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山西:五台山风光
山西:云冈石窟第20窟释迦坐像,由于佛像的前壁早已崩塌,已经完全露天。此窟也是云冈石窟的代表
山西运城:永济鹳雀楼

山西省汉语拼音:shān xī shěng;英文:Shanxi Province),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省会太原。地处华北,黄河流域中部,东靠太行山。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省境内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地理坐标北纬34°34′-40°44′,东经110°15′-114°32′。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截至2020年4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 截至2021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3480.48万人。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地丰足、矿产资源丰富,位处汾河沿岸一带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称作华北地区的“渔米之乡”。

山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莺莺塔等等。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有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等。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高君宇,就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行政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4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省会太原市。

人口

截至2021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3480.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0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07.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3.42%,比上年末提高0.89个百分点。2021年,山西省出生人口24.64万人,出生率为7.06‰;死亡人口25.54万人,死亡率为7.32‰;自然增长率为-0.26‰。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5,712,11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247124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240869人,增长9.98 %,年平均增长率为0.96%。

历史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古遗址,号称“地上文物中国第一”。传说中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板(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境内建过都。临汾有尧庙、尧陵,沁水有舜王坪,河津的龙门则是夏禹治水的所在,又叫禹门口。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在山西境内的诸侯国有:晋国、魏国、耿国、虞国和霍国。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晋国,所以今天山西简称为晋。晋国起源于公元前1106年,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桐叶封弟”)。太原著名的旅游胜地——晋祠就是纪念叔虞的祠堂。到晋文公重耳当政时,曾经称霸中原。公元前453年发生了晋阳之战,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智氏,这场战争后逐步形成了三分晋国的局面,史称“三家分晋”,至前403年晋国灭亡,许多历史学者认为战国时代正式开始。所以今天山西也被称为“三晋”。当时,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西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北),战国中期以后分别迁都到今河南、河北。

秦汉到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把全国划分为49郡,先有太原郡、上党郡,后扩至5郡:雁门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郡、河东郡。

汉光武帝时,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6年),曹操把今山西境内的匈奴人分为五部:并州兹氏(在今汾阳〕为左部;祁(今祁县)为右部;蒲子(今隰县)为南部,新兴(今忻州)为北部;大陵(今文水)为中部,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还有羯族在武乡居住;鲜卑族拓跋部在代县和大同居住;氐、羌在陕、甘居住,历史上称为“五胡”。304年,匈奴首领刘渊在左国城(今离石)起兵,自称汉王。此后,由于连年战乱,山西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386年,鲜卑族拓跋圭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北魏逐步统一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的实权落在大将高欢的手中。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高氏父子以晋阳为别都。北魏时佛教兴起,寺院有三万所,僧尼多达200万。云岗石窟在这一时期(453年—495年)修凿完工。交城的玄中寺也于472年开始创建,成为昙鸾大师所创佛教净土宗的诞生地。

隋、唐、五代、宋、金时期

隋朝时,山西隶属冀州,其经济占重要地位,大业十三年(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唐高祖)从太原起兵反隋。在618年建立唐朝,七年后统一中国。唐朝对山西十分重视,认为这里是“龙兴”之地,把太原定为北都。山西的经济发展曾经居于全国的前列。那时,全国共有18个盐池,河东就占了五个,一个产盐万斛,供应京师,被柳宗元称为“国之大宝”。唐代出现的山西名人很多,如薛仁贵、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等。隋唐时期,佛教兴盛,五台山在那时已经是寺庙林立的佛教圣地。

五代十国时期,李存勖、石敬瑭和刘知远所建立的后唐(923年-936年)、后晋(936年-947年)和后汉(947年-950年),都是以太原为依托,夺取中原的。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山西北、中部建立了北汉。刘崇依靠北方的契丹,和北宋王朝相对抗。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领大军灭北汉,并将晋阳城放火烧毁。982年,宋王朝派大将潘美在今太原市区重建新城。北宋时期,山西再度出现了繁荣景象。太原产的铜镜和剪刀远销各地,遐迩闻名。宋真宗之后,山西境内已开始用煤作燃料。

金代时期,靖康之变后,金兵入侵使北方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山西因有太行山为屏障,受战火摧残比其他地方相对较少,经济文化还比较发达.经过金世宗和大定之治和金章宗的明昌之治后得到恢复和发展,平阳府(今临汾)成为当时金国的造纸中心。

蒙古帝国入侵金国的河东北路和河东南路,残破山西,千里无人烟。这里长期属于蒙古帝国之燕京等处行中书省。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元帝国建立后在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进入山西,设山西行省。朱元璋封他的三个儿子为藩王,驻扎山西:朱㭎为晋王,驻在太原;朱桂为代王,驻在大同;朱模为沈王,驻在潞安(长治),修筑明长城,防备北元的侵扰。明初,曾从山西大量移民充实人烟稀少的华北平原。洪洞县的大槐树曾是著名的集合点,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传着:“若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谚。初置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沿袭至今。

清代,朝廷把明长城以外的呼和浩特等地划入山西,山西共设9府、16州、108个县。山西的商业与金融业十分活跃,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山西票号,山西商人在全国建立了许多山西会馆或山陕会馆。

地理

山西省地图

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以太行山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全省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纵长约682千米。东西间距较短,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宽约385千米。全省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地形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省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为12.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仅3.1万平方千米,占19.9%。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北台顶(叶斗峰),海拔3058米,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为垣曲县亳清河入黄河处的河滩,海拔仅180米。与东部海拔几十米的华北大平原相对照,山西地貌呈现整体隆起的地势,在高原中部,分列着一列雁行排列的断陷盆地。中部断陷盆地把山西高原斜截为二,东西两侧为山地和高原,使山西的地貌截面轮廓很像一个“凹”字型。

主要山脉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

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等142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8%。

气候

山西省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总的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省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但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境内南北狭长,山峦起伏,地势北高南低,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昼夜温差也较大。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152.4亿立方米。山西省陆地地表水十分贫乏,而且分布不均。集水面积大于 400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及漳河等8条。根据计算,全省河川径流量为114亿立方米,与全国各省比较,占倒数第二位,仅比宁夏多一些。山西河流全属外流水系。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大体上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其中黄河流域面积为9750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32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8%。河流大都发源于东西山地。山西省地下水资源为12146亿立方米,但可采水资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

