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常熟市
江苏常熟:沙家浜风景区
江苏常熟:方塔园

  常熟汉语拼音:Cháng Shú;英语:Changshu City),简称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辖县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西南岸,东邻太仓,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3′-31°50′。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千米,南北间最长距离37千米。总面积1263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06.69万人(2010年末)。辖2个街道、9个镇。

  殷商时,常熟称荆蛮之地,商末为句吴国属地。西周时属吴诸侯国,后又先后隶于越、楚。秦属会稽郡。西汉时设虞乡,隶会稽郡吴县。东汉时又置南沙乡,隶吴郡吴县。西晋以虞乡设海虞县,隶吴郡。东晋以南沙乡置南沙县,隶晋陵郡。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地置常熟县,隶信义郡。时,常熟县先后隶属于吴郡、苏州。时,隶属于苏州。时,隶属于平江府(今苏州)。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常熟州。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雍正四年(1726年),划东境分设昭文县。辛亥革命后,两县合并为常熟县。常熟历经五千年的文明滥觞延革,文化发达,才俊辈出。远有兴东吴文教的先驱、孔门“十哲”之一“南方夫子”言偃,近有清代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自唐至清,共出了9名宰相,8名状元,483名进士。及至现代,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常熟籍有18名,包括李强王淦昌张光斗张青莲等知名科学家。历史长河给常熟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列入国家太湖风景区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尚湖公园沙家浜风景区,使常熟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游览胜地。

  常熟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扼长江黄金水道咽喉。境内地势平缓,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因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年年丰收而得名“常熟”,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虞山海拔261米,为境内最高点。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055毫米。矿藏有石料、煤炭、泥炭等。特产有“御米”鸭血糯、楂花板栗、虞山绿茶、长江“三鲜”(鲥鱼、刀鱼、凤鲚鱼)。苏嘉杭高速、沿江高速、204国道,以及227、338、342等省道穿境而过。内河有望虞河、白茆塘等水道。

  • 邮编:215500 代码:320581 区号:0512

行政区划

  常熟市下辖2街道、9镇:

  • 街道:碧溪街道、东南街道
  • :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人口

  常熟居民绝大部分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太湖片方言,通行吴语上海话。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少数回、满、蒙、壮、白、苗、高山、拉祜、布衣等民族。2013年,全市户籍户数33.05万户,户籍人口106.73万人,比上年减少535人。全年出生8166人,人口出生率7.65‰;死亡8741人,人口死亡率8.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7(男性:女性,女性=100)。年末常住人口150.85万人,比去年增加0.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98.2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5.1%,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历史

  商代称勾吴,西晋置海虞县,南朝梁时设常熟县,以土地肥沃、“故岁常熟”[2]而得名。元升为州,明初复降为县。清代因为人口众多,税收任务繁重,曾分为2县:常熟县和昭文县。1912年(民国元年)再度合并。1950年至1958年间撤县设市,后废。1983年再次撤县设市。1986年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隶属于地级苏州市。

  西晋太康四年(283)建海虞县,南北朝时改称常熟县。元代升为常熟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称常熟县,清雍正四年(1726)分常熟、昭文两县,1911年又合并为常熟县。1950年,设立常熟市,以常熟县城虞山镇为其行政区域(苏南行署1950年10月24日报告备案)。1958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常熟市,并入常熟县。1983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常熟县,设立常熟市。

  常熟地域内行政区域划分始于唐代。《吴地记》称:常熟“管乡二十四”,其后集又载“常熟县十二都”。宋代,常熟境内设9乡,乡下设都、里、村。元代改里为图。清代中期,易乡为场,以场统都,以都统图。清末民初,实行市乡制,常熟境内划为4市31乡。民国18年(1929年),县以下实行区乡制,以区统乡。民国23年,乡以下推行保甲制。其间,区乡划分几经变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重新调整区划。1957年撤区,由县直辖各乡。1958年各乡建办人民公社。1961年划出14个公社和常阴沙农场,归属新成立的沙洲县(即现张家港市)。1983年政社分离,仍为乡建制,乡以下为行政村。是年设1个市属镇、33个乡、3个场。1985年10月继福山撤乡建镇后,各乡陆续改建为镇。1992年12月,城郊、琴南两乡并入虞山镇。

  1996年,常熟市面积1152平方千米(其中水面110平方千米),人口约104.4万人。辖32个镇:海虞镇、梅李镇、王市镇、徐市镇、碧溪镇、浒浦镇、唐市镇、大义镇、福山镇、练塘镇、支塘镇、珍门镇、周行镇、赵市镇、吴市镇、东张镇、沙家浜镇、古里镇、何市镇、董浜镇、白茆镇、任阳镇、谢桥镇、王庄镇、冶塘镇、张桥镇、辛庄镇、杨园镇、莫城镇、藕渠镇、兴隆镇、淼泉镇。市政府驻虞山镇。

