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题与背景: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山居,即王维隐居的别墅。秋暝,秋天的傍晚。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诗描写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此诗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时所作。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诗情画意相洽,把两晋南北朝以来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歌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王维也因此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这首《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逐句释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寂的山野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雨:刚下过的雨。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照在山间松林,清泉在山石上淌流。
  松:松树。
  清泉:清澈的泉水。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晃动想必是渔船从中穿过。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理解为竹叶发出沙沙声响。喧,喧哗声。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中,叶子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气。地下茎叫藕,种子叫莲子。也叫荷或芙蓉。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秋天的山里也令人愉快)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王孙,封王者的子孙,泛指一般贵族的子孙,这里指作者自己。留,居。


《山居秋暝》题图
《山居秋暝》诗意参考图,明·仇英绘《辋川十景图》(局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后空林图》,元代画家倪瓒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元·佚名《松泉高士图》(局部)
《山居秋暝》,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山居秋暝》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作者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晃动,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诗中用“空山”、“明月”、“松间”、“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组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山中秋夜图,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俗、隐居生活的向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千古佳句。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一联点明了季节(秋天)、时间(晚上)、地点(空山)、天气(刚下过雨)。是围绕题目《山居秋暝》写的,故首联点题。语言平淡,但给人产生一种凉爽、清新之感。“空山”侧重写宁静;“新雨后”“晚来秋”侧重写清幽。“空”字,不当一无所有讲,是由虚空引申为深远、宁静,是心空,意味深长。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仗工整,用字熨帖,写景如画,随意洒脱。前句写静景,以月色透过松林的清冷、朦胧,侧重描绘山中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既有目之所见,又有耳之所闻,静中有声,静中有动,动静相衬,以泉水石上流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月夜的宁静。虽然画面是清冷的,但又流动活泼。“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苏轼誉此联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句。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晃动,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及隐居山林的愿望。“王孙自可留”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


名家点评:

  《唐诗归》:谭云:说偈(“明月”二句下)。钟云:“竹暄”、“莲动”细极!静极!

  《唐诗解》:雅淡中有致趣。结用楚辞化。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月从松间照来,泉由石上流出,极清极淡,所谓洞口胡麻,非复俗指可染者。“浣女”、“渔舟”,秋晚情景;“归”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动”二字属之“竹”、“莲”,更奇入神。

  《唐诗矩》:尾联见意格。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非复食烟火人能道者。今人不察其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之故,一落笔便想作此等语,以为吾以王、孟为宗,其流弊可胜道哉!

  《说诗晬语》: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景象虽工,讵为模楷?

  《茧斋诗谈》:“空山”两句,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极直置,而清寒欲溢,遂使起二句顿增生致,不见为率。五六加婉琢矣。评:三四佳在景耳,景佳则语虽率直,不伤于浅。然人人有此景。人人不能言之,以是知修辞之不可废也。梅坤承曰:语语作致,三四是其自然本色。

  《唐诗合选详解》:王翼云曰:前是写山居秋瞑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试题精选:

  1.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4.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5.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


  6.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7.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参考答案: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8.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参考答案: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10.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王孙”是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11.诗中描写了哪几幅画面?有什么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先总写雨后晚秋,(1分)后有几幅具体画面:月照松间、泉流石上、浣女和渔者晚归;(2分)明净、宁静、清幽或清新明丽。(2分)


  1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动静结合,(1分)作者先写了山雨初霁、月照山松、万物为之一新的静态空山,同时作者又写出了淙淙流水的声响以及竹喧、莲动的动景,动静结合,描写出一幅和谐统一清新的画面,(2分)表现作者对大自然幽静宁肯谧的喜爱。另也可以答成是衬托,以动衬静。还可结合尾联答成用典,言之成理即可。(2分)


  13.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6分)

  参考答案:秋雨、秋山、明月、松、流泉、山石、竹林、青莲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和悦的雨后秋山晚景图。


  14.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15.《楚辞•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请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尾联化用典故,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更佳,隐者自可久留,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对浑浊官场的厌恶。

  试题分析:手法主要从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的角度概括,一联又是景物描写一般为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动静、虚实、用典等,本题主要是衬托、渲染,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对手法的解释和效果。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D


  1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参考答案:B。(分析:错在对“春芳歇”的解释上,应是“春天的芳华凋谢”。)


  1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空”渲染出宁静淡远的氛围。

  B.颔联上句是俯视:月照林间;下句是仰观:泉流石上。

  C.颈联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D.尾联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隐居山林的意愿。

  参考答案:B。(分析:应为“上句是仰观,下句是俯视”。)


  1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

  B.诗中的泉水、青松、翠竹、荷叶等意象,都是高尚情操的写照。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韵脚是秋、流、舟、留。

  D.这首诗寄托着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D。(分析:错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应是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拂晓的画面:秋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颔联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C.颈联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

  D.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

  参考答案:B。(分析:A错在“拂晓”,应是“傍晚”。C错在“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应是“洗罢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D错在“秋天的花草”,应是“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6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或768年),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376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