矿产资源

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之称。

植物资源

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多种。山西植物资源分布,从南到北可划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 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 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山西森林资源稀少,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野生药物有9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野生纤维植物主要有蒙椴、鬼见 愁、蝎子草、芨芨草、马蔺、葛 条、荆条、龙须草等。

动物资源

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0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0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白鹳、黑鹳、金 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褐马鸡、丹顶鹤、大鸨、金钱豹、虎、梅花鹿。二级保护动物有56种,包括鸟类40种,两栖爬行类2种,兽类14种。此外,还有毛皮动物20多种,名贵的有水獭、石貂、貉、豹猫、黄鼬、獾、狐等;肉用动物可供食用的有野 兔、野猪、环颈雉、石鸡、斑翅山鹑、岩鸽等;药用动物有70多种。

旅游资源

山西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北有大同云岗石窟,中有佛教圣地五台山,南有黄河惟一的瀑布--壶口瀑布,中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永济普救寺莺莺塔等都在山西。据统计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各类文物(不可移动者)计31401处。其中:古遗址2639处、古墓葬1666处、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18118处、石窟寺300处、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360处、石刻及其它6852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1466处,以及依附于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中的彩塑12345尊、寺观壁画26751平方米。所以"依托文物,开发旅游"在山西前景广阔,旅游事业必将成为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

能源

山西电力充足,是全国拥有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电厂最多的省份。目前山西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052万千瓦,2007年发电量1761亿千瓦时。近15年来,全省新建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6条,变电容量100万千伏安;229千伏输电线路69条,变电容量603.6万千伏安。山西在华北电网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山西全省近2000个乡镇全部通电,农户高峰用电保证率达95%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是全国向省外输电量最多的省份,如今北京的1/4电力来自山西。

经济

明清时,晋商是全国著名商帮,势力影响遍及中国及东南亚、日本,更远达俄罗斯、欧洲和印度。19世纪山西票号也风行全中国。晚清山西的商业和金融业在种种压迫下渐趋衰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小三线建设”及“支援内地”之惠,社会经济曾一度快速发展。文革期间集体主义建设突出,曾涌现了象大寨这样的集体主义经济模范。毛泽东为此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改革开放后经济转而主要依靠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步依托煤发展电力及煤化工,大同、太原等地均有大型煤矿。近些年来,山西正在逐步扭转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的单一经济模式,努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相关产业上做文章,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山西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山西属于中等发展速度省份,经济总量居全国中等水平。

文化

山西文化历史悠久,全省共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6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位居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最、共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语

晋语是汉语口语的一种,但是语言学家对晋语在汉语口语的诸多种类里分类的地位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一些人认为晋语应该归类成官话的一种,另一些人则认为晋语应在汉语诸多口语中自成一系。位于山西省的各地依方言、地理、饮食、风俗等大致可分为:

  • 雁北(云州)地区:雁门关以北至与内蒙古自治区及张家口市相接的一带地区(大同市以及朔州市的东部),方言基本上属于晋语大包片,方言民俗等与内蒙古中部及张家口一带接近。
  • 北路地区:大致上是忻州市及朔州市西部,方言主要是晋语五台片。
  • 太原盆地(晋中盆地):主要包含太原市、晋中市西部、吕梁市东部平川地区,方言主要是晋语并州片。
  • 吕梁山地区:吕梁山穿过的吕梁市西部以及临汾市西北部的山区,方言主要属于晋语吕梁片。
  • 东山地区:阳泉市以及晋中市的东部,长治市北部一带的山区,方言一般划分为晋语大包片或上党片,不过一般认为方言民俗等与太原盆地地区较接近。
  • 晋东南(上党)地区:太行山南麓的长治市大部分地区及晋城市,方言主要属于晋语上党片和邯新片。
  • 晋南(河东)地区:运城市以及临汾市大部的平原地区,方言主要是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及民俗等与邻近的河南省西部以及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接近,而与省内其他地区相差较大。

戏曲

  • 晋剧
  • 蒲剧
  • 山西梆子
  • 北路梆子
  • 上党梆子
  • 碗碗腔
  • 皮影戏
  • 祁太秧歌

古迹与景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黄河壶口瀑布、五台山、恒山、北武当山、五老峰、云冈石窟、碛口等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大同、平遥、新绛、代县、祁县、太原。此外还有众多著名山西民居: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孔祥熙故居等。

此外山西还是佛教与道教盛行,其中有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的五台山,此外还有佛光寺、华严寺、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卦山天宁寺、芮城永乐宫、平遥双林寺、洪洞广胜寺、太原崇善寺等地。

自然风光中亦有庞泉沟、五鹿山、绵山、、灵石'红崖峡谷、卦山、五老峰、太行山黄崖洞红色旅游太行山大峡谷、晋城王莽岭-锡崖沟、晋城上云台山、北岳恒山、北武当山、黄河壶口瀑布、芦芽山、万年冰洞等地。

山西民居

  • 乔家大院
  • 王家大院
  • 常家庄园
  • 曹家大院
  • 渠家大院
  • 孔祥熙故居

饮食

山西人习惯食用面食,山西面食也为其主要饮食方式及内容,其中根据面料及做工有更细的类别。包括莜面栲栳栳、刀削面、剔尖、擦尖、抿尖、猫耳朵、烧卖、沾片子、长子炒饼等。此外,为人熟知的一些小吃也盛行于三晋大地,其中包括灌肠、傅山头脑、 平遥牛肉、上党驴油火烧、潞城驴肉甩饼、壶关羊汤、长子猪头肉。除了面食外,贡米沁州黄小米也深受欢迎。

山西人在饮食中习惯添加陈醋,其中山西老陈醋最为著名。酒方面,汾酒和竹叶青最为著名,此外还有清徐、太谷等地的葡萄酒质量也属上乘。

教育

普通高校

参见 →  中国普通高校

太原理工大学 明向校区东大门
  1. 山西大学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2.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3. 中北大学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4.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5.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晋中市  本科  
  6.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7. 长治医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长治市  本科  
  8.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临汾市  本科  
  9.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10.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大同市  本科  
  11. 晋中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晋中市  本科  
  12. 长治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长治市  本科  
  13. 运城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运城市  本科  
  14.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忻州市  本科  
  15.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16.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17. 吕梁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吕梁市  本科  
  18. 太原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19. 山西警察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20.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民办
  21.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民办
  22.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民办
  23.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晋中市  本科  民办
  24.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临汾市  本科  民办
  25.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民办
  26.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民办
  27.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民办
  28.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民办
  29.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民办
  30. 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31.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本科  
  32.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阳泉市  本科  
  33. 山西能源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晋中市  本科
      