  1999年6月以后,先后又有梅李镇、赵市镇、珍门镇合并为梅李镇,王市镇、福山镇、周行镇以及市棉花原种场合并为海虞镇;碧溪镇、浒浦镇、吴市镇、东张镇合并为新港镇。2000年,常熟市辖24个镇:海虞镇、虞山镇、梅李镇、徐市镇、唐市镇、大义镇、练塘镇、支塘镇、东张镇、沙家浜镇、古里镇、何市镇、董浜镇、白茆镇、任阳镇、谢桥镇、王庄镇、冶塘镇、张桥镇、辛庄镇、莫城镇、淼泉镇、新港镇、杨园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常熟市总人口1239637人,其中:虞山镇342180人、梅李镇88477人、海虞镇98587人、新港镇84915人、徐市镇33941人、东张镇30723人、唐市镇24112人、古里镇36675人、沙家浜镇22450人、支塘镇33495人、何市镇26860人、董浜镇22340人、白茆镇26620人、任阳镇22264人、大义镇37261人、谢桥镇44913人、练塘镇41886人、王庄镇23896人、冶塘镇31211人、张桥镇29924人、辛庄镇27538人、杨园镇27325人、莫城镇50587人、淼泉镇24531人、虞山林场6926人。

  2003年,古里镇与淼泉镇合并设立古里镇,镇政府驻古里;新港镇与东张镇合并设立新港镇,镇政府驻碧溪;支塘镇与任阳镇合并设立支塘镇,镇政府驻支塘;董浜镇与徐市镇合并设立董浜镇,镇政府驻董浜;辛庄镇与杨园镇合并设立辛庄镇,镇政府驻辛庄;支塘镇与何市镇合并设立支塘镇,镇政府驻支塘;沙家浜镇与唐市镇合并设立沙家浜镇,镇政府驻唐市;王庄镇与冶塘镇合并设立王庄镇,镇政府驻冶塘;练塘镇与张桥镇合并设立练塘镇,镇政府驻练塘;古里镇与白茆镇合并设立古里镇,镇政府驻古里;虞山、谢桥、莫城三镇合并设立虞山镇,镇政府驻虞山。2003年末,全市总户数为34万户,总人口为10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21人。辖12个镇。

  2004年,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原虞山镇、大义镇合并设立新的虞山镇。5月26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对两镇行政区划调整进行动员部署。经过此次行政区划调整,虞山镇行政区域面积达到214.76平方千米,人口达到36.99万人,辖41个居委会、80个村委会。

  2004年末,常熟市总人口104.31万人。虞山镇面积214.76平方千米,人口373094人。梅李镇面积78.60平方千米,人口78615人。海虞镇面积108.66平方千米,人口123553人。新港镇面积113.79平方千米,人口127302人。古里镇面积116.66平方千米,人口96311人。沙家浜面积80.40平方千米,人口52716人。支塘镇面积128.96平方千米,人口81956人。董浜镇面积62.61平方千米,人口53788人。练塘镇面积79.90平方千米,人口57761人。王庄镇面积67.40平方千米,人口55300人。辛庄镇面积69.89平方千米,人口48706人。(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

  2005年,撤销常熟市练塘镇,将原练塘镇所辖张家桥、张桥2个居委会和东旺等7个村委会划归辛庄镇管辖,镇政府驻辛庄;将原练塘镇所辖练塘居委会和常兴等8个村委会划归王庄镇管辖,并将王庄镇更名为尚湖镇,镇政府驻冶塘。尚湖镇行政区域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8.3万人,辖3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2008年6月,经苏州市政府批准,新港镇更名为碧溪镇。调整后,全市辖10个镇:虞山镇、海虞镇、碧溪镇、辛庄镇、尚湖镇、梅李镇、支塘镇、董浜镇、古里镇、沙家浜镇。

  2009年末,常熟市总面积1094平方千米、总人口33.69万户、106.64万人。其中:虞山镇面积214.76平方千米、人口375179人,梅李镇面积80.84平方千米、人口114549人,海虞镇面积108.66平方千米、人口138138人,碧溪镇面积97.79平方千米、人口140767人,古里镇面积116.66平方千米、人口103972人,沙家浜镇面积80.4平方千米、人口75818人,支塘镇面积128.96平方千米、人口105571人,董浜镇面积62.61平方千米、人口67080人,辛庄镇面积104.26平方千米、人口95667人,尚湖镇面积97.63平方千米、人口120252人。(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

