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张掖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甘肃省 > 张掖市
张掖中心广场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汉语拼音:Zhāng Yē;英语:Zhangye City),中国甘肃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别称甘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市金昌市,西连酒泉市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水草丰美,素有“金张掖”的美誉。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又说,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总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张掖市常住人口112.01万人。 辖1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

张掖地处祁连山和走廊北山之间,海拔1200~5565米。主要河流有山丹河洪水河梨园河洪水坝河马营河陶赖河等,属内陆河黑河水系。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张掖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5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张掖郡,这里遂成为军事战略要地,丝绸之路重镇,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月氏都城 (今民乐永固城)它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 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汉文帝乾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地。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

张掖市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隋代木塔、明代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古迹享誉中外,特别是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现存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名扬海内外,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博物馆馆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为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官版初刻初印佛经。其中600卷《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用泥金书写绘制而成,历史、艺术价值较高,有“张掖金经、国之魂宝”之美誉。古迹有民乐东灰山、西灰山和山丹四坝滩、火烧沟文化遗址,汉唐高台骆驼城址及墓葬,张掖黑水国城址及烽燧,肃南十六国至元马蹄寺、文殊山石窟群和元皇城故址,张掖西夏大佛寺、明鼓楼、西来寺,民乐元通寺塔等。

  • 邮编:734000 代码:620700 区号:0936

行政区划

辖1个市辖区、4个县、1个自治县。市政府驻甘州区南环路

历史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北有合黎山,城市居平原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丝绸之路”和“居延古道的交汇点。南达青藏高原,北抵蒙古大漠,西通新疆以及中亚和欧洲,东连内地,是陆路交通枢纽。素有“塞上锁钥"之称。历史上这里曾是国都、省会、军镇和州、郡、府、县的治所,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军事重镇。

  根据已经发现的文化遗址和文物证明,距今4000年左右,张掖就有先民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生产活动。古称合黎、流沙。

  分天下为九州,张掖属《禹贡》雍州之域,戎羌居之。

商、周

  张掖为西戎地。

春秋至秦

  为乌孙、月氏所居。

西汉

  前元六年(前1 74年),匈奴击走月氏,为匈奴右地。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领1 0县:昭武、觻得、屋兰、删丹、氐池、日勒、番和、骊轩、显美、居延,在今张掖市境内置觻得(今张掖城西北)、屋兰县(今东古城村)。

  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置张掖居延属国,都尉驻张掖。

  新莽 始建国元年(9年),郡县更名。张掖郡改名为设屏郡,领8县:官式(危乐得)、洹武(昭武)、否武(氐池)、传武(屋兰)、贯虏(删丹)、勒治(日勒)、揭虏(骊轩)、罗虏(番和)。官式为郡治。

东汉

  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刘秀令郡、县恢复旧名。张掖郡及所领8县复原名。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以金城、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置雍州,州治觻得。

三国

  张掖郡属魏,建置同东汉。

西晋

  西晋初改觻得为永平县(今张掖城)。张掖郡领4县:永平、屋兰、临泽、氐池。郡治为永平。 .

东晋

  隆安元年,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建北凉国,都建康。北凉永安元年(401年),北凉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州牧、张掖公,永平为国都。在张掖置凉州(治所永平)、在武威置秦州。后移都姑臧,在武威置凉州,在张掖置秦州。秦州领8郡:张掖、西郡、西安、临松、金山、祁连、临池、建康,永平为州、郡治所。

北魏

  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攻灭北凉,凉州治所移永平,始有西凉州之称。拓跋氏实行军事管制,建立军镇,改郡为军,改县为戍。

  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正式置西凉州,州治永平,领7郡:张掖、西郡、临松、建康、酒泉、凉宁、敦煌。

  永熙三年(534年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张掖属西魏,建置同北魏(孝明帝)。

西魏

  废帝三年(554年),改凉州为甘州,始有甘州之称。甘州领2郡:张掖、酒泉。张掖郡领4县:永平、临松、山丹、弱水。永平为州、郡治所。

北周

  孝闵帝宇文觉、废西魏恭帝(557年),张掖属北周,建置同西魏。

  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张掖州,甘州领3县:永平、福禄、山丹。永平为州治。

  开皇十七年(597年),改永平县为酒泉县。大业初年又改酒泉县为张掖县。始有张掖县之称。

  大业三年(607年),罢甘州,置张掖郡,领3具:张掖、山丹、福禄,张掖为郡治。

  武德元年(6 1 8年)。张掖郡改称甘州,张掖县为州治。天宝元年(742年)又改甘州为张掖郡。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改张掖郡为甘州。领2县:张掖、山丹。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吐蕃攻陷甘州,置军镇。

