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岑溪市
岑溪城市风光
岑溪市区夜景
糯垌大竹龙母庙,位于岑溪市糯垌镇大竹村

  岑溪市(汉语拼音:Cén Xī Shì;英语:Cenxi City),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县级市,梧州市代管。位于广西东南部,处于东经110°3′-111°22′之间,北纬22°37′-23°13′,东南与广东信宜市相连,北与苍梧县藤县连接,西与玉林相邻,外号“小深圳”。辖14个镇,行政区域面积2783平方公里。人口90.30万人。

  岑溪属云开大山北麓东段的丘陵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南部立柱顶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211米。最低点为西北的都自河谷,海拔50米。主要河流有黄华河义昌江

  岑溪位于珠三角经济圈与大西南的结合部,既是联接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辐射的重要腹地,又是大西南资源型经济与沿海外向型经济的连接点。岑溪盛产花岗岩,是远近闻名的“花岗岩之都”,“玉桂之乡”和“中国古典三黄鸡之乡”,是创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市)和“创建广西无公害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绿色名市”。

  2012年5月23日中国老年学会向岑溪市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牌匾。

行政区域

  岑溪市现辖14个镇:

   岑城镇 马路镇 南渡镇 水汶镇 大隆镇 黎木镇 大业镇 筋竹镇 城谏镇 归义镇 糯垌镇 安平镇 三堡镇 波塘镇

  岑城镇下辖:城厢社区、樟木社区、龙井社区、甘冲社区、新兴社区、富民社区、孝坊社区、义洲社区、思英社区、上奇社区、明都社区、探花村、乌峡村、古塘村、龙登村、天星村、六田村、六凡村、木朗村、思孟村、垌尾村、山心村、黄沙村、寮田村、大锦村

  马路镇下辖:马路社区、昙容社区、善村村、福塘村、义垌村、中林村、车垌村、水平村、和平村、伏六村、岭腰村、荔王村、六新村、五星村、永固村、上双村、大和村、昙雅村、大垌村、旺庆村

  南渡镇下辖:南渡社区、吉太社区、坡舍村、旺练村、峡宝村、苏河村、平石村、盘古村、高创村、西兰村、六梭村、社垌村、古太村、都雅村、义新村、杨冲村、中和村、西竹村、六丰村、高垌村、泊口村、雅奏村、君垌村、君丰村、六四村、井河村

  水汶镇下辖:水汶社区、石村、旺田村、良乃村、南六村、太云村、云会村、大卫村、耀华村、云秀村、曾子村、王强村、翰田村、大南村、西河村、兆阳村、尚智村、旺公村、尚仁村、尚勇村、三村村、竹兰村、严垌村

  大隆镇下辖:西宁社区、六各村、车滩村、合和村、南和村、河口村、石脚村、碰河村、白碟村、义修村、旺坡村、大峡村、那蓬村、福隆村、均昌村

  梨木镇下辖:梨木社区、里汉村、三益村、塘坎村、高围村、大旺村、南沙村、双元村、泗祥村、白护村、沙琴村、社护村、平田村、河木村、云开村、水井村、大坡村

  大业镇下辖:大业社区、板么村、思回村、泗龙村、杨乐村、新村村、古静村、双松村、会村村、古万村、古味村、胜垌村、奕清村、大献村、同福村

  筋竹镇下辖:筋竹社区、中围村、义水村、云龙村、大王村、黄陵村、横垌村、双担村、横山村、马芹村、石芹村、志明村、新联村、望闾村、罗敏村、昙市村、黄茅村、石龙村

  城谏镇下辖:诚谏社区、大良村、南大村、美和村、新华村、陀村村、思和村、大新村、孔任村、乾厢村、石桥村、永安村、治安村、河三村、沙田村、黎垌村、白丈村、天堂村、长坡村、双坪村

  归义镇下辖:新圩社区、思塘村、荔枝村、龙王村、金坡村、昙龙村、大寨村、勒水村、谢村村、万里村、金鸡村、大冲村、保太村、秋风村、石坡村、双贵村、美伦村、义和村、赤黎村、古皮村、永和村、垌头村、永义村

  糯垌镇下辖:糯垌社区、塘坡村、海杰村、地麻村、新塘村、新田村、叶伦村、昙海村、高棠村、古河村、平炉村、龙樟村、大地村、龙母村、古淡村、平坡村、古兰村、黄塘村、塘坪村、绿云村、三兴村

  安平镇下辖:太平社区、古院村、成美村、同心村、凤新村、中庆村、富宁村、富罗村、罗同村、灵山村、尖峰村、治垌村、纯塘村、昙伦村、白板村、三塘村、古益村

  三堡镇下辖:三堡社区、木坪村、月田村、立垌村、河六村、车河村、荔良村、美术村、简塘村、安山村、富冲村、祝庆村、扶南村、新安村、平山村、蒙奇村、蒙布村、蒙冲村、孔龙村、三合村、振大村、沙村村、古堆村、河边村、古寨村

  波塘镇下辖:波塘社区、新廉村、荔村村、南垌村、容坡村、和村村、六肥村、龙田村、双门村、杨亦村、东岸村、西岸村、古冻村、六岑村、蛟塘村、合水村、大公村

历史

  初,赵佗建立南越国,岑溪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置苍梧郡猛陵县,今市境大部分为猛陵县境。

  公元524年,在岑溪市境大部分地区置永业郡,郡治在筋竹旧县村。公元583年废郡,改为永业县。曾一度废县,于公元596年复置。公元622年,以永业县地置南义州,分置安义(在今市东部)、龙城(在今岑溪市中部)、义城(在今岑溪市西部)三县,州治设在龙城县。

  公元757年,安义县改为永业县,龙城县改为岑溪县,是为岑溪县名之始。公元973年,原南义州三县先后并归岑溪县。此后历代除隶属变迁外,岑溪县名及建置基本不变。

  1951年和1953年,原属藤县的糯垌、三堡两区先后划归岑溪。1995年9月,岑溪撤县设市(县级市),仍隶属梧州地区。1997年4月,改由梧州市代管。

地理

  地形:岑溪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云开大山北麓东段的丘陵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山脉为云开大山勾漏山余脉延伸,西南部土柱为境内最高山峰,海拔1211米,最低点为西北的都目河谷,海拔50米。

  气候:岑溪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年平均降水量1450mm。年日照时数为2004.7小时。

  河流:主要河流黄华河义昌江,分别由东南流向西北,境内流经里程分别为111.5公里和123公里,属珠江水系,其他集雨面积10k㎡以上的河流有36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总面积2783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居多,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岑溪土地资源的真实写照,全市仅有耕地面积33.8万亩。全市土壤有红壤、砖红性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5个土类。

水资源

  岑溪年平均降雨量达1450mm,加上岑溪市历来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因此岑溪市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人均拥有量为全国人均量的2.1倍。黄华河,义昌江是岑溪市境内的主要河流,经西江流向珠江,最后注入南海。岑溪市水电力资源储藏量达13万千瓦可开发量为7.2万千瓦,全市共有3座11万伏变电站、一座22万伏变电站, 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一个重要基地和出口。

