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屈原 像
屈原像。来源:《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约绘制于清康熙(18世纪)以后,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湖北秭归乐平里,屈原出生地

  屈原(前340/前339~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姓,氏,名,字。据以后各家之说推断为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关头。屈原是与楚王同姓的贵族。早年,屈原以贵族身份,任三闾大夫之职。受到楚怀王的拔擢和信任,被任命为左徒(仅次于令尹,相当于副宰相)。屈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才能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嫉恨和反对,他们屈原横加诬陷,离间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终于使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大军打进了楚国,拔郢都,烧楚先王陵墓。这一重大事变,使屈原感到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为了殉于自己的理想,表明自己至死不离祖国的决心,自沉于汨罗江。1953年12月30日,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生平简介

  屈原是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屈原的先人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封于屈地,因以为氏。早年,屈原以贵族身份,任三闾大夫之职,主要负责公族子弟的管理和教育。大约由于他的品德和才学的优异,而受到楚怀王的拔擢和信任,不久即被任命为左徒(仅次于令尹,相当于副宰相)的要职。《史记》记载,他这时“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他任职期间,楚国的政治和外交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他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刷新政治;奉命起草“宪令”,为国家的富强而立法,限制旧贵族的权益,两次东使于齐,主张合纵抗秦,收复祖国失地。屈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才能,特别是他果于执法的精神,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嫉恨和反对。他们处心积虑对屈原横加诬陷,离间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终于使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被疏。屈原既黜,由郢都溯江北上,流浪于汉北。屈原被疏远后,楚怀王放弃了联齐抗秦的方针。怀王三十年(前299),秦昭王于大败楚军以后又提出秦楚联姻,要求与怀王会盟。去与不去,怀王犹疑不决。据记载,这时屈原已回郢在朝。他与大臣昭睢皆阻楚王前往,认为“秦虎狼,不可信”,认识到这不过是秦的骗局,不如“发兵自守”。但以怀王幼子子兰为一方的对秦妥协派,却亟劝怀王前行,说“奈何绝秦欢心”。结果,怀王听信了子兰等人的话而往秦国。怀王至武关,就被秦裹挟至咸阳,待楚王如蕃臣,并以割地相要挟,楚王不许,结果被拘留于秦。楚国将质于齐的太子横接回,立为顷襄王。顷襄王三年(前296)怀王卒于秦国。对于怀王末年的这一变故,在屈原看来,乃是一桩丧君辱国惨痛无比的事,从而他对劝楚王入秦的祸首子兰等人十分愤恨,结果遭到子兰的迫害。子兰唆使上官大夫进谗言于顷襄王,而流放屈原于江南。屈原首先从郢都浮江而下到了陵阳(今安徽青阳县南),停了一个时期又溯江而上到达了辰阳。后又南折入溆浦(辰阳、溆浦均在今湖南沅陵一带),不久下沅入洞庭湖,渡湘水而达汨罗。屈原在这期间,虽然一直煎熬在极端痛苦的生活中,但他忧国忧民的心志始终未变。就在屈原渡湘水到达汨罗附近,时当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率大军打进了楚国,拔郢都,烧楚先王陵墓。这一重大事变,使屈原感到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为了殉于自己的理想,表明自己至死不离祖国的决心,自沉于汨罗江

作品

  按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为25篇,但未标出具体篇目。见于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和《怀沙》等5篇。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楚辞集》注本,它标明属于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篇数与《汉书·艺文志》相符。但后人对于王逸的这个篇目,也提出许多疑问。一般认为《招魂》应依司马迁所著录亦为屈原所作。《卜居》、《渔父》都是根据某些关于屈原的传说敷衍而成,应不属屈原自作。

  屈原是战国时代新诗体——楚辞的创造者。他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优秀诗篇,反映了他的进步的“美政”理想和为祖国献身的伟大精神,充满了炽烈的爱国热情。在艺术上,采取大量的神话传说入诗,想象丰富,体制宏伟,语言奇丽,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渊源和光辉典范。