  2010年2月,江苏省批准将尚湖镇建华村划归虞山镇管辖。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碧溪镇,设立碧溪街道。2011年11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虞山镇湖东居委会和苏锋村、东渔村、昆承村,以及古里镇小康村和坞坵村的四环路连接线以西部分区域划出,合并设立东南街道。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9个镇:碧溪街道、东南街道、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市政府驻虞山镇。

地理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中,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偏北风,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年均总日照数2130.2小时,占可照时数48%;年平均气温15.4°C;年均降水量1054毫米。2013年,常熟极端最高气压1040.4百帕,出现日期为1月3日;极端最低气压993.7百帕,出现日期为6月18日。极端最高气温40.2摄氏度,出现日期为7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3.7摄氏度,出现日期为1月18日和12月30日。极端最高地面温度66.7摄氏度,出现日期为8月17日;极端最低地面温度-2.2摄氏度,出现日期为12月29日和30日。最小相对湿度14%,出现日期为4月11日。最大日降水量99.3毫米,出现日期为10月7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5天,出现日期为6月7日至11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21天,出现日期为11月25日至12月15日。最大积雪深度7厘米,出现日期为2月19日。无霜期224天(指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最多风向为东风,频率10%(风向按16个风向和静风区分统计)。极大风速18.8米/秒,出现日期为3月10日。

文化

  常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距今约5500年的崧泽文化时期的钱底巷遗址、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罗墩遗址西周春秋时期的吴文化遗址吴王点将台等。常熟文物古迹众多,现有文保单位101处、控保建筑33处,其中綵衣堂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有脉望馆(赵用贤宅)、兴福寺言子专祠翁同龢墓(附丙舍)、燕园等14处。全市共有各类馆藏文物近1.2万件。常熟人文荟萃,春秋时言偃北上求学成为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位列“孔门十哲”之一。自唐至清,常熟共有进士485名,其中状元8名。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20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学艺术代有名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开“浅绛派”山水之先河;严澂(号天池)创虞山琴派;钱谦益开虞山诗派;王翚(号石谷)领虞山画派;林皋扬虞山印派等等,流派纷呈。

  常熟人历来有藏书的传统,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有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脉望馆钱谦益绛云楼毛晋汲古阁瞿绍基及其后裔的铁琴铜剑楼等等,虞山派藏书家及藏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全市公共藏书总量已达137万册,人均超过1.3册,在全国县级中居于领先地位。常熟的新闻出版印刷业亦相当红火,民初至今络绎不绝。被誉为“吴歌奇葩”的白茆山歌,是极富地域气息的特色文化。常熟的传统习俗,包括过新年、接财神、闹元宵、三月初三进香、赛龙舟、重阳登高吃糕、送灶神、贴门神、赶庙会等,都是参与人数众多的民间活动。常熟还十分重视宗教文化,除有佛教之外,还有道教天主教等其他教派。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文物保护单位