矿藏资源

  岑溪市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勘探有铅、锌、钛、铜、金、银、稀土等17种,已开采的有:铅、锌、钛、黄金、稀土。岑溪的非金属矿有花岗岩、珍珠石、云母、莹石、大理石、石英、观赏石等近20个品种。其中花岗岩在岑溪储量极为丰富,达21亿㎥。岑溪花岗岩的产品“岑溪红”结构均匀,色泽鲜艳,天生丽质,能与“印度红”、“巴西红”相妣美,岑溪的花岗岩生产已达一定的规模,年产值20多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生产基地。2006年10月,岑溪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花岗岩之都”称号。岑溪的观赏石以金砂玉为主打产品,主要来源于黄华河流域,金砂玉原为石英岩,色彩多样,纹理流畅,巧夺天工,充满着中国传统的富贵、皇气、吉祥、喜庆的气息。

生物资源

  岑溪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木茹、甘蔗、茶叶等,林果作物有马尾松、砂糖桔、岑溪软枝油茶、玉桂、龙眼、荔枝等。岑溪的玉桂种植超过30万亩,是广西最大、最优质的玉桂基地之一,西江桂及系列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岑溪软枝油茶也是岑溪市的名片之一,种植面积4万多亩,软枝油茶油质好,出油率高,茶油所含脂肪较低,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林业资源

  截至2009年6月,岑溪全市有宜林山地面积206700公顷,有林面积18867公顷,森林覆盖率70.9%,绿化率96.53%全市已形成了六大林业商品基地,林业商品基地发展到261.3万亩。岑溪市盛产松脂,年产松脂2.5万吨,岑溪市是全国十大产脂县之一。

经济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4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增长17.5%。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97.7亿元,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71.8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10.36亿元,增长32.7%;与2010年相比连跨3个亿元,净增收2.55亿元,财政收入总量在梧州各县(市、区)排第一,在广西各县(市)中排第八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829元,增长1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2元,增长10.2%。各项存款余额94.91亿元,比年初增加14.21亿元,增长17.61%;各项贷款余额55.99亿元,比年初增加12.56亿元,增长28.93%。贷款增量和增速在梧州各县(市、区)名列前茅。

工业

  截至2012年2月,全市83个重点工信项目年内完成投资57.19亿元,占计划投资56.44亿元的101.29%。筹集资金2.61亿元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9亿元。全年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53.41亿元,增长31.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729万美元。新签落户项目51个,合同投资总额41.71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5个,投入技改资金61.2亿元,增长62.7%。

  2011年全市197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28.29亿元,占计划投资126.41亿元的101.49%。为47家企业融资6.29亿元,为新建球等7家陶瓷企业争取贷款1.65亿元;有佛子冲矿、龙湾矿、农合行等10家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税收大户,全市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265家,增加30家,创税5.95亿元。全市105家重点帮扶企业年内上缴税金及附加3.3亿元,增长28%。

农业

  截至2012年2月,全市有耕地面积2.11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4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86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 4.9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 27.1 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03765亿元;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7.6565万亩,稻谷总产量22.63万吨,平均亩产712.2千克。杂交稻优质谷样板18个,面积8500亩,水稻旱育稀植样板45个,面积2万亩,塑盘抛秧样板33个,面积6500亩;全市推广种植优质杂交水稻30.8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66.20%;建立“万元田”样板点30个,面积4.5万亩,实现产值39812.4万元;西瓜样板点6个,面积950亩,种桑养蚕样板28个,面积600亩,马铃薯样板5个,面积1000亩,花卉示范园1350亩,其中糯垌花卉示范园1100亩,归义鲜切花基地250亩;种有百合、玫瑰、剑兰、垂莲等花卉作物和绿化苗木。全市造林7.0335万亩,其中建立以八角、玉桂、水果为主的经济林基地3.8335万亩;建立马尾松低脂林改造基地2000亩;营造马占相思、良种桉为主的速丰林3万亩。引进外资900多万元建立速丰林基地2.2万亩,退耕还林4.02万亩,植绿篱3500米,铺草坪5200平方米。可供应枝丫材20726吨,木片25586吨,松脂材1614立方米,可采伐木材共120801立方米,采割松脂15918吨。全市出栏生猪47.04万头、三黄鸡2009万羽。

乡镇企业

  石材、土纸、竹芒编织、烟花炮竹等为岑溪市乡镇特色支柱产业,不锈钢厂、毛织厂、铅锌矿厂等为骨干企业。截至2012年2月,建有探花、思英工业园区两个。全市有花岗岩矿山88座,界锯18951条,磨光机43543台,实现石材总产值1亿元,总收入7.4亿元;全市新办乡镇企业55家,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9904万元;改制101家乡村集体企业,更新95家手抄土纸厂设备;全市共有乡镇企业13289家,从业人数85111人,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9.0414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0.0187亿元。上交税金739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8293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07204亿元,同比增长0.34%。

交通

公路

  国道324线和国道207线穿越岑溪市区;昆明—南宁—广州,包头—桂林—茂名高速公路在岑溪市区交汇;岑溪到区内的南宁、玉林、梧州、贺州、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以及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贵州的贵阳等地均可一路高速,高速公路在岑溪市出、入口较多,有岑溪北、岑溪东、马路、筋竹、糯垌、水汶、昙容、归义等8个;岑溪有包茂高速公路、岑梧高速公路,岑溪高速公路,岑(溪)罗(定)高速公路等,经岑兴高速公路到达南宁仅需3个小时、经岑梧高速公路到达桂林仅需3小时,经岑(溪)罗(定)高速公路到达广州需要4小时。

铁路

  岑溪有洛阳至湛江铁路(简称洛湛铁路)贯通而过以及岑溪至罗定地方铁路。洛湛铁路经停岑溪站的列车有湛江--上海南,湛江--武昌,南宁--梧州,南宁--贺州。从岑溪市区到梧州机场、梧州港口仅40分钟车程。

文化

岑溪牛娘戏
岑溪城市风光

  岑溪市历史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已出土铜鼓16面。其中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陈列的一个五铢钱纹铜鼓,是1958年出土的,它是中国通史陈列中唯一的一面铜鼓,1976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铜器展览》的展品在日本展出。已发现古遗址11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7处,宋代冶炼遗址2处以及宋代陶窑址、明代城址各一处。已发现战国、汉晋、唐等朝代的古墓8处,以糯垌花果山的战国墓最大,1991年在该处20平方米的面积里挖掘古墓8个,从出土的青铜器及陶瓷等文物表明,岑溪人民在2000多年前就以掌握比较先进的冶炼铸造技术和陶瓷工艺。

  随着牛娘戏和抢花炮先后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岑溪市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岑溪牛娘戏

  “牛娘戏”又名牛戏、地戏或长衫戏,是流传于桂东南地区和粤西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核心流行区域在广西岑溪市,基本内容包括牛娘爆肚戏、牛娘戏剧目、牛娘戏音乐曲调、牛娘戏唱词和道白、牛娘戏的器乐伴奏、牛娘戏表演程式及行当、牛娘戏舞美等。牛娘戏历史悠久,表现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厚,其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征,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地方戏曲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岑溪抢花炮