  宜宗大中五年(851年),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收复甘州,归唐。懿宗成通十三年(872年),回鹘攻陷甘州,设牙帐,建立汗国。

北宋

  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西夏李元昊灭甘州回鹘,置甘肃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张掖为郡、府治所。

南宋

  宁宗庆元元年,西夏纯祏天庆二年(1195年),西夏皇帝封安全(越王之子)为镇夷郡王,张掖置王府,直隶王室。

  理宗宝庆二年、西夏宝义元年(1226年),蒙古成吉思汗攻陷甘州,张掖隶属蒙古唐兀忒省。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置甘州路总管府,隶中兴行省,无县建置。

  至元十四年(1277年),移行中书省于甘州,名为“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州。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罢甘肃行中书省,立宣慰司,甘州路隶宁夏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徙宁夏行中书省于甘州,置“甘肃行省”,省会甘州。

  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平定甘肃,置甘肃卫于甘州,隶陕西都司。洪武十二年(1379年)改隶陕西行都司。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甘肃卫为甘州卫。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汉王朱模为肃王,置肃王府于甘州。三年后,肃王就藩甘州,署理甘州诸卫军务,后移兰县。

  洪武二十六年(1 393年),陕西行都司由庄浪(今永登)迁至甘州。领1 2卫:甘州左、中、右、前、后卫、山丹卫、肃州卫、凉州卫、永昌卫、镇番卫、庄浪卫、西宁卫。4所:碾伯镇夷、高台、古浪。7羁縻卫:赤金蒙古、罕东、安定、阿端、曲先、哈密、罕东左卫。

  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甘肃行太仆寺于甘州,掌管马政。永乐时置甘肃镇,派总兵驻甘州。镇领4道:分巡西宁道(治甘州)、西宁兵备道(治西宁)、凉州分守道(治武威)、肃州兵备道(治酒泉)。正统中派驻甘肃巡抚驻甘州。

  顺治二年(1645年),陕西总督孟乔芳平定甘肃。清初沿用明制。仍置甘肃镇、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甘州为镇、行都司的治所。

  顺治七年(1650年),撤销甘州前卫、后卫。

  康熙二年(1 663年),置甘肃提督军门(提台)于甘州,节制甘肃、宁夏、西宁、安西四镇。

  康熙十四年( l 675年),撤销甘州中卫。

  康熙十七年( 1 678年),甘肃提督由兰州移驻甘州。

  雍正年(1725年),撤销陕西行都司及卫、所,设甘州府,以左卫、右卫置张掖县,为府治。

  乾隆八年(1743年),以张掖县丞分驻东乐.置东乐分县。

  乾隆十五年(1750年),分张掖县置抚彝厅。

民国

  民国2年(1913年),废甘州府,张掖县属甘肃省河西道(旋改甘凉道,治武威)。提督仍驻张掖。

  民国7年(1 91 8年).改甘州提督为甘州护军使,次年又改护军使为镇守使。

  民国16年(1 927年),废道.张掖县直隶甘肃省。

  民国25年(1936年),张掖县属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区置治武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设张掖专区,专署驻张掖县,辖张掖、临泽、高台、山丹、民乐5县。1950年撤销张掖专区,高台、临泽2县划归酒泉专区,张掖、民乐、山丹3县划归武威专区。

  1955年复设张掖专区,专署驻酒泉县。原武威专区所属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永登、民乐等9县及天祝藏族自治县(原天祝藏族自治区改),原酒泉专区所属临泽、高台、酒泉、玉门、安西、敦煌、金塔、鼎新等8县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原肃北蒙族自治区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原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改)、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原阿克塞哈族自治区改,驻博罗转井)划归张掖专区。原由酒泉专区代管的额济纳自治旗(原额济纳自治区改)划归张掖专区代管。辖17县、4自治县、1自治旗。

  1956年,将景泰、永登2县划归定西专区;撤销鼎新县,并入金塔县;张掖专区代管的额济纳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张掖专区辖14县、4自治县。

  1958年,撤销张掖县,设立张掖市;撤销金塔、酒泉2县,合并设立酒泉市;撤销玉门县,并入玉门市;张掖、酒泉、玉门3市交由张掖专署代管;撤销临泽县,并入张掖、高台2县;撤销民乐县,并入山丹县;撤销古浪县,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张掖专区辖3市、7县、4自治县,专署驻张掖市。