  • 崇教兴福寺塔 原名崇教宝塔,俗称方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建寺基,咸淳间撤遗构重建,高九级。历经14次大修。塔为四面九层砖壁木檐楼阁式塔,塔体为单筒式结构,逐层递收。塔总高67.14米。该塔因风水理论而建,属中国早期风水塔之列,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范例。
  • 綵衣堂 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翁心存故居主轴线建筑的第三进,为保存较好的明代厅堂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五架梁并前轩后廊九架檐屋,通面阔15.6米,通进深14.6米。堂高大轩敞,用材壮硕,内梁、柱、枋、檐、额等处都施以彩绘,其主要的藻饰,莘集于檐下结构部分,彩绘图案主要为几何花纹,布图、着色、花纹、技法各因其物之形态和位置等选配而成,故大、小、精、细各尽其妙,共计有彩画116幅,是明代建筑的精品。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大学士翁心存从仲姓处购得,取“老莱子彩衣娱亲”之意,以颜其堂,更名綵衣堂。
  • 赵用贤宅 是一座建于明代嘉靖时期,建筑格局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是常熟市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建筑院落,宅内的脉望馆为明代江南著名的藏书室。该宅现存轴线一组共三进:门屋三间,前厅三间,内院后堂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及东侧脉望馆三间。梁架皆作做月梁形,施三幅云、荷叶墩、梁垫、翼形栱等浮雕装饰,图案多变。梁枋斗拱俱施彩画,且沥粉堆塑,色调清新淡雅。内壁下有砖刻卷草纹须弥座,后堂柱下用木櫍。前有轩加廊,明间前檐用方形槏柱,柱下设合盘式木础。
江苏苏州:常熟燕园
  • 燕园 位于江苏常熟古城区新峰巷,为典型的江南古典文化园林。一说:为清乾隆间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初名“蒋园”。后为其侄泰安县令蒋因培所有,聘请叠石名家常州戈裕良叠黄石假山一座,取名“燕谷”,园因名“燕园”。一说:乾隆四十五年,当时任福建台澎观察使兼学政的蒋元枢,渡海遇险,回常熟后,取其回常似“燕归来”之意,故名燕园。
江苏苏州:常熟曾赵园
  • 曾赵园 又名虚廓园、虚廓居,位于江苏常熟古城区西南隅与赵园相邻。原为明万历间御史钱岱所筑“小辋川”部分遗址。清同治光绪间刑部郎中曾之撰营为家园,取名“虚廓居”,亦为其子晚清文学家曾朴故居,习称曾家花园。
  • 聚沙塔 全名“聚沙百福宝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历元、明、清屡有修葺,八角七层木檐楼阁式砖塔。
  • 铁琴铜剑楼 位于江苏常熟古里镇铜剑街,为清道光年间古里村人瞿绍基的藏书楼,因其主人收藏了“铁琴”和“铜剑”而得名,距今已有二百多年。
  • 兴福寺 又名破龙寺、破山寺,江南名刹,始建于南朝齐。后屡有兴废。今寺内现存主体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
  • 维摩寺 位于江苏常熟虞山中部箬帽峰下。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原名石屋维摩庵,宣德四年(1429年),寺僧昙敷建四天王殿并筑石路,改名为“维摩寺”。
  • 言子专祠 在江苏常熟城区学前街,系祭祀言偃的专祠,历史上屡有修建。今存正殿三间,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撤宋元旧构重建,基本保持宋元年间风格。
  • 严讷宅 位于江苏常熟城区周神庙弄3号,系明嘉靖年间武英殿大学士邑人严讷居宅。
  • 仲雍墓 在江苏常熟城区北门大街西侧的虞山东岭之上,墓坐西朝东。四周巨石嵯峨,古柏林立,整个墓区占地约2160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径4.5米,高约2米,外设罗城和拜台,内竖明、清间所立“商逸民虞仲周公墓”等碑刻三通。
  • 翁同龢墓(含翁氏丙舍) 位于江苏常熟虞山西麓鹁鸽峰下,翁同龢墓与其父翁心存墓并列于“翁氏新阡”内。翁同龢墓位于翁氏墓群的西侧,是翁同龢与妻汤氏、陆氏合葬之墓。
  • 言子墓 在江苏常熟城区北门大街西侧、虞山东麓半山坡上,仲雍墓右侧。坐西面东,整个墓区占地约5900平方米。墓依山而筑,居高临下,气势宏伟。
  • 王鈇墓 在江苏常熟虞山西麓烧香浜、环山公路南侧。
  • 四高僧墓 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寺路街兴福寺东。系历史上兴福寺四位高僧之墓地。唐之怀述、常达,五代彦偁,宋晤恩,被称为兴福寺“四高僧”。

节令民俗

  常熟主要传统节日有:

  • 过新年 正月初一至十四为过新年,家家户户贴春联、穿新衣,象征万象更新。清晨,家主起身燃放“开门爆仗”,当家妇女要到附近庙宇烧香拜佛,生意人则要到兴福寺、报国院等处烧香以祈好运。
  • 大年夜 农历一年中最末一天称除夕,也称大年夜。年夜饭筵席丰盛,有冷盆、热炒的,也有红烧、白煠。家长给子女压岁钱,晚辈则有购买衣服及西洋参等滋补品孝敬长辈。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日各家均吃“汤团”(即元宵)。乡间青年儿童要走街穿巷,敲打年宵锣鼓。入夜,城乡大街小巷燃放鞭炮焰火,并有办灯市、舞龙灯等活动,欢庆元宵,称“闹元宵”。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各家要在大门上悬挂艾、蒲、蒜的杆叶,贴道士所发神符,挂钟馗像以示辟邪、驱鬼。室内用苍术、艾叶、白芷等药物烟熏以驱逐虫蛇。城乡有龙舟竞渡活动。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家家吃月饼、菱、藕、糖烧芋艿及馄饨等。农家用糯米和豇豆蒸食豇豆糕,豇豆糕俗称乌龟麦糕。
  •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又名“重九”,是日家家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市上出售插有三角的五彩小旗的重阳糕,相传有登高避祸之说。城区人民多登虞山,兼赏秋色。1989年,国家把是日定为老年节,全市许多单位都要组织老年集会,与老年人一起欢度节日,祝愿老年朋友身体健康。