  抢花炮是活跃于岑溪市境内的一项民间传统活动,以糯垌镇的抢花炮活动最具特色。抢花炮历史悠久,自康熙二十九年起就有农历五月十三抢花炮的传统了。后来重新成立的糯垌花炮会又把每届的抢花炮时间改为正月十三日。其基本内容包括还炮、放炮、抢炮等。作为一项大型的群众民间民俗活动,抢花炮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浓厚的地方色彩,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发、自愿参与、奋勇拼搏的精神,深受群众欢迎。

赛龙舟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相传起源于楚人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随着历史推移,赛龙舟逐渐从民间地方习俗演变成具有官方色彩的体育竞技活动,南宋时,岭南的龙舟体育文化兴起,明清时,官方和民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在西江流域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岑溪黄华河沿途的水汶、南渡镇的赛龙舟活动即属岭南特色的民间盛事。

  另据著名学者闻一多考证,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神龙的节日。处于原始图腾社会时期的南方水乡部族人民,为了抵御蛇虫、疾病和水患等灾害威胁,他们尊奉想象中具有无穷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图腾),并把船造成龙的形状,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半宗教、半娱乐性的龙舟竞渡活动,以示对龙的尊敬,并宣示自己是龙的传人。岑溪糯垌镇大竹村(今龙母村,原属藤县)是西江龙族团支系首领温氏的诞生地,岑溪赛龙舟因此又多了一层信仰龙母、宣扬孝道和传承中华龙文化的意义。

旅游

白霜涧瀑布,位于吉太河与君洞河交汇处
石庙,又称盘古庙,位于岑溪市水汶镇西南部

  岑溪市主要有吉太旅游景区,其由白霜涧、石庙、天龙顶(土柱顶)、邓公庙、关帝庙、水汶“五世衍祥”牌坊、樟木古街、孝子祠等景点组成。

  白霜涧瀑布 是集山、水、林、潭瀑、溪谷、奇石、神滩于一体的自然生态风景区。位于吉太河与君洞河交汇处附近,落差约80米,宽约20米,丰水季节,瀑布之水分三级奔流而下,水声轰鸣,水雾蒸腾,气势浩大,潭瀑交错,百练银珠落碧潭;水声回荡,悠扬空谷成华章。与四周的高山丛林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溪谷:两岸森林密布,野花烂漫,藤萝垂悬;溪流潺潺,落差较大处形成瀑布、深滩;溪是满布紫色山石,高低错落,大小各异,不时把溪流撞成朵朵水花,极富野趣。神仙滩:位于瀑布上游,河水清澈见底,河床是一块块巨大的石块有规则地拼成,这些石块非常平整,象人工打磨切割过一样。其中有多个深不可测的穴眼,传说是神仙的脚印。滩后有一潭,深不见底。森林景观:两岸为原始次生植被,覆盖率高,四季植物景观丰富,绿树葱茸,树影婆娑,紧靠溪涧边藤萝悬挂,野花点缀,更富野趣。且野生动物较多,时有珍鸟啼鸣。

  石庙 又称盘古庙,是岑溪市的一大自然景点,也是岑溪市最近正在大力开发的景点之一。石庙位于岑溪市水汶镇西南部,相对高度950米,占地面积170多亩,石庙四周群山怀抱,连绵起伏,直通云间。一条小溪由左向右环绕着山脚,与黄华河相接,连成一体,就象一条玉带盘绕着石庙。石庙山上怪石嶙峋,奇峰突起,千姿百态,花草树木在石缝间生长,枝繁叶茂,每逢早晚,云雾笼罩,恰似人间仙景故有诗云:“石中溪水万年青,庙前风景千万秀”、“石庙生成峰对蜂,奇景相对各不同”。石庙山上不仅有着神秘美丽的传说,而且到处都是怪石奇松:有百鸟归巢、乌龟孵蛋、三眼仙、望天仙、笑面仙、鸳鸯石、生命之源等怪石。

  天龙顶(土柱顶) 国家山地公园,位于岑溪市南渡镇吉太村附近,距离岑溪市区55公里,距离南宁至梧州的高速公路昙容路口仅15公里,有新修的高等级柏油路直达景区。天龙顶国家山地公园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景区主峰天龙顶海拔1221米,相对高度221米,属云开大山山脉的主峰。景区内海拔高于1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石豹顶、公婆顶、湖广顶等四座山峰。 天龙顶景区的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景区内有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沟壑峡谷、溪谷瀑布群、海拔1000米之上的高山草甸、海拔1200多米的丹霞山峰、延绵近数十里的断层崖壁等等,形成了一个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多功能的复合型景区。

  南渡邓公庙 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岑溪市南渡镇南渡街。距梧州市区100千米、距岑溪市区20千米。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当地民俗文化的游览胜地。该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原建在卧龙岗,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迁于今址,现存邓公庙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的。该庙是岑溪人为纪念邓清而修建的。该庙为硬顶砖木结构,由前殿、后殿和中廊组成,以青砖为墙,梁架为穿斗构架,梁、柱、枋、檀均为格木制作。前后殿雕板封檐、红柱挺立、画栋彩梁、如意斗拱、街接前后殿的廊为券栅卷顶、左右两侧饰镂刻花卉。庙内有4根盘龙柱,高4米多、直径40厘米、每根木柱精雕一条神态威猛的蟠龙,是广西唯一仅存的古代木雕艺术珍品,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

  关帝庙 岑溪市南渡镇关帝庙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为琉璃瓦顶青砖格木结构,由前殿,天井,左右厢房和后殿组成。是梧州最大的关帝庙,这种三殿连接的关帝庙在广西也属少见。 关帝庙建庙100多年来,香火鼎盛,朝拜香客甚众。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诞期,朝拜者多时达万人,形成当地庙会。

  岑溪五世衍祥牌坊 座落于水汶镇北约2公里的石村。该牌坊是清朝同治皇帝为表彰岑溪水汶镇南禄村百岁寿星刘运昌五代同堂而建,始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砖结构,牌坊高11米,宽10米,厚1.1米,牌坊顶翘角飞檐,坊身有各种人物、花卉、鸟兽等灰塑,造型雄伟独特。牌坊上还镶嵌梧州知府、岑溪知县等官宦的题词。

  樟木大井 是岑溪四大名井之一(岑溪四大名井为:樟木大井、龙井葛仙井、筋竹石井、归义双贵井)。乾隆初县志有记载:“长宁圩(即现樟木古街)东南有泉,从葛仙岩地脉涌出,亦清冽可饮。”大井就是该泉建成的,距今已有2百多年历史。该井水源充沛,明净清冽,水质甚佳。清末举人李树楷曾写下“大井润千家”的名句。有些在樟木街居住过几代的老居民,就算搬到别的地方住了,也会每天来大井运水回家做饭。大井深约3米,直径约3米。别看才3米深,一年四季进水都是满的。