  34.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35.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长治市  专科  
  36.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37.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晋城市  专科  
  38.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39.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40.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41.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42.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大同市  专科  
  43.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长治市  专科  
  44.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45.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46.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47.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运城市  专科  
  48.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阳泉市  专科  
  49.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临汾市  专科  
  50.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51.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52.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5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54. 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临汾市  专科  民办
  55.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56. 山西警官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57.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58.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长治市  专科  
  59.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60.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61.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临汾市  专科  
  62.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63.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忻州市  专科  
  64. 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晋中市  专科  民办
  65.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晋中市  专科  
  66. 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晋中市  专科  民办
  67.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运城市  专科  
  68.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运城市  专科  
  69. 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民办
  70.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71.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朔州市  专科  
  72.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运城市  专科  民办
  73. 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74.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晋中市  专科  
  75.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阳泉市  专科  
  76.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太原市  专科  
  77.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运城市  专科  
  78.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运城市  专科  
  79.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朔州市  专科  
  80.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主管  所在地:吕梁市  专科

旅游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参见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批次

5A级旅游景区

参见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大同市云冈石窟(2007)
  2. 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2007)
  3. 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2011)
  4. 晋中市介休绵山景区(2013)
  5. 晋中市乔家大院文化园区(2014)
  6. 晋中市平遥古城景区(2015)
  7. 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景区(2017)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
山西太原:晋祠
山西太原:双塔寺(本名“永祚寺”)
  • 太原市 
    • 蒙山大佛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目前做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
    • 晋窦大夫祠 位于太原西北20公里处的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窦 所建。窦大夫,字鸣犊,春秋时晋国大夫,曾做过开渠利民的事,后被赶简子所杀。据传,孔子周游列国,因仰慕窦 ,曾驾车来访。可惜车到娘子关,听说窦 被赵简子所杀,孔子在遗憾中驱车而去。 宋代时,宋神宗加封窦为英济侯,所以窦祠也称英济祠。
    • 龙山道教石窟 龙山为吕梁山支脉,前连悬瓮山,西接天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余公里处。龙山主峰极顶,有元初大道人宋德芳主持重建的昊天观,观址东侧,有石窟八洞,为国内仅存的元代道教石窟群。
    • 崇善寺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南路皇庙巷,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据记载,那是因为崇善寺是在原有旧寺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新修建的。崇善寺新寺的名称,从十四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民国年间,一直沿用了几百年。
    • 太原古清真寺 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木构牌楼临街矗立,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耀眼夺目。门额正书“清真古寺” 四个镀金大字,系清顺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觉民的手迹。古清真寺,为唐代贞元年间创建,后又经宋代重修。现存寺宇,是明代重建后的遗物。
    • 双塔寺 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双塔寺的建筑方位,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双塔寺本名“永祚寺”。只因其寺内那两座”巍峨壮观,耸入云端的古塔,引人瞩目,才被世人习呼为双塔寺。久而久之,真正的寺名渐不被人注视,而俗称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 天龙山 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
    • 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
    • 崛围山 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汾河西岸呼延村一带。山势磋峨高耸,山峰曲折迂回,上山要弓背环绕而行,古称“屈围”,今称“崛围”。“崛围红叶”是旧阳曲八景之一。
    • 白云寺 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
    • 山西省博物馆 是中国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太原市东南隅的文庙。1918年筹建,1919年正式开馆。原名山西省教育图书博物馆,1933年改称山西省民众教育馆,1949年改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1953年与太原市文物馆合并,正式定名为山西省博物馆。
