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利语汉语拼音:Baliyu;英语:Pali),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又称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古代语言,现在仍是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小乘佛教的经堂语言。与同语支的梵语相比,巴利语中还保留了一些比梵语更古老而与吠陀语接近的形态变化。梵语中的辅音丛在巴利语中变为同位的辅音丛,辅音尾音消失。巴利语属哪一个地区的语言或方言,语言学家尚无一致意见。

  古代佛教徒认为它是东部摩揭陀方言,是佛祖释迦牟尼使用的语言。近代西方有一些语言学家附和此说。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是西部方言,此说几成定论。还有人主张,巴利语是摩揭陀某个地区使用的语言。

  巴利语没有专用的字母。在印度,有时使用天城体,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则使用当地流行的字母;现在国际上一般使用加符号的拉丁字母。元音分简单元音和二合元音;辅音分喉音、腭音、顶音、齿音、唇音、流音、半元音、咝音、气音。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变位包括数、人称和时间;语态有主动、中间(消失中)、被动;语气分陈述式、虚拟式、命令式、祈使式——不定过去时的虚拟语气;语尾分原始和派生。

  巴利文献主要有小乘佛教上座部的经典,通常称为巴利文三藏。藏外还有一些经典,如《那先比丘经》等。历史著作有《大史》、《岛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