  糯垌大竹龙母庙 位于岑溪市糯垌镇大竹村。距梧州市区60千米、距岑溪市区20千米。龙母是梧州藤县人,因藤县县志也有龙母出生在藤县二十一都筋竹村的记载,因历代行政区域几经变动,二十一都的筋竹村后来与大化村合并为一村改称大竹村。因此,另有一说认为龙母出生在岑溪市糯垌镇大竹村。大竹龙母庙是以龙母文化为基础,以弘扬龙母文化为主旨,以“龙母源”为主题,突出“母仪龙德”的文化精髓,结合岑溪市的民俗文化,开展以宗教朝拜、文化溯源为主的宗教及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龙母始祖庙,创建于秦朝,同治六年重修,文革期间被毁,现已在遗址上重建;二是龙母早期生活的重要遗迹豢龙潭、撕麻石、父老河等景点。该文化苑着重反映龙母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和背景,与广东德庆悦城龙母着重反映龙母后期生活之地和墓葬之地有一定的差异性和较好的互补性,是龙母寻源的旅游胜地。

  黄华河 名称来源于古时,沿河两岸长满野菊,每当菊花盛开后,满河都漂浮着黄黄的菊花,从而取名“黄花江”,因为“花”与“华”同韵且“华”字有“水”的意义,故曰:“黄华河”。黄华河发源于广东省信宜市,流经岑溪市水汶、大隆、马路、南渡、波塘等镇。市内干流长度111.5公里,落差102米。河的上中游有 5个险滩,自头滩至五滩自然落差17.5米,水深流急。全流域集雨面积2214平方公里,其中市内97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35.14%,平均流量77.5立方米每秒,正常流量29.6立方米每秒。 黄华河沿岸长着成片的竹子,宛若一条绿色长廊。 竹子非常茂密,遮天蔽日,苍翠欲滴。 河水带来的河沙,沙质均匀细腻,呈金黄色,形成一个个开阔的沙滩,成为人们难得的休闲娱乐场所。

  汉丁孝子祠 位于岑溪市市区沙梨山东侧村庄内,是岑溪市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中新发现的。据旧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在岑溪县城东门外通济桥头的大道当中,兴建一座石牌坊,纪念汉代孝子丁密。牌坊高10米,宽8米,门头横额刻有“汉丁孝子故里”。可惜的是,牌坊于1953年被拆毁。该祠是为纪念汉代丁姓孝子丁密而建,据现存建筑及梁架推断,“汉丁孝子祠”始建于明代,清到民国时维修加建,至今已破败,部分精美的壁画、石刻、灰塑、格木梁架因雨水洗刷腐蚀,已造成一定的损坏。 为了维修保护好“汉丁孝子祠”,再现明、清两代祠堂的历史风貌,今年3月,岑溪市政府下拨专款进行抢救维修。抢救维修包括揭顶落瓦、更换桁条桷子、檩木修复,以及修补梁、柱、木刻雕花窗、檐板、壁画等。

岑溪特产

岑溪三黄鸡,是广西历史上四大名鸡之一
玉桂,是岑溪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岑溪种植玉桂已有200多年历史

  岑溪三黄鸡 是广西历史上四大名鸡之一,此鸡是由一种野鸡长期驯养而成。岑溪外贸鸡场于1983年起,对岑溪三黄鸡进行开发,1987年起,连续七年对其进行严格的系统选育。经过系统选育的岑溪三黄鸡,全面保留古典型的体型、外貌和肉质的特色,型、色、香、味俱臻一流,是广西唯一经过系统选育的地方土鸡。岑溪市外贸鸡场把选育后的岑溪三黄鸡放到果园、林区、山地进行放牧饲养,用传统的饲料喂养,所养出的肉鸡与传统的放养鸡保持了一致的特色,是制作白切鸡的最佳品种。

  岑溪桂圆肉 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最重要的桂圆肉生产基地之一,主要分布在马路、归义、糯垌等镇,其中尤以马路镇的生产规模最大。

  玉桂 是岑溪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岑溪种植玉桂已有200多年历史,早在公元1908年岑溪筋竹镇中围村就开始有人连片种植玉桂。其产品“西江桂”、桂油畅销东南亚、欧美等4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是岑溪市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八角 是岑溪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岑溪种植八角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1941年大业古静村连片种植八角400亩。其主产品八角籽、 茴油是岑溪市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全市17个乡镇均有种植,其中梨木、筋竹、诚谏、大业、安平等镇为主产区。产品质量上乘,畅销东南亚、欧美等40多个国家与地区。

  岑溪米粉 相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岑溪米粉的制作非常讲究,关健在于其传统工艺及水。首先,岑山溪水为制作米粉提供绝好的水质,樟木街的米粉之所以好吃,得天独厚是来源于大井水。次者就是选米,米首选晚禾。三就是其工艺,所谓三磨一汤是绝招。半夜三更起床,几十斤泡好的米,要经粗磨,细磨,精磨才能蒸粉,这样蒸出来的粉用手拿着扭抟都不会断。上好的米粉还要有上乘的佐料,佐料定是猪骨熬制加上香料及不告他人的配料。

  竹笋酿 用竹笋制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特点: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原汁原味,吃起来爽滑可口、油而不腻。材料:以选用山蒲笋、大竹笋为最佳。生竹笋去壳后放进盛半满水的锅里用猛火煮半个钟头左右,再捞出来放进冷水浸泡约五小时,然后就可将竹笋捞起放到竹筛里用手揉搓,去掉其苦涩味。另外准备好适量的猪肉、食盐、酱油、花生油、韭菜、茴香、芫荽、生粉、白糖、芝麻等原料。

  沙糖橘 是德庆、广宁、四会传统土特产,岑溪引进了这个品种。

  竹芒编 岑溪有丰富的竹资源,竹产品已成为全市的三大支柱产业。

特色美食

岑溪豆腐酿

  岑溪主要特色美食有:古典三黄鸡、岑溪豆腐酿、岑溪米粉(新圩湿粉、三堡干粉)、白斩狗、筋竹四熬米酒、南渡雅奏米酒、吉太粟酒等。

  岑溪三黄鸡 因其毛黄、脚黄、嘴黄而得名,因其肉厚皮薄,骨酥肉嫩,味道鲜美而受食客青睐。自清末至今,岑溪三黄鸡一直深受两广、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客户欢迎。2004年“古典”牌三黄鸡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同年,岑溪市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古典三黄鸡之乡”。

  岑溪豆腐酿 制作工序是:把豆腐剖成块状,先是下面放上一块,然后再放上肉馅,肉馅一般由猪肉、牛肉等肉料拌少许菲菜、芫荽等佐料配制而成,放上肉馅后再在上面上一块豆腐,然后放到锅中煎。