    • 纯阳宫 是山西省博物馆专题陈列部,简称省博物馆二部,位于山西太原的五一广场西北隅。纯阳宫原来是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道教庙观,所以又叫吕祖庙。因吕洞宾道号纯阳子,故陈纯阳宫。纯阳宫是宋代末年(1279年)张奉先创建,初为小庙。相传,元代道教长春真人的弟子宋德芳主持过这座道观,重修于明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增筑巍阁三层,使纯阳宫成为太原城内一大胜景。
    • 汾河二库 汾河二库风景区距离太原市三十公里,是一座以防洪、泄洪为主并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 汾河公园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建于1998年10月,2000年9月首期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总投资5.6亿元。景区北起胜利桥上游155米,南至南内环桥下游125米,全长6公里,宽500米,占地300公顷。
    • 迎泽公园 位于古太原城门附近。它居于市中心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总面积666900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山西大同:塞外长城
山西大同:悬空寺
  • 大同市 
    •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水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躯。
    • 恒山 位于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景区面积147.51平方公里。
    • 华严寺 在山西大同市西部。是辽金时期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
    • 九龙壁 位于大同市区东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大同九龙壁为坐南朝北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长45.50米,高8米,厚2.09米。高出一般民房,显得十分巍峨壮观。较之北京北海九龙壁(长25.5米,高4.9米,厚1.42 米)要高大将近三倍。
    • 善化寺 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市内南门里西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曾名为开元寺、大普恩寺。该寺占地面积较大,院落疏朗,建筑宏伟。
    • 悬空寺 位于恒山脚下,在浑源悬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莲花争霸》曾在这里取景。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塞外长城 据华夏子《明长城考实》载:长城由阳高县镇边堡向西约4公里,进入大同市元墩村界,长城在大同市内的基本走向为:由元墩向西经镇川口抵宏赐口。然后分为两路,主体长城由宏赐堡向北转,经河东窑,跨饮马河,西转至镇羌堡,又由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由十三边长城转向南至砖楼沟继续向南,出大同市入左云县界。另外一条由宏赐堡向习性,经新荣、破虏至吴施窑入左云界。大同市辖南北两条长城共约105公里。这段长城的盛衰代表了明王朝300年的起落。明朝初年,为了对抗蒙古的馀支,明军多番出击,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置敌台、堡垒、关隘以作守备,同时,沿边建立长期世袭服军役的卫所制度,使他们世世代代守卫边疆。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一个个的皇帝们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又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
    • 平型关 位于繁峙、灵丘两县接壤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城呈正方形,周长3000余米。城楼巍巍,高约八米,南北各置一门,原皆有瓮城,现仅存北瓮城。
    • 大同火山群 是第四纪火山群之一。目前已知的有30多座,主要分布于大同盆地东部。
    • 桃花山 位于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沙湖门一带,山下泉水奔涌,山上桃花烂漫,经过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造化,形成了一系列天然溶洞群,主要有桃花洞、蝙蝠洞。桃花洞位于桃花山海拔1900米处。
    • 汤头温泉 位于浑源县城45公里处的汤头村附近,居恒山南麓。水量充沛,四季不断,温度恒定在63゜C左右。北魏在此建造过温泉行宫,为皇家沐浴闲养之地。
    • 册田水库 位于大同县西册田乡,是山西省大水库之一。位于桑干河中上游,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村北、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东西长十公里,面积1.5万亩,蓄水8600万立方米,可浇灌农田40多万亩,年产鱼五万多公斤。水库始建于1958年3月,1960年拦洪。总库容5.8亿立方米,
山西阳泉:关王庙(又称关帝庙)
山西阳泉:固关长城
  • 阳泉市 
    • 关王庙 又称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位于郊区白泉乡林里村南。殿宇由绿树、红墙萦围。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分内外两大院落。关王庙建成已有900多年,据有关资料证实,是我国最早的关羽庙建筑。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固关长城 依山逶迤,地势险要,与著名的娘子关、旧关共成鼎足之势,为历代军事要塞。是在公元前333年(赵肃侯17年)修筑的赵长城基础上,于明代万历17年(公元1589年)再次修复,成为明代都城第一道防线。现存长城为明代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石砌内长城。
    • 千佛寺摩崖造像 位于盂县肖家汇乡南兴道村的千佛山。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山上曾建千佛寺,寺庙旁侧凿有大型壁龛3处,内有石雕造像总计1100余尊,营造年代自北魏永熙元年(532)始至唐开元(618)时期,长达200余年。民国盂县知事王昌所著《金石志》对此有所记载。现仅存壁龛一处,平面为长方形,无后室,举高米,阔宽8米,面积达40平方米,以营造塔状佛龛为主,故又称“塔窟”。
    • 娘子关 被誉为天下第九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原名苇泽关,因唐高祖李渊之女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统领娘子军在此设防而得名,另一说为此处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据说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娘子关因此而得名,现今祠已废,有唐人书《妒女颂碑》,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 百团大战纪念碑 在阳泉市区南六公里,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主峰上。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的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
    • 藏山 位于盂县城北18公里处,藏山以流传着“藏孤救孤”的故事而闻名。据《史记·赵世家》等典籍记载,晋景公时,权奸屠岸贾累进谗言,致使赵盾全家三百多口被杀害。赵盾之孙赵武尚在襁褓之中,幸被其父友人程婴用己子替代,而抱持逃至此处,藏居十五年之久。名其山曰“藏山”,盖以藏孤得名也。后人为了颂扬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舍身取义之壮烈事迹,遂在藏山立庙祭祀,代代香火不绝。
    • 昔阳大寨村生态农业园 大寨原有800亩耕地,10年前实施退耕还林,现在只剩下300亩农田。过去错落美观的“梯田”,种上了优质核桃、苹果和美国杏,已成为郁郁葱葱的林地,大寨村的森林覆盖已率达到68%。
    • 冠山森林公园 位于平定县城关镇内,距平定县城4公里。冠山主峰顶状似冠,故名。
山西长治:法兴寺
山西长治:上党门
  • 长治市
    • 法兴寺 在长子县东南20公里处的慈林山。法兴寺始建于后魏神鼎(后凉吕隆的年号)元年(公元401年)。
    • 会仙观 在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
    • 观音台 位于长治西北郊5公里处的梁家庄。是一座明代建筑的庙堂。观音堂座北朝南。
    • 金灯寺 座落在林滤山东面游云缭绕的陡崖之上。寺顶有巨崖当空,寺下俯万丈深渊,座北面南,由东往山形成了藏奇纳胜的七进院落。由大小十四个石窟组成,窟的外檐就山开凿建成殿堂,自成一局,平面东西构成长条五进院落,建筑有关帝庙、钟鼓楼、聚仙楼、延寿殿、铜佛楼、神佛殿堂等,最后有大佛殿3间。山腰北屋凿有大小14个洞窟。
    • 静乐宫 在长治市区东北5公里的郊区关村村中。宫院座北向南,为四合院布局。
    • 九天圣母庙 在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据庙内元元统二年(1334)重修碑记载,该庙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建中靖国元年(1101)重修。明崇祯五年(1632)进行了建庙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清代乃至民国年间亦多次修缮。庙座北向南,为一进院。南北较短,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则配以耳殿。
    • 上党门 长治古称上党,上党门在长治市东南,为古上党郡府署衙之大门。现存的上党门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为明代旧物。
