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弋江区

弋江区汉语拼音:Yì Jiāng Qū;英语:Yijiang District),中国安徽省芜湖市辖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芜湖市南部,青弋江以南,东起荆山河,南临漳河,与湾沚区繁昌区毗邻;西濒长江,北依青弋江,与无为市镜湖区隔江相望,总面积505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弋江区常住人口42.9万人。截至2021年12月,弋江区下辖10个街道、1个镇。

弋江地域隶属历来随芜湖地域隶属变动而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改称河南区、马塘区、弋江区。2006年,定名为弋江区。2015年,芜湖高新区与弋江区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2020年,原三山区、弋江区合并为新弋江区。弋江区是芜湖市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中心。芜湖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坐落于此。区内白马山等大小山麓十余座,紧邻长江、漳河、青弋江,坐拥十里江湾,滨江·松鼠小镇与十里湾畔遥相呼应。2020年11月,弋江区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位于弋江区中部,成立于2001年8月,总规划面积23平方千米,2009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为高教园区,东南部为职教园区,有安徽师范大学、芜湖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信息职业学院、安徽商贸职业学院、皖南医学院等院校。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2月,弋江区下辖10个街道、1个镇:中南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南瑞街道、三山街道、保定街道、龙湖街道、高安街道、峨桥镇,另辖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 弋江区人民政府驻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

历史

据载,明太祖朱元璋在马背上南征北战取得政权后,喜好养马。至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后,官方在芜湖城南养马数以千计,“马塘”由此得名。清末民初,沿青弋江(河南)一片行政区域设有江口、尚塘、来远三铺,后合为江口、尚来两镇。日伪时期,河南称为芜湖的“四区”。

明朝,弋江区地域沿江一线商贸渐趋发达,屡有管理机构设置。明宪宗成化七年(1421),明廷工部在泗关街设立“抽分厂”关卡,管理江上来往木竹商排等的征税。

明毅宗崇祯元年(1628),明廷户部在泗关街设立钞关,征收商船正税,商贾税法自此较完善。

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长江巡阅大臣彭玉麟奏准增设长江水师,建立提标右营驻弋江。民国元年(1912),全营改编为水上警察。清朝道一级的行政机关道署设在弋江。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芜湖池太广分巡道迁至区境将军港原芜湖榷署(今兴隆街、库子街与大安路之间)。雍正十一年(1733),设安徽宁池太广分巡道兼理芜湖关务,简称芜湖关道,辖皖南各县。

民国三年(1914)关道分治,芜湖监督署仍在原址,道尹公署迁至码头口前清长江水师芜湖游击署。泗关街和南(关)街则是那时水陆货运征税关卡的署地。芜湖素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弋江区则是米市的发祥地。由于地处青弋江汇入长江一带的南岸,沿岸人烟稠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米商、木商及行商聚集。旧志形容米市兴盛时“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甲于江左,百物翔集,市声若潮,至夜不休”。自南关至浮桥(今弋江桥址)为米行云集区,谓之“南市”。“河南肆廛视市县为不及”是对旧时本地繁荣的称誉。境内澛港元代设馆驿,明代发展为芜湖首镇,清代道光年间米市一度超过芜湖城,“大大的澛港镇,小小的芜湖城”因此流传。

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设河南区人民政府。1950年4月,市区建制撤销。1952年7月,恢复市区建制,在原第四区行政区域内,设立河南区人民政府。1955年12月,撤销河南区建制。1960年城市实行人民公社化,在原河南区建制的基础上,建立马塘人民公社。1964年12月,撤销芜湖马塘人民公社名称。1968年8月,成立马塘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改为马塘区人民政府,下辖江口、朝阳、弋江3个街道办事处。1984年12月郊区渔业公社,1990年3月郊区马塘乡和赭山乡的铁桥村、爱国村,1991年6月芜湖县鲁港乡先后划归马塘区管辖。

