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献忠(1606~1646年),字秉吾,号敬轩。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陕西定边柳树涧人。他和李自成等部农民军相配合,与明军转战17年,消灭了明军的有生力量,为推翻朱明王朝作了重要贡献。

  张献忠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受豪绅欺辱,去延绥镇当边兵。后又因不堪忍受虐待,逃回家乡。崇祯元年前后,陕北一带灾荒严重,广大饥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于是先后爆发了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等多起农民起义。在这种形势下,崇祯三年(1630),张献忠在延安聚众起义,加入了农民以武装斗争形式反对明王朝的斗争行列。当时,王自用、王嘉胤等部农民军与明军转战于陕甘、秦晋交界地区。四年五月河曲之役,王嘉胤牺牲,王自用继为统帅,率部突入晋北,张献忠即率步马二百渡河人晋,投奔王自用麾下,称西营八大王。

  面对农民军的不断壮大,明朝廷集中兵力于山西围剿农民军。六年,张献忠部已扩大到万人。为了避开敌人的围攻,他与李自成协同南下汉中,经阳平关入四川。七年七月,由川东折回陕南,智出车厢峡,进至关中西部,攻占七座县城,震动全陕。这一胜利使崇祯帝震怒,将五省总督陈奇瑜流放。八年,各部农民军会集河南荥阳召开大会,商讨作战方略。张献忠反对北撤山西,主张主动进攻。会后,他和李自成、高迎祥等部东进,直指明中都凤阳。张献忠素称勇猛,率先攻人凤阳城,四千多明军被消灭,明太祖的皇陵被焚毁。凤阳一战,震动全国,给崇祯朝廷当头一击。战后,张献忠部南下皖中,后进入鄂东,长途奔袭,在运动中消灭明军有生力量。

  九年正月(1636),滁州(今安徽滁县)大战,农民军失利,张献忠率部转入河南。十年十月至十一月,他与李自成部协同攻成都,不克,遂攻占了38座县城,广泛救济贫民。因明将洪承畴大军入川,他和李部分头撤离,由川东转入郧阳、襄樊一带。十一年(1638)春,由于部分农民军头领被明朝招降,形势逆转。张献忠利用明将熊文灿的弱点,伪装受抚,取得了驻屯谷城休整的机会。在谷城,他加紧训练士卒,整肃军纪,制造武器,积存粮草,发动农民,壮大队伍。

  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重举义旗,公开与明朝廷决裂。在他的带动下,原已受招抚的农民军首领罗汝才、惠登相等纷纷脱离明军,重回农民起义军的斗争行列,使农民战争的形势迅速好转。张献忠一面隐蔽实力,一面声言人陕,于十二年七月率部西向,在房县的罗膜山设下埋伏,大败明军左良玉部。他收拾缴获的丰富军资,然后率部入川。为了迷惑明军,他进入陕南的平利、兴安(今安康县)、紫阳一带。陕西巡抚郑崇俭立即调兵堵截,但张献忠却折向四川边境,击败川军,越过大巴山区,进入太平(今四川万源县)。明军左良玉部和陕军在后紧迫不舍。张献忠扎营于玛瑙山,准备迎击两面来敌。由于他骄傲轻敌,形成玛瑙山大败,家属和辎重尽失。战后,张献忠怀着卧薪尝胆的心情,吸取血的教训,整顿余部,积蓄精锐力量,活动于开县山中。随后,罗汝才入川与张献忠会师,农民军士气复振。他们采取迂回流动战术,接连打击小股明军,频频得手。

  十四年(1641)正月,献忠率部抵开县皇陵城,明军督师杨嗣昌闻讯,调遣几路明军前来围追。皇陵大战,明军惨败,农民军大胜,杨嗣昌恐慌万状。张献忠乘胜当机立断,回师进攻襄阳。襄阳历来是军事重镇,又是明军统帅杨嗣昌的大本营,夺取襄阳是粉碎明军进攻的有力一着。

