喻作大臣用以决策的场所。惨伤,惨痛忧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对国家成败我岂敢坐视,但又不愿与浊世同流合污,故而只有洁身退居山林。
  色难(nán):有难色,“不愿”的婉转说法。
  腥腐:意即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如同食饮腥臭腐烂之食。
  餐枫香:意即隐居山林。餐,食。作动词用。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太史公留滞洛阳的事自古以来让人惋惜,当天空出现老人星,世上就会太平、安康。 把韩注比作南极老人星,希望他的出现能使政治清明。
  周南:地名。指成周(今河南洛阳)以南。《韩非子·说林下》:“周南之战,公孙喜死焉。”一说即洛阳。据《集解》:“古之周南,今之洛阳。”
  留滞:《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此句即用其意。
  南极:星名,即老人星。见则天下治平,主掌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品行高洁之人为何在远隔秋水的地方,怎么才能将他安置于朝廷之上(为国效力)?
  胡为:何为,为什么。
  贡:献,这里是荐举之意。
  玉堂:本汉宫殿名,这里指朝廷。


《寄韩谏议注》题图
董源《潇湘图卷》(局部)


作品赏析:

  这首诗属于游仙诗一类,隐约含蓄,反复涵咏,始能体味。在整部杜集中,《寄韩谏议注》并不是杜诗最高成就和主体风格的代表作品,但是,这首诗深具别样之美,似乎也不是杜甫其他诗作光芒所能掩盖。

  此诗虽为七言古体,但在诗歌意象选取、意境营造乃至情感抒发等方面,可以说落笔便得楚骚之风。叶矫然《龙性堂诗话》谓此作“文心幻森,直登屈、宋之堂”,“文心幻森”四字,深识骚意。

  此诗的意旨大概是:韩注曾经替唐室出过力,“安史之乱”后,眼看朝政日益衰败,非常灰心,就此效法张良的明哲保身,隐居衡山,求仙学道。杜甫觉得他是国家有用之人,因而殷切地劝他重新出来。诗用《诗经·秦风·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唤起,内容写得很隐约,也许不得不这样写,也见得当时政局的险恶。

  诗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怀念韩注远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为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而贤臣远去。点出韩注已罢官去国。“似闻”六句为第三段,写听到韩注罢官原因,以张良比之,颂其高洁有才。末四句为第四段,抒写自己感想,并望韩注再度出山,为国出力。


  起首二句“今我不乐”“身欲奋飞”,杨伦《杜诗镜铨》称其“开口便有神游羽御之意”。继而“美人”“秋水”句,沿袭《离骚》隐喻和《兼葭》《秋水》的意境,致怀思韩君之意。“鸿飞冥冥”借《法言》语比韩之遁世。“叶赤”“雨霜”则化用鲍、谢诗写秋深之景象。此诗所化用的诗句,皆以其意境相类,故能水乳交融,整个诗境的营造似茫茫无迹而弥漫八荒,作者之意绪似从天而至,缘水而生。“岳阳”“洞庭”“潇湘”等地名的频繁出现,点明了韩君屏居之地,也使诗歌带上了浓郁的楚文化地域特色。

  “玉京群帝”以下六句写天宫之事,如天马行空,极意铺张,颇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梦幻仙境的描绘。诗中运用了屈原似的象征和隐喻,使其对神仙世界虚幻莫测、扑朔迷离的描写,笔笔落到现实人间。运用比兴手法,由洞庭秋水的“美人”之思而驰笔于天界仙官之境,表现了“仕”与“隐”的强烈对比,曲尽今昔哀荣之致。“羽人稀少不在旁”,是为韩君政治命运之写照;“影动倒景摇潇湘”,则又照应“美人”屏迹之所在。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言此学仙遁世者,本为王佐之才,尝立功帝室也。以“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书·高祖纪》)的韩张良喻韩谏议,颇多称许之意。仇兆鳌《杜诗详注》引黄生语认为杜甫此诗乃借韩君之经历“因以自寓”,置身政治漩窝之中,个人的命运实在难于左右,杜甫对此有切肤之感,故而尤能深刻体会韩谏议“帷握未改神惨伤”的意味。杜甫借韩君以自寓,韩谏议的形象处处可见诗人自己的影子,不禁感慨系之。至于“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直不知是写谏议,还是作者内心之自况。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夔后出峡前,作者大半生飘泊流离,备尝生活艰辛,阅尽世态炎凉,至此已是老病缠身,进人了人生的晚景。“今我不乐”之起兴,点出了他当时心境,更寄寓了政治深意,这在结尾部分得到很好的表现,最后四句作者表达了其一以贯之以苍生社稷为念的思想。“周南留滞”以太史公司马谈比于韩谏议,对其不复用世深致惋惜。“南极老人”句,表明诗人之着眼,并非止于个人之藏用,而是将国运民生作为其诗歌的终极关怀。作者期冀“美人”贡之“玉堂”,乃深惜谏议有韩张、司马之才,本当报效朝廷,匡扶社稷,竟不见容于当世,以至于留滞秋水,终老江湖,实为国家之不幸。

  杜甫处身于“老病客殊方”(《壮游》)的困境,尤思贡“美人”于玉堂。这一思想,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个人的成败得失和禀性好恶。张子房的功成身退和韩谏议的激流知退实际上颇合于杜甫“色难腥腐”的本心;在仕途上尚不如张、韩走得那么远的杜甫,甚至对韩君之退隐也还隐约流露出稀微的向往,因为韩君在政治上曾经辉煌的成就感正是杜甫所缺少的。但不论如何,杜甫有着更强烈的“葵霍倾太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似的政治热情,一生未曾放弃。“仕”与“隐”的选择,“出”与“入”之依违,贯穿了杜甫整个人生和思想历程。现实的绝望使他“每欲孤飞去”(《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理想的执著又令他“不忍便永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幻灭与希望交织成困惑难解的政治情结。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28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29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