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彭定求石刻像》 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彭定求(1645-1719年),字勤止,号访濂。江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祖籍江西临江府清江县,后迁入吴县。清朝,改入长洲。为彭珑之子,世代书香,人称长洲彭氏。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师从汤斌康熙十一年(1672年)八月,赴江宁(今江苏南京)乡试二十名中举。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司业。后以病辞职,回归故里,修建文昌阁,潜心研究理学。康熙四十四年,曾奉敕编纂全唐诗。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卒,学者称南畇先生。育有五子六女,长子彭始乾,次子彭正乾

  彭定求以研习“理学”闻名江南,人称“吴中醇儒”。据说,彭定求参加殿试后,读卷大臣们将他的试卷置于第三呈进。康熙帝问会元卷为什么排在第三,大臣们说彭定求书法不如前两卷。康熙帝说:“会元策末数行,有劝勉朕躬之意。往时周(敦颐)、程(颐、颢)、张(载)、朱(熹)岂俱工书者?”于是,亲自拔置第一。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对彭定求学问、品行及家世褒奖,并问及其病况。这一年,他曾奉命,在扬州书局参与校编《全唐诗》。从此,彭定求终生不复出,潜心学问。他曾说:“今决计闲居,甘分隐约,实愿讽泳遗经,荡涤渣滓。”彭定求隐居在家,研习宋明儒学遗书,从事著述。其间,他仍参与地方公益及文化事业,修葺学舍、祠堂、庙宇。彭定求以刊印书籍及教授生徒,度过后半生。

理学思想

  彭定求早年就热衷于理学,在研读周敦颐等理学著述后,更为推崇。由于师承关系,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对于彭定求影响很深。但是他不囿于门户之见,虽倾心于王氏心学,同时又兼采程朱理学的思想。因此,在理学上彭定求独树一帜。虽然刚刚为官,彭定求却已萌生辞官回乡、潜心理学的念头。只因不愿违背父亲的意愿,只好经常告假在家,虚留官位。彭定求常常只是在父亲催促下,才回京复职。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彭定求便毅然辞官归乡,一心研修理学,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从彭定求自撰墓志中可见其志向。在“苏州彭氏有南畇者以孝友称,其孙大司马公(彭启丰)复中元魁,。……祖孙状元,世所罕见。科目之盛。为当代冠。”简述之后,就是记述彭定求“知生死如昼夜,乃原始以反终,唯循理而顺命……”的理学观念。充分体现了他“明天理,去人欲”的理学思想。

著作

  • 《学易纂录》
  • 《南畇文稿》十二卷
  • 《南畇诗稿》二十七卷
  • 《南畇续稿》一卷
  • 《姚江释诬录》一卷
  • 《儒门法语》一卷
  • 《明贤蒙正录》二卷
  • 《密证录》一卷。

  另有:

  • 《小学纂注》
  • 《孝经纂注》
  • 《汤潜庵文集节要》八卷
  • 《周忠介公遗事》

后裔

  孙彭启丰为雍正五年状元,祖孙鼎甲,传为吴中美谈,官至兵部尚书。乾隆曾赐额“慈竹春晖”。

  曾孙彭绍升是著名佛教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