  岑溪米粉 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龙母的诞生地——岑溪大竹村的老百姓在龙母放归养大的五条小龙回大海时,用上好的大米,精心加工成雪白的米粉,沿河投进江里,让小龙品尝民间美食,此后历代沿袭,形成风俗。每年进入农历五月的第一天(即农历五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做米粉、吃米粉。久而久之,五月初一日就演变成岑溪米粉节。上好的米粉还要有上乘的佐料,这是绝招,佐料定必是猪骨熬制加上香料及不告他人的配料,和米粉一拌,使你吃起耒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白斩狗 被岑溪人称为名菜之一。据有关史料所载,岑溪人大约在1000年前就有食狗肉的习惯。岑溪人制作加工白斩狗有独到之处,皮与肉之间总是藕断丝连的,且色香味美俱全。常用麻油、葱、姜末、辣椒、紫苏、料酒、酱油、芝麻、胡椒粉等作为佐料。

岑溪人物

  潘积善,生卒年不详,旧志称他为连城乡壮目酋。据今水汶潘姓人称是他们入岑的第三代太公。明万历三年(1575年),善统六十三山、六山、七山诸瑶壮,并与广东罗傍瑶壮相联络,自称平天王。万历四年十一月,总督凌云翼率领两粤精兵10余万征罗傍瑶,先檄谕积善。晓以利害。万历五年二月罗傍事平后,云翼将移师岑溪,善见大军压境,迫不得已请降,“自原归田输赋,得比编户,纳器甲数百”。云翼准其请,并送其子入学宫读书,令知县叶诗往连城核其田地,承认其所有权,使为总目。约束地方,仍操生杀予夺之权,为当地土官。

  高熊徵(1636-1706),字渭南。归义镇谢村人。顺治庚子副贡。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叛清,熊徵拟《讨吴三桂檄文》、《平滇三策》,并组织乡兵与官军讨伐入岑之叛军,斩敌军总兵陈士龙。康熙十八年六月被委为浔州府教授;同年九月巡抚傅宏烈召他至桂林,欲他随征滇黔。他表白:“余一介儒生,志在观场,教职是所愿也”。十月任桂林府教授,任职期间,他设法收还修复满州旗员占住的明伦堂和学署,筹建桂林府学、临桂县学、华掌书院,请名师设帐。廿六年(1687年)调任思明府教授,他朝夕经营,募建学宫,捐造学署,创立南坡书院。他任教职之余,还受命督修《通省赋役全书》,撰稿编修《广西通志》、《桂林府志》、《临桂县志》、《思明府志》、《安南志纪要》和《岑溪县志》等6种地方志书。他在编修志书的调查研究中,洞悉各地政情民情,平定吴三桂战乱之后,向府院具题请豁免荒田粮、罢钱局、革盐政《粤西三大政》,为当局采择。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高熊徵经广西巡抚彭鹏荐举,任河北真定府井陉知县,康熙皇帝召见他时,呈上早年所拟《平滇三策》等5个手折,后擢升为两浙盐运使。浙江臬员缺,委他两度代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帝巡视河工,驻跸武林,御书朱子诗:“群山相接连,断处秋云起,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赐给他。四十五年(1706年)病逝于浙江住所,遗著有《郢雪斋全集》、《高渭南纪年录》。

  叶灿章(1830-1907),字星皆。樟木圩人。清咸丰壬子科(1852年)进士。曾任云南省黑盐县知县、石屏州知州、临安府知府。回乡后,他热心教育事业和地方公益事业,任教县黄华书院;倡建上化乐善义仓,倡修甘垌大路;扩建县文场,为科举时代士子改善应试的环境条件。他家开药店,又是中医世家。他本人也精通岐黄之术,对贫苦人家,经常赠医赠药,深得乡人称道。

  陈荣安(1828-1910),名卓干。大湴乡古万村人。曾任团总。宣统元年(1909年),县成立咨议局,知县尹正举勾结众乡绅,藉办新政之名加捐加税,横征暴敛,民不堪其苦,公推陈荣安为首出面组织崇正团,提出“抗捐税、解民悬”反清抗税的口号。连城、永业、归义和苍梧广平,广东泗沦、加益、罗镜等地群众闻风响应。宣统二年五月,万多人云集古万插血盟誓,在古万顶建立大寨,武装抗争。县当局以陈荣安图谋不轨,“自立为崇正王”电禀梧州府派兵镇压。梧州知府志琮(满人,前任岑溪知县)致书荣安要他解散乡民,荣安复信拒绝。书云:“清不恤民,民穷财尽,酒捐肉税,物物加抽,人皆痛愤。我举义旗。四方向从,义军云集,裹粮以从,逐鹿中原,驱除丑虏,顺天应民,功成指顾。”表明了他反抗清皇朝,义无反顾的决心。,五月初,清当局先后在两广调集官军千余人。二十二日围攻崇正团古万大寨;六月初一,崇正团粮尽援绝,荣安率部份义军突围未遂,饿死者无数。九日,荣安子陈诚复率义军3000人突围,遭府县官军炮击,死伤干余,脱围者半数。十日,官军调来开花大炮轰击,冲杀入寨,陈荣安遭杀害。

  甘绍相(1874-1913),号日三。岑城镇菜园村人。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加入兴中会,在南洋等地任报社编辑。孙中山改组兴中会后,他加入同盟会,是岑溪参加同盟会的先驱。后被派回广西梧州办报鼓吹革命。曾主办《梧江日报》和《广西日报》,并任《广西日报》经理,与梧州保皇派刨办宣传君主立宪的《广西新报》开展论战;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疾呼推翻清政府为当务之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他及时把香港电报传来“京陷帝崩”的消息在《梧江日报》印发号外。并会同梧州周之济、钟萼等在梧州中西学堂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梧州独立,成立军政府,响应武昌起义。广西独立后,他当选为咨议局议员,民国2年(1913年)被政敌龙济光谋害于广东肇庆,

  韦五洲(1877-?),原名刘世任。岑溪县人,他1 5岁离家到柳城县当裁缝工人,1 8岁和李德山、韦玉卿等参加“三点会”,为会党首领之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参加陆阿发组织发动的柳州起义。光绪三十三年刘古香奉孙中山、黄兴之命由穗至柳与韦五洲等联系,把会党改组为“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策划再次攻打柳州,因泄密被捕。脱逃后继续进行反清活动。宣统二年(1910年),韦五洲和李德山在平南开武馆。三年二月,他接李德山通知,带领敢死队赴穗,参与攻打总督衙门的战斗,历一昼夜。在此次战斗中,他虽幸免于难,但因劳苦过度,从广州回平南后不久病逝。

  莫汝康(1837-1918),字佩堂。南渡镇义新村人。光绪己丑科第二十二名举人。曾任琼州府抚黎局局长。广东感恩县(昌江)知县,加授琼州府同知衔。辛亥革命,他弃军由琼返里。尚未抵家,岑溪县知县已挂印北去,藤县会党首领莫秀清欲率众据岑,县内父老推他暂署县政。他审时度势,尽释狱中会党,宣布岑溪自治,地方秩序迅速恢复,桑梓晏然。民国成立后,他任西南两乡团局局董。

