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杨万里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 池

宋·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iú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xiǎo hé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诗题与背景: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逐句释义: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鲜嫩的小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蜻蜓:昆虫,身体细长,胸部的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能高飞。雌的用尾点水而产卵于水中。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小池》插图: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咏物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及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庇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小荷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小池的泉眼,泉水细流如丝,悄然无声地流着。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树阴照水爱晴柔”,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投映在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树阴”与“小池”相照应,“池”在下,小而清,“树”在上,高而绿,“树阴”倒影又衬出天气的晴朗和气候的宜人。

  三、四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早有”扣“才露”,其中“早”对“才”,“有”对“露”。“才”出水就“有”,关联得极为严谨,在时间上几乎没有了间隙。这样,极其深刻地写出了蜻蜒对出污泥而不染特别是对刚出水的“小荷”的喜爱。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大臣、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