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应县
应县木塔(世界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应县汉语拼音:Yīng Xiàn;英文:Yingxian County),中国山西省朔州市辖县。位于山西省北部,朔州市境东部。总面积1673平方千米。总人口31万人(2013年末)。辖3个镇、9个乡。

  地处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间,以卧羊场最高,海拔2333米。东北、西北为黄土丘陵区。其余均为平川区,是大同盆地的组成部分。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浑河、黄水河、木瓜河等。矿产有石灰石、氟石、长石、石英石、云母、砂金、铁、褐煤、磷、铜等。野生动物有太平鸟、黄鼬、青鼬、白鼬、苍鹰、鹞、金雕、中华鼢鼠等。土特产有黄芪、大蒜。名胜古迹有应县木塔、净土寺、繁峙古城遗址。古迹有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金代建筑净土寺和城下庄汉代繁峙古城遗址等。

  西汉武帝元狩年间置剧阳县。王莽改为善阳县。东汉初复为剧阳县,东汉末年废。隋为神武县地。唐为云中县、马邑县地,后为金城县。晋置应州。明洪武八年(1375)金城县省入州。清雍正八年(1730)安东卫并入应州。1912年改州为县。1958年并入山阴县。1960年复置。

  • 邮编:037600 代码:140622 区号:0349

行政区划

  全县辖3个镇、9个乡: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镇子梁乡、义井乡、臧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大临河乡、白马石乡。县政府驻金城镇金城东街。

历史

  战国为赵地,秦属雁门郡。西汉置剧阳县、埒县,同属雁门郡。新莽改剧阳为善阳,东汉复旧。后废埒县,晋又废剧阳县。唐末置金城县,故治在今城关东5千米,后徙治天王村,即今城关,并于金城县置应州,县属之。据《应州续志》载:以境内龙首,雁门二山南北相应,城当其间故名。

  后唐天成元年(926)于应州置彰国军。后晋天福元年(936)入于辽,属西京道。宋属云中路。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洪武八年(1375)废金城县入应州,属大同府。清因之。民国初年改州为县,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归山西省,属雁北专区。1958年并入山阴县。1961年复置,属雁北专区。1967年属雁北地区。1993年属朔州市。

  1996年,应县面积1709平方千米,人口约27万人。辖3个镇、16个乡:城关镇、南河种镇、下社镇、镇子梁乡、边耀乡、义井乡、臧寨乡、大营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北曹山乡、大临河乡、北楼口乡、白马石乡` 三条岭乡、梨树坪乡、双钱树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应县常住总人口279483人,其中,城关镇59146人,南河种镇24160人,下社镇21821人,镇子梁乡17657人,边耀乡5626人,义井乡15938人,臧寨乡18615人,大营乡7545人,大黄巍乡11395人,杏寨乡18653人,下马峪乡12316人,南泉乡13422人,北曹山乡14484人,大临河乡20773人,北楼口乡6119人,三条岭乡2707人,白马石乡6023人,双钱树乡1806人,梨树坪乡1277人。

  2001年,北曹山乡并入南河种镇,边耀乡并入义井乡,大营乡并入藏寨乡,北楼口乡并入大临河乡,三条岭乡、双钱树乡并入白马石乡,梨树坪乡并入南泉乡、下马峪乡,城关镇更名为金城镇。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9个乡: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镇子梁乡、义井乡、臧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大临河乡、白马石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应县常住总人口327973人,其中,金城镇105038人,南河种镇38602人,下社镇21781人,镇子梁乡18504人,义井乡19905人,藏寨乡26009人,大黄巍乡13908人,杏寨乡16971人,下马峪乡9922人,南泉乡16195人,大临河乡29407人,白马石乡11731人。

  2015年末,应县辖3个镇、9个乡(合计12个),9个居委会、298个村委会(合计307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