    • 五凤楼 位于长治市南35公里的长治县南宋村,五凤楼是玉皇观的山门,高达五层,计20余米。建于元代,明万历、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四次修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城隍庙 座落在长治市东大街。规模宏大,布局奇特。是国内现存府级城隍庙中较完好的一座。有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元朝初期,距今已有780余年的历史,明清两代曾多次扩建重修。
    •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位于武乡县的砖壁村和王家峪村。处于太行山腰,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总部就设在村东玉皇庙内及周围的李家祠堂、佛爷庙、奶奶庙等一组建筑群中。王家峪村位于砖壁村西南10公里、洪水河南岸的一条峡谷中,八路军总部曾设在村北三座相连的民宅中。在王家峪村建有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砖壁村现还存有总部防卫工事、地堡、哨洞、炮兵阵地等遗迹。
    • 仙堂山 在襄垣县城北25公里处的强计乡境内,因建于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该山原名“九龙山”,主峰海拔1700米,方圆20余平方公里。登高眺望,重峦叠嶂,云雾弥漫,如九龙汇集。仙堂寺古朴庄重,雄伟壮观,镶嵌在半山腰上,寺侧独秀峰(翠微峰)突兀于群山之中。
    • 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壶关县东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区,北距壶关县城30公里,公园涉及三个乡镇的23个村,占地面积达4389.4公顷,其中林木面积3287。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4.9%。
    • 老顶山 在长治城东北七公里处,又叫百谷山。方圆40多平方公里,从北向南由五个山峰组成,所以又叫五顶山。这五个山峰依次叫老顶、南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老顶是五顶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老顶上原建有玄天大帝庙。现为长治市电视转播台。
    • 黄崖洞 在黎城县北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岭下,面对狭长的河谷平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黄色崖壁上有一个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这里是八路军兵工厂旧址,也是“黄崖洞保卫战”的战场遗址。
    • 灵空山 在沁源县西北。方圆百里,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在灵空山山腰,有一块平台地,古老的圣寿寺就座落在这里。
    • 天脊山 位于山西省与河南省交界处,距平顺县城35公里,离河南林州市18公里。景区总面积1419.1公顷,海拔1886米,被誉为“天之脊”。
山西晋城:炎帝陵
山西晋城:玉皇庙
山西晋城:羊头山石窟
  • 晋城市
    • 历山 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条山东端,地跨翼城、垣曲、阳城、沁水四县,南临黄河谷地,北倚汾渭地堑。面积为24800公顷,是中条山隆起部分,形成笔直的险峰和深谷,主峰舜王坪海拔达2358米。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舜王坪 位于山西省翼城、垣曲、沁水三县交界处历山自然保护区内,传说是上古时代舜帝耕作的地方。
    • 珏山 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
    • 山里泉 位于太行山南部,晋豫两省的泽州、阳城、济源三县市的交汇处。
    • 王莽岭 王莽岭旅游风景区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处仅800米。王莽岭是陵川与河南辉县的界山。
    • 锡崖沟 在王莽岭山脚下,因传说仙人道士曾在这里冶锡炼丹而得名。
    • 九仙女湖 位于阳城县,是传说中仙女下凡游玩之处所,湖中矗立有九女仙台,台上建有九女仙祠,是阳城古城八景之一。
    • 皇城相府 位于晋城市北留镇境内,皇城村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 蟒河 位于阳城县南40公里的森林境内,南与河南省济源接壤,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蟒河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崦山、皇城,董封水上东园,云梦山、海会寺等。
    • 炎帝陵 位于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庄里村炎帝陵,俗称“皇坟”。陵后有庙,谓之五谷庙。
    • 玉皇庙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城市区东北13公里的泽州县俯城村北山岗上,居高临下,气势轩昂,是古代泽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其间的300多尊道教诸神泥塑自成体系,艺术地展现了我国道教诸神系统。在道教诸神中,由于“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俗称玉皇大帝)位置最为尊贵,故本道观称作玉皇庙。
    • 羊头山石窟 在高平、长子、长治三县交界处,山巅有两座石雕方形塔,塔侧石雕伏羊佛龛造像,头尾清晰,由此山状为羊头,故名。羊头山梵刹,名曰清化寺,据记载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原名定国寺,北齐时改名宏福寺,隋末寺废,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重建,并改额清化.今清化寺建筑已不存,尚留石佛三尊、明碑一通和殿堂遗址,但寺周北魏至隋唐时期窟龛造像和石塔仍依然如故。羊头山石刻造像和石塔,是羊头山历史遗物中的精华所在。原有规模及顺序已不可考,现状可分为九区。较大窟龛二十二个,小型佛龛八十多个,窟洞平面多为方形。还有千佛碑一通,皆魏至唐物。
    • 柳氏民居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沁水历山舜王坪自然风景区腹地。柳氏民居系柳宗元后裔于明清时期所建。为一进十三院文人府邸。柳氏民居为典型的明清城堡式建筑群,内部结构有点像古时的瓮城,村外还环绕着城墙,由此可见村落防御之严。
    • 长平之战古战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
    • 定林寺 位于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建筑规模宏大,座北面南,四进院落,寺东有上下两个偏院,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唐代已有此寺。
    • 海会寺 在阳城县东15公里的大桥村。唐乾宁元年(公元894 年)创建,初名郭谷院,因寺有泉龙泉,唐昭宗改额龙泉禅院。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寺僧宗佑重修,改称今名。寺内有琉璃双塔对峙。一建于唐末,宋代重修,八角十级,高20米。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角形十檐,十三层,高50米。
    • 黄围灵湫 位于陵川县城东30公里处的深山中。上下七进院落的黄围宫院,坐北面南,依山而筑。宫院后古溶洞深邃阔大,流水潺潺,“灵湫”盈盈。抗日战争中日寇一炬将宫院烧毁。现残留建筑仍构成“深山古院”的胜景。黄围之巅有真武祖师殿、玉皇庙、五祖庙等建筑。
    • 金峰寺 位于高平县西山之腰,旧时僧人众多,为高平县三大寺庙之一。
    • 晋城东岳庙 俗称东大寺,在晋城市东北18公里高都镇,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现存山门、东西廊庑、大齐殿、藏经阁及两侧垛殿等。
    • 景德桥 俗称西大桥。横跨在晋城市西门外的沁水河上,连贯两岸公路,因通沁水、阳城一带,一度称沁阳桥。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二年(1191年)完成。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今名。桥用二十五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桥面长30米,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宽6米,两端各负一券,以分剪洪水冲击面,减轻大桥的荷重力。桥面两侧石雕兽面、海成、行龙、海水等纹图案,券门上雕离首,均精巧。
    • 开化寺 在高平城东北17公里舍利山腰,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3-926年),初名清凉寺。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建造了大雄宝殿以后,改名为“开化禅院”,后来一直称为开化寺。现存寺前楼阁式山门一座,名叫大悲阁。
    • 青莲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名硖石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
    • 古村郭峪 郭峪村位于阳城县北留镇,唐代建置。现存明代民居40院;明崇祯十一年修建的蜂窝城墙,高20米,宽5米,长1400米;元代修建的汤帝庙,尚存20米高的挑角戏台及罕见的九开间大殿。在这个五六百户的山村里,明清两代共出了十八名举人和十五名进士,并把儒家礼制观念体现在村落、户宅的建筑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 云蒙山 在阳城县城西南38公里,横河乡西南边,与垣曲县交界处。该山四时岚气弥漫,常似笼雾,故名云蒙山。为待开发的旅游佳境。
山西朔州:应县木塔
山西朔州:净土寺
  • 朔州市
    • 应县木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释迦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 净土寺 位于应县东北隅,俗称北寺。据清代《应州志》载,净土寺于金代天会二年(1124年)僧善祥奉敕创造,距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该寺的主殿为大雄宝殿,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为金代原物。