地位与评价

  司马光认为屈原自沉汨罗江是奇节,因此《资治通鉴》里并没有记载屈原的事迹。

  1906年廖平作《楚辞新解》认为“《渔父》《卜居》,乃为屈子自作”,其他则为“屈子所传”,而“《楚辞》为孔子天学,《诗》之传记,与道家别为一派”。1918年廖平又作《五变记》称《楚辞》“辞意重复,非一人之著述,乃七十博士为始皇所作仙真人诗,采风雅之微言,以应时君命”。

  1922年胡适在《读楚辞》中宣称︰“《九歌》与屈原的传说绝无关系,细看内容,这九篇大概是最古之作,是当时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屈原是谁?这个问题是没有人发过问的。我现在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并且要问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

  1923年4月8日陆侃如发表《屈原评传》,逐条驳斥了胡适《史记·屈原列传》是“伪作”说,又说:“屈原这人是有的。他是战国时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纪念

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在中国,人们会在端午节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楚国人民十分想念屈原,民间流传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都和屈原有关。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或以鼓声吓走吃屈原遗体的鱼。(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另说则是纪念伍子胥)不过仍然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热爱,也说明了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据说屈原死后,人们投祭屈原的食品,都被蛟龙抢走了。而蛟龙却忌惮楝树叶和五色丝线,所以人们就把米包成粽子来祭祀屈原;另则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另说则是纪念伍子胥。

  这些传说都不可靠,据闻一多《端午考》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

  由于屈原忠君爱国,却不得不自杀于江边,后人将其奉为诸“水仙王”之一,认为屈原在天之灵可以保佑渔民、船员及水上贸易商旅。

纪念和特种邮票

《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纪念邮票

  1953年12月30日,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邮政为此发行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纪念邮票1套。


《中国古代文学家》(屈原)邮票

  1994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第二组)全套共四枚,分别为陶渊明、曹植、司马迁和屈原。


特种邮票《长江三峡》(屈原祠)

  1994年11月,中国邮政发行了特种邮票《长江三峡》,其中一枚为《屈原祠》,以当地供奉屈原的宗祠为主图案。


《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特种邮票(屈原墓)

  2007年10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第四枚为《屈原墓》。

  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屈原》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忧歌离骚”“求索问天”,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屈原像”。图为“忧歌离骚”“求索问天”邮票。
《屈原》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忧歌离骚”“求索问天”,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屈原像”。图为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屈原像”邮票。

  2018年6月18日端午节这天,中国邮政《屈原》特种邮票在屈原出生地湖北省秭归县首发。这是继1953年、1994年之后,屈原第三次登上新中国“方寸之地”,这在中国古代人物邮票中是绝无仅有的,表明了人们对屈原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的深刻铭记与不断传承。这次发行《屈原》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忧歌离骚”“求索问天”,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屈原像”,全套邮票面值8.40元。

  《忧歌离骚》中,屈原端坐于书案前,执笔凝思,愁眉不展,展现了其被楚王疏远后,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情景;背景体现了《离骚》词句中出现的兰草、龙凤等元素。

  《求索问天》中,屈原仰望苍穹,单手向天,迎风而立,惊涛拍岸,表现了屈原晚年流放时创作《天问》的情景;背景体现了《天问》开篇中出现的宇宙元素,反映了屈原试图通过对“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的怀疑和质问,探索其政治理想的精神活动。