1996年,马塘区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辖3个街道、2个乡:中山南路街道、弋江桥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乡、澛港乡。区政府驻码头口3号。

1997年,撤销马塘乡,设立马塘镇,镇人民政府驻马塘;撤销鲁港乡,设立鲁港镇,镇人民政府驻鲁港。调整后,马塘区辖3个街道、2个镇。1998年1月,区政府驻地由码头口3号迁至利民西路418号。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马塘区常住总人口120028人,其中:弋江桥街道27573人,中山南路街道24437人,利民路街道21565人,马塘镇20273人,鲁港镇26180人。

2003年末,马塘区位于市区东南部。东及东南与芜湖县接壤,西临长江,南隔漳河与繁昌县相望,北隔青弋江和镜湖、新芜区相望,面积46平方千米,共41026户,112212人,辖中山南路、利民路、弋江桥、南瑞4个街道,马塘、鲁港2个镇,25个社区、8个行政村。(资料来自《芜湖2004年鉴》)

2005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77号)调整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马塘区更名为弋江区。将芜湖县火龙岗镇划归弋江区管辖。弋江区人民政府驻利民路。2006年2月9日,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马塘区更名为弋江区,将芜湖县火龙岗镇划归弋江区管辖。3月10日,弋江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2006年7月,弋江区撤销南瑞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承担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移交给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原来承担的社会性、群众性工作,移交给社区。南瑞街道原来下设5个社区,办事处撤销后,区委、区政府将其调整为沐春园、荷夏园、锦坤园3个社区。全区辖5个街道、1个镇: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岗镇,以及南瑞社区中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弋江区常住总人口309514人,其中:弋江桥街道34097人,中山南路街道22333人,利民路街道20542人,马塘街道33457人,澛港街道89920人,南瑞社区38189人,火龙岗镇70976人。

2011年6月23日,撤销火龙岗镇,设立火龙街道、白马街道。全区辖7个街道: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以及南瑞社区中心。

2015年,经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高新区与弋江区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在发展上相融,管理上相合,资源上统筹,开发区和行政区产城融合发展。

202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省撤销芜湖市三山区、弋江区,设立新的芜湖市弋江区,以原三山区和原弋江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弋江区的行政区域,弋江区人民政府驻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

地理

弋江区位于芜湖市南部,青弋江以南,东起荆山河,南临漳河,与湾沚区、繁昌区毗邻;西濒长江,北依青弋江,与无为市、镜湖区隔江相望,总面积5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弋江区内中部区域以白马山、马头山、凤凰山等大小山麓十余座散落分布,四周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6-10米;境内沟渠纵横,湖塘密布,面积超300亩的湖塘主要有黑沙湖、南塘湖、殷村湖、超湾湖、沉塘、潘塘、黄泗滩、园墓(元亩)塘、芦花塘等十多处。

气候

弋江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冷夏热,春暖秋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18.7℃,年平均降水量1200-1410mm,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1939-209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0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白陶土、煤等,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金、铜、铁等,非金属矿产石灰石储量丰富。

经济

2021年,弋江区地区生产总值53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下降1.3%;第二产业增加值288.91亿元,增长8.3%,其中工业增加值251.69亿元,增长7.8%,占全部二产增加值的87.1%;第三产业增加值240.89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为0.63:54.19:45.18。

交通

截至2012年底,弋江区3条城市环线、2条国道过境,芜铜铁路、芜宣杭铁路、皖赣扩能、宁安城际铁路弋江站、高速公路网芜湖南出入口紧临高新区,高新区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均仅1个半小时车程。芜湖港有码头泊位70多座,其中朱家桥外贸码头对外籍轮开放。

旅游

特产

芜湖大米,芜湖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芜湖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也曾是“四大米市”之一,所产芜湖大米籽粒细长,晶莹剔透,蒸煮后清香扑鼻,柔韧可口,软硬度适中,冷饭质地好、不回生。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芜湖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