    • 宝宁寺 俗称大寺庙,位于右玉县旧城城关镇内东街北侧。寺院建筑座北向南,原占地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150米。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原有四进院落,五座殿宇,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遗憾的是该寺在解放前后和“文革”当中遭到严重破坏,殿舍倒塌,椽栋皆毁,除大雄宝殿和过殿外,其他建筑全部不存。
    • 崇福寺 坐落在朔城区东大街,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崇福寺乃鄯阳古刹。
    • 广武汉墓群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在朔州市山阴县西南,共有288座。
    • 旧广武古城 在山阴县城南40公里的广武汉墓群南侧,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东靠新广武城,北邻汉阴绾故城,西接辽代雁门关关城遗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对峙的敌楼,相望的烽火台等,构成一条坚固完整的战事防卫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战斗气势。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代,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包砖,清代曾作过维修和补葺。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总占地16296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
    • 新广武城 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境内,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所在地自古兵家必争,在汉代,这里归属雁门郡的阴管县管辖。阴管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置,东汉时雁门郡治即迁于此。到了明代,为了防御蒙古族的入侵袭扰,明王朝从前期即开始了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工程,这项浩大的工程到了明中晚期更臻完备。在长城沿线的内外还散布着众多的城堡,新广武城就是其中一座,明边上的这种城堡平时屯种,战时出征,在和平时期还兼有易市、榷场的经济职能。
山西晋中:平遥城隍庙
山西晋中:平遥县衙署
山西晋中:介休张壁古堡
山西晋中:平遥文庙
山西晋中:太谷三多堂
  • 晋中市
    • 平遥城隍庙 初建于北宋年间,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和清咸丰九年(1859年),两次都对大火后的城隍庙进行了重修。是一座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它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
    • 平遥县衙署 位于衙门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东西宽131米,南北长203米,占地2.66万平方米。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前朝后寝,左文右武。明成化十年《山西通志》称:“平遥县治在城内西南宣化坊,元至正六年建,国朝洪武三年主簿孙在明重建。”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记载,县治于明万历十九年、二十五年 、四十七年 、四十八年间,均有过大规模的增建改筑;清顺治十二年及光绪五年补修添建。
    • 平遥文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
    • 平遥明清街 即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自古以为就是平遥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明清街中央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乔家大院 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
    • 王家大院 位于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2002年初,王家大院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位。
    • 常家庄园 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
    • 渠家大院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群总面积2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7500平方米,整座大院宏伟庄重,高峻威严,气象森然,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
    • 太谷孔祥熙宅院 原系太谷士绅孟广誉的老宅,建于清乾隆到咸丰年间,1930年为孔祥熙购得。1934年蒋介石曾到此居住,后为日寇、蒋阎兵站、医院、特警占用。宅院座南朝北,东西91米,南北69米,总面积6325平方米。现存正院、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花园及部分残损的东花园。它由多个横向排列的套院组成,每个套院均沿中轴线方向分割为多个四合院。各院间用明廊、抱厦或过厅相隔。
    • 太谷三多堂 太谷三多堂博物馆位于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汪村,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幢“寿”字型宅院,占地10638平方米,有房屋277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介休张壁古堡 位于介休绵山北麓的龙凤镇。古堡建于公元619年,为隋末刘武周抗击李世民所筑。古堡四面封闭,并有小瓮城,堡内遗存的历史街区和大量古建筑,是研究古代城堡的重要实物标本。
    • 净信寺 位于太谷县城东漾邑村南,距县城10公里。据寺内碑记创建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4年),据县志记载原为尼庵后改僧院,经历代修整扩建,现存为明清建筑,保存完整。1986年被公布无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镇国寺 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0892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196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双林寺 位于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中都寺创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献记载失详,难以确考。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现存庙宇为明代和清代建筑。
    • 榆次老城 位于晋中市榆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不方米。
    • 中国镖局 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61号,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
    • 日升昌 清代中叶,产生了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也称“票庄”,或“汇兑庄”,这个行业为山西人所包缆,又被称为“山西票庄”,它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共有17家,平遥人开的就占了7家,其中最大的票导是平遥人雷履泰开设的“日升昌”,它原是颜料行,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转为票号。
    • 祁县 祁县古城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晋中盆地中部,汾河东岸,太岳山北麓。祁县历史悠久,因古时有“昭余祁泽薮”(长杂草的积水地带)而得名。春秋时,祁地属晋,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公元前556年,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大夫姬奚作食邑。姬奚以地为姓,改姓为祁,即历史上有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他的城邑在今祁县的古县镇下古县村。
    • 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 石膏山 位于灵石县城东南约35公里。属太岳山脉,海拔2532米,与介休绵山、沁源灵空山鼎足而立,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山西运城:李家大院
山西运城:开元铁牛
山西运城:普救寺
  • 运城市
    • 李家大院 位于运城市万荣县阎景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一座晋商文化与晋南民居相结合的建筑群。
    • 永济鹳雀楼 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古城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云栖楼”又称“鹳雀楼”。唐宋时期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 稷王庙 位于稷山县城中心,是奉祀我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该庙原在县城以南50华里的稷王山上,是相传的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旧时,每年夏历四月十七日,四方人士必聚此举行隆重祭典。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迁至今地。现在的庙宇为清代遗物,主体建筑有献殿、正殿,钟、鼓二楼左右分峙。
    • 稷益庙 位于新绛县城西南30华里阳王村。南临稷王山,北望汾河水。是一座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创建时代不祥,元、明重修并扩建,现存山门、献亭、舞台、正殿等。