  陈尧兰(1873-1929),字香菊。大湴乡桂珍村人。晚清秀才。民国15~16年间(1926-1927年),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他积极投身农运,发动群众,组织“大湴桂花乡农民协会”被推为会长;民国18年,漏网潜逃在外的匪首黎日荣乘农民运动被镇压之机,窜回岑溪县,于九月初六晚抢劫大新小学,他爬上文昌楼屋脊,敲响铜盆呼救,其胞弟和堂弟等驰往救援捐躯。土匪攻入学校,陈尧兰校长被害,40多名师生被掳去。后该校定当日为校长殉难日。县知名人士陈竹铭写联挽云:“国贼未除,民贼又起,读书与耕稼俱难,二十年设帐大新,竟至以身殉学;胞弟同死,堂弟继亡,令侄及诸生被掳,重九节惊闻浩劫,能无洒泪悲君。”

  叶镜湜(1874-1930),字冠生。岑城镇坡寨人。清光绪癸卯科举人。中举后在筋竹永业书院教书。后入北京法政大学堂。民国初,他任广东高等检察厅长。民国15年(1926年)年6月任广西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民国18年,他藉次子在东北中东铁路任职之便,只身前往哈尔滨,经营农场种植大豆。民国19年于哈尔滨病逝。

  高元勋(1896-1942)。字赞侯。归义镇谢村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曾任广西省立工程专门学校校长职。30年代初广西当局在柳州沙塘创办广西农村垦殖试验区,他负责建设施工及垦务劳动。民国24年试办区奠定规模后,他任黄绍竑秘书,先后到浙江、湖北工作。29年回柳州与中专学生杨绍霖合股垦办大同农场,开垦荒山造林种果,开广西知识界办农林实业的先河。

  李曦(1886-1944),字子殷。岑城镇南街人,清末秀才。后又毕业于广西优级师范学校,终身从事教职。民国33年秋,日本侵略军入侵岑溪,群众纷纷往山区疏散,他自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听亲邻的规劝,个人留在家里,日本侵略军闯进他家,要他出面召集逃避的老百姓回来。他拍案怒骂日本侵略者。敌人把他毒打后刺杀,遗尸抛在三甲村边的水埒里。

  甘乃光(1897-1956),原名杰才、号自明。岑城镇菜园村人。民国11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系。13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时任该校英文秘书兼政治教官,兼任过广州农民讲习所教员。15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先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青年部部长、农民部部长。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民党宁、汉、沪三派合流后,甘被推选为中央特别委员会候补委员和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改组委员,广州市市政委员长。是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州起义。国民党中央以“纵袒广州暴动”的罪名,在翌年春停止甘乃光职务。这段时间,甘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当研究生,并到英、德、法等国考察游历,历时1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著书译述活动。民国18年3月,蒋介石在召开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以反对改组派名义,给甘乃光等以永远开除党藉的处分。“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各派在“共赴国难”的口号下重新联合。在民国20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甘乃光被恢复党藉,并重新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任内政部政务次长等职务。国民党第五、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甘乃光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甘任国防参议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三青团临时中央干事会干事、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民国34年8月,甘乃光担任行政院外交部政务次长。36年4月任行政院秘书长。37年国民党召开行宪国民代表大会,他在岑溪县被选为广西省国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后当选为南京国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同年5月任驻澳大利亚全权大使。1951年5月台湾当局免去其大使职务。1956年9月,病逝于澳大利亚。其遗著有《先秦经济思想史》、《孙文主义大纲》、《孙中山全集分类索引》等书。

  韦静甫(1886-1958),大湴乡古静村农民。民国14年5月,他在县农民运动中和韦冠英首先组织成立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古静乡农民协会,会员150人。发表《古静乡农民协会成立宣言》。接着,在县农民运动特派员的领导下,全县迅速掀起了农民运动高潮,并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开展免除苛捐杂税的斗争。民国26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韦静甫于8月被捕。后被押送南宁判刑入狱3年。民国18年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翌年韦静甫获释。回乡后随其在苍梧广平圩做生意的儿子生活,1958年病逝。

  刘君著(1891-1959),南渡镇盘古村人。广东国立高等师范毕业。民国7年一20年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任广西第三师范教师、校长和省立第六中学校长,广西省教育厅科长、处长。民国20年至37年,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稽核科主任、总务主任和秘书处专员等职。38年任国立广西大学教授兼秘书。解放后,于1956年任广州文史馆馆员。他的书法有一定的造诣,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藏。遗著有《诗话类编》。

  陈树勋(1874-1961),字孔言,号竹铭。大湴乡那社村人。他14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乡试第二名举人。光绪癸卯科(1903)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二年晋升翰林院编修。同年赴日本考察。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筹备立宪,选他为广西咨议局长。民国元年(1912年)任广西民政司长。民国2年任广西内务司司长,后任贵州巡按使龙建章的秘书。他劝陆荣廷反对袁世凯,起草讨袁的通电和檄文。袁氏倒台,陆荣廷主政广西,他先后任政务厅厅长、苍梧道尹、梧州中关监督,民国29年至32年,任广西参议会副议长。解放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广西文史馆馆员。1961年9月病逝于梧州。他热爱家乡教育事业,民国21年倡办私立永业初级中学。著有《竹庐诗存》存世。

  陈维洁(1921-1965),岑城镇菜园村人。贫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1953年任菜郡村农会副主任。1954-1956年任互助合作组长和初级社主任。1956年任高级农业合作社作业区主任。1964-1965年任龙井大队菜园片山庄主任。他在基层工作期间,多次获上级表扬奖励。1965年5月23日(樟木圩日),因连日下雨,义昌江水暴涨,该江中游的菜园桥被冲走,障碍了对河城郡、城严、大锦等村群众的过往。陈维洁带病奉命率山庄人员在菜园渡摆渡。抢救落水人员时牺牲。

  陈展猷(1914-1968),归义镇罗平村人。民国23年毕业于国立广西大学冶金专修科后,先后任邕龙矿务局技士,云南广西采金局勘探队分队长、桂林科学实验馆冶金助理研究员、平桂矿务局营运处长、广西大学冶金系讲师等职。民国37年选派往美国犹他州大学研究院学习。翌年,获该校冶金学硕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共中央动员在外国的留学生和学者回来共建祖国,他在中共党员留学生郭迁章的动员下,放弃攻读博士学位,克服种种困难,回归祖国为新中国服务。1950-1952年,任湖南大学矿冶系副教授,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教授。1954年任冶金系轻冶教研室主任,并受聘兼任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员。他在任教期间,排除困难开设新课程,自己编写教材,带学生下厂矿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厂矿解决生产技术上不少难题。他积劳成疾,在“文革”期间,又遭受打击,使旧病恶化,于1968年11月24日病逝。他是湖南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遗著有《轻金属普通教程》、《电解铝的物理化学过程》,还与别人合译著《铝镍冶金学》等。

  梁方五(1876-1972),水汶镇棠秀村人。他家境清贫,粗识文字。自幼习拳棒,拜梁少庄为师,勤学苦练,学得一身好功夫。民国17年,南京举行全国武术比赛,他以两广代表身份参加,名列第三。广东各地慕名聘他当教打师(拳师),先后在阳春、罗定、台山等地开武馆。他不但武术高强,还擅长医跌打刀伤。新圩公社(归义镇)邀他创办回生药厂,他根据古验方结合临床经验钻研创新,制造跌打丸为民服务。

