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仲超(1904~1926)名根泉。陕西三原人。1910年至1919年先后在本县小学和西安省立三中读书,192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做插班生。1921年和武止戈、邹均等发起成立南开学校陕西同乡会,同年底以同乡会名义在《共进》半月刊发表文章,揭露军阀统治下陕西教育的黑暗内幕。1923年加入陕西旅京、津进步组织共进社。

  1924年,张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加入国共合作时期的中国国民党。1925年至1926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历任共进社文书股主任、北京大学学生自治会委员,常为《共进》撰写文章。他在《经济方面释直奉战争》和《推翻军阀与帝国主义》两篇代表作中,热情宣传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提出当下人们必须做的两件事是:“打倒国际的资本主义,实行国内的经济革命。”

  192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休学回陕,经朋友介绍到澄城县初级中学任教,讲授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他经常到学生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走革命道路,并组织学生会,创建澄城青年社,社员很快发展到50余人。在王超北的协助下,他先后吸收十多名进步学生入团,创建了共青团澄城支部,并任团支部书记,直接和团北京地方执委会联系。同年7月出席在三原召开的共进社第二次代表大会,担任审察委员会委员,曾为大会题词:“共进社是西北文化的晨钟!改造社会的导师!国民革命的先锋!”大会期间,他还参与了《宣言》的起草。会后回北京大学复学,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各项活动。1926年3月上旬,中共组织决定派张去黄埔军校学习。他变卖衣物书籍,准备南下。就在此时,“三一八”惨案发生了。那天,北大师生参加了在天安门前举行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示威大会和会后的游行请愿。他带领请愿的同学向段祺瑞的临时执政府所在地--铁狮子胡同进发,途中一面散发传单,一面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段祺瑞!”当执政府内的卫队和执政府门前广场上的军警向请愿民众开枪时,他奋不顾身,与之搏斗,最后壮烈牺牲。

  两年后,其兄张宝泉被国民党新军阀杀害于上海龙华;13年后,其父张景秋在重庆遭日本飞机轰炸罹难。周恩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次谈话中深情地说,他们一家是“父子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