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全庵桃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12月10日 (四) 13:31童童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诗题与背景:

《庆全庵桃花》是南宋诗人谢枋(fāng)得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庆全庵,谢枋得避居建阳(今属福建)时给自己居所取的名称。


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在浙赣交界一带抗击元兵,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信州失守,他变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区,卖卜论学于建阳市中,一住十二年。这首诗借自己门前桃花开放,结合自己逃难现状,抒发避世心理,表示与新朝的决绝。这首诗大约作于他隐居建阳期间。


逐句释义: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寻找到了一处像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正可以躲避像秦朝那样的暴政,看到桃花开了,才知道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了。
  桃源:桃花源的省称。借用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桃红:桃花开放。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纷纷飘落,切莫让它随水流出去,恐怕有多事的渔郎见了,顺着漂浮的桃花找到这里来。
  遣:让。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的意思,这里指寻访。
  渔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

《庆全庵桃花》是南宋诗人谢枋(fāng)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在浙赣交界一带抗击元兵,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信州失守,他变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区,卖卜论学于建阳市中,一住十二年。在这首诗中他把庆全庵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的逃避秦王朝暴政的世外桃源,希望在这里隐居避难,从此不与世人交往。


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度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当然,这种桃源佳景,只是向往而已,当时世上除了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过着动荡不定生活,哪还有这样的乐园呢?


诗题的是自己门前的桃花,但诗直接由题宕开,从桃花联想到桃花源。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桃源,即桃花源,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首句借《桃花源记》文意说自己找了一个躲避乱世的“桃源”。第二句说自己自从避世后,连时间概念都没有了,只见到眼前桃花盛开,方才知道又是一年春天到来了。“避秦”,当指“避元”。


1276年正月,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三月,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谢氏曾寄诏书命令南宋臣民降元,但谢枋得拒绝降元。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于是,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逃亡福建,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宋亡,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这场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饶州安仁人,宁死不屈,与次女和两婢女自尽,谢枋得的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南宋终因回天乏术,走上了灭亡之途。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源记》桃花源中的人,因为桃花随着流水而出,被渔夫所追逐而发现了隐避之所。诗人当时变姓埋名,更怕被人知道,因此他担心地提出,门前的桃花凋谢时千万不要随流水淌出,怕有人见到,跟寻而至,发现自己隐居的地方。诗人这样说,不仅仅是表示不愿让人知,更多地是宣言自己绝不与新朝合作。全诗随手设譬,既符合自己身世与当时社会现实,又明白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自然熨帖。

不过,诗人最终还是被人发现了,程文海、留梦炎等人交相荐举他出仕,他都严词拒绝,最后元世祖也下令他到京城大都去,在福建参政魏天祐的强逼下,他到了大都,不肯做官,绝食而死,实现了自己与新朝不两立的誓言。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二句连读, 其意是说这儿一切都对外界保密,倘若走漏消息,说不定会 招来敌人的,故此向飞花提出警告。“渔郎问津”是用《桃花 源记》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和“后遂无问津(问渡口,寻找道 路)者”等句的意思,暗指敌人对抗战派人士的搜捕。

《桃花源记》中的那个武陵渔郎入桃源曾受到热情款待,挨家吃过酒食,临行时,桃源中人请求他“不足为外人道”。但渔郎无信,归途处处作标志,回去告诉了太守,还引人再来寻找。“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决意绝世之志。翻出这一层意思,并非为了求诗意的新奇。“渔郎问津”在当时确有所指。《宋史》本传载: 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二十四年忽必烈降旨召之,又不赴;二十五年,降元的老师留梦炎复出荐举,枋得遗《却聘书》绝之,终不行。最后,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为了邀功,竟将他强押入都,终至绝食而死。这些昭昭史事,正是“渔郎问津”的具体内容,谢枋得又焉得不“怕”呢!、



此诗题为 《庆全庵桃花》。庆全庵是宗教徒们修建的寺 庙,其地大约即在作者隐居的建阳地方。望桃花而生感,借 故典以立意,暗写隐遁之事,抒发爱国之情,从而使此诗格 调全新,和王维《桃源行》的类乎改编《桃花源记》是大不相 同了。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