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布龙菲尔德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布龙菲尔德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菲尔德拼音bù lóng fēi ěr dé),(1887~1949;Bloomfield,Leonard),美国语言学家。1887年4月1日生于芝加哥,卒于1949年4月18日。1906年毕业于哈佛学院。1909年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09~1913年先后在辛辛那提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德语。1913~1914年在德国莱比锡、格廷根大学深造。1921~1949年在俄亥俄州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等校任教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布龙菲尔德开始研究菲律宾的他加禄语。当时对于这种语言,还没有人做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布龙菲尔德设计了一套符号来标音,并由此认识到,研究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不能以拉丁语法为标准。后来他又转而研究马来-波利尼西亚诸语言。1917年后,布龙菲尔德研究北美印第安人的阿尔贡金诸语言。1921~1927年,他在俄亥俄州大学教书,做了两件重要事情。①他和G.M.博林、E.H.斯特蒂文特两人联名倡议设立美国语言学会。1924年这个学会成立,次年出了会刊《语言》,从此语言学在美国的地位蒸蒸日上,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他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P.韦斯互相影响,使韦斯相信,人类的行为不能与一般动物同样看待,人类有语言,其行为以语言为基础,而一般动物没有语言。他还认为,人类行为(心理)既然以语言为基础,那么解释语言现象就再也不能求助于心理,而要在物理世界中找原因,这就是所谓“物理主义”。这种语言学理论的根源,是哲学上的逻辑实证主义。布龙菲尔德承认语言是有意义的,也承认有爱情、忠心、智力等,但是觉得这些东西不能用客观方法来观察测量,因此暂时不必去研究。

  1927年布龙菲尔德离开俄亥俄,到芝加哥大学讲日耳曼语文学,1933年他写出了名著《语言论》,因为材料充实,方法严密,以后20年间此书成为美国语言学家的必读书。但现在看来,书中不少论调还需要修改补充。1940年,布龙菲尔德到耶鲁大学讲语言学。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美国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布龙菲尔德除训练培养青年语言学家外,还亲自编了3种外语教材,其中两种是荷兰语教本,一种是俄语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