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汉语拼音:Déhóng Dǎizú Jǐngpōzú Zìzhìzhōu;英文:Dehong Dai and 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中国云南省辖民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东和东北与保山市龙陵腾冲两县相邻,南、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千米。 面积1152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2.1万人。 辖2个县级市、3个县。

地处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以西,属滇西峡谷区。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峻岭峡谷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急下。全州最高点是盈江县北部的大娘山(大雪山),海拔3404.6米;最低点是盈江县西部的羯羊河谷(那邦坝的拉沙河与穆雷江交汇处),海拔210米;一般海拔800至2100米。其地表景观主要由高黎贡山山脉南延的“三山”与“三江四河”构成。“三山”即大娘山、打鹰山和高黎贡山尾部主脉,“三江”即怒江、大盈江和瑞丽江,“四河”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与芒东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4-20℃,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左右,年日照2281-2453小时。

约公元前四世纪,“西南丝路”开通,中印贸易便已开始,德宏即为西南丝路的必经之地。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南夷,德宏为益州郡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哀牢县(今盈江县)。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和丽水节度。宋大理国时,属永昌、腾越金齿部地。元朝置茫施(潞西)、镇西(盈江)、平缅(陇川)、麓川(瑞丽)四路及南甸(梁河)军民府,隶属金齿宣抚司六路军民总管府。明设干崖、南甸、陇川三宣抚司,盏达、遮放两副宣抚司,孟卯安抚司及芒市御夷长官司;清属永昌、顺宁两府。这里是孟卯王国的中心(曼尼普尔人口中的蓬国),阿萨姆邦的阿豪姆人也来自这里。1953年7月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5月保山专区并入德宏,改自治区为自治州。1985年全州开放为边境贸易区,1991年7月潞西、瑞丽、畹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拥有畹町、瑞丽、章凤、盈江等国家级、省级口岸,以及数十个中缅边民互市点。旅游景点有瑞丽江流域、大盈江流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等。传统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傈僳族“刀杆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等。边境旅游、跨国旅游每年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客。

  • 邮编:678400 代码:533100 区号:0692

行政区划

辖2个县级市、3个县。州首府驻芒市。

历史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牨。先秦为勐果占壁王国(傣语称勐卯弄),建雷允城。西汉为滇越乘象国及哀牢国故地。东汉永平12年(69),设哀牢县(今盈江县),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属宁州永昌郡。南朝属宁州永昌郡西城县(今盈江县)。北朝周至隋属濮部。唐初属为金齿部,今潞西为茫施部。唐南诏国属永昌节度辖地,境内有茫施(今潞西)、押西城(今盈江、梁河)等地。宋大理国分属永昌府、腾冲府。其中骠睒(今陇川)、布忙甸(今瑞丽)、干崖睒(今盈江)、南睒(今梁河)属腾冲府;怒谋甸(今潞西),属永昌府。

  元代,今德宏州分属茫施路(今潞西)、镇西路(今盈江)、平缅路(今陇川)、麓川路(今瑞丽)、南赕(今盈江盏西)及南甸军民府(今梁河),隶属金齿宣慰司六路军民总管府。元初置大理等处宣抚司。中统二年(1261)置金齿等处安抚司,至元八年(1271)分置东路、西路二安抚司,十二年(1275)改置镇康路、建宁路二安抚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茫施路,属镇康茫施柔远宣抚司;置镇西路、平缅路、麓川路,属镇西平缅麓川宣抚司;至元十五年(1278),南赕属镇西平缅麓川宣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置南甸军民府,属镇西平缅麓川宣抚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镇西平缅麓川等路、镇康茫施柔远等路二宣抚司合并设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驻永昌府。至元二十六年(1266)南甸军民府升南甸路军民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改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代设南甸(今梁河)、干崖(今盈江)、陇川宣抚司,盏达(莲山)副长官司,遮放副宣抚司,勐卯(今瑞丽)安抚司,芒市(今潞西)安抚司,户撤、腊撒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陇川宣抚司改为陇川弹压委员,兼辖户撒、腊撒二长官司;勐卯安抚司和遮放副宣抚司合并为遮卯弹压委员;干崖宣抚司改为干崖弹压委员;盏达副宣抚司改为盏达弹压委员;芒市安抚司和勐板土千总合并为芒板弹压委员。南甸划入腾冲县,设县丞管理。民国4年(1915),勐卯司地改为勐卯行政委员;芒板弹压委员并入遮放司地改为芒遮板行政委员,驻勐戛。民国5年(1916),陇川弹压委员改为陇川行政委员,旱季驻章凤,雨季驻杉木笼;腊撒长官司并入勐卯行政委员;户撒长官司并入干崖弹压委员,改为干崖行政委员;盏达弹压委员改为盏达行政委员;南甸改置八撮县佐,属腾冲县。干崖、盏达、陇川、勐卯、芒遮板行政区均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裁腾越道,设立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干崖、盏达、陇川、勐卯、芒遮板行政区属之。