旅游

  常熟古城区面积大约3平方千米,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城市格局。城内有三百多条街坊巷弄,以及北宋至清各个朝代的古建筑和园林,大多保持着传统的江南水乡风貌。城区西北隅有虞山蜿蜒伸入,虞山旁有尚湖面对,更有琴河曲折流淌穿城而过,山、水、城三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誉。 常熟古代文化荟萃,多出书画印界名人,如黄公望、钱谦益等。清未两朝帝师、大学士翁同和是常熟人,他的老宅彩衣堂就位于市区内。城内外还有多处古代藏书楼和仲雍墓、言子(子游)墓、柳如是墓、兴福寺、维摩寺、方塔等名胜古迹。此外,闻名中国大陆的“沙家浜”也位于常熟市境内。

  • 沙家浜风景区 沙家浜位于江苏省常熟市阳澄湖畔,境内河港纵横,芦苇葱郁,绿野遍布,岸柳成行,尽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盛极中华,使沙家浜名闻名遐迩。近年来,沙家浜利用得天独厚的革命传统和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现已初步形成集芦苇荡、度假村、教育馆、崇福寺和阳澄湖大闸蟹交易市场为一体的旅游体系。芦苇荡风景区注重返朴归真,崇尚自然,设有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村民俗文化村、水生植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美食购物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运动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
  •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江苏常熟城北虞山之麓。依山傍城,秀木拥翠;亭、榭、桥、廊,各得其所;池、泉、石、径,曲尽其妙。山野风光,匠心建筑。是江南独具城市山林优势之综合性公园。民国20年(1931年)建园,初名常熟公园。其时城西隅尚有逍遥游公园,原为明嘉靖年间大学士严讷读书处,曾一度改名为虞山公园,后渐衰落而不存。常熟公园俗称为新公园以示区别。
  • 尚湖公园 建于1986年初,临山孕湖,与古城浑然一体,含山川之秀,汇城乡之交,得天独厚,自然美色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气象开阔,内涵丰实。常熟尚湖相传因殷末姜尚避纣王暴政,隐居于此垂钓而得名。尚湖北依十里虞山,东邻古城常熟,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尚湖与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为古城平添了千种风情,一向为江南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公望、沈周、唐寅、康有为、于右任、柳亚子等历代文人均有题咏传世。直到六十年代,仍有一派古意浓重的自然风貌。
  • 方塔园 位于江苏常熟古城区东部,与城区最繁华的方塔商业街相毗邻。该园建于江南四大名刹崇教兴福寺废址,所有建筑均遵宋代形制,总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因园内南宋方塔而得名。园外仿宋商肆林立,历经数年发展,已形成“仿宋一条街”,有常熟老城隍庙之称,是旅游、休闲、购物的佳处。方塔,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方塔古迹名胜区(方塔园)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人物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常熟)人。)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 孙承恩(1619年-1659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状元。
  • 归允肃(1642年-1689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状元。
  • 汪绎(1671年-1706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状元。
  • 汪应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状元。
  • 翁同龢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三代帝师。
  • 翁曾源(1834-1887年):同治二年(1863年)状元。
  • 钱谦益(1582年-1664年):明末清初 诗人。
  • 陈一白(楚宝、南琛、维邨)(1903.-1952.11.):中国两个半电讯专家之一,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防空总台首任少将总台长。
  • 王淦昌(1907—1998):著名核物理学家。
  • 钱昌祚著名航空机械专家。
  • 钱昌照响应毛主席号召参加新中国建设。
  • 曹振民抗日战争中云南垒允防空指挥部总台长陈一白少将的助手。
  • 黄元明抗日战争中云南垒允防空指挥部总台长陈一白少将的助手。
  • 钱树琼金陵大学文史系毕业,成都励志社主任,负责接待苏联航空志愿队。
  • 蒋伯范洛阳飞机厂警卫大队副大队长,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警卫大队长。
  • 樊友谅昆明第十修理厂,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飞虎队地勤发动机组技术员。发动机听诊专家。
  • 周光祚南昌航空机械学校老师,重庆航空机械学校分校助教,四川温江机场协助苏联志愿队翻译,成都华西协会大学英语教师 。
  • 陈旭轮(1898年——1960年),名旦,字旭轮。常熟市著名教育家和爱国志士。毕业于东南大学。

图集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景色,2022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景色,2022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景色,2022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夜鹭在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芦苇丛中栖息,2022年11月15日。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色,2022年11月15日。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