    • 舜帝陵 运城市区北15公里的鸣条岗西端。舜是传说中我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死后葬于鸣条岗。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后毁于元末战火中。明正德初(1506),乡人重建。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大地震中又遭毁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安邑县令吴愈再次重建。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的大地震中又为瓦砾,仅存正殿。次年,在乡人王步洲等倡导下,重建舜庙。舜陵座北朝南,占地70亩,神道13亩,奉祀香火地17亩。舜帝陵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真武庙 亦即玄武庙,位于河津市城区三里许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据考证,真武庙创建于元末明初(1357-1368)年间,明嘉靖、万历、清康熙、乾隆、咸丰、道光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建或重修。
    • 九龙庙 座落在河津市西北3华里的紫金山麓。因山上并列有九个山头,峰峦起伏,势若游龙,故称九龙头。 九龙庙为主祀古代神话中北方之神——真武的祠庙,兼祠吕祖洞宾。
    • 绛州大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新绛县城西高垣之上,新绛中学校内(原州署衙门内)。始建于唐,现存大堂建筑为元代重建遗构。
    • 鼓楼 绛州三楼系指钟楼、鼓楼、乐楼。位于新绛县城西部高垣之上。明清时州府县城多有市楼,俗称鼓楼,唯绛州三楼并峙,南北鼎形排列,钟楼在南,乐楼在东,鼓楼偏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解州关帝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为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
    • 闻喜文庙 位于闻喜县县城内东北角。重建于宋咸平四年(!O01),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倾坏。明弘治四年(1491)重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开元铁牛与蒲津渡遗址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
    • 普救寺 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 青龙寺 位于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北依高垣,南临汾水。该寺由工部尚书王政奉敕而建,始建年代为唐龙朔二年(662),翌年改名。元、明、清各代多次重建、修葺和补绘。现存建筑系元、明遗物,占地约6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院落,大小殿宇8座。前院南有四大天王殿三间(现改为山门),东为十王殿三间,西为罗汉殿三间。后院以中殿和大殿及东西两厢为主,中殿三间左右垛殿各一,左为祖师殿,右为青龙门。大殿三间,左右垛殿各一,左为护法殿,右为伽蓝殿。中殿和大殿之屋顶均作单檐悬山式,中殿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建,大殿至正十一年(1351)重修,两旁垛殿亦为元代遗物。
    • 太阴寺 位于绛县县城东南15华里东华山脚下的张上村。相传,该寺为北魏时西岳一位高僧寻溯支脉来此而建。北周、唐、金、元、明、清时有扩建或重修。寺内的精华建筑为金代遗构南大殿,殿内雕刻有一尊躯长4米、独木金身释迦牟尼涅磐卧像。造型端庄,夸张得当,神态安祥。木雕神龛内还完好保存有明代洪武年间绘制的一组吊唁壁画,十分生动、形象。
    • 万固寺 位于永济西南的中条山麓,始建于北魏时期,原名“繇哉寺”,曾遭兵火焚毁,隋代复修,更名为万固寺,取“万年固”之意。
    • 永乐宫 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永乐宫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永乐镇,出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 五老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距解州关帝庙25千米,南距永乐宫10千米,西北30千米是普救寺。五老峰的得名源于五根擎天巨柱般的山峰,中间的主峰玉柱峰被其它“四老”环绕,孤标秀出。
    • 万荣笑话博览园 位于运城市区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占地面积234亩,是首家以笑文化为载体的娱乐园。
    •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处山西晋南盆地、面积132平方公里。因其湖中的黑泥蕴含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肤,可与以色列死海相媲美,因而也有中国“死海”之称。
山西忻州:南禅寺
山西忻州:雁门关
山西忻州:杨忠武祠
  • 忻州市
    • 五台山 位于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
    • 管涔山 属吕梁山脉,为贯穿山西境内的主要河流——汾河的发源地。山势险峻,是华北落叶松的原生地。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东寨镇,含五寨、神池、岢岚、静乐等部分县区,由大石洞、秋千沟、马家庄、高桥洼、阎家村和怀道林场的部分区域组成,总面积约4.433万公顷,森林面积占50%。
    • 芦芽山 系管涔山的主峰,位于山西宁武、五寨、岢岚县境内,五寨县城东南26公里处。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
    • 雁门关 又名西陉关,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宁武关 在宁武县城区。内长城重要关隘,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关城筑于明景泰元年,历代修葺。三关镇守总兵驻此。内长城原来分三路,宁武关为中路,雁门关为东路,偏头关为西路。今关城已炬,两侧之长城遗迹尚存。
    • 偏头关 偏关城是古代晋北门户偏头关的所在地。在古代,驻牧在河套以及整个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常常从此南下,进入山西。为了防御这些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汉族政权经常在此设防固守。从唐末五代以来,这里就建立了偏头寨,防御北边的契丹。金、元时期,改寨为关。
    • 古城代县 位于山西省北部,忻州地区东北部。代县古为代国,春秋属晋,战国称广武邑。西汉时为广武县,隋、唐、五代、宋、金俱称雁门县,并多为雁门郡、代州的治所。元废县入代州,民国元年(1912)改为代县至今。
    • 西口古渡 位于河曲县城水西门和内长城之外,黄河东岸之上。沿岸巨石垒砌,顺河而下百余米长。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历史上可追溯至汉。
    • 杨忠武祠 位于代县鹿蹄涧村,通常称它为杨令公祠或杨家祠堂。祠堂里保存着一些关于杨家将的比较真实的资料,可补史书的不足;也有许多生动的塑像和画像,可供游人凭吊和观览。
    • 南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忻州五台县城南21公里处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该寺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座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 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 娘娘滩 位于河曲县城东北7.5公里的楼子营乡河湾村,在晋、陕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的黄河之中。民间传说,汉高后吕雉专权,曾将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贬到云中州,住在娘娘滩上,生下汉文帝以后,怕吕后知道杀了自己的儿子,她就把汉文帝藏在水寨峙圪台上,后来人们就把它叫成了太子滩。
    • 赵杲观 位于距代县城23公里处的天台山沟掌里,历史上也曾称天台寺,佛道二教都曾在此活动过。据《代州志》载,赵杲观创建于北魏时期,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现存建筑物为明代重修,可分北洞与南洞两大群落。北洞内容以道教为主,南洞内容以佛教为主。
    • 貂蝉故里 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
    • 阎锡山故居 位于定襄县河边镇,现为河边民俗馆。阎锡山旧居始建于1913年前后。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建成现在的规模。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又各昌春接)、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子明慈幼院,大小共27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700余间,总占地面积 3.3万余平方米。
    • 禹王洞 位于忻州市城东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俗称仙人洞,亦称仙登窑,相传大禹曾在此系舟治水,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后改称禹王洞。
    • 万家寨引黄工程 位于黄河大北干流上端左岸的偏关县万家寨,是一项既为山西也为全国的大型跨流域引水项目,也是山西新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
山西临汾:尧庙
山西临汾:华门
山西临汾:小西天
  • 临汾市
    • 姑射山 位于汾西城西部边界,距县城30公里,海拔1890.8米。姑射山又名石孔山,是吕梁山的支脉,它被仙洞沟劈为两半,南北仙洞位于山腰中部断崖崖台上。