  黄华表(1897-1977),字重光。波塘镇合水村人。梧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北洋大学预科。翌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商科。民国11年(1922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教育系、加利福尼亚大学及丹福大学研究院,获教育硕士学位。民国15年回国后任广西代理教育厅厅长、教育厅厅长、国立南宁师范学院院长。民国22年12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员。民国23年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后任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国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国立复旦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香港,任珠江书院文史系主任、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任广西教育厅长时,参与创建广西大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广西省党部宣传部长、《民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广西课吏馆(训练县长的机构)教育主任。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黄华表在广西是“清党”的主要成员。他在“清党”中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64年黄华表在香港退休后,应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学院之聘,担任教授,两年后辞职回港。1977年5月病逝。编著有《壁山阁存稿》、《大学文选》、《大学词选》、《庄子浅说》、《荀子小讲》等书。他辞世后其亲属向广西桂林图书馆捐赠了他有价值的藏书91种390册,其中有些属珍本。

  李大勇(1914-1978),本名秀荣。岑城镇龙井村人。他原是县城南门渡艄工,善水性,业余在江河捕鱼辅助生活。1952年吸收为县木材收购站工人,后调容县分局岑溪站排运中队副。他以国家主人翁姿态,在工作实践中钻研技术,找窍门,创造“天秤过坝法”,解决小河道排运过坝难题。针对县内河道小流湍急,礁石林立,弯曲狭窄等水运障碍,建议和承担疏炸剑门滩任务。黄华河上游四大滩礁峰崎峭,滩斜水湍,大径木材难于放运。他与排工们想出利用竹子扎成排底增加漂浮度的办法,不仅使大径木材顺利过滩,还缩短了放运时间。有一次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头滩直游下二滩,保住了6条排筏,使国家财产免受损失。他发动职工收集枝桠、梢头随排放运到梧州市场出售,为国家增收财富。1953年他被评为广西森工特等劳动模范;1956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县天星水库漏水,他应岑溪县政府邀请从工作所在地容县回来潜水抢堵成功。1978年病逝。

  黄汝绍(1905 1979),樟木乡山心村人。民国14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县内和宾阳、梧州、平桂矿务局和广东等地当教师和医生。解放后,他历任广西省人民中医院医师、广西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改为广西中医学院)副校长、广西中医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兼任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中医分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南行政区卫生部中医委员会委员、南宁市历届中医学会主任委员;是民主促进会和农工民主党的成员;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1959年至他辞世前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著作有《国医临床讲话》、《广西中医医案选集》、《内经实用概要》、《广西中药志》等。“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诬为“中医界反动学术权威”。1986年平反,恢复政治名誉。

  陈克文(1898-1986),字用五。大湴乡桂珍村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民国13年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后,他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侨委会教育处长。民国16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期间,邓演达、毛泽东和陈克文以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名义,提出并由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对农民宣言》,宣言指出:“解决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重申国民革命的方针是扶助农工运动,并在武昌参与主持农民讲习所。同年7月20日暂代武汉国民政府农政部部长,任秘书长。民国18年他在广东与同学发起组织“知用学社”,创办知用中学,后该学社与中学扩大至香港。民国24年他就任国民党行政院参事,主管总务人事,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他负责统筹政府还都南京一应交通事宜。民国35年10月派任绥靖区政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民国37年1月任新闻局会计长。同年在广西第二选区(含玉林、容县、北流、苍梧、藤县、岑溪)当选为立法委员。38年1月出任立法院秘书长,秋辞职,往香港定居。1952年他受聘于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任教。嗣后又与友人合办《自由人》论政报刊。他从政20多年,办报和从事教育30多年。1986年1月病逝。

  陈丕扬(1899-1987),大湴乡那社村人。自小随父在外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考入美国麻省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学习。民国21年冬在广东营造纸厂任工程师。民国24年任广东营造纸厂生产技术总负责人,直至27年10月23日广州沦陷而离厂。1949年广州解放,陈丕扬即从香港应召回厂(该厂后改为广州纸厂),任厂修建委员会副主任。他是个严谨的学者,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在广东省营造纸厂和珠江造纸厂等单位长期从事造纸技术工作,是饮誉中外的造纸专家,在国内被誉为当今的蔡伦。广州造纸厂以“赤子之心”的奖状表彰他。此外,他还提倡利用甘蔗渣制造胶板印刷纸,建议引进碱氯法连续制浆漂白蔗渣浆,为造纸工业作出新贡献。他还兼任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六届广州市政协常务委员,广州市科协委员,广东省造纸学会理事长和广州市化工学会理事等职。1987年病逝于广州。

  杨振仕(1901-1989),大隆乡人。民国16年赴香港,后至新加坡。17年至29年在亚细亚企业集团当铁工。30年至34年在新加坡当机械工人。在南洋期间,他多次参加反对日本侵华示威游行,发动华侨募捐汇款回国,支援抗日救亡活动。1953年回国,后在大隆街经营小生意。1956年受中共岑溪县委委托筹建岑溪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并任侨联会主任。同年赴北京参加归国华侨代表会,由雷沛鸿、雷荣琦介绍参加中国致公党。他在岑溪县发展致公党员35人。1957年中国致公党岑溪县支部成立,他任主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作出一定贡献。杨振仕历任岑溪县侨联第一、二届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名誉主任,还任自治区政协第四、五届委员,自治区人民代表,政协岑溪县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任职侨联期间,1958年曾发动归侨、侨眷集资兴办了一个棉织厂,1983年又协助集资办侨新商店(现侨新实业公司)。

  林沛生(?~1950),名树淇。糯垌镇海禄村人。广东虎门陆军小学毕业后派回桂林陆军小学当教官。民国5年(1916年)他在林虎手下任连长,借剿匪之机隐瞒缴获土匪杨学中部枪枝30多枝,子弹2万多发,折白银万元,被林虎撤职。后在梧州开均泰平码行,贩卖枪枝弹药和鸦片。民国12年,黄绍竑歼灭驻梧沈鸿英部,命林沛生署理藤县知事。9月,他招兵200多人赴任。他出兵剿溃欧福、欧美匪帮后焚毁民房数十户,枪杀10余人。民国13年攻打杨村、冼村匪首陈三婆、陈亚掘后,不分清红皂白,罪及无辜,使杨村、冼村及附近村落尽成焦土。匪平后他又派员到各村发自新票,勒交因匪患未能交纳的旧粮税,他任藤县县长15个月间,共搜刮白银3万多元。回乡后,横行乡里,武断乡曲,是当地有名的恶霸地主。临解放,林勾通李毓雁、陈世杰,阴谋组织“解放人民军”的反革命组织,与人民为敌。1950年上半年在藤城被人民政府依法枪决。

