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察雅县

  察雅县汉语拼音:Chá Yǎ Xiàn;英文:Chagyab County;藏文:བྲག་གཡབ་རྫོང,藏语拼音:Chagyab Zong,威利:brag g.yab rdzong),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境中南部,东经97°02′-98°05′、北纬30°01′-31°01′。东接贡觉县,南连芒康县左贡县,西隔怒江八宿县相望,北与卡若区毗邻。县域东西最大距离18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6千米,总面积8413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人(2013年末)。辖3个镇、10个乡。察雅在藏语的意思是“岩窝”。

  地处横断山脉北部和澜沧江中上游东岸。地形复杂多变,东,南,北部略高,西部低,中部系河谷地带,平均海拔3500米,相对高差2100米。境内河流密布。属高原寒温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400毫米,年均温8℃。有与川藏公路相连的专线公路。属半农半牧县。主要旅游景点有向康大殿,遍知佛殿,隆龙石雕,莎嘎日楚,角克寺。

  • 邮编:854300 代码:540325 区号:0895

行政区划

  察雅县辖3个镇、10个乡:烟多镇、吉塘镇、香堆镇、宗沙乡、肯通乡、卡贡乡、扩达乡、新卡乡、王卡乡、阿孜乡、巴日乡、荣周乡、察拉乡。县政府驻烟多镇[Yêndum]。

历史

  察雅,藏语意为“岩窝”、“岩檐”。清代史料中写作“乍丫”或“扎雅”,相传17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嘎曲·扎巴江措在克贡村附近山头的悬岩下修行,后人就把他修行的地方叫作“察雅”。

  隋朝时属东汝国,唐朝为吐蕃属地。唐末至宋朝又归“德巴”割据势力统辖。元朝时为亦思马尔甘万户府的辖地。明初隶属于磨儿勘招讨司。永乐年间,归翰君南哥巴藏卜管辖。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皇帝册封麻滚寺第四世活佛罗桑郎吉为那门汉,并赐“讲习黄法那门汉之印”,敕封察雅全部土地为其采邑,百姓为其属民。清末,赵尔丰在川边施行改土归流,察雅亦在改流之列。1911年清政府在察雅设理事官。

  1912年察雅设县,属川督尹昌衡管辖。1915年后察雅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改称察雅宗,设立“拉让”府。1959年1月察雅宗解放委员会成立,1959年7月成立察雅县。县府现驻烟多镇。

  察雅县原辖2个区,1个镇(香堆镇)、15个乡(烟多乡、旺布乡、宗沙乡、王卡乡、察拉乡、吉塘乡、卡贡乡、荣周乡、则松乡、巴日乡、阿孜乡、岗卡乡、新卡乡、扩大乡、肯通乡),1个居委会、236个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察雅县常住总人口53009人,其中(3个镇、9个乡),烟多镇9314人,吉塘镇3527人,香堆镇7633人,新卡乡1765人,王卡乡4688人,扩大乡5317人,荣周乡4928人,卡贡乡4097人,宗沙乡4008人,阿孜乡1710人,巴日乡4182人,肯通乡1840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察雅县常住总人口56789人,其中,烟多镇7878人,吉塘镇4345人,香堆镇8302人,宗沙乡4726人,肯通乡2189人,扩达乡6151人,新卡乡1071人,王卡乡4709人,阿孜乡1646人,巴日乡4592人,荣周乡5878人,卡贡乡3682人,察拉乡1620人。

地理

  察雅县地处东经97°02′~98°05′,北纬30°01′~31°01′。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中南部,东接贡觉县,南芒康、左贡县,西隔怒江与八宿县相望,北与昌都县毗邻。县驻地距昌都镇96公里,距拉萨市1200公里。县域东西最大距离18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26公里。土地总面积841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察雅地处横断山脉北部,澜沧江中游东岸,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河谷最低处海拔2900米,全县平均海拔3500米。地势东、北、南部略高,西部偏低,中部系河谷地带。境内主要山峰有冬绰峰,海拔5524米,为县内最高峰。

  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1℃,1月份平均气温-1℃,7月份平均气温19℃。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时间,河谷地带在200~250天之间,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在300~330天之间。平均无霜期180天。平均年降水量为350毫米,大部份集中在7~9月。

  水文:澜沧江纵贯西部山谷,境内流长约90公里;麦曲河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全长约138公里,发源于县境东南部的昂地山,在竹卡村汇入澜沧江。总河长1428公里,年径量流量21.9亿立方米。

旅游

  向康大殿:位于香堆寺。因殿内有被尊称为“天生”弥勒佛的菩萨石像而闻名于藏区。关于这座古刹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清史》记载:说七觉士之一的巴阁·贝罗杂那曾经至康区俄额地方弥勒佛殿讲经,据此推算,大殿早在赤松德赞时代就已存在;二是当地人的说法,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在俄额埋下一个伏藏,若干年后长成了一尊石佛,被农民犁地时发现,农民们想把石佛像搬个地方,可是刚搬离地,天空中就响起惊雷,吓的大家不敢再搬动它。当八思巴路过时,认定那就是弥勒佛,并把自己的袈裟披在这尊石佛上,当地群众就在此地修建了向康寺以后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昌都向巴林寺的创建者向生·西绕松布以及四、五、七、十世达赖和七世班禅等高僧都曾去寺内朝拜。清朝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钦赐“闇黎净地”匾额一方,悬挂于大殿正门,门两侧立有两块刻有汉文的石碑。

  遍知佛殿:又译作“大日如来殿”,位于旺布乡仁达村。殿内有一组摩崖石刻像,居中的是大日如来佛,左右有8个随行弟子和2个飞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时期的古藏文文字和近80个汉字。藏文涉及到吐蕃和政治、宗教、文化、藏汉文字交流等内容。据专家考证,摩崖石刻属赤德松赞时代,年代早于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

  隆龙石雕群:位于王卡乡隆龙沟的1座殿堂里。石雕群高约1米左右,其中主供佛为十一面观世音,其余有释迦牟尼、大日如来、文成公主、唐东杰布等。传说有上千年的历史,石雕群巧妙地利用了石头的自然原形,略加雕刻而成,其手法之精巧,风格之独特,为康区石刻少有。

  角克寺:是西藏最大的尼姑寺,位于旺布乡角克村。由益西扎于1894年前后修建,属格鲁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