    • 临汾尧庙 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相传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庙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因此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 临汾华门 正面三门矗立,象征着尧舜禹三位文明始祖,直观地体现了文明之门和根祖之门的文化主题。位于中间的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
    • 霍州署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始建于唐代。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遗构,其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壮丽,是我国现存古代衙署(州级)优秀典范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与保护价值。
    • 丁村民居与丁村民俗博物馆 在襄汾县城南四公里的丁村。至今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至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各式院落20余处,33座明清时代的民房庭院,反映出明、清时代北方农村的村庄格局。分北、中、南三个建筑群。丁村民俗博物馆利用其中部分院落陈列了近万件文物,把晋南一带清末民初的部分民俗事象,或绘制成民俗画,或制作成模型,在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明清民居中予以展出。
    • 霍州千佛崖 俗称石佛崖,亦名佛峡,位于霍州市城南7.5公里的辛置镇郭庄村。千佛崖系石雕群像,座东向西,背靠大运公路,面临千里汾河。崖面东西宽5.2米,南北长12.3米,总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千佛崖现存有唐长庆二年(822)、明正德五年(1510)铭文,从铭文中可以断定千佛崖始创于唐代。
    • 壶口瀑布 由吉县城西行23公里,即可看到壶口瀑布。《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即因此而得名。
    • 洪洞大槐树  位于县城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洪洞大槐树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古大槐树被 当作“家”、被称作“祖”、被看作“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故乡。“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 小西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千佛庵,位于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创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
    • 水神庙 亦称明应王殿,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泉源头。左傍霍山,面临泉源,坐北朝南,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沿中轴线往北有山门(上筑舞台)、仪门、明应王殿,据庙寺记载,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元时大地震毁坏,又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明清两代重修了山门和仪门。
    • 东岳庙 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325)已有,历代修葺。
    • 苏三监狱 在今洪洞县政府院内西南,亦即明洪洞县衙西南角。
    • 广胜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东汉建和元年(147)创建,初名俱卢舍寺,唐代改称今名。大历四年(769)重修。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又予以补葺,始成现状。广胜寺分上下两寺。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
    • 平阳鼓楼 坐落在临汾市区中心。大约始建于北宋年间,金、元、明、清皆重修过,但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1600平方米,高40.5米,四面设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8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5米的券门。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于1948年毁于战火。1983年,临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倡议全市人民集资捐款修复鼓楼。1984年开工,1986年恢复原貌。
    • 霍泉 在霍山脚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丈之深。由海场、分水亭、碑亭组成。
    • 临汾烈士陵园 1958年在城南尧庙宫北面兴建,集中安放了烈士遗骨。
山西吕梁:玄中寺
山西吕梁:则天圣母庙
山西吕梁:黄河古镇碛口
  • 吕梁市
    • 安国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安吉寺”,位于离石城西7公里的乌崖山谷,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曾为代宗女昌化公主食扈地,代宗以佛牙二赐公主,置于铜塔贮藏,今寺中铜塔楼就是当年供奉佛牙之处。现在王家塔村山梁上有一古石砌台基,为昌化公主的点将台。宋嘉佑三年(1058年)镇西人王公佐在该寺做寨,称“安国王”,之后“安吉寺”改名“安国寺”。
    • 玄中寺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名刹,位于交城县西北十公里处深山中,是净土宗的发祥地。据记载,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高僧昙鸾在玄中寺创立了佛教净土宗派,并著有《往生论注》等书。据寺内碑文记载,玄中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公元472年),落成于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曾赐名“石壁永宁禅寺”;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唐宪宗又赐名为“龙山石壁永宁寺”。随着皇家对玄中寺的重视,该寺院也就得到了不断的扩建,香火也十分旺盛。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玄中寺被大火烧尽,后经寺僧元钊负责修复。到了金末,该寺又为兵火所毁。到了元朝,由于寺院住持惠信负责修葺,使寺院得以恢复。但元末的战乱,又使玄中寺化为灰烬。明、清两代,虽进行过修建,但均未达到以前兴盛时的规模。
    • 北武当山 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
    • 交城卦山 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
    • 卦山天宁寺 200多间楼阁殿宁依山势逐阶而建,有纪念清代名宦山西布政使的生祠;有属于佛教序列的圣母庙;用于文人学者传习讲学的卦山书院,供奉“文昌帝君”儒教神仙的文昌宫,还有憎舍、经塔、戏台、墓塔等等,分属佛、道、儒、园; 林、专祠5个序列。
    • 宝峰山 位于离石市东25公里的小神头乡归化村南隅。又名宝盆山,山势奇险,悬崖壁立,林木丛茂,几十里山坡苍松翠柏覆盖,四季常青,稍有风吹便涛声响彻整个山谷。宝峰山道观创建于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元年至五年),由三座山门,12座单体建筑组成,三进院落,每座院落都有四座殿堂,古建筑年代涉及唐、宋、元、明、清五朝。
    • 文峰塔 位于汾阳市城区以东2公里的建昌村,199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建于康熙年间,由明末进士汾阳人朱之俊(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倡议集资而建。塔高13层,每层中有12生肖塑像,现已毁。民国13年一次地震中第13层东北角毁坏,塔刹丢失。1998年汾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维修,社会各界捐资,于2000年12月竣工。现恢复塔刹,经航空准确测量高度是84.93米,为全国第一高塔。
    • 则天圣母庙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惟一的一座女皇主庙宇。位于文水县城北5公里,南徐村北面。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青水秀的名胜古迹。
    • 刘胡兰纪念馆 坐落在文水县刘胡兰村南,东濒汾河,西接太汾公路,地势开阔,禾木丰茂。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建筑总面积8400平方米,1957年刘胡兰烈士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
    • 黄河古镇碛口 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
    • 庞泉沟风景区 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一百公里的关帝山腹部。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要保护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
    • 酒都杏花村 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汾酒、竹叶青的产地。
    • 西华镇 在距离离石市50公里的云顶山东侧,有一处占地两万多亩的天然优质草场——西华镇草原,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海拔两千多米,地属高寒湿润区。天然草地最集中的地区人称“四十里跑马场”。
    • 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 位于孝义市,规模庞大,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