  黄炳桐(1887-1961),字桂丹。南渡镇古太村人。民国8年(19l9年)入陆军讲武堂,一年肄业返乡。时县内土匪猖獗。他在南渡成立护商队自任队长,成为南渡一带拥有实力的团总。民国时期,他四任岑溪县长,均在兵荒马乱的社会动乱之期,有“乱世县长”之称。民国11年,他首次受命为岑溪县知事兼第三独立营统领。民国14年他辞去知事职带兵出防平南、藤县,先后在梧州、龙州、宜山、庆远和贵州等地任禁烟局长,玩权弄术,索贿受贿,贩卖鸦片。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带兵勇千余与平南劣绅兰文英、冯仁卿镇压平南大同区农民协会,枪杀农民300余人,焚烧民房300多间,掳去妇女20多人和财物无数。民国37~38年间,他任广西省府参议、广西绥靖公署顾问。解放后,根据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仍安排他为县支前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初他潜逃香港,病死于台湾。

  梁超然,男,汉族,1936年7月生,广西岑溪岑城人。大学文化,教授。1981年5月加入民盟。1954年1月参加工作。1954年1月至1957年9月在广西桂平县供销社工作。1957年9月至1961年9月在广西师范学院中文专业学习。1961年9月至1963年9月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任助教(其间:1965年12月至1966年10月任广西三江县“四清”工作队员)。1970年9月至1985年7月任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讲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1985年7月至1988年6月任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导生。1988年6月至1993年8月任广西民族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教授,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1993年8月至1997年6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副馆长、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1997年6月至1998年1月任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主委,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副馆长,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总纂。1998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著有专著《李贺诗歌赏析》、《文艺沉思录》,主编《国际柳宗元研究撷英》、《曹邺诗注》(合作)等。《唐才子传校笺》获国家首届古籍整理二等奖,《八桂诗人论及其他》获广西1987年-1990年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儒家思想与唐代诗歌》获国家民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入桂诗人论及其他》、《传统文化沉思录》、《论晚唐诗人曹邺》均获文西社科院研究优秀成果奖。

  陈方正,1939年生于重庆,岑溪大业人。后移居香港。少读于香港岭南中学和圣保罗男女中学,后赴美留学,196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物理学士学位。又深造于Brandeis大学研究院,1966年毕业,先后获物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同年返港,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历任物理系讲师、高级讲师、大学秘书长,现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先后赴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牛津大学工学院、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进行访问研究。除致力于理论粒子物理学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外,还从事建立中国古代传世文献电脑资料库及中西现代化历程之探讨工作。自1980年开始致力推动香港与内地之学术文化交流,并于1990年创办大型学术刊物《二十—世纪》。

  莫寿全,男,汉族,1931年生,岑溪马路人,原岑溪县马路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上世纪50年代初,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县马路公社广大农民群众在莫寿全的带领下,逐步走上互助合作道路,成立了全国最早的互助组和广西最早的初级农业社。1954年,莫寿全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肯定,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下了这样的批示:“这是一个创造性的经验,希望读者注意”。莫寿全 1954年被评为广西劳动模范,曾18次进京,12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五届自治区人大代表。

  李栋,1942年生,笔名:鲁笔、方戈,岑溪归义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1959年后历任《广西科学小报》记者,昆明电影制片厂、福建电视台编剧。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武林传奇》,短篇小说集《最差影片的最佳配角》,中篇小说集《她,他和他的版纳野牛》、《缉私队长》、《再做一个梦》,电影文学剧本集《不要用眼泪告别》、《竹林隐士》等。短篇小说《彩云归》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革命烈士

  高致嵩(1898-1937)字子晋。归义镇谢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历经东征、北伐诸战役。民国19年(1930年)奉调南京卫戍司令部。21年调陆军第八十八师任中校参谋。“一·二八”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高致嵩率部赴上海支援十九路军。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8月日军进攻上海,高致嵩奉命率领浙江省保安处所属三个保安团驰沪参战。后该部改编为陆军八十八师二六四旅,高升任该旅少将旅长,负责保卫大场、江湾一带防区与日军展开激烈的街市战、肉搏战将日军击溃。11月他奉命退守南京,参与南京保卫战。12月12日晨,日军集中飞机百余架,重炮数十门分3路进攻。高率所部奋勇冲杀,反复肉搏,终因弹尽粮绝,外无援兵,该旅官兵6000余人皆英勇殉国。高致嵩牺牲后,国民党中央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高致嵩将军为抗日战争革命烈士。

  陈济桓(1893-1944),号昆山。筋竹镇筋竹街人。青年时曾在桂林学兵营当学兵,辛亥革命时,参加新军混成旅北上,加入同盟会。他在军旅生活中,历任排、连、营、团长。民国12年任资恩(环江)县长。民国21年6月任第十五军第四十二师师长。25年桂系发动“反蒋抗日”的“六一”运动,李宗仁] 白崇禧提升其为中将。26年因坠马腿伤改任广西第二矿区主任。民国33年日军向广西进逼,十六军团副司令兼桂林防城司令韦云淞要求他出任参谋长。民国33年11月1日,日本侵略军以数倍兵力向守城部队猛扑,8日晚,日军施放毒气,攻占七星岩的国民党守军大本营,800余名官兵中毒牺牲。10日,防守司令韦云淞决定放弃桂林,陈率所部官兵突围,到达猴山隘附近,受伤倒地。他从上衣口袋取出名片写下遗书:“职口臂受伤,不能脱离阵地,决定自杀成仁,以免受辱。”在名片上盖上鲜血指模,取出怀表和名片交给卫士,举枪自击,殉国成仁。民国34年6月28日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陈济桓为抗日战争革命烈士。

  林培斌(1900-1927),樟木乡福传村人。1925年春,他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四期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毕业,留任第五期乙班区队长。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驻梧办事处主任。1926年1月任中共梧州地委委员,负责农民运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29日遭当地国民党当局逮捕。1927年10月7日遭国民党当局杀害。现广西历史博物馆展有林培斌烈士事迹和遗物,北京历史博物馆展有林培斌在苍梧钱鉴多贤乡建立农会的会旗、会印等历史文物。

  李植华(1906-1930),字立聊。归义镇金鸡村人。1925年他考入广州农讲所第五期乙班,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后又跨党加入国民党。毕业后到梧州开展农运工作。1929年8月,由中共党组织推荐,广西当局委派李植华到农运较活跃的风山任县长。百色起义后,他被选为凤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任红七军某营营长。1930年1月13日,旧凤山县县长罗颂康、民团副司令龙达尊率领反动地主武装200多人进攻县城。李植华带领赤卫军和红军230多人迎击,在追击敌人中不幸中弹,后在转移外地治疗的途中光荣牺牲。

  李爱群(1904-1935),字蔼民。岑城镇南街人。1919年在岑溪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反帝反封的“五四”运动。1924年到广州工作,后考入广东农工厅行政人员养成所学习。1929年冬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在红七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军部庶务、理论教员,宣传科长等职。1932年红七军转移到江西中央苏区,他被调任红军学校政治教员,经历了第三次至第五次的反围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病倒,走出草地到达山村巴西去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