  民国21年(1932),陇川行政委员改为陇川设治局;勐卯行政委员改为瑞丽设治局;干崖行政委员改为盈江设治局;盏达行政委员改为莲山设治局;芒遮板行政委员改为芒遮板设治局(1935年6月批准)。民国23年(1934),芒遮板设治局改为潞西设治局。民国24年(1935)6月,由腾冲县属南甸土司(八撮县佐)地析置梁河设治局,局所设于大厂街。陇川、瑞丽、盈江、莲山、潞西、梁河设治局均属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民国29年(1940),废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督察区(一说为1938年),陇川、瑞丽、盈江、莲山、潞西、梁河设治局属之。民国31年(1942),梁河、盈江、莲山、陇川、潞西、瑞丽设治局属云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驻腾冲县,1943年移驻保山县)。民国37年(1948),梁河、盈江、莲山、陇川、潞西、瑞丽设治局属云南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驻腾冲县)。民国38年(1949)7月,潞西设治局改为县治,县府设在芒市,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土司的基层政权未变。

  1950年,潞西、梁河、盈江、瑞丽、莲山、陇川设治局属保山专区。1952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潞西设治局,设立潞西县;撤销梁河设治区,设立梁河县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撤销盈江设治区,设立盈江县;撤销瑞丽设治局,设立瑞丽县;撤销莲山设治区,设立莲山县;撤销陇川设治区,设立陇川县(1951年12月21日成立)。1952年12月6日,政务院批准:潞西县的畹町镇改由保山专区直接领导(1954年成立)。1954年6月12日,政务院批准:梁河县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改为梁河县。1954年9月1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地级),辖保山专区的潞西、盈江、莲山、陇川、瑞丽、梁河共6个县(1953年1月23日成立)。

  1956年4月29日国务院批复: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改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撤销保山专员公署,将其所属的保山、腾冲、昌宁、龙陵4个县和畹町镇划归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领导。德宏州辖保山、腾冲、昌宁、龙陵、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10县及畹町镇(县级)。1958年10月22日德宏州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梁河县,将原行政区域全部划归腾冲、陇川、盈江、潞西4县。1958年11月30日,陇川、瑞丽县合并为瑞丽县,12月1日正式合署办公,县府设勐卯镇。1959年11月1日,陇川、瑞丽分设,恢复原建制。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莲山县,将原莲山县的行政区域并归盈江县。同年,盈江县驻地由乘龙街迁至平原镇(1958年10月撤并)。1961年4月15日,恢复梁河县,辖区以平山、大厂、遮岛、囊宗、河西5个公社和芒东区为梁河县的行政区域。

  1963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保山专员公署。保山专员公署驻保山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领导的保山、施甸、龙陵、腾冲、昌宁5县划归保山专员公署领导。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瑞丽5县及畹町镇。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专区(1970年改为保山地区)。1971年11月恢复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瑞丽、陇川、盈江5县及畹町镇。1978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12.72万户,总人口69.39万人。

  1985年,撤销畹町镇(县级),设立畹町市(县级),以原畹町镇的行政区域为畹町市的行政区域。

  1992年,撤销瑞丽县,设立瑞丽市(县级),以原瑞丽县的行政区域为瑞丽市的行政区域。

  1996年,撤销潞西县,设立潞西市(县级),以原潞西县的行政区域为潞西市的行政区域。德宏州辖3个县级市、3个县。

  1999年,撤销县级畹町市,将其管辖的城关镇、混板乡和芒棒乡划归瑞丽市管辖。德宏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1082599人,瑞丽市155210人、潞西市337406人、粱河县150985人、盈江县268992人、陇川县170006人。2001年,全州辖65个乡镇,341个村委会。