  小型张《屈原像》展现了屈原双手呈简,端步向前,心系社稷的士大夫形象;背景以翻滚的浪花隐喻屈原以投江结束自己悲剧的一生,表达了屈原精神的不朽和世人对屈原的怀念。

屈原祠

  屈原祠,最早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820年),建设三峡工程时,与重庆的张飞庙、白鹤梁、石宝寨一起成为三峡库区文物搬迁复建的四大单体建筑。复建的新屈原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投资5000多万元,是三峡湖北库区规模最大的地面文物复建工程。新屈原祠采用石木结构,继承了老屈原祠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屈原祠内共分12个展览陈列厅,分别为前殿、南北陈列室(其中包含屈原作品及历代诗人赞颂屈原作品碑廊)、大殿(祭祀厅)。秭归屈原祠,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屈乡儿女缅怀先贤的动人事迹,也保存了屈原祠风雨沧桑的历史过程及其古风遗韵。

屈原墓

  屈原墓有两处。一处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内。屈原墓重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1976年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搬迁到秭归老县城向家坪。2006年因三峡工程兴建,湖北省文物部门复建到凤凰山上,以恢复其历史原貌。另一处位于湖南省汨罗市城北玉笥山东5公里处的汨罗山顶。因在2公里范围内有12个高大的墓冢,这些墓冢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相传为屈原的“十二疑冢”。

屈原岗

  屈原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回车镇。相传屈原流放于汉北,他听说楚怀王欲到武关(今陕西商洛东)与秦王会盟,便在此岗拦住怀王“扣马谏王”,秦如虎狼,决不能去。怀王不纳,屈原在岗上捶胸顿足,仰天长叹:“荃不察余之中情兮,恐皇舆之败绩。”后怀王被俘,客死秦国。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将此岗称做“屈原岗”。岗上原有一座屈子庙,内塑屈原披头散发、面孔朝天的行吟图像。现仅存“屈原岗”三个大字的青石碑一方。屈原岗是全国唯一历史遗存下来用屈原名字命名的古地名,已经成为西峡屈原文化的一张名片。明代诗人李蓘《屈原岗》诗:“灵修何到此,应问古迹难。试向高冈想,将无是屈原。”明嘉靖《南阳府志》:“内乡县(今西峡县历史上隶属于内乡县)有屈原冈——三闾大夫扣马谏怀王”。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内乡县志》卷一详细记载:“屈原冈在(内乡)县北60里,昔楚怀王兴师伐秦,为秦兵所击,败北归楚至此地,追念屈原亟呼之,后人因以名其地。盖史记所载大破楚师于丹淅时也。”

屈原庙

  河南西峡屈原庙是中国最早的屈原庙。《后汉书·延笃传》:延笃“遭党事禁锢,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这里关于南阳屈原庙的记载,是已知见于正史的最早的关于屈原纪念建筑的记录,这说明最迟在东汉,南阳已建立了屈原庙。屈原庙位于屈原岗上,有三座各三间的清末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瓦房,是历代文人墨客祭祀吊唁屈原西边那座正间后山墙镶有清戊寅年间(1878年)内乡知事高袖海题写的石碑文,石碑正中竖写:“楚三闾大夫屈子神位。”左右两侧镶刻有对联,上联为“清节表三闾想当年芷泽行吟香草馀骚客赋”;下联为“忠魂昭一代怅今日菊潭奉祀落英犹是楚臣餐”;横批为“清忠一世”。西山墙上镶嵌有民国重修着屈原庙石碑,碑文记载:“此屈夫子祠也,据屈夫子祠肇建于关帝庙东边,渺焉,斗室不堪容膝,乡人士爰改建于兹,规模极欲其合法,栋宇力求其宏畅,庶有以慰夫子在天之伟大忠魂于既祗,申屈拜者亦得以进退周旋而无憾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吉日。”屈原庙的墙壁上绘制有大量具有楚风格的壁画,屈原庙现存主要文物还有:明朝“犀牛望月”柱顶石、“八仙过海”洗舆用具、清朝“二龙戏珠”碑碣、功德碑等文物30余件。中国屈原学会的专家曾到屈原庙考察,认定屈原庙里的壁画和湖南马王堆里有相似的地方,并在屈原庙的墙壁上发现有唐代的方砖。由此推断,屈原庙在唐代已经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