  1961年,将酒泉、玉门2市及敦煌、安西2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驻党城湾)、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驻博罗转井)划归酒泉专区;武威、永昌、民勤3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划归武威专区;撤销张掖市,恢复张掖、临泽(驻沙河堡)、民乐3县;张掖专署驻张掖县,辖5县、1自治县。1970年张掖专区改称张掖地区,辖张掖、民乐、临泽(驻沙河堡)、高台、山丹等5县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驻红湾寺)。

  1985年,张掖县改为张掖市。1996年,张掖地区面积4.1万平方千米,人口122.2万人,辖民乐、山丹、高台、临泽4县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代管张掖市。地区行政公署驻张掖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张掖地区总人口1251754人。其中:张掖市486688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36678人、民乐县230196人、临泽县144875人、高台县162159人、山丹县191158人。

  2002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6号):(1)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甘州区南环路。(2)张掖市设立甘州区,以原县级张掖市的行政区域为甘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县府街。(3)张掖市辖原张掖地区的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甘州区。

  2003年,张掖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全市乡镇由93个撤并到57个,同时,配套推进合并村社建制。

  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8.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73万人,乡村人口83.08万人。辖甘州区和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五县,共有60个乡镇、5个街道,840个行政村,5655个村民小组。

地理

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
张掖雅丹地貌
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群

地质地貌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留下了"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张掖市西南为祁连山脉,东北有合黎山,中部为海拔1410~2230米的倾斜平原,形成张掖盆地。平原地形呈冲积扇形,由东南向西北敞开,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 走廊平原 张掖盆地为第四纪时期沉降区,其间为冰水搬运的物质所填充,形成广阔的平原。依地貌形态分为四个形态。
    • 洪积碎石戈壁平原分布在合黎山南的狭长地带及平山湖乡的北部,海拔1500~2000米,由于受残山风蚀和季节性降水影响,由暂时性水流所形成的冲积扇裙构成,表面由砂粒、碎石组成。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呈现戈壁荒漠景观。
    • 冲洪积砾石戈壁平原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石岗墩滩、干柴墩滩、安阳滩、沿河墩滩、西洞滩、甘浚巴吉滩、大小磁窑滩、马郡滩等地。海拔1450~2300米之间。地面为戈壁砂砾、卵石覆盖,生长耐旱植物。
    • 冲积细土平原分布在大满、小满、和平、龙渠、长安、新墩、碱滩、上秦、沙井、小河、乌江、明永、廿里堡、党寨、靖安、三闸、梁家墩等1 7个乡。海拔1410~1700米,地表为冲积土组成,土层深厚肥沃,开垦年代久远,是主要农作区。
    • 沙丘分布在本市南面的有神沙窝、黑沙窝、三尖沙窝、九里沟子沙窝,东面有九龙江沙窝,北面有红沙窝,西面有西城驿沙窝。总面积1.8万亩,占土地面积的3.15%。沙丘类型以无定型、新月型和新月型沙丘链为主。沙丘一般高7米,最高60~80米。因西北风影响,沙丘每年向东南移动10米以下,对农田造成危害。
  • 南部祁连山地
    • 祁连山区 张掖境内的祁连山是祁连山的浅山地带,包括西武当大山(海拔3132米),东哇山(海拔2544米)、枸子沟顶(海拔2697米)、小苦水垴(海拔259l米)、刀山(海拔l904米)以及早口、磨子沟至黑河西岸一带海拔2300~2500米的低山丘陵。覆盖厚层黄土,局部辟为旱地、牧地。最高峰是西武当大山。
  • 北部合黎山地
    • 位于市境北部,南隔走廊平原与祁连山相望,是走廊平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合黎山又名要涂山、人祖山,系天山余脉。山体呈带状分布,沿西北、东南向分布,山体低矮,属剥蚀中山,岩石裸露,山间比较平坦,一般海拔1600~3200米之间,相对高度800~l 000米。最高峰东大山,海拔3633米,山势阳坡陡峻,阴坡平缓,山脊及阳坡物理风化强烈、岩石碎屑广布,是一相对高度大于2000米的高山。山体北麓是平缓的黄土丘陵,向北地势逐渐低下,呈平缓而风蚀严重的低平地。因海拔、坡向气候影响,土壤、植被垂直分布。阴坡海拔3200米以上为灌丛草甸带,2700~3200米为青海云杉带,2700米以下为山地荒漠草原带。东大山是本市唯一的自然森林区,列为甘肃省自然森林保护区。
    • 东大山以西有红泉墩山、红沙窝北山、靖阳东山、北大山等,均为低山,海拔1670~2380米。这些低山之间分布着海拔1800~2100米的梯状高原,主要在大红河、大红岩、碱槽子、石门子一带。