  二月,张献忠指挥精锐骑兵,8天驰至襄阳郊外。然后命将领李定国率28骑,穿上明军服装,带着战场缴获的杨嗣昌的军符和文书,伪装成解送饷银的明军,赚开襄阳城门,农民军不发一矢,开进襄阳,俘五千名守军,杀了襄王朱翊铭、贵阳王朱常法,用缴获的白银和米谷救济贫民。杨嗣昌得报,畏罪自杀。这一重大胜利,使张献忠部队扩大到数十万。之后,又连克郧西、南阳、信阳、泌阳、舒城、桐城等县,威震豫南、皖西北一带。

  自十五年正月(1642)起,张献忠指挥部队在长江北岸分头出击,攻城略地,寻机消灭明军的有生力量。十六年春,他命部队沿江西进,兵锋直指武昌,于五月间攻占武昌。他改武昌为天授府,设立中央政权,曾选派出21州的地方官吏。八九月间,他挥军南下,进岳州(今湖南岳阳),克长沙,抵达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安民抚军,宣布免征三年的钱粮,受到百姓拥护。然后,他北返长沙,扩充部队,分兵三路,分别向江西和湖南的西南部发展,两个月内攻占了大部州县。是年底,献忠集合部队从长沙向西北方向进军,沿益阳、常德、澧州(今湖南澧县)一线,到达荆州(今湖北江陵县)。十七年(1644)正月,沿江西上,二月到达万县。因大雨洪灾,献忠驻屯于忠州(今四川忠县)。五月间,继续西进,直趋重庆。六月二十一日进占重庆,俘杀明瑞王朱常浩及四川巡抚、知府等。八月初九日进占成都。

  同月,张献忠在成都正式建立中央政权,自称西王。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以当年为大顺元年。铸“大顺通宝”铜钱通行全川。大西政权中央政府,设左右丞相,下有六部及院、监、寺、科、道等部门。大西政权发布命令,没收豪绅家产田庄,富室则罚银助饷,凡朱姓宗室尽皆捕杀,所有归附州县,一律免征租赋三年。

  大西政权建立后,张献忠很重视军队纪律问题。大顺二年(1645)三月,颁发了《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其内容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益。同时,献忠又实施了一些巩固政权的措施,如开科取士,选拔人才,吸收西方科学,派军队剿灭地主山寨的武装。对朱明宗室不分顺逆,不分军民,尽皆杀戮;对官绅的庄田家财,尽行籍没。有一部分士子,图谋推翻大西政权,被抓获157人,全部处斩。

  当大西政权建立之际,北方的李自成农民军已处于溃败之中。清军大举向中原和陕西推进,而江南的南明弘光政权仍以农民军为敌,派几路兵马入川夹攻大西军。四川的旧明将吏、地方武装纷纷起来向大西政权反攻,张献忠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他派刘文秀、孙可望、艾能奇率兵分头抵抗重庆、叙州(今四川宜宾)、雅州(今四川雅安)方面进攻的明军,互有胜负。到大顺三年(1646)正月,大西政权在四川逐渐失去控制能力,献忠虽派军发动南征,但已无法挽回危局,只得决定放弃成都北上,准备退入汉中。

  是年八月,献忠率部撤离成都。九月到达南充,驻兵于西充凤凰山下的金山铺,派大将刘进忠扼守天关。但刘对献忠早已心怀不满,准备叛离。当时清军豪格部屯于汉中,刘进忠派人引导清兵直趋保宁(今四川阆中)。十一月二十七日黎明,刘进忠引清军直攻献忠大营。献忠无防,仓猝应战,身负重伤。得孙可望领兵赶到,救出献忠。终因伤势过重,这位勇敢善战的农民起义英雄,牺牲于西充,时年41岁。

  张献忠牺牲后,“四川人民德之,为他立庙于梓潼县北七曲山的风洞楼上,几年香火不绝。直到乾隆五年(1740)十月,庙为清廷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