  2010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8月23日云南省政府通知正式更名。2014年,瑞丽市勐卯镇、畹町镇、弄岛镇,芒市勐戛镇、遮放镇,梁河县芒东镇,盈江县弄璋镇,陇川县章凤镇、陇把镇共9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地理

  德宏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7°31′至98°43′、北纬23°50′至25°20′之间,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克钦邦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东和东北2面与保山市的龙陵县、腾冲县两县相邻。德宏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出口,境内有九条公路与缅甸北部城镇相通,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口岸;盈江、章凤两个省级口岸。

气候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3~20℃,1月平均气温10.9~12.5℃,6月平均气温22.8~24.3℃,年较温差11.8~12.8℃,因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德宏属多雨区,年降雨量1376~1649毫米,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8~90%,冬、春旱较突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德宏州境内江河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81.7亿立方米。共有水资源总量218亿立方米,地表水大部分未被污染,物理性能良好,符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目前,德宏的水资源利用率仅占拥有量的2.3%。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362.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量102.15万千瓦。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0多种。有色金属矿有锡、铅、锌、铜、钨、铬、镍,黑色金属矿有铁,能源矿产有煤和石油,稀有金属矿产有铍、铀、锗、粘土,特种非金属、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有云母、水晶、宝石、石灰石等。此外,还有10个重砂金测异常带。德宏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储量少,开采少。

  动植物资源

  森林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带:热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全州森林总面积的5.4%,主要植被为龙脑香、阿萨姆娑罗双、柚木、美登木、肉楂、竹类等;在亚热带,主要植被为阔叶林,以红椎、栎类、栲类、木荷、红椿、楠木、柚木、油茶、松树等为主,面积约占57.2%;在温暖带,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杉木、松树、油茶、核桃等,面积约占36.1%;在温带山地,评分植被为铁杉、高山栎、杜鹃灌木丛等,面积约占1.3%。珍稀保护树种有: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秃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四数木、董棕滇桐、云南黄莲、香果村、云南石梓、鹅掌楸、铁刀木、大树杜鹃、云南娑罗双、野茶树、云南山茶花、鹿角蕨等;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顶果木、菠萝密、盈江龙脑香、瑞丽山龙眼、天料木、滇楠、紫薇、木姜子、厚补、林生芒果、木莲、红椿、铁杉、多果榄仁、苏铁、香樟、云南肉豆蔻、云南七叶树、云南苏铁等。德宏竹类品种繁多,历史便有“竹乡”美誉。还有普通野生稻、野生甘蔗、胡秃果、西番莲、橄榄、篓瓜、弥猴桃番石榴等。此外,云南大叶茶群体种遍布全州,德宏小粒咖啡以味香质优享誉世界。

  据初步调查,现有国家规定的一类保护动物:绿孔雀、孔雀雉、白颊山鹧鸪、红腿小隼、黑颈长尾雉、赤颈鹤、红腹角雉、白尾稍虹雉、冠斑犀鸟、双角犀鸟、蜂猴、叶猴、金丝猴、熊猴、豚尾猴、马来熊、熊狸、黑颈长尾雉、巨晰、长臂猿、云豹、云猫、金钱豹、孟加拉虎、亚洲象、云南野牛、扭角羚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草鹗(猴面鹰)、原鸡、缘斑鸠、竹啄木鸟、穿山甲、太阳鸟、岩羊、水獭、水鹿、麝、蟒、眼镜王蛇、秃鹫等,其中兽类50余种,爬行动物30余种,鸟类近100种。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白琵鹭、胡兀鹫、游隼、灰鹤、蛤蚧、娃娃鱼等。据不完全调查,仅盈江县便有脊椎动物554种,其中鱼类56种,两栖类22种,爬行类34种,鸟类356种,哺乳动物86种。

名胜古迹

  主要景点有:芒市民族文化宫、树包塔奇观、芒市镇教派齐全的南传上座部佛寺、三仙洞、瑞丽市的畹町原始森林漂江游、滇缅公路的终点-畹町桥、畹町生态园、扎朵佛脚印风景区、姐勒金熊塔、麓川古城、淘宝场、姐告口岸、中缅一条街,陇川县的景罕玉兔塔、邦角景颇山官衙门,盈江县的允燕佛塔、榕树王、马嘉里事件纪念碑、明代所建的“八关九隘”、姐冒仙人洞,梁河县的南甸土司衙门建筑群等。

  泼水节是傣族有名的节日。