自然资源

  张掖市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位居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腹地,为新亚欧大陆桥沟通国内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区有耕地400万亩(含山丹军马场),有可垦荒地300多万亩;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有草原2600多万亩;有森林580乡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全年日照3000小时;张掖市还具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水利、光热和劳动力资源,有30多种矿藏,其中煤、铁、石灰石、芒销等储量过亿吨。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资源有煤、石膏、粘土、砖石、铜、铁、锌、钨等,累计储量居全省之首。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瓜果,蔬菜种类多、品质好,年产60多万吨,洋葱、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进的精细瓜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著名的西菜东运基地。红枣、苹果、苹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优质杂果颇负盛名。同时还出产姜活、麻黄等80余种中药材。1998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多年来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全市农业发展不断跨上新的台阶,粮食、油料连年增产;分别达到100万吨和7方多吨。张掖市现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十二大蔬菜瓜果基地之一 。

矿产资源

  张掖市是全省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冶金辅料、化工原料等非金属矿产的集中区。煤炭、钨钼、铁、石膏、凹凸棒石、钾盐等矿种探明资源储量较大。

  1.矿产及矿产地。全市发现并评价了铁、锰、铜、铅、锌、岩金、银、钨、钼、钒、锑、铬铁、砂金、硫、煤、芒硝、萤石、滑石、石膏、凹凸棒石、钾盐、蛭石、重晶石、石棉、耐火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石英岩、大理岩、花岗岩、矿泉水等33种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429处,其中具有成矿价值的158处。按规模划分,有大型10处,中型10处,小型64处,矿点74处。按资源类别划分,黑色金属矿46处,有色金属矿49处,贵金属矿6处,煤矿29处,非金属矿26处,矿泉水2处。

  2.矿产资源储量。目前,我市辖区内已初步探明资源量的矿产有煤、铁、铜、铅锌、钨钼、芒硝、石膏、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花岗岩、大理岩、含碘凹凸棒石粘土矿等24种。全市铁矿储量8.93亿吨,钨远景资源量50万吨(金属量),钼远景资源量102万吨(金属量),煤炭远景储量10.5亿吨,芒硝资源储量2581.3万吨,原盐资源储量320万吨,重晶石资源储量1850万吨,萤石矿资源储量23万吨,石灰石资源储量4.62亿吨,冶金用白云岩资源储量6031万吨,石膏储量2.32亿吨,含碘凹凸棒石粘土矿资源储量1137万吨。

旅游

风景名胜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骆驼城遗址、张掖大佛寺、马蹄寺石窟群、黑水国遗址、许三湾城及墓群、圆通寺塔、文殊山石窟、八卦营城址、张掖鼓楼、西来寺、张掖会馆(张掖山西会馆和张掖民勤会馆)、东灰山遗址、草沟井城址、甲子墩墓群
  • 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武当瓷窑址、甘州古城墙、双墩滩墓群、东古城城楼、张掖东仓、万寿寺、高总兵宅院、福音堂医院旧址等
  • 山丹军马场
  • 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丹霞山
  • 张掖丹霞山 是国内少有的几个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之一。这里的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位于张掖市的临泽县和肃南县境内,面积有510多平方公里。蔚蓝色的天空,祁连山的白雪,红色的丹霞地貌,红蓝白融为一体,仿佛是一幅层次感很强的油画。张掖丹霞植被较少,大多是“裸”着的山峦和彩丘,西北地区丹霞地貌的代表“张掖丹霞”曾入选中国七大最美丹霞地貌。
  • 张掖大佛寺 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建筑。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般木像,故又称“卧佛寺”。该寺始建于西夏,历经明、清各朝扩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世界最大的室内卧佛。
张掖钟鼓楼
  • 张掖钟鼓楼 又称镇远楼、靖远楼,俗称鼓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钟鼓楼。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清顺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国栋反抗清廷,曾因诱杀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烧毁此楼。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竣工后,亦悬额四面:“九重在望”、“万国咸宾”、“声教四达”、“湖山一览”。
  • 马蹄寺 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
  • 山丹军马场 即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马场。《牧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等3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去军马场的季节一般7-8月较好。
  • 东大山自然保护区 是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是河西走廊北山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图集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池的睡莲,2022年8月28日摄。新华社发(陈礼摄)
张掖七彩丹霞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艳丽,2023年1月15日。新华社发(王超 摄)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