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 钱起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归雁

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归雁》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


逐句释义: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北雁你为何要无端地飞离那潇湘之地?因见那里水已碧,沙也明净,两岸边都生出青苔来了。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泛指湖南地区。
  等闲:随便,轻易。
  苔: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是否因为听见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承受不住你凄清、哀怨的瑟声,只好飞回北方。
  二十五弦:指瑟。《史记·封禅书》:“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琵为二十五弦。”此暗用屈原《远游》句意:“使湘灵鼓瑟兮。”
  胜(shēng):承受。
  清怨:此处指曲调凄清哀怨。


《归雁》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该诗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长期客居北方,看见南方归来的大雁,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


  前两句“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潇湘。作者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呢?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后两句“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代雁作了回答,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那么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如此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实际上诗人笔下的大雁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此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前两句写景色设问,设想不应从秀丽的水乡轻易飞回;后两句以雁的口气作答,实说无法不离开那个景虽美但却是清怨之地。这样写,使人非常向往潇湘景色,并被那里的传奇情境所吸引,同时也对湘灵的千秋哀怨产生深切同情。作者早年曾写过湘灵鼓瑟的情景,并以此成名,充分显示了在这个题材上独具的聪明气质。在《湘灵鼓琴》中,作者写湘水女神鼓起她那思念未归远人的瑟音,“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人神与山川草木都感慨共鸣。在这首《归雁》中,作者又发展了自己的诗意,进一步写出了瑟音的哀怨,真是雁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首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作者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名家点评:

  《画禅室随笔》:古人诗语之妙,有不可与册子参者,惟当境方知之。长沙两岸皆山,余以牙樯游行其中,望之,地皆作金色,因忆“水碧沙明”之语。

  《批点唐诗正声》:极佳,后人更无此作者,用意精深,乃知良工心独苦。

  《唐诗解》:瑟中有《归雁操》,仲文所赋《湘灵鼓瑟》为当时所称,盖托意归雁,而自矜其作,谓可泣鬼神、感飞鸟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馀音婉转、词气悠扬,竟似瑟中弹出。

  《唐诗摘钞》:三句接法浑时健。

  《三体唐诗评》:托意于迁客也。禽鸟犹畏卑湿而却归,况于人乎?

  《唐诗笺注》:意似有寄托,作问答法妙。

  《诗法易简录》:此上呼下应体,用“何事”二字呼起,而以三四申明之。琴瑟中有《归雁操》,第三句即从此落想,生出“不胜清怨”四字,与“何事”紧相呼应,寄慨自在言外。

  《唐诗选胜直解》:情与境会,触绪牵怀,为比为兴,无不妙合。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清辞丽句必为邻”为此诗写照。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为雁想出归思,奇绝妙绝。此作清新俊逸,珠圆玉润。

  《诗境浅说续编》:作闻雁诗者,每言旅思乡愁。此诗独擅空灵之笔,殊耐循讽。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钱起(约720—约782年),唐朝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曾任蓝田尉,官至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有《钱考功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29首。(《旧唐书》卷一六八《钱徽传》、《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