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隐者,隐居的人。

  这首诗是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全唐诗》校:一作孙革《访夏尊师》诗。


逐句释义: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树下(我)询问(隐者的)弟子,他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童子:男孩子,泛指儿童。这里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寻隐者不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只在:就在;仍在。
  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不知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处,一解为“行踪”的意思。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诗的首句写寻访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作者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腰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这首诗不仅在于简炼,而且贵在善于抒情。其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寻隐者不遇》题图
《寻隐者不遇》,华三川(1930—2004)作
《寻隐者不遇》瓷画,钟福洪绘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3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唐朝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做过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等小官。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诗格》一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收录其诗作403首。(《新唐书》卷一七六本传、《唐才子传》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